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ulei
干部。干是一种美德。
- 注册
- 2018-01-06
- 消息
- 6,866
- 荣誉分数
- 1,325
- 声望点数
- 223
欧盟对华外交政策“特朗普化”
围绕中国产业政策、网络安全以及贸易战的担忧,使中国被列入欧洲理事会本周峰会的议程。此次峰会将讨论应不应该对华强硬。
迈克尔•皮尔 布鲁塞尔 , 韩碧如 北京 , 雷切尔•桑德森 米兰报道
欧盟(EU)领导人上一次举行针对中国的战略磋商是在1989年天安门广场武力清场之后。当时,12个成员国的领导人针对其所称的中国政府的“野蛮镇压”,对中国实行了包括武器禁运在内的制裁。
近30年后,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将利用本周的一个峰会再次聚焦中国——并决定现在应不应该再次对华强硬。围绕中国产业政策、网络安全以及贸易战日益加剧的担忧,使北京方面被再度列入欧洲的议程。
在布鲁塞尔和各成员国首都的一些人士看来,本周的磋商是欧盟对中国新的影响力,以及对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此前欧盟未能全面认清中国崛起的潜在影响——的迟到的觉醒。
一位欧盟高级官员表示:“大家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我们被自身危机困扰10年之际,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飙升了,特朗普当选了。我们进入了一场不一样的游戏。”
在将于周四在布鲁塞尔坐下来共进晚餐,同时讨论中国问题的欧盟领导人中间,情绪已经发生转变——在一些观察人士眼里,多年来他们一直自满地认为,他们能够在利用中国经济机会的同时,在战略上推动中国遵守游戏规则。
如今,欧洲国家对北京方面(像历史上其他大国一样)利用其日益扩大的影响力在商业和外交上发号施令感到恐慌。一些欧盟国家政府抱怨称,中国歧视外国企业,迫使它们转让技术,而中国的对外投资不透明,还有可能让东道国背上债务。
中国对欧盟经济敏感领域的投资所带来的潜在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引发担忧。北京方面关于这些担忧毫无根据的保证,越来越难以让人信服。谈到欧盟领导人的此次磋商时,布鲁塞尔智库欧盟-亚洲中心(EU-Asia Centre)负责人弗雷泽•卡梅伦(Fraser Cameron)表示:“他们从未找到时间讨论这个问题,这相当令人震惊。他们现在在说:‘不要假装我们能够改变中国。有时候它强硬而无情——所以我们也将不得不强硬而无情。’”
此次峰会召开之前,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和欧盟外交部门发布了一份新的对华战略文件,对中国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公开批评——还有威胁。新发布的文件将北京方面称为“推动另类治理模式的系统性竞争对手”,同时在某些领域也是经济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文件警告称,如果北京方面不回应外界对其在国家补贴企业和公共采购等方面行为的担忧,欧盟可能收紧针对中国对欧投资的规则。
支持这一新战略的某位欧盟成员国外交官表示:“我们必须发出公开信号,否则中国人不会认真对待我们。我们有很多筹码,就像美国人一样——或者说我们本来可以有。”
中国在欧洲大陆展开的密集外交活动,突显在布鲁塞尔出席晚餐会议的欧洲领导人面对着多么重大的事项。就在欧盟领导人计划讨论中国问题的当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抵达意大利,开启欧洲之行的第一站,他还将访问摩纳哥和法国。罗马方面计划利用此次访问,正式签署文件支持北京方面有争议的“一带一路”(Belt and Road)全球投资努力。
4月9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将在布鲁塞尔与欧盟领导人举行一场简短峰会。他将在克罗地亚停留更长时间,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16+1合作),其中包括11个欧盟成员国。欧洲外交官一直担心中国政府想要利用这一合作机制分裂欧盟。
曾为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凯瑟琳•阿什顿(Catherine Ashton)和哈维尔•索拉纳(Javier Solana)担任顾问的罗伯特•库珀(Robert Cooper)表示:“中国发现,它只要争取到几个欧盟成员国的配合,就能阻止欧盟制定统一的对华政策。较大的欧盟成员国时常会想:‘我们应该更严肃地对待中国。’但不清楚他们自己是否在更严肃地对待中国。”
自天安门事件以来,欧盟对待中国的态度基本上是试图获益于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尽管武器禁运仍在实施、同时布鲁塞尔方面基于人权立场批评中国政府,但商业一直是优先事项。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2018年,中国在欧盟商品进口额中的占比约为五分之一,在欧盟商品出口额中的占比在十分之一以上。
中国也成了重要的投资目的地和投资来源国。在过去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大众(Volkswagen)一直是中国最畅销的汽车品牌,去年中国为该公司贡献了39%的销量,而巴斯夫(BASF)、家乐福(Carrefour)和西门子(Siemens)等企业也在中国有庞大业务。但随着快速扩张的中国企业对欧洲资产的兴趣日益浓厚,局面发生了变化。欧盟统计数据和其它研究显示,过去5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水平大幅攀升。
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及其利用这种影响力的意愿——令较具影响力的欧盟成员国感到不安。法国、英国、荷兰、丹麦和瑞典都在展开类似辩论,但德国代表着欧盟内部比较尖锐的观点。
德国经济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提出,中国日益增长的技术实力,是欧洲需要实施全新的欧洲工业战略、支持地区冠军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是就中国竞争危及德国未来繁荣发出警告的最知名的欧洲政治人士。
德国主要的商业游说组织德国工业联合会(BDI)于1月呼吁,德国经济应更具“韧性”,以应对中国“国家主导型经济”的竞争所带来的危险。该组织在一份政策文件中表示,中国政府的补贴已经在钢铁等市场造成产能过剩和其他扭曲。该组织进一步声称,中国的税收优惠和国有银行发放的软贷款,为中国企业收购科技公司提供了火力。
中国企业对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和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等公司的高调投资,在柏林引发了对北京方面涉足敏感经济领域的担心。加剧这种担心的是,欧洲各国对在5G移动通信网络中使用华为(Huawei)设备感到担忧;中国称这些担忧毫无根据,而且不公平。去年12月,柏林方面收紧了投资筛查规则,赋予当局更大干预空间,以便其在非欧洲企业开始增持德国企业股份时出手干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界把对华关系视为一种红利,但现在他们在指出这种接触的代价,”研究机构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任丹妮拉•施瓦策尔(Daniela Schwarzer)表示,“如今的辩论主题是风险最小化。如果一个非民主国家开始跟你对着干,风险是什么?”
尽管欧盟对中国的态度在发生变化,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对中国持怀疑态度。欧洲北部许多成员国对中国的怀疑在加深,这与欧盟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匈牙利和希腊等国积极支持中国)形成对比。
葡萄牙总理安东尼奥•科斯塔(António Costa)本月早些时候警告其他欧洲国家,不要滥用安全程序来审查来自中国和其他地方的外来投资。他表示,那种做法可能导致欧洲大陆变得更加保护主义。科斯塔称,葡萄牙接受中国投资的经历是“非常积极的”,表现出“对我们法律框架和市场规则的完全尊重”。
外交官们表示,葡萄牙是签署了内容不公开的正式文件、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对外投资计划的13个欧盟国家(几乎占欧盟的一半)之一。欧洲北部的大多数成员国与这一倡议保持距离。北京方面希望通过这个倡议在世界各地80多个国家资助和承建基础设施。欧洲的“一带一路”怀疑人士指控该倡议不透明、在战略上咄咄逼人、还有可能给东道国带来过于沉重的债务——中国对这些指控一概否认。
意大利决定兑现其签署支持“一带一路”文件的承诺,将是中国外交的一大收获。意大利是欧盟创始成员国,还是由七大工业化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G7)的一员。篇幅达5页的协议草案称,两国计划“探索一切合作机会”,包括意大利可能从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借款。
意大利经济部长乔瓦尼•特里亚(Giovanni Tria)用一句古老的意大利格言来证明罗马方面的立场合理:“如果你不在餐桌旁,你就在菜单上。”他主张,意大利可以成为美中之间的桥梁,帮助阻止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姿态”。
中国否认它在试图分化欧盟。中国表示,一个强大的欧盟有助于国际稳定,对中国是有利的。中国官员呼吁欧盟帮助维护国际贸易架构,如受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猛烈抨击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还在利用欧洲对其眼里美国高压手段的不满情绪。
“中欧关系当前总体向好,双方之间的共识远多于分歧。”本周访问布鲁塞尔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3月早些时候表示,“欧洲一定会从自身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出发,保持对华政策的独立性、稳定性和积极性。”
一些中国观察人士认为,对北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盟内部的分歧,包括对移民的担忧和自封的反建制政党的崛起。北京智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Chin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欧盟研究所主任崔洪建表示:“欧盟较大成员国真正担心的是,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尤其是在欧洲经历不太稳定的阶段之际。”他补充说,“他们试图向美国的观点靠拢”,把国家安全担忧当作更具敌意的政策的借口。
在试图制定更加协调一致的对华政策之际,欧盟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来自美国。从表面上看,欧洲正在像美国那样,对华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它也可能受益于美国施压的成果,例如上周中国通过的一项新的外国投资法将会放宽对外国公司的限制——这是欧洲人努力已久的目标。
但外交官和分析人士表示,美国的做法给欧洲带来了更多根本问题。欧盟需要(而且也希望)与中国合作,以挽救美国背弃的大型多边协议,特别是伊朗核协议和巴黎气候协定。在贸易问题上,华盛顿威胁要对欧盟和中国加征关税,这让人很难想象大西洋两岸在贸易问题上能够形成针对北京的统一战线。
特朗普政府关注贸易关税而不是标准,这给欧盟带来了进一步的困难。Rasmussen Global咨询公司的高级助理法布里斯•波蒂埃(Fabrice Pothier)表示,欧盟在阻止中国“凭借其技术和产业能力的分量”使国内规则成为全球标准的角力中陷于孤立。
波蒂埃表示:“因此,与我们合作的许多客户曾经将欧洲视为一个市场——但现在他们日益意识到欧洲身陷一场地缘政治竞争。”他代表几个亚洲国家的政府与布鲁塞尔接触。他表示,欧洲可能发现自己受到挤压。“他们意识到,如果欧洲不能协同一致,那就只能选择美国或者中国——两者之间没有太大回旋余地。”
欧盟外交官担心此次峰会的中国议程可能会被另一场内部危机所淹没——这一次是英国退欧。即使像某些人寻求的那样,欧盟领导人真的商定了对北京方面采取更强硬立场的新姿态,最深的恐惧是他们已经错失良机。
一位欧盟高级外交官表示,“如今大家现实得多,也更多地意识到自己的利益,以及我们必须如何更有力地捍卫它们。希望现在还不算晚。”
围绕中国产业政策、网络安全以及贸易战的担忧,使中国被列入欧洲理事会本周峰会的议程。此次峰会将讨论应不应该对华强硬。
迈克尔•皮尔 布鲁塞尔 , 韩碧如 北京 , 雷切尔•桑德森 米兰报道
欧盟(EU)领导人上一次举行针对中国的战略磋商是在1989年天安门广场武力清场之后。当时,12个成员国的领导人针对其所称的中国政府的“野蛮镇压”,对中国实行了包括武器禁运在内的制裁。
近30年后,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将利用本周的一个峰会再次聚焦中国——并决定现在应不应该再次对华强硬。围绕中国产业政策、网络安全以及贸易战日益加剧的担忧,使北京方面被再度列入欧洲的议程。
在布鲁塞尔和各成员国首都的一些人士看来,本周的磋商是欧盟对中国新的影响力,以及对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此前欧盟未能全面认清中国崛起的潜在影响——的迟到的觉醒。
一位欧盟高级官员表示:“大家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我们被自身危机困扰10年之际,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飙升了,特朗普当选了。我们进入了一场不一样的游戏。”
在将于周四在布鲁塞尔坐下来共进晚餐,同时讨论中国问题的欧盟领导人中间,情绪已经发生转变——在一些观察人士眼里,多年来他们一直自满地认为,他们能够在利用中国经济机会的同时,在战略上推动中国遵守游戏规则。
如今,欧洲国家对北京方面(像历史上其他大国一样)利用其日益扩大的影响力在商业和外交上发号施令感到恐慌。一些欧盟国家政府抱怨称,中国歧视外国企业,迫使它们转让技术,而中国的对外投资不透明,还有可能让东道国背上债务。
中国对欧盟经济敏感领域的投资所带来的潜在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引发担忧。北京方面关于这些担忧毫无根据的保证,越来越难以让人信服。谈到欧盟领导人的此次磋商时,布鲁塞尔智库欧盟-亚洲中心(EU-Asia Centre)负责人弗雷泽•卡梅伦(Fraser Cameron)表示:“他们从未找到时间讨论这个问题,这相当令人震惊。他们现在在说:‘不要假装我们能够改变中国。有时候它强硬而无情——所以我们也将不得不强硬而无情。’”
此次峰会召开之前,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和欧盟外交部门发布了一份新的对华战略文件,对中国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公开批评——还有威胁。新发布的文件将北京方面称为“推动另类治理模式的系统性竞争对手”,同时在某些领域也是经济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文件警告称,如果北京方面不回应外界对其在国家补贴企业和公共采购等方面行为的担忧,欧盟可能收紧针对中国对欧投资的规则。
支持这一新战略的某位欧盟成员国外交官表示:“我们必须发出公开信号,否则中国人不会认真对待我们。我们有很多筹码,就像美国人一样——或者说我们本来可以有。”
中国在欧洲大陆展开的密集外交活动,突显在布鲁塞尔出席晚餐会议的欧洲领导人面对着多么重大的事项。就在欧盟领导人计划讨论中国问题的当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抵达意大利,开启欧洲之行的第一站,他还将访问摩纳哥和法国。罗马方面计划利用此次访问,正式签署文件支持北京方面有争议的“一带一路”(Belt and Road)全球投资努力。
4月9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将在布鲁塞尔与欧盟领导人举行一场简短峰会。他将在克罗地亚停留更长时间,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16+1合作),其中包括11个欧盟成员国。欧洲外交官一直担心中国政府想要利用这一合作机制分裂欧盟。
曾为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凯瑟琳•阿什顿(Catherine Ashton)和哈维尔•索拉纳(Javier Solana)担任顾问的罗伯特•库珀(Robert Cooper)表示:“中国发现,它只要争取到几个欧盟成员国的配合,就能阻止欧盟制定统一的对华政策。较大的欧盟成员国时常会想:‘我们应该更严肃地对待中国。’但不清楚他们自己是否在更严肃地对待中国。”
自天安门事件以来,欧盟对待中国的态度基本上是试图获益于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尽管武器禁运仍在实施、同时布鲁塞尔方面基于人权立场批评中国政府,但商业一直是优先事项。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2018年,中国在欧盟商品进口额中的占比约为五分之一,在欧盟商品出口额中的占比在十分之一以上。
中国也成了重要的投资目的地和投资来源国。在过去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大众(Volkswagen)一直是中国最畅销的汽车品牌,去年中国为该公司贡献了39%的销量,而巴斯夫(BASF)、家乐福(Carrefour)和西门子(Siemens)等企业也在中国有庞大业务。但随着快速扩张的中国企业对欧洲资产的兴趣日益浓厚,局面发生了变化。欧盟统计数据和其它研究显示,过去5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水平大幅攀升。
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及其利用这种影响力的意愿——令较具影响力的欧盟成员国感到不安。法国、英国、荷兰、丹麦和瑞典都在展开类似辩论,但德国代表着欧盟内部比较尖锐的观点。
德国经济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提出,中国日益增长的技术实力,是欧洲需要实施全新的欧洲工业战略、支持地区冠军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是就中国竞争危及德国未来繁荣发出警告的最知名的欧洲政治人士。
德国主要的商业游说组织德国工业联合会(BDI)于1月呼吁,德国经济应更具“韧性”,以应对中国“国家主导型经济”的竞争所带来的危险。该组织在一份政策文件中表示,中国政府的补贴已经在钢铁等市场造成产能过剩和其他扭曲。该组织进一步声称,中国的税收优惠和国有银行发放的软贷款,为中国企业收购科技公司提供了火力。
中国企业对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和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等公司的高调投资,在柏林引发了对北京方面涉足敏感经济领域的担心。加剧这种担心的是,欧洲各国对在5G移动通信网络中使用华为(Huawei)设备感到担忧;中国称这些担忧毫无根据,而且不公平。去年12月,柏林方面收紧了投资筛查规则,赋予当局更大干预空间,以便其在非欧洲企业开始增持德国企业股份时出手干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界把对华关系视为一种红利,但现在他们在指出这种接触的代价,”研究机构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任丹妮拉•施瓦策尔(Daniela Schwarzer)表示,“如今的辩论主题是风险最小化。如果一个非民主国家开始跟你对着干,风险是什么?”
尽管欧盟对中国的态度在发生变化,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对中国持怀疑态度。欧洲北部许多成员国对中国的怀疑在加深,这与欧盟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匈牙利和希腊等国积极支持中国)形成对比。
葡萄牙总理安东尼奥•科斯塔(António Costa)本月早些时候警告其他欧洲国家,不要滥用安全程序来审查来自中国和其他地方的外来投资。他表示,那种做法可能导致欧洲大陆变得更加保护主义。科斯塔称,葡萄牙接受中国投资的经历是“非常积极的”,表现出“对我们法律框架和市场规则的完全尊重”。
外交官们表示,葡萄牙是签署了内容不公开的正式文件、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对外投资计划的13个欧盟国家(几乎占欧盟的一半)之一。欧洲北部的大多数成员国与这一倡议保持距离。北京方面希望通过这个倡议在世界各地80多个国家资助和承建基础设施。欧洲的“一带一路”怀疑人士指控该倡议不透明、在战略上咄咄逼人、还有可能给东道国带来过于沉重的债务——中国对这些指控一概否认。
意大利决定兑现其签署支持“一带一路”文件的承诺,将是中国外交的一大收获。意大利是欧盟创始成员国,还是由七大工业化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G7)的一员。篇幅达5页的协议草案称,两国计划“探索一切合作机会”,包括意大利可能从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借款。
意大利经济部长乔瓦尼•特里亚(Giovanni Tria)用一句古老的意大利格言来证明罗马方面的立场合理:“如果你不在餐桌旁,你就在菜单上。”他主张,意大利可以成为美中之间的桥梁,帮助阻止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姿态”。
中国否认它在试图分化欧盟。中国表示,一个强大的欧盟有助于国际稳定,对中国是有利的。中国官员呼吁欧盟帮助维护国际贸易架构,如受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猛烈抨击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还在利用欧洲对其眼里美国高压手段的不满情绪。
“中欧关系当前总体向好,双方之间的共识远多于分歧。”本周访问布鲁塞尔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3月早些时候表示,“欧洲一定会从自身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出发,保持对华政策的独立性、稳定性和积极性。”
一些中国观察人士认为,对北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盟内部的分歧,包括对移民的担忧和自封的反建制政党的崛起。北京智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Chin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欧盟研究所主任崔洪建表示:“欧盟较大成员国真正担心的是,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尤其是在欧洲经历不太稳定的阶段之际。”他补充说,“他们试图向美国的观点靠拢”,把国家安全担忧当作更具敌意的政策的借口。
在试图制定更加协调一致的对华政策之际,欧盟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来自美国。从表面上看,欧洲正在像美国那样,对华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它也可能受益于美国施压的成果,例如上周中国通过的一项新的外国投资法将会放宽对外国公司的限制——这是欧洲人努力已久的目标。
但外交官和分析人士表示,美国的做法给欧洲带来了更多根本问题。欧盟需要(而且也希望)与中国合作,以挽救美国背弃的大型多边协议,特别是伊朗核协议和巴黎气候协定。在贸易问题上,华盛顿威胁要对欧盟和中国加征关税,这让人很难想象大西洋两岸在贸易问题上能够形成针对北京的统一战线。
特朗普政府关注贸易关税而不是标准,这给欧盟带来了进一步的困难。Rasmussen Global咨询公司的高级助理法布里斯•波蒂埃(Fabrice Pothier)表示,欧盟在阻止中国“凭借其技术和产业能力的分量”使国内规则成为全球标准的角力中陷于孤立。
波蒂埃表示:“因此,与我们合作的许多客户曾经将欧洲视为一个市场——但现在他们日益意识到欧洲身陷一场地缘政治竞争。”他代表几个亚洲国家的政府与布鲁塞尔接触。他表示,欧洲可能发现自己受到挤压。“他们意识到,如果欧洲不能协同一致,那就只能选择美国或者中国——两者之间没有太大回旋余地。”
欧盟外交官担心此次峰会的中国议程可能会被另一场内部危机所淹没——这一次是英国退欧。即使像某些人寻求的那样,欧盟领导人真的商定了对北京方面采取更强硬立场的新姿态,最深的恐惧是他们已经错失良机。
一位欧盟高级外交官表示,“如今大家现实得多,也更多地意识到自己的利益,以及我们必须如何更有力地捍卫它们。希望现在还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