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禮佛陀
资深人士
- 注册
- 2013-08-30
- 消息
- 4,516
- 荣誉分数
- 1,090
- 声望点数
- 223
ཞི་བ་ལྷས།སྡུག་བསྔལ་འདོར་འདོད་བློ་ཡོད་ཀྱང་།།སྡུག་བསྔལ་ཉིད་ལ་མངོན་པར་རྒྱུག།བདེ་བ་འདོད་ཀྱང་གཏི་མུག་པས།།རང་གི་བདེ་བ་དགྲ་ལྟར་འཇོམས།།ཞེས་གསུངས།
寂天菩薩:
眾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入菩薩行論廣解》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s://www.zhibeifw.com/jx/kt/rxl/
辛二、其他無有如此加行(在整個世間中,沒有比菩提心更殊勝的利他加行了):
不管什麼樣的眾生,無論是行為還是心理,都願意遣除一切的痛苦。可以看得出來,不管是地獄、旁生、餓鬼,還是世間的人類,他們都不願意感受痛苦,每個人都想消除疾病、瘟疫、戰亂、災難等,並全力以赴忙著這些事情。然而,儘管心裡是這樣想,但實際上大多數人在因果取捨方面非常愚癡,行為上行持痛苦的因,反而成了不斷尋找痛苦。
比如說,有些人想發財就去搶劫、偷盜,結果不但得不到財物,自己反而被關進監獄,即生痛苦、來世也痛苦;有些人想遣除自己的貧困,就通過一些非法的行為來謀取,但後來也不能如願以償;有些人為了暫時的口腹之欲,吃一頓飯就殺害無量的眾生,結果身體產生一些病變,得絕症而亡,或縱然即生中沒有現前果報,來世卻要以自己的生命償還,感受種種痛苦……。正如華智仁波切在《前行》中所講:人們心裡想獲得安樂,但實際行為卻背道而馳,造作各種痛苦的因;雖然想遣除所有的痛苦,但行為並沒有做遣除痛苦的事情。為了快樂,有些人自殺,有些人吸毒,有些人通過肉體的接觸來滿足自己,這些表面上的快樂,只會使自己陷入一個永遠不能自拔的泥坑之中,感受無量的痛苦。
現在的人看起來活得自由自在,但實際上很多行為非常愚癡。當代的戰爭、災難、洪水、沙塵暴,實際上都和我們的行為息息相關。對中國來講,沙漠的範圍越來越擴大,這都是亂砍森林、捕殺動物造成的結果,如果我們破壞生態平衡,這個反作用力自然會出現在我們的身心上。非洲的戰爭因素,基本上也是其自身的行為所引起的,這是全球許多智者得出的結論。還有一些國家的戰亂、阿富汗的滅佛……,應該說都是人類在尋找一些快樂、遣除痛苦的過程中,因為不善巧因果之間的關係,而把自己的快樂全部滅掉,不願意的東西才開始出現的。
所以,世間上的眾生相當可憐,他們很想依靠一些手段來遣除痛苦,可不但達不到這種目的,反而造成了各種痛苦;雖然在希求安樂,但因為愚癡蒙蔽,反而像消滅敵人一樣,將快樂的因和快樂的果全部摧毀了。現在這樣的人多得不可計數,假如觀察有些大城市裡的人,他們不管吃飯還是言行舉止,都不知道什麼才對自己的今生來世真正有意義,反而對快樂之因的善法以斜眼看待。至於那些根本沒有利益的事情,他們卻趨之若騖,當作是非常稀有、非常勝妙的東西,所以有時候看人類,覺得他們已經愚癡到極點。當然,也許個別人不一定承認,就像瘋人群體中誰也不承認自己是瘋子一樣,這個比喻,我們原來學《四百論》的時候也引用過。
頌詞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現在人類在因果取捨方面極其愚癡,在沒有開顯取捨因果的智慧之前,人類會一直處於這樣的痛苦中,無法解脫出來。雖然人類說要創造自己的環境、共創美好家園,有許多好聽的口號,但實際上他們的行為隱含著許許多多不良因素。鑒於此,我們必須以清醒的頭腦來觀察:什麼才是安樂的因?什麼才是痛苦的因?什麼能真正給眾生帶來快樂?什麼能給眾生帶來痛苦?這些問題上面,值得大家好好分析!
菩提心能使無量的眾生得到安樂,這一點是從三個方面來闡述的:菩提心具有大慈心,又具有大悲心,還有大智慧。
所謂“大慈心”,就是願眾生獲得快樂的一種心態,通過布施、持戒等滿足無量眾生,讓他們獲得暫時和究竟的快樂。就像前段時間所講的,假如佛教的精神真正融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肯定許許多多的人會高興。為什麼呢?因為佛教的利他,並不是圖有某種目的才去幫助別人,這與世間上的有些行為不同,比如世間上的領導關心群眾,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護下面的群眾,只不過外表上特別關心,內心卻是為了自己的地位、別人的恭敬等等。然而,佛教的忘我精神是世人不得不承認的,這種純潔的心如果不承認的話,你的精神肯定有問題,因為真正的大慈心,能讓無量無邊的眾生得以滿足,而且讓他們獲得快樂。
所謂的“大悲心”,就是願眾生離開痛苦的一種心態。因為眾生不知道因果取捨,從而導致了許許多多的身心痛苦,比如苦苦、行苦、變苦等等,這些痛苦依靠大悲心的力量,能夠完全得以斬斷,完全斷除相續中的各種痛苦。
所謂“大智慧”,是指許多眾生根本不知道取捨,不要說空性的甚深教言,就連名言中的前世後世、業因果都不懂,非常可憐。對這些眾生,我們應以大智慧來遣除他們相續中無明黑暗的愚癡。
既能讓眾生得到快樂,又能讓眾生斷除一切痛苦,還能將其相續中的愚癡全部瓦解,這樣的心態,是不是我們世間當中最好的呢?“寧有此等善”!哪有這麼好的善業了!將所有的快樂賜給我們、遣除我們所有的痛苦、消除我們相續中的愚癡,這是不是值得嚮往的?是不是最大的善呢?確實是最大的!因為斷除了所有違品、建立所有的順緣,這就是世間人最喜歡的東西。
“安得似此友”,對每一個人來講,菩提心是我們最好的親友。親友有什麼作用呢?會在你困難的時候,幫助你解決困難;快樂的時候,增上你的快樂。但世間上的親友是有條件、不可靠的,當你有前途、有威望的時候,他們會照顧你、幫助你,但當你淪落到誰也看不慣的地步時,他們惟恐避之不及。前段時間我講的深圳歌手叢飛,後來他得肺癌的時候,很多以前他幫過的人都不理他、不管他,當時的新聞媒體特別生氣,專門譴責了這些人:以前他興旺發達的時候,你們都如何如何,你們現在的快樂大多都來自於他,但當他困難的時候,很多人卻不理睬,沒有良心!所以,世間上的親友大多是貪圖你什麼、懷有一種目的才來,對你不可能有真正的利益。而菩提心卻恰恰相反,前段時間有個人跟我講:他雖然離開了家鄉、離開了國土,在西方國家常有一種孤獨感,但看到大乘佛法的精神,就一點都不寂寞、不痛苦了,覺得自己今生能遇到這麼殊勝的法要,是非常有福報的……這個人的確是法融入心了!有了菩提心的陪伴,不管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就算別人對你不幫助、不在乎,你也有一個最好的親友了!
“豈有如此福”:這種福德具有一切快樂,能遣除一切痛苦,就連睡眠時功德也是不斷增上,哪個善法能有這樣的功德呢?我們平時念佛、參禪、轉經輪、供佛等雖有不可思議的功德,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有沒有菩提心的功德大呢?從有關經典來看,確實是沒有的。所以,利他的功德最大,殺害眾生的過失最大,我們不管遇到什麼樣的違緣和困難,永遠都不能捨棄利他的菩提心!
大家一定要發這種誓言,在諸佛菩薩面前發誓,在上師面前發誓,早上起來晚上睡覺時也要想:哪怕我遇到了再大的困難,也不捨棄利他的菩提心,絕不殺害任何眾生!有些佛教徒在家裡發現了螞蟻、蟑螂,即使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也不殺害,這說明他的相續中真的有了菩提心;有些居士自認為非常了不起,一看到蟑螂馬上“啪”地打下去,看見螞蟻也是一腳踩下去,這樣的話,不知道他的菩提心跑到哪裡去了!當然,有些行為可能是菩薩示現,作為凡夫,我們也沒辦法衡量。但總的來講,利他的心是非常重要的!
講義是這樣說的:〖作為眾生,儘管有想丟棄痛苦的心念,可是由於茫然不知痛苦之因是不善業,反而屢屢奔波造罪〗現在的人,乃至居士根本不知道殺盜淫妄等自性罪以及佛制罪是痛苦的因,甚至有人認為:“別人天天吃海鮮,身體也越來越好,怎麼會有過失呢?肯定沒有過失,你看他的工作也順利,身體越來越健康……。”要知道,佛陀並沒有說:現在做的任何一件事馬上就成熟果報。不但佛陀沒這麼說,世間上也不是完全這樣認為的,比如有些黑社會的人,暫時看來過得特別快樂,整天住在五星級賓館,吃的也好,穿的也好,什麼都特別順利,但過一段時間被判死刑時,人們就知道:“哦,這麼快樂的人,原來也有今天!”所以,任何業果都有一個成熟的過程,今天吃眾生肉、造惡業,不一定今天就看得出它的果報,但總有一天,也許是今生、也許是來世,必定是感受痛苦的。現在的世間人不要說取捨善惡,就連基本的因果也不懂,要知道,春天播下的種子不可能馬上開花結果,如果是這樣的話,農民不用等到秋天,春天就可以收割了。然而,可惜的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些道理!
〖雖然也想得到快樂,卻全然不曉得樂的方法。〗人們根本不知道依靠什麼才能獲得快樂,正如前面所講的,為了快樂他們去搶劫、欺騙別人,用各種狡詐的手段來維護自己,但結果呢?〖以這樣的無明愚癡而棄離善業,結果將自己的安樂像怨敵一樣毀滅。〗
〖對於乏少安樂、多具痛苦的這些眾生〗由於沒有造善業,所以快樂極為缺少,由於造的惡業太多,即生或來世中痛苦不可計數,對於這樣的眾生,〖懷著大慈心用一切快樂來滿足他們,以大悲心解除他們的所有痛苦,以大智慧遣除他們對苦樂之因一無所知的愚癡,哪有能與此相提並論的善業?〗不管你修什麼樣的法,都無法與修菩提心相提並論,所以華智仁波切也在教言中說:無論修顯宗還是密宗,如果離開了菩提心的攝持,利益都不大,只不過是形象上的善業而已。〖哪有能這般利濟幫助的親友?哪有能依之生起如此福德的事呢?〗
所以,《入菩薩行論》實際上完全是一種實修法門。有些人認為:“《入菩薩行論》都是理論上的東西,我現在不用學,因為我天天都是閉關,都是以實修為主!”但是我想,如果連《入菩薩行論》都沒有修的話,即便你修的法門再高,最後會不會變成外道也不好說。我們凡夫人是比較了解凡夫人的,通過你的一些外在言行,也能看出你相續中存在著粗大的煩惱,如果像你這樣的性格不修持利他心,修其他的大法能不能成功也很難說。要知道,高僧大德們所抉擇的大法,如大手印、大中觀、大圓滿、大威德,還有禪宗的明心見性、淨土宗的一心不亂等等,都需要在對基本法理通達的基礎上修持才可以產生它的功德,假如你連最基本的出離心、菩提心都沒有,平白無故會不會獲得成就呢?對我們修行人來講,這應該是個很大的問號。
所以,我們在自己的一生中,應該選擇一個最有意義的法來修(指菩提心)。千萬不要今天跟這個上師隨便學一個法,明天跟那個氣功師隨便學一個法,覺得這個很殊勝,我的病馬上就治好了(現在很多人鼠目寸光,對長遠的利益不要說高瞻遠矚,就連一些基本的法理都不想聽,只重視眼前的身體健康、發財、心情快樂等等)。作為一個修行人,我們應該對自己的來世負責,對今後的漫長生涯有一定的理想,如果沒有這樣,我們修行恐怕不一定會成功。因此,大家應該多學習佛經的真正思想,如果這些都沒有懂,那我們可能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以上菩提心的福德,是百千萬劫難以遭遇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將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修菩提心上面。
-------------------------------------------------------------------------
入菩薩行論廣解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s://zhibeifw.com/jx/kt/rxl/
https://zhibeifw.com/vb/rxljj1/
https://zhibeifw.com/vb/rxljj2/
https://zhibeifw.com/vb/rxljj3/
https://zhibeifw.com/vb/rxljj4/
https://zhibeifw.com/vb/rxljj5/
https://zhibeifw.com/vb/rxljj6/
https://zhibeifw.com/vb/rxljj7/
https://zhibeifw.com/vb/rxljj8/
https://zhibeifw.com/vb/rxljj9/
https://zhibeifw.com/vb/rxljj10/
-------------------------------------------------------------------------
https://cloud.zhibeifw.com/s/sGUvjWuZkV
寂天菩薩傳
索達吉堪布 講述
寂天菩薩:
眾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入菩薩行論廣解》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s://www.zhibeifw.com/jx/kt/rxl/
辛二、其他無有如此加行(在整個世間中,沒有比菩提心更殊勝的利他加行了):
眾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
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
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
不管什麼樣的眾生,無論是行為還是心理,都願意遣除一切的痛苦。可以看得出來,不管是地獄、旁生、餓鬼,還是世間的人類,他們都不願意感受痛苦,每個人都想消除疾病、瘟疫、戰亂、災難等,並全力以赴忙著這些事情。然而,儘管心裡是這樣想,但實際上大多數人在因果取捨方面非常愚癡,行為上行持痛苦的因,反而成了不斷尋找痛苦。
比如說,有些人想發財就去搶劫、偷盜,結果不但得不到財物,自己反而被關進監獄,即生痛苦、來世也痛苦;有些人想遣除自己的貧困,就通過一些非法的行為來謀取,但後來也不能如願以償;有些人為了暫時的口腹之欲,吃一頓飯就殺害無量的眾生,結果身體產生一些病變,得絕症而亡,或縱然即生中沒有現前果報,來世卻要以自己的生命償還,感受種種痛苦……。正如華智仁波切在《前行》中所講:人們心裡想獲得安樂,但實際行為卻背道而馳,造作各種痛苦的因;雖然想遣除所有的痛苦,但行為並沒有做遣除痛苦的事情。為了快樂,有些人自殺,有些人吸毒,有些人通過肉體的接觸來滿足自己,這些表面上的快樂,只會使自己陷入一個永遠不能自拔的泥坑之中,感受無量的痛苦。
現在的人看起來活得自由自在,但實際上很多行為非常愚癡。當代的戰爭、災難、洪水、沙塵暴,實際上都和我們的行為息息相關。對中國來講,沙漠的範圍越來越擴大,這都是亂砍森林、捕殺動物造成的結果,如果我們破壞生態平衡,這個反作用力自然會出現在我們的身心上。非洲的戰爭因素,基本上也是其自身的行為所引起的,這是全球許多智者得出的結論。還有一些國家的戰亂、阿富汗的滅佛……,應該說都是人類在尋找一些快樂、遣除痛苦的過程中,因為不善巧因果之間的關係,而把自己的快樂全部滅掉,不願意的東西才開始出現的。
所以,世間上的眾生相當可憐,他們很想依靠一些手段來遣除痛苦,可不但達不到這種目的,反而造成了各種痛苦;雖然在希求安樂,但因為愚癡蒙蔽,反而像消滅敵人一樣,將快樂的因和快樂的果全部摧毀了。現在這樣的人多得不可計數,假如觀察有些大城市裡的人,他們不管吃飯還是言行舉止,都不知道什麼才對自己的今生來世真正有意義,反而對快樂之因的善法以斜眼看待。至於那些根本沒有利益的事情,他們卻趨之若騖,當作是非常稀有、非常勝妙的東西,所以有時候看人類,覺得他們已經愚癡到極點。當然,也許個別人不一定承認,就像瘋人群體中誰也不承認自己是瘋子一樣,這個比喻,我們原來學《四百論》的時候也引用過。
頌詞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現在人類在因果取捨方面極其愚癡,在沒有開顯取捨因果的智慧之前,人類會一直處於這樣的痛苦中,無法解脫出來。雖然人類說要創造自己的環境、共創美好家園,有許多好聽的口號,但實際上他們的行為隱含著許許多多不良因素。鑒於此,我們必須以清醒的頭腦來觀察:什麼才是安樂的因?什麼才是痛苦的因?什麼能真正給眾生帶來快樂?什麼能給眾生帶來痛苦?這些問題上面,值得大家好好分析!
於諸乏樂者,多苦諸眾生,
足以眾安樂,斷彼一切苦,
更復盡其癡,寧有等此善!
安得似此友!豈有如此福!
足以眾安樂,斷彼一切苦,
更復盡其癡,寧有等此善!
安得似此友!豈有如此福!
菩提心能使無量的眾生得到安樂,這一點是從三個方面來闡述的:菩提心具有大慈心,又具有大悲心,還有大智慧。
所謂“大慈心”,就是願眾生獲得快樂的一種心態,通過布施、持戒等滿足無量眾生,讓他們獲得暫時和究竟的快樂。就像前段時間所講的,假如佛教的精神真正融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肯定許許多多的人會高興。為什麼呢?因為佛教的利他,並不是圖有某種目的才去幫助別人,這與世間上的有些行為不同,比如世間上的領導關心群眾,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護下面的群眾,只不過外表上特別關心,內心卻是為了自己的地位、別人的恭敬等等。然而,佛教的忘我精神是世人不得不承認的,這種純潔的心如果不承認的話,你的精神肯定有問題,因為真正的大慈心,能讓無量無邊的眾生得以滿足,而且讓他們獲得快樂。
所謂的“大悲心”,就是願眾生離開痛苦的一種心態。因為眾生不知道因果取捨,從而導致了許許多多的身心痛苦,比如苦苦、行苦、變苦等等,這些痛苦依靠大悲心的力量,能夠完全得以斬斷,完全斷除相續中的各種痛苦。
所謂“大智慧”,是指許多眾生根本不知道取捨,不要說空性的甚深教言,就連名言中的前世後世、業因果都不懂,非常可憐。對這些眾生,我們應以大智慧來遣除他們相續中無明黑暗的愚癡。
既能讓眾生得到快樂,又能讓眾生斷除一切痛苦,還能將其相續中的愚癡全部瓦解,這樣的心態,是不是我們世間當中最好的呢?“寧有此等善”!哪有這麼好的善業了!將所有的快樂賜給我們、遣除我們所有的痛苦、消除我們相續中的愚癡,這是不是值得嚮往的?是不是最大的善呢?確實是最大的!因為斷除了所有違品、建立所有的順緣,這就是世間人最喜歡的東西。
“安得似此友”,對每一個人來講,菩提心是我們最好的親友。親友有什麼作用呢?會在你困難的時候,幫助你解決困難;快樂的時候,增上你的快樂。但世間上的親友是有條件、不可靠的,當你有前途、有威望的時候,他們會照顧你、幫助你,但當你淪落到誰也看不慣的地步時,他們惟恐避之不及。前段時間我講的深圳歌手叢飛,後來他得肺癌的時候,很多以前他幫過的人都不理他、不管他,當時的新聞媒體特別生氣,專門譴責了這些人:以前他興旺發達的時候,你們都如何如何,你們現在的快樂大多都來自於他,但當他困難的時候,很多人卻不理睬,沒有良心!所以,世間上的親友大多是貪圖你什麼、懷有一種目的才來,對你不可能有真正的利益。而菩提心卻恰恰相反,前段時間有個人跟我講:他雖然離開了家鄉、離開了國土,在西方國家常有一種孤獨感,但看到大乘佛法的精神,就一點都不寂寞、不痛苦了,覺得自己今生能遇到這麼殊勝的法要,是非常有福報的……這個人的確是法融入心了!有了菩提心的陪伴,不管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就算別人對你不幫助、不在乎,你也有一個最好的親友了!
“豈有如此福”:這種福德具有一切快樂,能遣除一切痛苦,就連睡眠時功德也是不斷增上,哪個善法能有這樣的功德呢?我們平時念佛、參禪、轉經輪、供佛等雖有不可思議的功德,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有沒有菩提心的功德大呢?從有關經典來看,確實是沒有的。所以,利他的功德最大,殺害眾生的過失最大,我們不管遇到什麼樣的違緣和困難,永遠都不能捨棄利他的菩提心!
大家一定要發這種誓言,在諸佛菩薩面前發誓,在上師面前發誓,早上起來晚上睡覺時也要想:哪怕我遇到了再大的困難,也不捨棄利他的菩提心,絕不殺害任何眾生!有些佛教徒在家裡發現了螞蟻、蟑螂,即使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也不殺害,這說明他的相續中真的有了菩提心;有些居士自認為非常了不起,一看到蟑螂馬上“啪”地打下去,看見螞蟻也是一腳踩下去,這樣的話,不知道他的菩提心跑到哪裡去了!當然,有些行為可能是菩薩示現,作為凡夫,我們也沒辦法衡量。但總的來講,利他的心是非常重要的!
講義是這樣說的:〖作為眾生,儘管有想丟棄痛苦的心念,可是由於茫然不知痛苦之因是不善業,反而屢屢奔波造罪〗現在的人,乃至居士根本不知道殺盜淫妄等自性罪以及佛制罪是痛苦的因,甚至有人認為:“別人天天吃海鮮,身體也越來越好,怎麼會有過失呢?肯定沒有過失,你看他的工作也順利,身體越來越健康……。”要知道,佛陀並沒有說:現在做的任何一件事馬上就成熟果報。不但佛陀沒這麼說,世間上也不是完全這樣認為的,比如有些黑社會的人,暫時看來過得特別快樂,整天住在五星級賓館,吃的也好,穿的也好,什麼都特別順利,但過一段時間被判死刑時,人們就知道:“哦,這麼快樂的人,原來也有今天!”所以,任何業果都有一個成熟的過程,今天吃眾生肉、造惡業,不一定今天就看得出它的果報,但總有一天,也許是今生、也許是來世,必定是感受痛苦的。現在的世間人不要說取捨善惡,就連基本的因果也不懂,要知道,春天播下的種子不可能馬上開花結果,如果是這樣的話,農民不用等到秋天,春天就可以收割了。然而,可惜的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些道理!
〖雖然也想得到快樂,卻全然不曉得樂的方法。〗人們根本不知道依靠什麼才能獲得快樂,正如前面所講的,為了快樂他們去搶劫、欺騙別人,用各種狡詐的手段來維護自己,但結果呢?〖以這樣的無明愚癡而棄離善業,結果將自己的安樂像怨敵一樣毀滅。〗
〖對於乏少安樂、多具痛苦的這些眾生〗由於沒有造善業,所以快樂極為缺少,由於造的惡業太多,即生或來世中痛苦不可計數,對於這樣的眾生,〖懷著大慈心用一切快樂來滿足他們,以大悲心解除他們的所有痛苦,以大智慧遣除他們對苦樂之因一無所知的愚癡,哪有能與此相提並論的善業?〗不管你修什麼樣的法,都無法與修菩提心相提並論,所以華智仁波切也在教言中說:無論修顯宗還是密宗,如果離開了菩提心的攝持,利益都不大,只不過是形象上的善業而已。〖哪有能這般利濟幫助的親友?哪有能依之生起如此福德的事呢?〗
所以,《入菩薩行論》實際上完全是一種實修法門。有些人認為:“《入菩薩行論》都是理論上的東西,我現在不用學,因為我天天都是閉關,都是以實修為主!”但是我想,如果連《入菩薩行論》都沒有修的話,即便你修的法門再高,最後會不會變成外道也不好說。我們凡夫人是比較了解凡夫人的,通過你的一些外在言行,也能看出你相續中存在著粗大的煩惱,如果像你這樣的性格不修持利他心,修其他的大法能不能成功也很難說。要知道,高僧大德們所抉擇的大法,如大手印、大中觀、大圓滿、大威德,還有禪宗的明心見性、淨土宗的一心不亂等等,都需要在對基本法理通達的基礎上修持才可以產生它的功德,假如你連最基本的出離心、菩提心都沒有,平白無故會不會獲得成就呢?對我們修行人來講,這應該是個很大的問號。
所以,我們在自己的一生中,應該選擇一個最有意義的法來修(指菩提心)。千萬不要今天跟這個上師隨便學一個法,明天跟那個氣功師隨便學一個法,覺得這個很殊勝,我的病馬上就治好了(現在很多人鼠目寸光,對長遠的利益不要說高瞻遠矚,就連一些基本的法理都不想聽,只重視眼前的身體健康、發財、心情快樂等等)。作為一個修行人,我們應該對自己的來世負責,對今後的漫長生涯有一定的理想,如果沒有這樣,我們修行恐怕不一定會成功。因此,大家應該多學習佛經的真正思想,如果這些都沒有懂,那我們可能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以上菩提心的福德,是百千萬劫難以遭遇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將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修菩提心上面。
-------------------------------------------------------------------------
入菩薩行論廣解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s://zhibeifw.com/jx/kt/rxl/
https://zhibeifw.com/vb/rxljj1/
https://zhibeifw.com/vb/rxljj2/
https://zhibeifw.com/vb/rxljj3/
https://zhibeifw.com/vb/rxljj4/
https://zhibeifw.com/vb/rxljj5/
https://zhibeifw.com/vb/rxljj6/
https://zhibeifw.com/vb/rxljj7/
https://zhibeifw.com/vb/rxljj8/
https://zhibeifw.com/vb/rxljj9/
https://zhibeifw.com/vb/rxljj10/
-------------------------------------------------------------------------
https://cloud.zhibeifw.com/s/sGUvjWuZkV
寂天菩薩傳
索達吉堪布 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