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 on today
资深人士
- 注册
- 2009-02-03
- 消息
- 4,665
- 荣誉分数
- 668
- 声望点数
- 223
华人是加拿大的建国者,那么现在呢?——《加拿大的中国基因》维多利亚发布会侧记
Original 2017-07-20 爱BC 爱BC 爱BC
爱BC
WeChat ID enjoybc
Intro 爱BC 爱邻舍 Enjoy B.C. Love Chinese Neighbour “爱BC” 面向加拿大BC省华人,帮助留学生和移民。网站 EBCchinese.com
文:爱BC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编者按:作为带有中华基因,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的华人华侨们,在加拿大是什么感觉?是寄居的客旅还是定居的家主?是进入了加拿大还是融入了加拿大?如何确认华人在加拿大的身份定位?这些问题让人百味杂陈,也颇难回答。7月19日,小编参加了新书《加拿大的中国基因》在维多利亚的发布会,作者、嘉宾的发言和听众的提问都在给出他们的看见、困惑与建议。
* * * * * * *
来到发布会的,既有《加拿大的中国基因》第一作者、著名政论家、资深媒体人丁果先生,刚刚参加完BC省首个少数派政府上任会议的新民主党华裔政治新锐本拿比市议员王白进,积极组织华人社团活动、呼吁华人参政议政的加拿大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会长普翔、执行会长牛华,加拿大华人参政议政促进投票联盟(简称:华投联盟)发起人孔庆存先生(孔子后裔),也有在维多利亚生活了41年的著名侨领、加拿大洪门达权总社社长、维多利亚中华会馆主席陈德光先生和慕名而来的众多新老移民。
向过去寻根:华人是加拿大的参与缔造者
丁果先生相信,这本书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惑华人的重大问题——华人在加拿大的定位。通过回顾华人在加拿大历史上的作为,明确华人是加拿大的参与缔造者,加拿大从建国之初就有中国基因。
丁先生开场用最近发生的涉“排华”新闻故事引出了“华人在加拿大定位问题”:一位西人女士在某超市对华人说,你不会说英语,滚回去。
“叫人滚回去的这种做法,与加拿大的政治伦理、人权宪章都是不符合的。”丁先生认为造成这类情况,一个原因是对历史无知。“不仅西人对华人在加拿大的历史不清楚,当代很多华人也不清楚。”他引述历史说,加拿大在1867年建国,但直到1871年,BC省才加入加拿大。而促成BC加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联邦政府愿意为BC修建连接东部的铁路。如果没有修路华工(主要来自中国广东,一度占了BC的近半人口)的血汗和生命,这条铁路不会那么快修好,很多加拿大历史学者都认为BC也许会因为铁路建设的推迟而晚20年加入加拿大,如果美国西岸铁路先修过来,BC也许在那时可能选择加入同样抛出绣球、处于领土扩张期的美利坚了。
丁先生表示,也许先辈移民当时并不知道他们所做之事的历史价值,但他们的历史作用不可抹灭,作为后人,我们必须感恩纪念他们付出的血汗与生命。因为这段历史,华人移民可以自信地表示,我们的华人先祖毫无疑问是为加拿大建国出了力的参与缔造者,是最早来到加拿大的开拓者,是加拿大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加拿大有中国基因,加拿大是华人移民的家园。
我们有责任把华人在加拿大的历史告诉包括华人移民在内的所有加拿大人。多位嘉宾在发布会上都如此呼吁。
想未来困惑:当代移民给孩子的未来留下什么?
如今的中国移民的条件和当年的修路华工大不同了,有才、有财的技术移民、投资移民纷至沓来。但他们和孩子不同的身份认同成为困扰。多位来自大陆的移民听众提问时都说一代移民觉得自己还是中国人,二代已经认同自己是加拿大人了,对汉语、中华文化缺乏兴趣。
“我看造成这个问题的恰恰是我们家长,是我们让孩子觉得困惑。”丁果先生的孩子出生在加拿大,有体会——如果你跟孩子说,我千辛万苦为了你移民到加拿大,但你又时刻提醒TA还是中国人,TA自然会有疑问:那你移民出来干嘛呢?
他继续妙答,加拿大是多元文化的国家,很多移民都以保持原有民族文化为荣,加拿大人掌握几门语言,对多种文化有深入了解的情况很普遍。中华文化是其中重要一支,作为华裔学习中华文化,继承中华文明的精华,是很自然的事;未来能够让更多加拿大人受益于中华文化,参与中华民族性的改造、促进加拿大制度的发展,反馈祖居国则是更美好的事。不强调政治性的国别概念,而强调文化性的继承有益于每一个移民更好地融入加拿大,形成身份认同。
话题很自然地切换到当代移民要为后代留下什么。丁先生表示,当下的华人移民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地位,但我们还没有应有的政治地位。若从50年后看今天,今天的新移民如果只是吃喝玩乐享受,没有参政议政,没有参与加拿大家园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建设,谁会来关注华人移民的利益呢?那无疑会留给后代一条坎坷的道路。
发布会主办方BC Parents Voice Association代表高爱红女士特别建议培养孩子要有高度,不能只注重技能不注重思想。家长不要总想着培养孩子学习金融、商科、工科,应引导鼓励孩子从事法律、公共事务、政策研究、新闻媒体等主流行业,培养他们做加拿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而不应只满足于做一颗闪闪发亮的螺丝钉。
小编速读此书,发现其中有一段“700名军人改变一个民族地位”(19页)很好地诠释了“有作为才有地位,有参与才能融入”的道理:如果说华人在淘金潮和修铁路的贡献,并非华人自觉有意识地为加拿大这个国家做贡献,因为他们主观上是到加拿大打工赚钱,而是由当时历史环境和客观条件造就了华人在加拿大建国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那么华人子弟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踊跃参军,无疑就是华人社区首次在加拿大国家国家意识的主导下,自觉为加拿大而战,为这个国家做出不亚于其他族裔的贡献。
为当下呼吁:华人要参政议政建设加拿大家园
“主人翁”不是坐等来的,而是争取来的。这是发布会上所有嘉宾的共识。
王白进议员说,多元文化是加拿大当前的核心价值观,不同背景的文化都在争取自己的影响力,而这些影响力是要争取的,参政议政是非常重要的渠道。
加拿大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会长普翔介绍说,联合会在近十年里持续举办各类华人文化节,这虽不是直接的参政议政,但对于提升华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提升华人社区的凝聚力是很有作用的,但这样的事要有人愿意持之以恒地做。
有一位听众说了一个困惑,有很多中国人在移民前很热衷争取民主权利,而当民主权利就在眼前时却没有好好去珍惜运用。
加拿大华人参政议政促进投票联盟发起人孔庆存先生说上一届政府选举华人投票率只有26%,而今年因为奔走呼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8%。(以小编了解的情况,这届BC省政府有四位华裔议员,相比上届政府,更为重视华裔力量。华裔参政议政的情况和华裔被重视程度这两者之间显然高度关联。)
中国人缺乏参政意念,要争取加拿大话语权,不参政也要出来投票。移民维多利亚41年的著名侨领陈德光说这话时,很坚定。
高爱红女士认为,不少华人移民还存着无为的思想,来加拿大只是享受,不想做为。而加拿大却是大家都要参与的社会制度。应该用大有做为替代碌碌无为。不少华人移民不喜欢谈政治,但在加拿大,政治就是民生,就是教育。不关心不投票,等于将权利转让给别人,由他人替自己做主,而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损。只有大环境好了才可以保住小环境,大环境坏了自己怎能独善其中。因此不能只过自己的日子,不关心社区和社会。
过去华人移民秉持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价值观在加拿大立足,但今天社会条件变化了,新移民需要调整价值观,参与制度建设。给予话语权你不要,就别怪别人不好。当代华人移民一要主动在价值观重塑上下功夫。这是丁果先生的一席总结。
后记:
在编者按里,小编问移民朋友觉得自己是寄居的客旅还是定居的家主?是进入了加拿大还是融入了加拿大?现在就自问自答一番,抛砖引玉。
寄居者对于寄居之地会缺乏强烈的归属感,很自然地,就会出现充分利用寄居地的各种有利条件改善、提升、满足自身需求,较少用心投入建设寄居地的现象。同样很自然地,此地主人也就把你当过客看待。如果你是这种寄居客,不能要求家园主人把你当主人同等看待。按照华人的传统,怎可喧宾夺主啊。
如果你视自己为移民所在地的家园主人,但对于不断更新、改善这个家园兴致不高,参与不多。你也不能强求其他家园主人凡事照顾到你的心情和感受,没人有义务猜出你的心思并按你心意办啊。
如果你是家主心态,而且还是个辛勤的家主,努力和其他家主一起,有商有量地把家园打理得越来越美好,那么你在这片移居的土地上怎么会没有归属感、成就感、幸福感呢。
也许可以这样说,持有寄居者心态的移民,进入了加拿大这片国土但还没有融入其中。持有家主心态的移民,开始融入加拿大,但融入的深浅成败要看你具体如何实践。
相信会有读者问,我有主人心态,很积极地融入,但如果遭遇“不受待见”怎么看待呢?
小编认为,完全因为肤色、族裔等生物基因原因而形成的种族歧视在加拿大绝不是主流。但加拿大人对于移民做出不符合加拿大价值观的行为有意见是显而易见的。而加拿大这个国家的基本价值观基石至少有两个——by Lord和by law,即基督信仰与法制观念,基于它们产生的众多具体价值观指导着加拿大人的日常生活,一旦有人有意无意地做出违反这些价值观的事,就会遇到困惑、问题、乃至冲突了。
加拿大是法治国家,凡事按规章制度办,这是华人移民相对清楚的(虽然未必适应)。加拿大是基督信仰立国,基督教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情况却未必是每个华人移民都了解的。
在《加拿大的中国基因》一书109-110页中提到:虽然加拿大的政府与宗教,特别是基督教,与官方的关系很少,但《加拿大权利和自由宪章》的序言提及“上帝的至高无上”,并且在以英法两种官方语言的国歌歌词中也提到“上帝”。……2011年加拿大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现,加拿大人口中信奉罗马天主教、新教、基督教东正教的教徒占全国人口的67%(爱BC编注:广义的基督教包含了罗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这三大宗派)。
最后,编者在这里提议,如果您和孩子都希望真正融入加拿大,成为加拿大的主人而不是寄居者,那么请一定多去关心加拿大的政治、参政议政;请一定多去了解加拿大的法律法规,知法守法;请一定多去了解基督信仰,了解基督信仰带来的,已经潜移默化、深入加拿大人日常生活生产方方面面的价值观。
友情提醒:对于华人在加拿大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我们推荐您前往加拿大最古老的华人教会——维多利亚中华基督教长老会参观其125周年纪念图片展。图片展将于7月底撤展,欲看从速。该图片展相关报道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Read more”
看更多发布会现场照片请复制以下链接
http://www.victoriabbs.com/bbs/viewthread.php?tid=104888&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Original 2017-07-20 爱BC 爱BC 爱BC
爱BC
WeChat ID enjoybc
Intro 爱BC 爱邻舍 Enjoy B.C. Love Chinese Neighbour “爱BC” 面向加拿大BC省华人,帮助留学生和移民。网站 EBCchinese.com
文:爱BC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编者按:作为带有中华基因,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的华人华侨们,在加拿大是什么感觉?是寄居的客旅还是定居的家主?是进入了加拿大还是融入了加拿大?如何确认华人在加拿大的身份定位?这些问题让人百味杂陈,也颇难回答。7月19日,小编参加了新书《加拿大的中国基因》在维多利亚的发布会,作者、嘉宾的发言和听众的提问都在给出他们的看见、困惑与建议。
* * * * * * *
来到发布会的,既有《加拿大的中国基因》第一作者、著名政论家、资深媒体人丁果先生,刚刚参加完BC省首个少数派政府上任会议的新民主党华裔政治新锐本拿比市议员王白进,积极组织华人社团活动、呼吁华人参政议政的加拿大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会长普翔、执行会长牛华,加拿大华人参政议政促进投票联盟(简称:华投联盟)发起人孔庆存先生(孔子后裔),也有在维多利亚生活了41年的著名侨领、加拿大洪门达权总社社长、维多利亚中华会馆主席陈德光先生和慕名而来的众多新老移民。
向过去寻根:华人是加拿大的参与缔造者
丁果先生相信,这本书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惑华人的重大问题——华人在加拿大的定位。通过回顾华人在加拿大历史上的作为,明确华人是加拿大的参与缔造者,加拿大从建国之初就有中国基因。
丁先生开场用最近发生的涉“排华”新闻故事引出了“华人在加拿大定位问题”:一位西人女士在某超市对华人说,你不会说英语,滚回去。
“叫人滚回去的这种做法,与加拿大的政治伦理、人权宪章都是不符合的。”丁先生认为造成这类情况,一个原因是对历史无知。“不仅西人对华人在加拿大的历史不清楚,当代很多华人也不清楚。”他引述历史说,加拿大在1867年建国,但直到1871年,BC省才加入加拿大。而促成BC加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联邦政府愿意为BC修建连接东部的铁路。如果没有修路华工(主要来自中国广东,一度占了BC的近半人口)的血汗和生命,这条铁路不会那么快修好,很多加拿大历史学者都认为BC也许会因为铁路建设的推迟而晚20年加入加拿大,如果美国西岸铁路先修过来,BC也许在那时可能选择加入同样抛出绣球、处于领土扩张期的美利坚了。
丁先生表示,也许先辈移民当时并不知道他们所做之事的历史价值,但他们的历史作用不可抹灭,作为后人,我们必须感恩纪念他们付出的血汗与生命。因为这段历史,华人移民可以自信地表示,我们的华人先祖毫无疑问是为加拿大建国出了力的参与缔造者,是最早来到加拿大的开拓者,是加拿大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加拿大有中国基因,加拿大是华人移民的家园。
我们有责任把华人在加拿大的历史告诉包括华人移民在内的所有加拿大人。多位嘉宾在发布会上都如此呼吁。
想未来困惑:当代移民给孩子的未来留下什么?
如今的中国移民的条件和当年的修路华工大不同了,有才、有财的技术移民、投资移民纷至沓来。但他们和孩子不同的身份认同成为困扰。多位来自大陆的移民听众提问时都说一代移民觉得自己还是中国人,二代已经认同自己是加拿大人了,对汉语、中华文化缺乏兴趣。
“我看造成这个问题的恰恰是我们家长,是我们让孩子觉得困惑。”丁果先生的孩子出生在加拿大,有体会——如果你跟孩子说,我千辛万苦为了你移民到加拿大,但你又时刻提醒TA还是中国人,TA自然会有疑问:那你移民出来干嘛呢?
他继续妙答,加拿大是多元文化的国家,很多移民都以保持原有民族文化为荣,加拿大人掌握几门语言,对多种文化有深入了解的情况很普遍。中华文化是其中重要一支,作为华裔学习中华文化,继承中华文明的精华,是很自然的事;未来能够让更多加拿大人受益于中华文化,参与中华民族性的改造、促进加拿大制度的发展,反馈祖居国则是更美好的事。不强调政治性的国别概念,而强调文化性的继承有益于每一个移民更好地融入加拿大,形成身份认同。
话题很自然地切换到当代移民要为后代留下什么。丁先生表示,当下的华人移民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地位,但我们还没有应有的政治地位。若从50年后看今天,今天的新移民如果只是吃喝玩乐享受,没有参政议政,没有参与加拿大家园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建设,谁会来关注华人移民的利益呢?那无疑会留给后代一条坎坷的道路。
发布会主办方BC Parents Voice Association代表高爱红女士特别建议培养孩子要有高度,不能只注重技能不注重思想。家长不要总想着培养孩子学习金融、商科、工科,应引导鼓励孩子从事法律、公共事务、政策研究、新闻媒体等主流行业,培养他们做加拿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而不应只满足于做一颗闪闪发亮的螺丝钉。
小编速读此书,发现其中有一段“700名军人改变一个民族地位”(19页)很好地诠释了“有作为才有地位,有参与才能融入”的道理:如果说华人在淘金潮和修铁路的贡献,并非华人自觉有意识地为加拿大这个国家做贡献,因为他们主观上是到加拿大打工赚钱,而是由当时历史环境和客观条件造就了华人在加拿大建国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那么华人子弟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踊跃参军,无疑就是华人社区首次在加拿大国家国家意识的主导下,自觉为加拿大而战,为这个国家做出不亚于其他族裔的贡献。
为当下呼吁:华人要参政议政建设加拿大家园
“主人翁”不是坐等来的,而是争取来的。这是发布会上所有嘉宾的共识。
王白进议员说,多元文化是加拿大当前的核心价值观,不同背景的文化都在争取自己的影响力,而这些影响力是要争取的,参政议政是非常重要的渠道。
加拿大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会长普翔介绍说,联合会在近十年里持续举办各类华人文化节,这虽不是直接的参政议政,但对于提升华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提升华人社区的凝聚力是很有作用的,但这样的事要有人愿意持之以恒地做。
有一位听众说了一个困惑,有很多中国人在移民前很热衷争取民主权利,而当民主权利就在眼前时却没有好好去珍惜运用。
加拿大华人参政议政促进投票联盟发起人孔庆存先生说上一届政府选举华人投票率只有26%,而今年因为奔走呼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8%。(以小编了解的情况,这届BC省政府有四位华裔议员,相比上届政府,更为重视华裔力量。华裔参政议政的情况和华裔被重视程度这两者之间显然高度关联。)
中国人缺乏参政意念,要争取加拿大话语权,不参政也要出来投票。移民维多利亚41年的著名侨领陈德光说这话时,很坚定。
高爱红女士认为,不少华人移民还存着无为的思想,来加拿大只是享受,不想做为。而加拿大却是大家都要参与的社会制度。应该用大有做为替代碌碌无为。不少华人移民不喜欢谈政治,但在加拿大,政治就是民生,就是教育。不关心不投票,等于将权利转让给别人,由他人替自己做主,而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损。只有大环境好了才可以保住小环境,大环境坏了自己怎能独善其中。因此不能只过自己的日子,不关心社区和社会。
过去华人移民秉持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价值观在加拿大立足,但今天社会条件变化了,新移民需要调整价值观,参与制度建设。给予话语权你不要,就别怪别人不好。当代华人移民一要主动在价值观重塑上下功夫。这是丁果先生的一席总结。
后记:
在编者按里,小编问移民朋友觉得自己是寄居的客旅还是定居的家主?是进入了加拿大还是融入了加拿大?现在就自问自答一番,抛砖引玉。
寄居者对于寄居之地会缺乏强烈的归属感,很自然地,就会出现充分利用寄居地的各种有利条件改善、提升、满足自身需求,较少用心投入建设寄居地的现象。同样很自然地,此地主人也就把你当过客看待。如果你是这种寄居客,不能要求家园主人把你当主人同等看待。按照华人的传统,怎可喧宾夺主啊。
如果你视自己为移民所在地的家园主人,但对于不断更新、改善这个家园兴致不高,参与不多。你也不能强求其他家园主人凡事照顾到你的心情和感受,没人有义务猜出你的心思并按你心意办啊。
如果你是家主心态,而且还是个辛勤的家主,努力和其他家主一起,有商有量地把家园打理得越来越美好,那么你在这片移居的土地上怎么会没有归属感、成就感、幸福感呢。
也许可以这样说,持有寄居者心态的移民,进入了加拿大这片国土但还没有融入其中。持有家主心态的移民,开始融入加拿大,但融入的深浅成败要看你具体如何实践。
相信会有读者问,我有主人心态,很积极地融入,但如果遭遇“不受待见”怎么看待呢?
小编认为,完全因为肤色、族裔等生物基因原因而形成的种族歧视在加拿大绝不是主流。但加拿大人对于移民做出不符合加拿大价值观的行为有意见是显而易见的。而加拿大这个国家的基本价值观基石至少有两个——by Lord和by law,即基督信仰与法制观念,基于它们产生的众多具体价值观指导着加拿大人的日常生活,一旦有人有意无意地做出违反这些价值观的事,就会遇到困惑、问题、乃至冲突了。
加拿大是法治国家,凡事按规章制度办,这是华人移民相对清楚的(虽然未必适应)。加拿大是基督信仰立国,基督教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情况却未必是每个华人移民都了解的。
在《加拿大的中国基因》一书109-110页中提到:虽然加拿大的政府与宗教,特别是基督教,与官方的关系很少,但《加拿大权利和自由宪章》的序言提及“上帝的至高无上”,并且在以英法两种官方语言的国歌歌词中也提到“上帝”。……2011年加拿大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现,加拿大人口中信奉罗马天主教、新教、基督教东正教的教徒占全国人口的67%(爱BC编注:广义的基督教包含了罗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这三大宗派)。
最后,编者在这里提议,如果您和孩子都希望真正融入加拿大,成为加拿大的主人而不是寄居者,那么请一定多去关心加拿大的政治、参政议政;请一定多去了解加拿大的法律法规,知法守法;请一定多去了解基督信仰,了解基督信仰带来的,已经潜移默化、深入加拿大人日常生活生产方方面面的价值观。
友情提醒:对于华人在加拿大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我们推荐您前往加拿大最古老的华人教会——维多利亚中华基督教长老会参观其125周年纪念图片展。图片展将于7月底撤展,欲看从速。该图片展相关报道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Read more”
看更多发布会现场照片请复制以下链接
http://www.victoriabbs.com/bbs/viewthread.php?tid=104888&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