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的软肋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WSH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WSH

知名会员
注册
2002-03-07
消息
427
荣誉分数
5
声望点数
128
中国空军的软肋


1、现有技战术落后于世界军界潮流。

中国空军由于历史原因,长期装备尚属第一代标准的歼六,和没有超视距空战能力的歼七,时间长达40年。现在还有一些非一线作战部队在使用老掉牙的歼六,部队换装速率甚至落后于巴基斯坦。

在世界空军界进入超视距作战时代后,空战战术早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编队,联络,侦搜,开火和脱离等环节上与传统的火炮追尾或迎头攻击战术有根本区别。而且,因为距离的增加,战术灵活性和弹性也相应增加。由地面引导员将飞机导引到目视距离,判定/开火的战斗模式早就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机队间、战机与支援飞机间的联络、协调……这种新的作战模式赋予飞行员更大的机动自由和自主决定权。战局的发展和结果取决于飞行员的事态感知能力、技战术素养,而不再是地面协调员的经验。这种模式看似加重飞行员的空中负担,实际上却是可以更好激发飞行员天生的求胜欲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于空战的胜利有着决定性的因素。就如同二战中美国陆航和德国空军的“自由猎杀”战术一样。



但具体到中国空军,上述思想到贯彻则有很大的难度:

中国空军老式的歼六、歼七由于机载设备落后,雷达性能简陋。无法做到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快速脱离的新空战要求。长期在训练中不过是飞几个起落,进行火炮攻击,转场飞行……新战术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实施和贯彻。用FC-1首席试飞员,空军大校雷强的原话说就是:“就算拿出大把银子花在那些老旧的歼六上,……也无法加深飞行员对现代空战的认识??六十年代初的战术,我看练了也白练。”加之配套辅助飞机的缺乏,使我军老式战机升空后无法掌握详细、充分的敌情,必须依靠地面雷达引导致距敌很近的距离。方能进入作战模式。然而在敌方掌握电磁权、信息权,信息单向透明的情况下,这种“刺刀见红”的方法无异于自杀。因此,在战斗中,我军老式战机要么必须以绝对数量优势一拥而上,以“车轮战术”对抗敌军远距攻击,击垮(说累垮似乎更合适。)对方。要么只能呆在机窝里避战不出了。前者虽然也有胜算的机会,但势必造成大量飞行员伤亡,不利于“持久战”;后者虽没有这种忌惮,但夺取制空权的任务就落在少数先进战机身上,加重了王牌部队的压力和战损……


2、后勤保障体制急需更新。

我军装备的SU-27一直是空军的宝贝疙瘩,也是无数军迷眼球聚焦的焦点。然而就是这么一种空军的“必杀密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却因台风到来之时未能及时隐蔽而在机场上被强劲的风力生生损坏6架(后来被中俄专家修好了)!在装备部队数年后,洛阳的大修厂对于一些常见毛病还无法做到彻底修理……

我们不禁要问:空军每年拿纳税人数十亿美元做军费,做到哪里去了?是砸在后勤保障的无懈可击中,还是地方官兵的觥酬交错里?想想看上述的事件,对于独立仅数年便能自造飞机,在朝鲜战场上开辟美机胆寒的“米格走廊”,手工打造白铁皮副油箱的中国空军来说,不啻为一个天大的笑话,绝好的讽刺!

看看美军基地里,后勤官开着电瓶小车拖着一车弹药悠哉游哉地来到战机旁,一按电钮,托架自动装载导弹……再看我们的地勤大力士,一个个也是拖着弹药手推车来到战机旁,喊着号子吭哧吭哧举起弹药慢慢挂上……

看看外军的战机,一架架都有温度湿度舒中的机堡、机库住。保养。检测、加油挂弹一条龙完成。我们的战机却窝在前后通风,顶棚是铁皮的“自行车棚”里……“自行车棚”不要说容纳先进自检设备了,一个普通非穿透炸弹下来就可以来个对穿!而外军的加固机堡,全是防重磅穿透炸弹的。难怪台湾空军仗着几架破F-16如此嚣张,原来我们空军的后勤保障系统确有相当大的漏洞!



在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我空军由于观念落后,囊中羞涩,一直维持着庞大但思维和装备双重落后点后勤保障队伍,和作战部队一样,他们也无法应对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威胁。

近10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空军部队的投资建设。新飞机没少买,没少研制。但是落后的后勤保障体制看着却变动不大。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工作从来都是国家战略战术行动中的重中之重。历史上由于后勤保障不得力而导致输掉战争甚至亡国的实例举不胜举。我们空军穿着蓝色地勤服的官员们应该想想。震震了。虽然我们也曾在几十年前的国土防空作战中有着辉煌的历史,但我们应该看到:1)我们的装备从来都没有占到优势。2)我们也曾有惨痛的失败,只是历史将我们先辈的血悄悄掩埋,世人不知道而已。

要想做到战时少流血,平时就必须有锐意革新、不破不立的思维和决心。紧跟世界先进后勤管理潮头,彻底改革后勤体制,才能让我们的战鹰后劲十足的翱翔在祖国领空!

3、配套保障飞机过少。

也许普通菜鸟级军迷初次接触美军飞机编号都会感到头晕目眩:F是战斗机,B是轰炸机,C是运输机,A是攻击机,E是预警机也许大家还都知道,那么P、R、X、M、K、S……又代表什么机种呢?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其实,不要小看了这些负责电子、侦察、加油、反潜、情报、试验、特种作战的非“主流”非战斗飞机,很多情况下还正是因为有它们在幕后默默地提供后勤、情报……等方面的支援,前方作战飞机才有可能信心十足、知己知彼的完成作战任务。可千万不要小瞧它们在U.S.A F中的作用啊。哪怕价格上的天价,后勤保障中地勤官的梦噩……美国空军也要花大把银子养着它们??为什么???作战效能的倍增器呗!



然而看看中国空军内的编制,我们却发现,后勤支援保障飞机少之又少。除了几千架“歼×”、“强×”、“轰×”。也许眼尖的人还可以看到几十架运输机,几架加油机、几架电子飞机……还有什么吗?没有了!也许有人会大叫:不对,我们还有教练机、侦察机!可是,谁都知道,由战斗机改型而成的其他用途飞机在专用效能上是永远比不上专用飞机的!不信,咱们拿“歼侦六”和U-2比比?拿“歼教七”和T-38比比?不要不服气嘛!

假如中美有一天开战,他们的预警、侦察、电子战飞机可以将战场变成“单向透明”的战场,让“F”、“A”、“B”系列飞机知己知彼;他们的加油、运输机可以让跨洋作战比在家门口兜风还轻松;他们的无人机让血腥的战斗看起来像打电脑游戏一样不过是动动手指;他们的特种飞机搭载特战人员在我们内地空降;我们的战舰像靶子一样被“弗吉尼亚”蹂躏,空军不过是袖手旁观……这一切决不是幻想小说,更不是妄自菲薄。缺乏保障支援飞机的中国空军只是一场联合大作战中的试验小白鼠而已……

4、新式飞机换代缓慢,且新飞机并非最先进的。

从1990年代至今,空军的新一代飞机换代工作进展速度并不令人满意。至今大部分战斗机部队还是传统的“米格王朝”,或者叫他们“机场守卫者”更合适。如果说,美国空军的经费大部分用来买炸弹到处扔,训练飞行员……而减缓了第四代机的服役速度,日本由于单机价格昂贵每年只象征性地装备7-8架新机。那中国空军的换装速度如此之慢是因为什么?有人会说是因为军费稀少。其实不然,空军每年花费在老爷机上的保养、后勤资金绝对是个天价。机龄越老,保养周期越短,保养时间越长,保养经费越高。而且不要忘了,大批的涡喷发动机像牛饮一样消耗着中国本不多的石油资源??如果换成耗油率降低三分之一的涡扇新机呢?省下的银子,人员,燃油是多少?是否反过来进一步加速空军换装速度,让空军轻装上阵呢?中国空军的新式飞机只是相对于本阵营内的米格机而言算是新型。其实其电子系统和导弹配置依旧落后于世界先近水平。



不要忘了,中国周边只有敌人而没有朋友。美日自不必言,越南、印度、东盟其他国家……哪个是省油的灯?怠慢自己等于慢性自杀!看看印度、新加坡、以色列空军的换装速度,我们的空军将领应该感到汗颜??暂缓军备,促进经济发展……这绝对不是一个职业军人应该考虑的问题。军人的真正职责,是要用战争来制止战争。任何时候,军人如果以其他旁务为己任,就是失职!发展经济,应该是打着领带的经济学家的事。中国,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让军人在任何地方为战斗以外的事而担心!这点,是历史已经证明过的命题。看看大洋彼岸,五角大楼里高度职业化的军人的确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5、军方高层思维稍显僵化。

我们的空军毕竟已经30多年没和敌人交手了。还抱着老底不放。60年代那会儿,咱空军战机,地空导弹,飞行员技战术比老美不差分毫。可现在大家再瞧瞧?人家开着好像外星飞船一样先进的F-22。我们拿着烧火棍勇敢地迎上前……假想敌假想敌,既然是“敌”,则必有狡诈之处。结果我们的“蓝军”比猪还猪,每次都被“红军”打得痛不欲生,生不如死……这样的假想敌训练不知有啥意思。高层不知看过美国影片《壮志凌云》没有。越战早期和后期美国海军的战果和战损数字不知高层研究过没有。一切从实战出发的从严高度仿真训练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咱要那虚假的“红军”“无敌”有啥意思?搞不懂!



空军基地附属设施的建设也是一大诟病。看看咱空军基地狗窝一样的机棚、油库、弹药库……偏偏空军高层还自信满满的。人家的霸王飞机把咱的先进战机、优秀飞行员生生撞进海里。居然连伞衣都没找到,真是脸面尽失!得亏人家以后不敢再靠近了。否则咱的飞机还不像苍蝇一样往下掉?据说那以后飞行员上天都紧急加装了海上救生求救设备,并专门学习空中反侦察、反监视技战术……还算睡醒了!

6、飞行训练时间过少。

空军的训练不同于陆军,在军营里拼拼刺刀,举举炮弹,上战场就可以保有优良战术和充沛体力的。空军的战场在高空,训练当然也得要在天上进行。历史上凡是平时把飞机藏在家,指望战争伊始能一飞冲天御敌于国门外的空军??必败!

按公开资料,美国空军飞行员年平均飞行小时数是330-360小时左右。台湾空军的年平均飞行小时数是220-280小时。而中国空军的年平均飞行小时数虽然没有官方数据,但据外电报道和一些细微资料分析,这个数字是110-180小时。其中,我国第一位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在谈到他的航天员选拔情况时,透露过几个数字,经过推算和上述数字基本吻合。另外: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军SU-27部队连续发生几起机毁人亡的大事故后,为保全昂贵的战机,这些部队曾被要求减少飞行时间,就算起飞,空中训练课目也只被限于几个起落、通场而已……后若非国防部高层将领大怒,要求“从严从难训练尖刀部队”,我军SU-27部队还不知在天上要“秀”到何时!从这方面讲,我军飞行部队年平均飞行小时如此低的传闻反而被间接应证。

当然,飞行时间过少的原因还有之一:就是笔者上文提到的数点综合起来产生的问题:可怕的痼疾沉积:



笔者谈到的第一点,技战术落后。这么一来飞行员在天上不过是练习几个起落,打几发炮弹,没有新战法,没有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突袭、拦截、攻击……那么高层自然觉得没有新意的训练不过是空耗燃油,那么还是少升空的比较好。此乃飞行时间少之原因一。

笔者谈到的第二点:后勤保障落后。升空一小时需要在窝里趴20小时甚至更多。飞一次零件散架坏死的有一箩筐。那么是否要花费大量时间维修保养?此机的出动架次数是否折扣打了又打?此乃飞行时间少之原因二。

笔者谈到的第三点:配套保障飞机过少。中国空军有远距配合加油机的演练吗?没有。有配合电子战机压制敌防空火力点的演习吗?没有。有大规模空降/运中的多机种合成突击、掩护吗?还是没有。他国空军中多姿多彩的演练配合中国空军都没有。年度演练单调作秀,战机趴在地上闲得无聊。是不是年飞行时间会少很多?此乃飞行时间少之原因三。

笔者谈到的第四点:新机换代缓慢。老飞机随时会空中散架怎么敢老放飞?新机少之又少,菜鸟飞行员如云。放手飞吧,搞不好又来个双机空中对撞,那空师高官还不都被高层毙完了?为了保险,只有少飞呗。毕竟现在领导不都强调安全第一人命关天吗?空军不也是一样?虽然在地面上玩模拟器画空战图很不过瘾,不过可以为国家省钱嘛。此乃飞行时间少之原因四。

笔者谈到的第五点:高层思维不灵活。空军的一切都落后世界先进层面半拍,领导责任不可推卸。人家美国海军各战斗机终归轮番进入“TOP GUN”轮训,空军“红旗演习”呼呼有声……台湾的假想敌中队把大陆空军战法研究得死去活来。咱好歹也搞了个“蓝军演习”。结果每次都是英勇的“红军”把蓝军打得无处藏身,最后人家不干了!为什么?明显掺水的游戏谁玩?反正我是不玩的!那好呗,游戏不玩了,飞机也不飞了??每年又少了几十个关键的飞行小时数??此乃飞行时间少之原因五。

总之一句话,中国空军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很长很长,很长很长……强国梦不是嘴皮子吹吹就能实现的。咱们空军肩上的担子重着呢??解放台湾,夺回钓鱼,威慑南亚,飞向大洋……希望一代代的空军将士克尽职守,为华夏子孙世代强盛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