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星升起 印度坐立不安

Jet999

新手上路
注册
2003-07-13
消息
355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中国之星升起 印度坐立不安
(博讯2003年9月24日)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印度人对近邻中国一枝独秀的经济表现越来越感到关注。一些人把中国的成功归结为权威主义的胜利,而印度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则应归咎于无序的民主。 这场有关民主印度与专政中国的讨论也在世界发展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中激烈展开了。
将中国拿来与印度比较很有参考价值,因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它们不仅是邻国,而且历史起点相似:印度于1947年获得独立,中国共产党则在1949年取得革命成功。 (博讯boxun.com)

但是,这场越来越缺乏新意的讨论至少完全忽略了问题的重点,但至少上周在新德里召开的《发展就是自由》(Development as Freedom)的研讨会对重点把 握得很好。该书作者阿马蒂亚•森 (Amartya Sen) 为印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印度可以从中国的卫生保健、基础教育……明智而不教条的经济政策中汲取许多经验,”森先生说:“但在中国权威政治所谓的“优势”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印度借鉴之处。”

出席此次大会的有许多是印度学术界和决策层重要人士,森先生的结论看来赢得了与会者广泛的支持。森先生在大会上发言表示,自1980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年增长率为8%,而印度仅为5.5%-中国相对于印度的成功可以归因于中国出台的各种明智的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促进经济竞争,进入国际市场相对自由的途径,文化水平较高,为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的能力以及刺激企业投资和出口的政策等。

相比之下,印度对自由市场和国外投资根深蒂固(但正逐渐消退)的怀疑,以及对卫生保健和基础教育缺乏重视。

“完全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中国的)任何一项政策与加速的民主进程不相协调,”森先生说:“良好的经济气候比强硬的政权更有助于经济增长。”

同样地,印度民主主义评论家倾向于将新加坡、中国和韩国拿来与印度比较,而不是与包括阿富汗、苏丹和北朝鲜在内的不成功的专制国家比较。他说:“在非民主国家中,与印度最具可比性的一定是巴基斯坦,但不知为什么,人们却没有把印度与非民主的巴基斯坦相比较。”

事实上,由军队统治的巴基斯坦现在所关注的是如何赶超印度远在其之上的经济增长率。自1991年起动经济改革以来,印度经济年增长率几乎达到6%,而巴基斯坦的增长率仅为3.5%。

然而,印度应如何赶超中国呢?这个问题同样也是十分复杂,因为它取决于每个人对于“发展”不同的定义,他说。

如果象一些决策者所认为的那样,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准即GDP,那么人均收入仅为中国一半的印度的确是远远落后于中国。

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把GDP(虽然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标准之一)看作是一种有助于赋予个人行动自由的手段,那么印度则在有些方面领先于中国。换言之,政治和社会自由本身也是发展的目标。

他认为,民主也保护了人们最基本的物质利益。森先生提醒与会者,印度自1947年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以来还没有遭遇过饥荒――最后一次饥荒是在1944年,当时还由英国专制统治。另一方面,中国在50年代末约有三千万人死于饥荒。

有些人认为,中国在文化普及和卫生保健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归功于一党专政,森先生对此也表示了质疑。中国的识字率为90%,而印度仅为65%。另外,中国人的预期寿命达70岁,而印度仅为64岁。

但是,印度喀拉拉邦(Kerala)人口三千万,其选民总是在各个政党间摇摆不定。在过去的50年中,喀拉拉在识字率和预期寿命方面比中国和印度的纪录都好。

喀拉拉三千万人口的预期寿命达74岁,识字率超过90%。喀拉拉婴儿的死亡率比中国的一半还低。森先生认为,这些例子均说明,民主对专制的争论毫无新意。

印度副总理阿德万尼(L.K. Advani)在大会上发表谈话时 表示:“有些意识形态认为,社会所需要满足的是“黄油加面包”的温饱需求,而民主则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

“这些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已经逐渐减退,(但是)对于印度来之不易的民主和公民权利,我们有必要保持谨慎的态度。”

但是,大会所要做的远远不是抵制专制这么简单。另一方面,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无论印度是否真正无愧于其自称的自由国家的美名,几乎没有任何理由值得它自鸣得意。

森先生五大“自由”之一即经济自由,包括不受干涉地进行货物交换和交易的权利。

来自拉吉夫甘地当代研究学院(Rajiv Gandhi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Studies)的比贝克・德布鲁瓦(Bibek Debroy)指出,印度在经济自由方面需要付出比中国更多的努力。

例如,印度农民占全国11亿人口的三分之二,其中绝大多数人仍然不能自由出售农产品,而必须把农产品卖给政府指定的中间人,然后由中间人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中间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一笔可观的差价纳入私囊,却损害了农民和顾客的利益。

德布鲁瓦先生认为,政府的干预管理约束了印度社会中许多层面的经济活动:“小企业可不可以自由生存?商店能否全年无休?可不可以自由建立私人疗养院?人力车司机能否自由载客?答案都是’不’。”

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是反对党领导人,也是 1991年印度经济改革的设计师。他说,如果没有飞速的经济增长,就不可能创造出让穷人衣食无忧的各种资源,那么要在所有领域实现自由的可能性为零。因此,如果印度要实现森先生所说的目标,那么必须解决其日益增加的财政赤字。

同样,尽管印度有其(民主)资历,但人们普遍认为,印度没有赋予公民真正的政治自由。虽然宪法中明文规定了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包括受教育权利、饮用纯净水权利以及使用其它福利设施的权利,但印度混沌的民主常常未能履行诺言。

历史学家阿帕娜•巴苏(Aparna Basu)指出,民主的意义 远非每五年举行一次自由选举这么简单。“良好的管理与政治自由同等重要,印度在这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她说。

不仅如此,印度对印度教民族主义越来越不容忍的态度危及了占印度总人口20%的宗教少数民族的安全。到目前为止,印度政府还未能向16个月前在古吉拉特邦(Gujarat)穆斯林骚乱中丧生的2000余名受害者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说明印度在现实和花言巧语之间的巨大差距。

“公平地说,自古吉拉特事件以来,印度宗教与教育分离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森先生说,“印度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所以它的所作所为应该象一个伟大国家的样子。”

最后,与会代表同意,印度要向中国借鉴的地方远不止于此。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森先生借用一个生动的比喻阐述了他的观点。“我只要看看周围桌子上一些最简单的东西就会发现,无论是烟灰缸,纸,家具,麦克风或是其它东西-全是中国制造,”他说。

爱德华•卢斯(Edward Luce) 译者/夏璇

金融时报中文网 8月8日 (博讯boxun.com)


--------------------------------------------------------------------------------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mzxtd:中印相比时不能忽略社会主义粉饰功夫所占的优势

中国人的自尊- 兼谈中印比较和朝鲜战争

中国人的自尊--兼谈中印比较和朝鲜战争

比较中印 金融时报遭北京抽版

中印边界风波又起

中国和印度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达赖:中印友好有助于他与京谈判 /星岛日报

孔泉称中印边界问题会议已缩小分歧

中印举行新一轮边界会谈
 
印度坐立不安的是,

他们的民主制度理念会受到挑战!
 
真的民主?

印度自栩为"民主国家",但同时保留着完整的"种性制度"(等级制度).试问一个人与人不平等的国家怎么能称作民主国家?
 
但是至少印度的不完全的民主相对保证了这一点:

他认为,民主也保护了人们最基本的物质利益。森先生提醒与会者,印度自1947年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以来还没有遭遇过饥荒――最后一次饥荒是在1944年,当时还由英国专制统治。另一方面,中国在50年代末约有三千万人死于饥荒。
 
领教了!

原来饿不死人就叫民主!印度的“贱民”倒是还有口饭吃,这真要感谢民主政治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