话说上次说到8000年前,今天就从7000年前开始侃吧 这时候的中国,生产力的精华表现以两类器物为代表:玉器、陶器 玉器,可以是自然取材、进行物理加工(打、磨、切、割、凿、钻……)得到 陶器呢,当然就复杂一些,要经过高温烧制才能得到,事实上,要把泥土烧成陶器,开放式的一堆篝火,是肯定达不到所要温度的,必要有封闭窑炉才行 所以陶器出现,就意味着人类已经在建筑、烧炭、通风取火等等方面,都具备了相应的技术—— 当然,还有淘土、洗泥、造型、装饰等等一系列本领 其实,纵览历史,会发现很多审美法则,是自古至今的,当然,有时候会冒出比较奇葩的“时尚”
7000年前,先从长江开始看……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之前我们提到过生产力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就是必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来,而绝对不会嘣一下来个大飞跃 —— 所有那些吹嘘仿佛从天而降的“文明”、“技术”,无一例外,全是忽悠 其实,他们鼓吹那些仿佛来无影去无踪,嘣一下从石头里就蹦出来的“高度文明”,骨子里就是要给“耶和华神迹”之类的忽悠铺路罢了,套路,都是老掉牙的套路 河姆渡遗址,和比那早1000年的湖南澧县八十垱遗址,都出土了炭化稻谷,说明从那时候起,中国长江流域,就开始了以米饭为主食的生活……
河姆渡的陶钵,上面是只猪……那时候应该还没有红烧肉,但是猪肉配米饭这吃法,啧啧 河姆渡的建筑,主要是阑干建筑,也就是像竹楼那样给架起来的,那时候普遍气候比现在更湿热多雨再加一张河姆渡玉器图,有心的同学应该记得,和内蒙兴隆洼遗址的玉器造型很像
说到长江流域的玉器,有个遗址必须要看 —— 安徽含山凌家滩
这个遗址,从俺个人经验觉得,貌似知名度不高…… 话说之前就知道这个遗址的同学,举手看看? 凌家滩遗址,是1985年发现的,之后隔几年就有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直到现在,才发掘了千分之几的面积然而,这样大规模的出土发现,却在媒体上悄无声息,更不会写在孩子们的历史教材里 接下来我要甩些图,请大家看看这里的遗存,是何等精美灿烂,文物的精美,和她们的知名度,根本就不匹配
先来个大个儿的,刚才调侃村长头像的这货,号称“中华第一猪”——
从现在开始,到下次说明之前,所有甩的图片,都出土于安徽含山凌家滩,距今约5000-6000年
小玉猪表示:你个中华第一猪太大只了,哪有咱萌萌哒——千万别小瞧古人的迁徙能力石器时代,中国大地上己经到处有人类活动了其实,古人的腿脚比咱厉害得多,而且哪哪都没加盖没上锁,随便跑,所以只要人有那个能力,就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说走就走——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萌萌哒的,不仅有小猪,还有兔子——兔子曰:俺的前程是星辰大海……啊呃,穿越了
这是一件玉饰的正反面,可以看到,正反面都有星形的装饰 不像某些玉牌,是单面的,背面就不好看了刚才那头中华第一猪,还在“猪”的旁边写个备注“(龙)”,于是这货表示不服,它是龙,俺是啥?
人呢,也不服哈……俺们也要露个小脸——
要说表情包,怎能忘了俺——
这个半圆的玉器,叫“璜”,凌家滩出土了一大堆
而早在兴隆洼时代就流行起来的“玦”呢,凌家滩也不缺……
这是两个璜,拼起来倒像个镯子——
真正的圆环马上就来——
真正的镯子也就来了——
7000年前,先从长江开始看……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之前我们提到过生产力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就是必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来,而绝对不会嘣一下来个大飞跃 —— 所有那些吹嘘仿佛从天而降的“文明”、“技术”,无一例外,全是忽悠 其实,他们鼓吹那些仿佛来无影去无踪,嘣一下从石头里就蹦出来的“高度文明”,骨子里就是要给“耶和华神迹”之类的忽悠铺路罢了,套路,都是老掉牙的套路 河姆渡遗址,和比那早1000年的湖南澧县八十垱遗址,都出土了炭化稻谷,说明从那时候起,中国长江流域,就开始了以米饭为主食的生活……
先来个大个儿的,刚才调侃村长头像的这货,号称“中华第一猪”——
这是一件玉饰的正反面,可以看到,正反面都有星形的装饰 不像某些玉牌,是单面的,背面就不好看了刚才那头中华第一猪,还在“猪”的旁边写个备注“(龙)”,于是这货表示不服,它是龙,俺是啥?
要说表情包,怎能忘了俺——
真正的镯子也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