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3-04-13
- 消息
- 239,335
- 荣誉分数
- 37,481
- 声望点数
- 1,393
加拿大华人历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拿大中国城
安大略中餐厅
目录
[1 最初的历史
最初的历史
第一批来加拿大的中国人是在1788年登陆加拿大西岸。这些从澳门来的中国木工跟随一名叫詹姆斯·梅尔斯的英国海军队长到英属哥伦比亚的温哥华。然后这批中国木工之后的行踪却未载史册,下落不明。
19世纪中的中国移民
第二次大规模的中国移民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同意向外国输出中国苦力)。当时的中国移民从广东省台山县,来避开国内的贫穷和政治不稳定状况。来加拿大的广东人大多数都是从香港进入加拿大。中国人在1858年(咸丰8年)开始在英属哥伦比亚(英文:British Columbia,又译为卑诗)殖民地出现。当时,卑诗省的菲沙河谷(Fraser Valley)有个淘金潮。这个淘金潮吸引了很多中国人和旧金山的华人来卑诗。
华人为兴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作出伟大的贡献。卑诗在1871年(同治10年)同意加入加拿大联邦的条件是联邦政府在10年内建成一条连接加拿大东西部的铁路。1880年(光绪6年),铁路公司在广东省聘请了5,000名工人,亦在加州聘请了7,000名华人。虽然铁路华工只是负责大约300英里的工程,但这300英里却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中最艰巨的一段,因为这段铁路要穿过险峻的落基山脉,白人大都不愿意去冒险。所以,廉价的华工是最好的人选。到1881年(光绪7年)底,最初的5,000名华工当中,仅有约1,500人生还。
铁路后的华人历史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在1885年(光绪11年)完成之后,加拿大不再需要华人劳工。所以在同年,加拿大政府开始向进入加拿大的华人收取50加元的人头税。因为$50的人头税没有有效地阻止华人进入加拿大,联邦政府在1900年(光绪26年)将人头税增加到$100,而在1904年 (光绪30年)增加到收取$500(相当于2003年的8000加元)。
因为$500的人头税仍未能彻底地阻止华人进入加拿大,加拿大政府在1923年(民国12年)7月1日通过《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又称为排华法)。法案规定:除了商人,外交官员,留学生,和特别个案以外,禁止华人进入加拿大境内。此外,在排华法生效前进入加拿大的华人要向他们的地区当局报到,并且他们每次离开加拿大的时候,最多可以逗留在境外两年。
人头税的收据。这张收据是在1918年8月2日,由加拿大内务部的发出的。在1918年,华人须缴交500加元才能进入加拿大。
直至到战后,加拿大的华人社区仍是一个单身男子社会,因为当时的中国家庭难以筹措那么多钱送他们的女儿去加拿大。而且,由于当时大多数华人大都不能够说流利的英语,所以他们躲避在唐人街。鉴于当时的反华情绪变得太过激烈,加拿大的华人开始了向东定居。由于当时的加拿大已经有很多条例禁止华人从事多个行业,华人只可以做白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例如洗衣店和三文鱼加工。卑诗省在1872年(同治11年)通过了“卑诗省选民资格法案”(但在1875年(光绪2年)才执行),剥夺华人的省选投票权。因为联邦大选的选民名单是从省选的名单来的,卑诗省的华人被完全剥夺了选举权。面对各种反华情绪,在加华商创办了中华会馆。第一间中华会馆于1885年(光绪11年)在维多利亚开馆,而温哥华的是在1895年(光绪21年)。住在这两个地区的华人必须成为中华会馆会员。中华会馆的工作包括在法律纠纷中代表华人会员的利益和运送去世会员的遗体返回中国。
加拿大在1939年(民国28年)9月10日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加华人对加拿大的战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华会馆要求全体会员购买加拿大和中华民国的战时债券。有些华人还加入加拿大军队。可是,当时的政客不愿意派华人上阵,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想在战后给华人公民权。但在1942年(民国31年)2月15日,日军占领马来亚并俘虏了10万英军。加拿大政府在1944年(民国33年)派了一批华裔加军到马来亚。他们的任务是要训练当地的抗日游击队和作为间谍,为盟国打听情报。但是在1944年(民国33年),二战的结果实际上已成定局,所以华人间谍对于二战的作用不大。
战后的华裔移民
因为加拿大华人在二战的贡献,而且有些反华条例违反联合国宪章,加拿大政府在1947年(民国36年)废除了排华法并恢复在加华人的公民权利。可是,当时有资格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只限于具有加拿大国籍华人的配偶和子女。由于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和在朝鲜战争中对朝鲜政府的支持,在加华人面对一股新的反华浪潮。中国大陆政权易手后,加拿大的华人都被主流视为中共的间谍。在1967年,加拿大政府改变它们的移民政策,将“出生地(Place of Origin)”一栏删除。因为这个新政策,1967年后有很多中国人用“独立移民”身份来到加拿大。在1949年到1970年代中,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大多数来自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地区。来自中国大陆、有资格赴加拿大团聚的申请要通过加拿大驻香港高级专员批准,因为加拿大在1970年10月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邦交。
新千禧年
加拿大政府在1971年实行了多元文化政策以后,将所有(尤其是对亚裔的)制度化种族歧视废除。加拿大实施多元文化政策以后令华人社区觉得他们被加拿大主流接受。还有,因为“香港主权移交”就快来临及各种有关不明朗因素(例如1989年六四事件),很多香港人选择移民到加拿大。由于在1997年7月1日之前,香港和加拿大同是英联邦成员,所以香港人可以很容易来加拿大。根据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的数字,1991至1996年间“每年有大约2万个香港人移民到加拿大,占香港人移民外国的大半和加拿大总移民的20%。”
今天中国大陆已经超过了香港和台湾成为最多华人移民的出生地。而且,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大陆)的移民已经成为加拿大移民中人口最多的群体,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根据加拿大移民和国民部2002年的数据,由2000年起,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加拿大移民人口是比例最大的,每年大约有3万人移民到加拿大,占加拿大移民总人口大约15%。
“人头税”平反
2006年4月4日,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哈珀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公布施政报告,重申政府将就“人头税”和排华法案问题向华裔社区正式道歉的立场。这是历史上加政府第一次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人头税”问题。[1]
6月22日,哈珀总理在加拿大国会举行正式道歉仪式[2][3],并宣布加拿大政府的象征性赔偿方案,同时也为“人头税”停征后实施的《排华法案》表示最深切的悔过。补偿方案为健在的“人头税”受害者和其他受害者遗孀共约400人每人补偿2万加元,同时拨款2400万加元,资助各少数族裔社区就历史问题开展教育活动,其中250万加元用在华裔社区进行“人头税”问题的宣传。此外,加政府还将拨款1000万加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反种族歧视宣传。[4]总理用广东话(当时最多华裔加拿大人说的语言)说出道歉,让许多年纪较长、受过人头税之苦的华裔加拿大人潸然泪下[5][6]。
注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拿大中国城
安大略中餐厅
目录
[1 最初的历史
最初的历史
第一批来加拿大的中国人是在1788年登陆加拿大西岸。这些从澳门来的中国木工跟随一名叫詹姆斯·梅尔斯的英国海军队长到英属哥伦比亚的温哥华。然后这批中国木工之后的行踪却未载史册,下落不明。
19世纪中的中国移民
第二次大规模的中国移民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同意向外国输出中国苦力)。当时的中国移民从广东省台山县,来避开国内的贫穷和政治不稳定状况。来加拿大的广东人大多数都是从香港进入加拿大。中国人在1858年(咸丰8年)开始在英属哥伦比亚(英文:British Columbia,又译为卑诗)殖民地出现。当时,卑诗省的菲沙河谷(Fraser Valley)有个淘金潮。这个淘金潮吸引了很多中国人和旧金山的华人来卑诗。
华人为兴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作出伟大的贡献。卑诗在1871年(同治10年)同意加入加拿大联邦的条件是联邦政府在10年内建成一条连接加拿大东西部的铁路。1880年(光绪6年),铁路公司在广东省聘请了5,000名工人,亦在加州聘请了7,000名华人。虽然铁路华工只是负责大约300英里的工程,但这300英里却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中最艰巨的一段,因为这段铁路要穿过险峻的落基山脉,白人大都不愿意去冒险。所以,廉价的华工是最好的人选。到1881年(光绪7年)底,最初的5,000名华工当中,仅有约1,500人生还。
铁路后的华人历史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在1885年(光绪11年)完成之后,加拿大不再需要华人劳工。所以在同年,加拿大政府开始向进入加拿大的华人收取50加元的人头税。因为$50的人头税没有有效地阻止华人进入加拿大,联邦政府在1900年(光绪26年)将人头税增加到$100,而在1904年 (光绪30年)增加到收取$500(相当于2003年的8000加元)。
因为$500的人头税仍未能彻底地阻止华人进入加拿大,加拿大政府在1923年(民国12年)7月1日通过《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又称为排华法)。法案规定:除了商人,外交官员,留学生,和特别个案以外,禁止华人进入加拿大境内。此外,在排华法生效前进入加拿大的华人要向他们的地区当局报到,并且他们每次离开加拿大的时候,最多可以逗留在境外两年。
人头税的收据。这张收据是在1918年8月2日,由加拿大内务部的发出的。在1918年,华人须缴交500加元才能进入加拿大。
直至到战后,加拿大的华人社区仍是一个单身男子社会,因为当时的中国家庭难以筹措那么多钱送他们的女儿去加拿大。而且,由于当时大多数华人大都不能够说流利的英语,所以他们躲避在唐人街。鉴于当时的反华情绪变得太过激烈,加拿大的华人开始了向东定居。由于当时的加拿大已经有很多条例禁止华人从事多个行业,华人只可以做白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例如洗衣店和三文鱼加工。卑诗省在1872年(同治11年)通过了“卑诗省选民资格法案”(但在1875年(光绪2年)才执行),剥夺华人的省选投票权。因为联邦大选的选民名单是从省选的名单来的,卑诗省的华人被完全剥夺了选举权。面对各种反华情绪,在加华商创办了中华会馆。第一间中华会馆于1885年(光绪11年)在维多利亚开馆,而温哥华的是在1895年(光绪21年)。住在这两个地区的华人必须成为中华会馆会员。中华会馆的工作包括在法律纠纷中代表华人会员的利益和运送去世会员的遗体返回中国。
加拿大在1939年(民国28年)9月10日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加华人对加拿大的战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华会馆要求全体会员购买加拿大和中华民国的战时债券。有些华人还加入加拿大军队。可是,当时的政客不愿意派华人上阵,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想在战后给华人公民权。但在1942年(民国31年)2月15日,日军占领马来亚并俘虏了10万英军。加拿大政府在1944年(民国33年)派了一批华裔加军到马来亚。他们的任务是要训练当地的抗日游击队和作为间谍,为盟国打听情报。但是在1944年(民国33年),二战的结果实际上已成定局,所以华人间谍对于二战的作用不大。
战后的华裔移民
因为加拿大华人在二战的贡献,而且有些反华条例违反联合国宪章,加拿大政府在1947年(民国36年)废除了排华法并恢复在加华人的公民权利。可是,当时有资格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只限于具有加拿大国籍华人的配偶和子女。由于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和在朝鲜战争中对朝鲜政府的支持,在加华人面对一股新的反华浪潮。中国大陆政权易手后,加拿大的华人都被主流视为中共的间谍。在1967年,加拿大政府改变它们的移民政策,将“出生地(Place of Origin)”一栏删除。因为这个新政策,1967年后有很多中国人用“独立移民”身份来到加拿大。在1949年到1970年代中,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大多数来自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地区。来自中国大陆、有资格赴加拿大团聚的申请要通过加拿大驻香港高级专员批准,因为加拿大在1970年10月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邦交。
新千禧年
加拿大政府在1971年实行了多元文化政策以后,将所有(尤其是对亚裔的)制度化种族歧视废除。加拿大实施多元文化政策以后令华人社区觉得他们被加拿大主流接受。还有,因为“香港主权移交”就快来临及各种有关不明朗因素(例如1989年六四事件),很多香港人选择移民到加拿大。由于在1997年7月1日之前,香港和加拿大同是英联邦成员,所以香港人可以很容易来加拿大。根据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的数字,1991至1996年间“每年有大约2万个香港人移民到加拿大,占香港人移民外国的大半和加拿大总移民的20%。”
今天中国大陆已经超过了香港和台湾成为最多华人移民的出生地。而且,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大陆)的移民已经成为加拿大移民中人口最多的群体,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根据加拿大移民和国民部2002年的数据,由2000年起,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加拿大移民人口是比例最大的,每年大约有3万人移民到加拿大,占加拿大移民总人口大约15%。
“人头税”平反
2006年4月4日,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哈珀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公布施政报告,重申政府将就“人头税”和排华法案问题向华裔社区正式道歉的立场。这是历史上加政府第一次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人头税”问题。[1]
6月22日,哈珀总理在加拿大国会举行正式道歉仪式[2][3],并宣布加拿大政府的象征性赔偿方案,同时也为“人头税”停征后实施的《排华法案》表示最深切的悔过。补偿方案为健在的“人头税”受害者和其他受害者遗孀共约400人每人补偿2万加元,同时拨款2400万加元,资助各少数族裔社区就历史问题开展教育活动,其中250万加元用在华裔社区进行“人头税”问题的宣传。此外,加政府还将拨款1000万加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反种族歧视宣传。[4]总理用广东话(当时最多华裔加拿大人说的语言)说出道歉,让许多年纪较长、受过人头税之苦的华裔加拿大人潸然泪下[5][6]。
注释
- 跳转 ^ 中新社:加政府首次施政报告中承诺就人头税向华人道歉
- 跳转 ^ 加拿大总理就向华人征收人头税道歉,《BBC》,2006年6月23日
- 跳转 ^ 加拿大广播公司的英语报道:包括史蒂芬·哈珀总理以广州话道歉之对白 (英文),《加拿大广播公司》,2006年6月22日
- 跳转 ^ 新华网:加拿大总理就“人头税”问题向华人正式道歉
- 跳转 ^ 哈珀总理用广东话向华人宣布"加拿大道歉". 中国新闻社. 2006-06-23 [2016-05-14].
- 跳转 ^ 华人移民史 - 金山客. 香港电台. 2012年 [201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