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狂怼纽约时报:你们是伪君子

Fisher2004

资深人士
VIP
注册
2004-07-25
消息
33,823
荣誉分数
375
声望点数
243
华尔街日报狂怼纽约时报:你们是伪君子(组图
2017-06-03 09:16 来源: 观察者 作者:

据央视报道,特朗普退出了巴黎气候协议,这不仅在全世界引起了震动,同时也导致美国内部剧烈的冲突。

冲突的双方不仅仅是政治家,媒体也卷入其中。当地时间6月2日,美国著名偏保守派媒体《华尔街日报》刊登文章“气候和纽约时报”(Climate and the New York Times),指名道姓谴责了另外一家全球知名的媒体,偏左派的《纽约时报》。

《华尔街日报》称,《纽约时报》在版面疯狂指责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议,痛骂特朗普是无知的蠢货。但是同时又在大打广告,积极推销资深记者陪游全球各地26天的波音757奢华出行项目,让本可承载200人的飞机只招收50名乘客,大肆在地球上进行碳排放。

华尔街日报文章截图

以下为文章编译:

最近,《纽约时报》的读者都怒气满满,任何人只要不认同一个观点——碳排放将导致地球生态毁灭,都会被读者直接“吐槽”。但是,当《纽约时报》给读者灌输这个理念的时候,他们自己的行为却不禁让人怀疑,《纽约时报》真的相信这个理论吗?

至少在表面上,《纽约时报》还是忠于自己的说法的。在本周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之后。《纽约时报》寻找一切可能的资料,疯狂攻击特朗普的这个决定。在网站的首页上,无数的文章都指出,特朗普的决定是“愚蠢和漫不经心”的,同时还是“耻辱性”的。特朗普基于“受到扭曲的报告”和“可疑的数据”作出了决定。《纽约时报》报道称,特朗普在做出了“政治计算”之后,决定无视公众的意愿,只重视自己的利益。

另外,《纽约时报》的文章标题也非常耸人听闻,“特朗普毒害世界”(Donald Trump Poisons the World),警告了如果美国人不限制自己的排放,那么灾难可能近在眼前

不过,在环境危机这个问题上,《纽约时报》似乎还有自己的“小九九”。尤其是他们的员工可能认为,二氧化碳排放没有那么危险。因为《纽约时报》试图说服自己的一部分读者,大幅增加自己的排放。

本周,《纽约时报》刊登了一个广告,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全球旅行项目。项目名为“私人飞机全球旅游:转变的文化”(Around the World by Private Jet: Cultures in Transformation)。

纽约时报的广告

广告词是这么说的:乘坐经过特别改装的波音757进行豪华的全球环游。在26天的时间中,我们将前往以色列、古巴、哥伦比亚、澳大利亚、缅甸和冰岛。四位《纽约时报》的获奖记者将全程陪同,每一位都将在您前往旅游的区域伴随数天,这些记者都是该区域的专家。

《纽约时报》的广告还保证,“在空中,您的私人飞机将装有可以躺下的床,还有经过严格训练的乘务员和大厨。”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纽约时报》读者来说,他们估计没可能在这场“碳排放”盛会上留下自己的影子。

另外看起来,《纽约时报》好像找不到更加“低效率的手段(less efficient means)”来环游我们挚爱的地球了。在广告中,只有50个人可以登上那架波音757,正常情况下,那架飞机应该运载至少200人。

旅行广告好像和《纽约时报》一直以来所传递的观念不符,难道这个“流氓”(rogue)行为,是来自市场部的那些充满侵略性和对环境不友好的人?

不过广告的内容好像并不是这样,因为陪同旅行的人之一是《纽约时报》的主席苏兹贝格(Arthur O. Sulzberger Jr)。

另外陪同的“专家”还有记者雷丁(Alan Riding),他标志性的观点认为,民众越来越关注全球变暖是好事。雷丁甚至在2007年的一场慈善音乐会上唱过歌,呼吁大家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第二位“专家”是朱迪•卢德伦(Jodi Rudoren),她全力帮助《纽约时报》宣传“生态难民”(climate refugees)这个概念。

在他们两个人的概念中,虽然大力宣传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但是看起来在实际中,他们什么都不打算做。

下一位“专家”是巴米勒(Elisabeth Bumiller),她是《纽约时报》华盛顿分部中少有看过特朗普的气候政策,至少也是看过政策部分内容的记者,而她也加入了这个旅程。最后一位“专家”是克里斯托弗(Nicholas Kristof),在他今年一月份的专栏中,他写道,“随着特朗普拒绝承认气候变化,很多孩子将随之死去”。

所以我们最后可以总结道,《纽约时报》当年的主张现在都成为了过去时。现在人们所知道的《纽约时报》只是一个巨大的碳排放源头。
 
左逼都是这幅德行:
母知柴静一边开排量4.5L的大车,一边鼓吹中国人碳排量过高;
卸任后奥巴马出行依旧有车队,清一色雪佛兰Suburban,售价5万多美元,排量在5.3升到6.2升不等
图为奥巴马郊游,经过乡村俱乐部!
1be65245ff4d40889c8a9412c586b2ad_th.jpeg
 
左逼都是这幅德行:
母知柴静一边开排量4.5L的大车,一边鼓吹中国人碳排量过高;
卸任后奥巴马出行依旧有车队,清一色雪佛兰Suburban,售价5万多美元,排量在5.3升到6.2升不等
图为奥巴马郊游,经过乡村俱乐部!
浏览附件684405
好车,我喜欢。下次就买它了。
 
左逼都是这幅德行:
母知柴静一边开排量4.5L的大车,一边鼓吹中国人碳排量过高;
卸任后奥巴马出行依旧有车队,清一色雪佛兰Suburban,售价5万多美元,排量在5.3升到6.2升不等
图为奥巴马郊游,经过乡村俱乐部!
浏览附件684405

中国人碳排量过高本来就是事实, 不能叫鼓吹, 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奥巴马签署了巴黎协议, 也没说就不生产了5.3升到6.2升的汽车了。。。
 
中国人碳排量过高本来就是事实, 不能叫鼓吹, 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奥巴马签署了巴黎协议, 也没说就不生产了5.3升到6.2升的汽车了。。。
中国人口总量更多
敢不敢比人均排放?
 
华尔街日报狂怼纽约时报:你们是伪君子(组图
2017-06-03 09:16 来源: 观察者 作者:

据央视报道,特朗普退出了巴黎气候协议,这不仅在全世界引起了震动,同时也导致美国内部剧烈的冲突。

冲突的双方不仅仅是政治家,媒体也卷入其中。当地时间6月2日,美国著名偏保守派媒体《华尔街日报》刊登文章“气候和纽约时报”(Climate and the New York Times),指名道姓谴责了另外一家全球知名的媒体,偏左派的《纽约时报》。

《华尔街日报》称,《纽约时报》在版面疯狂指责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议,痛骂特朗普是无知的蠢货。但是同时又在大打广告,积极推销资深记者陪游全球各地26天的波音757奢华出行项目,让本可承载200人的飞机只招收50名乘客,大肆在地球上进行碳排放。

华尔街日报文章截图

以下为文章编译:

最近,《纽约时报》的读者都怒气满满,任何人只要不认同一个观点——碳排放将导致地球生态毁灭,都会被读者直接“吐槽”。但是,当《纽约时报》给读者灌输这个理念的时候,他们自己的行为却不禁让人怀疑,《纽约时报》真的相信这个理论吗?

至少在表面上,《纽约时报》还是忠于自己的说法的。在本周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之后。《纽约时报》寻找一切可能的资料,疯狂攻击特朗普的这个决定。在网站的首页上,无数的文章都指出,特朗普的决定是“愚蠢和漫不经心”的,同时还是“耻辱性”的。特朗普基于“受到扭曲的报告”和“可疑的数据”作出了决定。《纽约时报》报道称,特朗普在做出了“政治计算”之后,决定无视公众的意愿,只重视自己的利益。

另外,《纽约时报》的文章标题也非常耸人听闻,“特朗普毒害世界”(Donald Trump Poisons the World),警告了如果美国人不限制自己的排放,那么灾难可能近在眼前

不过,在环境危机这个问题上,《纽约时报》似乎还有自己的“小九九”。尤其是他们的员工可能认为,二氧化碳排放没有那么危险。因为《纽约时报》试图说服自己的一部分读者,大幅增加自己的排放。

本周,《纽约时报》刊登了一个广告,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全球旅行项目。项目名为“私人飞机全球旅游:转变的文化”(Around the World by Private Jet: Cultures in Transformation)。

纽约时报的广告

广告词是这么说的:乘坐经过特别改装的波音757进行豪华的全球环游。在26天的时间中,我们将前往以色列、古巴、哥伦比亚、澳大利亚、缅甸和冰岛。四位《纽约时报》的获奖记者将全程陪同,每一位都将在您前往旅游的区域伴随数天,这些记者都是该区域的专家。

《纽约时报》的广告还保证,“在空中,您的私人飞机将装有可以躺下的床,还有经过严格训练的乘务员和大厨。”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纽约时报》读者来说,他们估计没可能在这场“碳排放”盛会上留下自己的影子。

另外看起来,《纽约时报》好像找不到更加“低效率的手段(less efficient means)”来环游我们挚爱的地球了。在广告中,只有50个人可以登上那架波音757,正常情况下,那架飞机应该运载至少200人。

旅行广告好像和《纽约时报》一直以来所传递的观念不符,难道这个“流氓”(rogue)行为,是来自市场部的那些充满侵略性和对环境不友好的人?

不过广告的内容好像并不是这样,因为陪同旅行的人之一是《纽约时报》的主席苏兹贝格(Arthur O. Sulzberger Jr)。

另外陪同的“专家”还有记者雷丁(Alan Riding),他标志性的观点认为,民众越来越关注全球变暖是好事。雷丁甚至在2007年的一场慈善音乐会上唱过歌,呼吁大家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第二位“专家”是朱迪•卢德伦(Jodi Rudoren),她全力帮助《纽约时报》宣传“生态难民”(climate refugees)这个概念。

在他们两个人的概念中,虽然大力宣传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但是看起来在实际中,他们什么都不打算做。

下一位“专家”是巴米勒(Elisabeth Bumiller),她是《纽约时报》华盛顿分部中少有看过特朗普的气候政策,至少也是看过政策部分内容的记者,而她也加入了这个旅程。最后一位“专家”是克里斯托弗(Nicholas Kristof),在他今年一月份的专栏中,他写道,“随着特朗普拒绝承认气候变化,很多孩子将随之死去”。

所以我们最后可以总结道,《纽约时报》当年的主张现在都成为了过去时。现在人们所知道的《纽约时报》只是一个巨大的碳排放源头。
说一套,做相反的一套。
典型的伪君子。
 
对怂,哈哈,都不是好东西。都是伪君子。还不改悔,还觉得有人权。远远不如俺们大英帝国下的加拿大。
 
特朗普不惜得罪整个西方 就为了这兄弟俩?(组图
2017-06-04 08:19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此举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争议,甚至被称为“西方世界的公敌”。据“今日俄罗斯”(RT)报道,有怀疑称,特朗普退出的协定的幕后黑手是美国化工巨头科赫工业。退出巴黎协定可以使其高污染的行业面临更少的监管和政府干预。

民主党参议员怀特豪斯近日直言称,特朗普为拒绝承认气候变化的化石燃料巨头科赫兄弟提供帮助,这是在背叛美国。

d378f12d0ceb97f405f6f894d1dea74a.jpg


据扑克投资家报道,美国科氏工业集团总部位于美国堪萨斯州,是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年销售额超过500亿美元,其业务遍及多个领域:典型的如原油开采、炼化、贸易、管道运输、农业和畜牧业、金融服务、道路沥青等,核心业务为石油和化工。科氏还拥有北美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加工集团,占北美市场总量的25%。大约拥有60000员工。在原油贸易领域,科氏年贸易量超过七亿吨。科氏还是美国第六大电力供应商,供电业务遍及全美五十个州。

科氏工业集团成立于1918年,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型企业,目前公司掌门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科赫第二代,查理·科赫(Charles Koch)和大卫·科赫(David Koch)。该公司在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的资信评级是Aa1,标准普尔评级是AA+。

对于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一事,民主党议员莱希的推特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也对怀特豪斯进行了声援。

b7404098d14ae5b1d5818ed9cb147134.jpg


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批评称,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会伤害美国,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拒绝未来的国家之一。

据RT报道,虽然在特朗普选举期间,科赫兄弟没有表达对特朗普的支持,相反,特朗普好像还有点烦他们...

e357e0ab93e0d3ba565d6387f3aff4ec.jpg


不过科氏兄弟还是与特朗普本人、还有其重商政策和平相处。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科氏工业首席律师马克·霍尔顿表示:“我们是有原则的,如果我们对现有政策有意见的话,我们是不会支持的。”

但有报道称,特朗普政府与科赫兄弟关系非同一般。据称,美国副总统彭斯、环境保护署署长普鲁特等都与科赫工业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一旦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后将放宽有关排放的法规,让多年来向不少政党捐献的科赫工业,获得极大的收益。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克斯更表示:“科赫兄弟买通了共和党的高层,特朗普只是个工具而已。”

c7a9e46fd14d984faefb1d70f30d7b09.jpg


《福布斯》杂志今年3月发布的全球富豪榜显示,科赫兄弟以483亿美元的身价位列全球富豪榜第8位。

a047baaab8bc347254841ad72021fd36.jp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