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t999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3-07-13
- 消息
- 355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文章来源: 工商时报
周小川:人民币实质汇率已升值叁成
编按: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九月十八日在香港金融管理局主办的「第六届卓越人士讲座」会上发表演讲,昨天大陆央行机关报「金融时报」全文刊登,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当头,大陆显然有意再次表明人民币不升值的决心。周小川在演讲中除强调中国汇率改革是渐进式改革的典范外,并指明人民币实质汇率已升值达叁○%左右;他并表示目前汇率制度合理且表现良好,与现阶段整体经改相适应。以下为内容摘要。
一、中国进行渐进式改革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汇率体制改革,是渐进式改革的一个典型范例。从经济角度看,渐进式改革实际是一种尊重实践的态度,这与理想主义不同。目前尚没有关於经济转轨的专门理论,因此,转轨过程也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渐进式改革强调基础条件完善的时间特性。也就是说,法律、监管制度、银行体系、会计标准的完善,专业技能的培养及机构建设,都需要相当长段时间去完成,这就涉及到改革路径选择问题。一九九叁年,道格拉斯.诺斯因其路径依赖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路径依赖问题。
与渐进式改革思路截然相反的是休克疗法。後来一些人对它的评价是,只是休克,没有治疗。「大爆炸」(Big Bang)最早指的是英国的金融改革,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也属於「大爆炸」。经济转轨没有理论或者实践经验可借鉴,有些人在改革之初就把成熟市场经济当作目标模式,这种模式成为一种理论信念。
俄语中有一个词叫「troika」,意指「叁驾马车」。对俄罗斯来说,它指在上世纪八○年代後半期和九○年代初的改革要同时做叁件事:市场化、大规模私有化、民主化。实际上,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所进行的改革措施也像「叁驾马车」,即:农业改革、工业改革、对外开放。
二、汇率体制和国际收支相关 我认为,中国的汇率体制是渐进改革的典型范例。要找到最佳汇率体制改革道路相当困难,往往只能权衡利弊,做出决策。总的来说,我们汇率体制的渐进改革是成功的,属於一种帕累托改进。
上个世纪八○年代早期,我们实行了贸易汇率与非贸易汇率。一九八五年,我们将贸易汇率与非贸易汇率合并,形成统一汇率。为了鼓励出口,中国在七○年代末实施出口外汇留成制度,其後还成立外汇留成市场。在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七年间,我们实行了汇率并轨,统一外汇市场,也实现了经常项目专案可兑换。汇率体制的改变往往伴随新政策的出台。
虽然人民币名义汇率在某些阶段基本保持不变,但由於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有差距,和交叉汇率有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在不断变化,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七年间人民币实际有效值升值约叁○%。
叁、贸易顺差已大幅减少
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部分是来自贸易顺差。但应该注意的是,中国今年贸易顺差已经大幅度减少。还有一种说法,人民币升值压力还来自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可从以下几方面考查这个问题。一是中国人均外汇储备水平很低,只介於印尼和泰国之间。二是储备占GDP的比重,中国与印尼和泰国水平接近。叁是储备与进出口额进行比较,中国的水平比较满意。四是外汇储备与外债之比,情势也还可以。在学术界,围绕汇率问题过去有一些争论,现在和今後还会有新的争论。比如说,汇率的有效性问题,货币贬值对通胀的影响问题,经常专案可兑换问题,亚洲金融危机问题,对冲基金如何冲击经济问题,资本账控制对防范危机是否有效问题,如何看待流入中国的证券投资问题。目前对於这些问题的争论尚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在汇率问题上,我们还要研究汇率弹性。在考虑汇率变动时,我们首先要研究出口的汇率弹性是大是小,贸易顺差或出口是否会因币值变化而大幅度变化。与此相关,可得出汇率对就业的影响。储蓄率与汇率的关系,可从宏观经济方程式中得以反映。若有太多的储蓄,必须找寻方法去投资。中国的储蓄率达四○%,另外还有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寻找投资机会。因此,如果投资的边际利润下降,我们可预见投资的机会会愈来愈少,会使部分资金调往海外投资,这会影响到国际收支,对汇率也会产生影响。
我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汇率目前是合理的,它的表现良好,与现阶段整体经济改革相适应。我们没有充分理由去突然改变现在的汇率政策。
周小川:人民币实质汇率已升值叁成
编按: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九月十八日在香港金融管理局主办的「第六届卓越人士讲座」会上发表演讲,昨天大陆央行机关报「金融时报」全文刊登,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当头,大陆显然有意再次表明人民币不升值的决心。周小川在演讲中除强调中国汇率改革是渐进式改革的典范外,并指明人民币实质汇率已升值达叁○%左右;他并表示目前汇率制度合理且表现良好,与现阶段整体经改相适应。以下为内容摘要。
一、中国进行渐进式改革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汇率体制改革,是渐进式改革的一个典型范例。从经济角度看,渐进式改革实际是一种尊重实践的态度,这与理想主义不同。目前尚没有关於经济转轨的专门理论,因此,转轨过程也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渐进式改革强调基础条件完善的时间特性。也就是说,法律、监管制度、银行体系、会计标准的完善,专业技能的培养及机构建设,都需要相当长段时间去完成,这就涉及到改革路径选择问题。一九九叁年,道格拉斯.诺斯因其路径依赖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路径依赖问题。
与渐进式改革思路截然相反的是休克疗法。後来一些人对它的评价是,只是休克,没有治疗。「大爆炸」(Big Bang)最早指的是英国的金融改革,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也属於「大爆炸」。经济转轨没有理论或者实践经验可借鉴,有些人在改革之初就把成熟市场经济当作目标模式,这种模式成为一种理论信念。
俄语中有一个词叫「troika」,意指「叁驾马车」。对俄罗斯来说,它指在上世纪八○年代後半期和九○年代初的改革要同时做叁件事:市场化、大规模私有化、民主化。实际上,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所进行的改革措施也像「叁驾马车」,即:农业改革、工业改革、对外开放。
二、汇率体制和国际收支相关 我认为,中国的汇率体制是渐进改革的典型范例。要找到最佳汇率体制改革道路相当困难,往往只能权衡利弊,做出决策。总的来说,我们汇率体制的渐进改革是成功的,属於一种帕累托改进。
上个世纪八○年代早期,我们实行了贸易汇率与非贸易汇率。一九八五年,我们将贸易汇率与非贸易汇率合并,形成统一汇率。为了鼓励出口,中国在七○年代末实施出口外汇留成制度,其後还成立外汇留成市场。在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七年间,我们实行了汇率并轨,统一外汇市场,也实现了经常项目专案可兑换。汇率体制的改变往往伴随新政策的出台。
虽然人民币名义汇率在某些阶段基本保持不变,但由於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有差距,和交叉汇率有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在不断变化,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七年间人民币实际有效值升值约叁○%。
叁、贸易顺差已大幅减少
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部分是来自贸易顺差。但应该注意的是,中国今年贸易顺差已经大幅度减少。还有一种说法,人民币升值压力还来自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可从以下几方面考查这个问题。一是中国人均外汇储备水平很低,只介於印尼和泰国之间。二是储备占GDP的比重,中国与印尼和泰国水平接近。叁是储备与进出口额进行比较,中国的水平比较满意。四是外汇储备与外债之比,情势也还可以。在学术界,围绕汇率问题过去有一些争论,现在和今後还会有新的争论。比如说,汇率的有效性问题,货币贬值对通胀的影响问题,经常专案可兑换问题,亚洲金融危机问题,对冲基金如何冲击经济问题,资本账控制对防范危机是否有效问题,如何看待流入中国的证券投资问题。目前对於这些问题的争论尚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在汇率问题上,我们还要研究汇率弹性。在考虑汇率变动时,我们首先要研究出口的汇率弹性是大是小,贸易顺差或出口是否会因币值变化而大幅度变化。与此相关,可得出汇率对就业的影响。储蓄率与汇率的关系,可从宏观经济方程式中得以反映。若有太多的储蓄,必须找寻方法去投资。中国的储蓄率达四○%,另外还有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寻找投资机会。因此,如果投资的边际利润下降,我们可预见投资的机会会愈来愈少,会使部分资金调往海外投资,这会影响到国际收支,对汇率也会产生影响。
我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汇率目前是合理的,它的表现良好,与现阶段整体经济改革相适应。我们没有充分理由去突然改变现在的汇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