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叹为观止,从7000年说开来 ZT

rain_man

知名会员
注册
2002-10-30
消息
78
荣誉分数
15
声望点数
168
话说上次说到8000年前,今天就从7000年前开始侃吧 这时候的中国,生产力的精华表现以两类器物为代表:玉器、陶器 玉器,可以是自然取材、进行物理加工(打、磨、切、割、凿、钻……)得到 陶器呢,当然就复杂一些,要经过高温烧制才能得到,事实上,要把泥土烧成陶器,开放式的一堆篝火,是肯定达不到所要温度的,必要有封闭窑炉才行 所以陶器出现,就意味着人类已经在建筑、烧炭、通风取火等等方面,都具备了相应的技术—— 当然,还有淘土、洗泥、造型、装饰等等一系列本领 其实,纵览历史,会发现很多审美法则,是自古至今的,当然,有时候会冒出比较奇葩的“时尚”
7000年前,先从长江开始看……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之前我们提到过生产力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就是必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来,而绝对不会嘣一下来个大飞跃 —— 所有那些吹嘘仿佛从天而降的“文明”、“技术”,无一例外,全是忽悠 其实,他们鼓吹那些仿佛来无影去无踪,嘣一下从石头里就蹦出来的“高度文明”,骨子里就是要给“耶和华神迹”之类的忽悠铺路罢了,套路,都是老掉牙的套路 河姆渡遗址,和比那早1000年的湖南澧县八十垱遗址,都出土了炭化稻谷,说明从那时候起,中国长江流域,就开始了以米饭为主食的生活……
640
640
河姆渡的陶钵,上面是只猪……那时候应该还没有红烧肉,但是猪肉配米饭这吃法,啧啧 河姆渡的建筑,主要是阑干建筑,也就是像竹楼那样给架起来的,那时候普遍气候比现在更湿热多雨再加一张河姆渡玉器图,有心的同学应该记得,和内蒙兴隆洼遗址的玉器造型很像
640
说到长江流域的玉器,有个遗址必须要看 —— 安徽含山凌家滩
640
这个遗址,从俺个人经验觉得,貌似知名度不高…… 话说之前就知道这个遗址的同学,举手看看? 凌家滩遗址,是1985年发现的,之后隔几年就有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直到现在,才发掘了千分之几的面积然而,这样大规模的出土发现,却在媒体上悄无声息,更不会写在孩子们的历史教材里 接下来我要甩些图,请大家看看这里的遗存,是何等精美灿烂,文物的精美,和她们的知名度,根本就不匹配
先来个大个儿的,刚才调侃村长头像的这货,号称“中华第一猪”——
640
640
从现在开始,到下次说明之前,所有甩的图片,都出土于安徽含山凌家滩,距今约5000-6000年
640
小玉猪表示:你个中华第一猪太大只了,哪有咱萌萌哒——千万别小瞧古人的迁徙能力石器时代,中国大地上己经到处有人类活动了其实,古人的腿脚比咱厉害得多,而且哪哪都没加盖没上锁,随便跑,所以只要人有那个能力,就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说走就走——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640
萌萌哒的,不仅有小猪,还有兔子——兔子曰:俺的前程是星辰大海……啊呃,穿越了
640

这是一件玉饰的正反面,可以看到,正反面都有星形的装饰 不像某些玉牌,是单面的,背面就不好看了刚才那头中华第一猪,还在“猪”的旁边写个备注“(龙)”,于是这货表示不服,它是龙,俺是啥?
640
人呢,也不服哈……俺们也要露个小脸——
640
640

要说表情包,怎能忘了俺——
640
640
这个半圆的玉器,叫“璜”,凌家滩出土了一大堆
640
640
640
640
640
而早在兴隆洼时代就流行起来的“玦”呢,凌家滩也不缺……
640
640
这是两个璜,拼起来倒像个镯子——
640
真正的圆环马上就来——
640
640

真正的镯子也就来了——
640
640
 
造型极简洁,极精美,现在的女孩子戴,也毫不过时,有木有——还有这个 ——
640
640
640
640
刚才那俩小喇叭,具体做什么用,也没有定论,不过下面这个,大家一定都认识 ——
640
640
这个玩意,很像片三文鱼寿司,有木有
640
640
我拍个拓片……哼,不给你颜色——当然,正式名称还是你对,“三角树叶形玉饰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这些东西都加工的非常对称,实际上对称需要很多东西,比如数学、对艺术的理解,还有就是对“礼”的要求,礼的使用越复杂,说明社会性越强烈 大家看一个墓葬的出土状态——
640
那些大片子,是形状各异的玉斧——
640
640
再来个好玩的,大家看,这是啥?——
640
”龟甲“对极了,不过,这龟龟是玉石刻的
640
而且上下两片可以拆注意,注意,当时出土的时候,这两片合一的玉龟,下面还压着一块玉板
640
仔细数数那个放射状的线条,正是八条我们听了许多传说,“河图洛书,龟负而出”,这片玉板,正是和玉龟紧紧挨在一起 这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最接近传说中“龟负图书而出”的实物而且中央那颗星状图案,也在很多古文化遗存中见到
640
这张图,1 出土于湖南洪江高庙遗址;2 出土于湖南常德汤家岗遗址; 3、4 都出土于山东大汶口遗址;5、6出土于凌家滩这个八角星,也可能是太阳纹,时间有限,就不解释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图案,在山东、安徽、湖南,这么大的区域,流行而且传承,这几件文物,上下约有两三千年的跨度这张图,画得时间比较早,凌家滩,根本就没标出来
640
如果把近些年的考古成果都加进去,长江流域的远古文化分布,和黄河流域一样壮观。而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流、相互嵌套、上下传承这就是远古文化的状态,那时候没有文字,但是文物会说话 ,看看时间过半,去黄河流域看看吧——
640
这是黄河流域可以上溯到7000年前的文化遗址,以河南渑池仰韶村得名,被称作仰韶文化
640
仰韶文化有个很牛的遗址,在陕西西安,叫半坡——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6800年,彩陶,漂亮极了
640
640
640
其实,看这些彩陶上的纹样,我们可以推断,应该是软笔画的,即使那时候的笔和后世造型不一样,但是毛笔的雏形,肯定是有了仰韶文化,还包括这里,河南庙底沟——
640
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青海一带,距今约5500年——
640
640
每次看到,俺都叹为观止:你妹,现在给俺一个罐子一支笔,俺不定给涂鸦成什么熊样……老祖宗,收下俺滴膝盖!
640
640
640
 
形陶鼎
640
这个通体都黑的,是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将陶器熏黑 —— 所以,器物越薄,黑得越通透,也越漂亮话说看这个鹰酱鼎,属于仰韶文化,但是已经比较黑了这个黑,和彩陶上的那个黑,是不一样的。彩陶上那个黑花纹,是用含锰的涂料,画在陶器表面,然后入窑烧制而成 鹰酱鼎在国家博物馆,是禁止出国的国宝之一
640
呃……角度很重要——
640
真的很神气——
640
网友提问:日照黑陶在什么历史位置? 日照,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圈子,那黑陶是极精美的那些家在大汶口文化圈的同学,回想一下你们在博物馆看到的黑陶,是不是薄得很哪?还有个外号,“蛋壳陶”…… 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是嵌套的,地域上嵌套,都在山东境内,时代也嵌套,大汶口的中晚期和龙山文化的早中期,是重合的所以特别是黑陶,你可能会看到同一件器物,在这里标注“大汶口文化”,在那里标注“龙山文化”,其实都是对的
到国博,再看两件被拎到国家博物馆的大汶口文物……猪猪,又见猪猪……还有汪星人
640
这个像猪又像狗的家伙,在山东博物馆
640
那个大汶口猪猪旁边,还有个像是打酱油的小猪猪,来自河姆渡,大图——这就是活生生被熏成炭儿的黑陶
640
640
蛋壳陶,名不虚传因为全黑模式,所以器物上就基本没有绘画,主要看造型和刻、划、印纹样
640
640
当然,大汶口文化,也是有彩陶的,比如刚才我们看过的这个,有八角星装饰的陶豆——
640
要注意,彩陶文化,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
640
国家博物馆收藏这个不漂亮的女神,是红山文化的
640
红山文化,坐标在内蒙-辽宁一带,这个女神出土于辽宁牛河梁
640
640
这个真真的一柱擎天……怎么没人说,非要去猜那些有争议的…说到红山文化,这个不能不提,玉龙
640
这个得去国家博物馆看,内蒙古博物院只放了个复制品 其实这样的远古龙形器物,也是一堆一堆的
640
比如这个,兴隆洼的,也被称作龙的雏形那是石头堆的……摆了个动物的下颌骨 红山文化,也有玉器
640
说到大象……这里有真的大象……
640
如果单看百家争鸣时期,很多人会困惑: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何以那么智慧?其实,如果再往前看,又如此顺理成章—— 经过如此漫长的文化积淀,怎么会不智慧? “哪来的象牙? ”黄河象,直到商周时期,3000年前,河南一带还湿热得很,人经常用独木舟当交通工具 ,那之后,才渐渐干冷了
龙虎,还有这个,是拿蚌壳堆的——
640
快结束了,随便再看几张图吧……大汶口的彩陶——
640
白陶,这陶土经过精心淘洗,和瓷土成分非常相似,是高度硬化的陶器,瓷器的前身
640
再放一个国博的展品——黑陶罐
640
网友提问:“你刚才展示的85凌家滩不被宣传,是为啥?”实际上就是媒体宣传的自我矮化,70年代出土的遗址,知名度就都很大,因为教材里都有写,比如仰韶、河姆渡;80年代,尤其是《河殇》之后,各种变着花样地贬低中国文明,这些出土遗址,要么被淡化,不提,要么给弄得云山雾罩神秘化,比如三星堆,然后埋个大坑“中华文明是西方传过来的”
 
然后埋个大坑“中华文明是西方传过来的”
如果是事实也可以接受。既然中国人是从非洲走出来的,就可能文明也是从源头开始传过来的。
 
形陶鼎
640
这个通体都黑的,是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将陶器熏黑 —— 所以,器物越薄,黑得越通透,也越漂亮话说看这个鹰酱鼎,属于仰韶文化,但是已经比较黑了这个黑,和彩陶上的那个黑,是不一样的。彩陶上那个黑花纹,是用含锰的涂料,画在陶器表面,然后入窑烧制而成 鹰酱鼎在国家博物馆,是禁止出国的国宝之一
640
呃……角度很重要——
640
真的很神气——
640
网友提问:日照黑陶在什么历史位置? 日照,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圈子,那黑陶是极精美的那些家在大汶口文化圈的同学,回想一下你们在博物馆看到的黑陶,是不是薄得很哪?还有个外号,“蛋壳陶”…… 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是嵌套的,地域上嵌套,都在山东境内,时代也嵌套,大汶口的中晚期和龙山文化的早中期,是重合的所以特别是黑陶,你可能会看到同一件器物,在这里标注“大汶口文化”,在那里标注“龙山文化”,其实都是对的
到国博,再看两件被拎到国家博物馆的大汶口文物……猪猪,又见猪猪……还有汪星人
640
这个像猪又像狗的家伙,在山东博物馆
640
那个大汶口猪猪旁边,还有个像是打酱油的小猪猪,来自河姆渡,大图——这就是活生生被熏成炭儿的黑陶
640
640
蛋壳陶,名不虚传因为全黑模式,所以器物上就基本没有绘画,主要看造型和刻、划、印纹样
640
640
当然,大汶口文化,也是有彩陶的,比如刚才我们看过的这个,有八角星装饰的陶豆——
640
要注意,彩陶文化,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
640
国家博物馆收藏这个不漂亮的女神,是红山文化的
640
红山文化,坐标在内蒙-辽宁一带,这个女神出土于辽宁牛河梁
640
640
这个真真的一柱擎天……怎么没人说,非要去猜那些有争议的…说到红山文化,这个不能不提,玉龙
640
这个得去国家博物馆看,内蒙古博物院只放了个复制品 其实这样的远古龙形器物,也是一堆一堆的
640
比如这个,兴隆洼的,也被称作龙的雏形那是石头堆的……摆了个动物的下颌骨 红山文化,也有玉器
640
说到大象……这里有真的大象……
640
如果单看百家争鸣时期,很多人会困惑: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何以那么智慧?其实,如果再往前看,又如此顺理成章—— 经过如此漫长的文化积淀,怎么会不智慧? “哪来的象牙? ”黄河象,直到商周时期,3000年前,河南一带还湿热得很,人经常用独木舟当交通工具 ,那之后,才渐渐干冷了
龙虎,还有这个,是拿蚌壳堆的——
640
快结束了,随便再看几张图吧……大汶口的彩陶——
640
白陶,这陶土经过精心淘洗,和瓷土成分非常相似,是高度硬化的陶器,瓷器的前身
640
再放一个国博的展品——黑陶罐
640
网友提问:“你刚才展示的85凌家滩不被宣传,是为啥?”实际上就是媒体宣传的自我矮化,70年代出土的遗址,知名度就都很大,因为教材里都有写,比如仰韶、河姆渡;80年代,尤其是《河殇》之后,各种变着花样地贬低中国文明,这些出土遗址,要么被淡化,不提,要么给弄得云山雾罩神秘化,比如三星堆,然后埋个大坑“中华文明是西方传过来的”

图片你看得到么?
 
可以给一下ZT的链接吗
 
如果是事实也可以接受。既然中国人是从非洲走出来的,就可能文明也是从源头开始传过来的。
一直没搞明白,东亚人的主体是从南边过来的,还是从北边过来的?
 
啊,是北线,谢谢。
以前有人认为是从西亚经南亚,缅甸,入中国西南。是为南线。
另一条是北线,经过西伯利亚南沿向东而来。从图上看,是这条线。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