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千年历史 山口百惠竟是杨贵妃后代

原始股

新手上路
注册
2003-10-17
消息
31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南方网讯 
日本著名女影星山口百惠曾在2002年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是中国杨贵妃的后代。”近日,经调查发现,山口百惠不仅姓杨,而且是浙江三门杨明州在日本山口一系的后裔。

  在东海之滨、浙江省三门湾畔的沙柳清溪入海口,有个叫溪头杨的村庄,据最近浙江三门县政府外事办三门裔海外人才和知名人士调查显示:这个村是山口百惠祖根宗源的发源地。在三门县沙柳镇溪头杨村,笔者翻开《石林杨氏宗谱》。在这本宗谱第七页有这样的记载:“安雷,字汝平,号明州,去宁波失。”据考证,台州杨明州于明朝崇祯二年(1629年),在乘船去宁波的途中遭遇台风失踪,同行的还有张五官。杨明州的历史之谜在此定格。

  357年后的1986年春,日本航空公司驻京办事处古坚义道先生、日本蔬菜采购公司驻沪办事处山口光友先生来杭州寻祖,携带一本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修的杨氏宗谱,其一世祖宗为杨明州。据其祖上流传:杨明州家住浙江沿海的一个姓杨的村落,村前有一条溪流,杨在赴宁波的途中遭遇台风后,在海上飘流28日,最后飘到琉球八重山,才得以脱险。此后,杨明州定居在琉球。

  杨与难友张五官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张五官因此做了仿明朝中国官学机构的“明伦堂”的“训诂师”――汉文经典教授。顺治五年(1648年)张五官去逝,杨明州继任。杨明州在琉球成家立业,生二子一女,长子春枝是日本古坚一系的小宗祖,次子春荣则是山口一系的小宗祖。古坚和山口的姓当是以后变更的。春枝之子联桂仍以杨氏为姓,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出使中国,当年病逝,葬于通州张家湾。

  康熙皇帝曾遣使致祭。根据祖上流传线索,古坚义道和山口光友把寻根访祖的目标重点定在杨氏较为集中的温州和台州沿海地区。经寻访筛选,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临海、三门沿海姓杨的村庄。临海市博物馆会同三门县志办杨道义等,先从临海杨氏查起,顺藤摸瓜,发现临海杨氏是从三门亭旁迁入,而亭旁杨氏则从宁海黄坛而来。因元代黄坛杨镇龙起义,被元军毁村,族人四散迁出黄坛,其中一支定居三门,至此杨氏宗亲脉络已经清晰。在黄坛查找宗谱时,查出杨森长子杨鸣州,字应求,明万历庚寅(1590)七月初九出生,时尚未娶。虽然杨鸣州的排行同山口家藏的宗谱内的排行基本相同,杨鸣州与杨明州同姓,但有一字之别,出生年月也不同,这一发现未能得到古坚义道和山口光友的认同。三门县外事办及县志办等同志继续根据杨氏宗谱的脉络寻根访祖,终于在三门县沙柳镇溪头杨村《石林杨氏宗谱》第七页找到“安雷,字汝平,号明州,去宁波失。”这不仅与祖上流传下来的线索吻合,也同山口家藏的宗谱内的排行一致,而且根据“字”与“号”的分析,与杨明州受过良好教育的事实也吻合。同乡张五官则在《宁海清潭张氏大宗谱》中也找到他的名讳。经台州市地方志研究人员论证:三门杨明州确系日本杨氏宗谱的一世祖宗,这一寻根结果得到日本古坚和山口家族的认同。

  1998年2月,日本古坚和山口家族重入三门县沙柳镇溪头杨《石林杨氏宗谱》,正式认祖归宗。
 
最初由 原始股 发布
南方网讯 
日本著名女影星山口百惠曾在2002年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是中国杨贵妃的后代。”近日,经调查发现,山口百惠不仅姓杨,而且是浙江三门杨明州在日本山口一系的后裔。

  在东海之滨、浙江省三门湾畔的沙柳清溪入海口,有个叫溪头杨的村庄,据最近浙江三门县政府外事办三门裔海外人才和知名人士调查显示:这个村是山口百惠祖根宗源的发源地。在三门县沙柳镇溪头杨村,笔者翻开《石林杨氏宗谱》。在这本宗谱第七页有这样的记载:“安雷,字汝平,号明州,去宁波失。”据考证,台州杨明州于明朝崇祯二年(1629年),在乘船去宁波的途中遭遇台风失踪,同行的还有张五官。杨明州的历史之谜在此定格。

  357年后的1986年春,日本航空公司驻京办事处古坚义道先生、日本蔬菜采购公司驻沪办事处山口光友先生来杭州寻祖,携带一本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修的杨氏宗谱,其一世祖宗为杨明州。据其祖上流传:杨明州家住浙江沿海的一个姓杨的村落,村前有一条溪流,杨在赴宁波的途中遭遇台风后,在海上飘流28日,最后飘到琉球八重山,才得以脱险。此后,杨明州定居在琉球。

  杨与难友张五官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张五官因此做了仿明朝中国官学机构的“明伦堂”的“训诂师”――汉文经典教授。顺治五年(1648年)张五官去逝,杨明州继任。杨明州在琉球成家立业,生二子一女,长子春枝是日本古坚一系的小宗祖,次子春荣则是山口一系的小宗祖。古坚和山口的姓当是以后变更的。春枝之子联桂仍以杨氏为姓,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出使中国,当年病逝,葬于通州张家湾。

  康熙皇帝曾遣使致祭。根据祖上流传线索,古坚义道和山口光友把寻根访祖的目标重点定在杨氏较为集中的温州和台州沿海地区。经寻访筛选,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临海、三门沿海姓杨的村庄。临海市博物馆会同三门县志办杨道义等,先从临海杨氏查起,顺藤摸瓜,发现临海杨氏是从三门亭旁迁入,而亭旁杨氏则从宁海黄坛而来。因元代黄坛杨镇龙起义,被元军毁村,族人四散迁出黄坛,其中一支定居三门,至此杨氏宗亲脉络已经清晰。在黄坛查找宗谱时,查出杨森长子杨鸣州,字应求,明万历庚寅(1590)七月初九出生,时尚未娶。虽然杨鸣州的排行同山口家藏的宗谱内的排行基本相同,杨鸣州与杨明州同姓,但有一字之别,出生年月也不同,这一发现未能得到古坚义道和山口光友的认同。三门县外事办及县志办等同志继续根据杨氏宗谱的脉络寻根访祖,终于在三门县沙柳镇溪头杨村《石林杨氏宗谱》第七页找到“安雷,字汝平,号明州,去宁波失。”这不仅与祖上流传下来的线索吻合,也同山口家藏的宗谱内的排行一致,而且根据“字”与“号”的分析,与杨明州受过良好教育的事实也吻合。同乡张五官则在《宁海清潭张氏大宗谱》中也找到他的名讳。经台州市地方志研究人员论证:三门杨明州确系日本杨氏宗谱的一世祖宗,这一寻根结果得到日本古坚和山口家族的认同。

  1998年2月,日本古坚和山口家族重入三门县沙柳镇溪头杨《石林杨氏宗谱》,正式认祖归宗。

Why not write down that the Japanese emperor is the descent of some
farmer living, say around Xian.
 
安使之乱好象死了一些人,好象没有后代啊?
 
真是好笑!即使是也用不着这样啊。

要是哪一天能改掉这个“有钱就是爹”的观念多好啊!我敢打赌,到那时侯日本人绝对不敢捣乱。
 
一直有个传说,秦始皇派徐福带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去东赢寻找长生不老药。于是有了大和民族。
-------------------------------
徐福渡海

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次航海探险


比希腊的皮忒阿斯稍晚些时候,中国秦王朝的徐福也完成了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徐福成了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位大探险家,日本人也把他当作日本的第一位大探险家。

公元前221年,秦工赢政横扫六合,以极大的魄力和才能,统一了中国。国事初定,秦始皇便四处周游,一来为了巡政,二来便是寻找“长生不老”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巡游来到东海岸边,在这里,他看见大海深处海市蜃楼,如仙山琼阁,美不胜收,惊异之余,心甚往之。于是征召大批方士,询问海中神仙与仙药事。一个叫徐福的方士来到了秦始皇的行宫,上书秦皇,“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秦王大喜,立即下诏征童男女3000,百工技艺之人,携带五谷等物,由徐福率领,东入大海“求仙”。


徐福,史籍对他没有太多的记载,今天只知他是江苏省赣榆县人,没有任何航海经历的记载,然而,公元前219年,他却率领一支庞大的船队,从山东琅岈,浩浩荡荡地启程东发。不久,这支船队便消失在汪洋之中,从此、杳无音讯。2200多年来,徐福船队的去向。

一直是一个谜。史圣司马迁说,徐福到了一个“平原广泽”。但这个平原广泽是哪里呢?


近年来,日本在徐福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权威地宣布:徐福当年所到的“平原广泽”是日本;日本皇室人员也不无骄做地称,徐福是日本人的祖先。


据日本人考证,徐福从山东琅蚜出发不久,便在海上遇到了一场持续数大的大风暴,船队被刮到朝鲜半岛,在朝鲜半岛稍事停留,他们便南下到达日本九州。在九州熊野县新宫市的波多须浦登陆,现在这里的伊万里湾还有“秦津”之地。上岸后,徐福经武雄进入筑紫平原。1966年,这段路途上发现了“阿房宫朝砚”。徐福的人马在筑紫平原中心佐贺屯扎了9年,至今,佐贺地区还保留了不少有关徐福的遗物和传说。该地的“金立神社”即为祭祀徐福所立;每年4月27日,该地还要举行为时3天的“徐福大祭”,这是佐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祭典;每年秋收后,当地居民要以“初稻”奉献金立神社的徐福。佐贺平原是日本稻作的发祥地,当地居民深信这些农作技术是徐福传给他们的祖先。


在佐贺逗留之后,徐福又折回九州岛,到了高千穗的“日向”,在今歌山县的新宫之地停驻了3年。尔后又到了伊势湾腹地,进到内陆檀原,并在此称王,最后在富上山麓终其天年。卒年不详。


考古遗迹和传说证实了徐福漂流到了日本,现代人类学也为此提供了佐证。1954年,日本学者历时5年,用人体解剖证实,日本人的头盖骨指数大多与中国浙江、江苏、安徽、福建人完全相同。


无怪日本裕仁天皇的御弟三笠宫在给“香港徐福会”的贺词中动情他说:“徐福是我们日本人的国父。”


如果真是这样,徐福比起他的先辈和后辈许多大航海探险家来,对人类的贡献就难以尽书,他发现了日本列岛,创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


其实,用不着这多考证,徐福在那样的历史时期,在那种迷信的思想观念和技术装备下,面对生死莫测的大海,果断地出洋,如果不是坚信在海的那一侧,有一块可供生息的土地,他可能如此贸然行事吗?他的船队带着可以繁衍后代的童男女,可以创造世界的百工技艺之人,以及可以提供不绝的粮食的谷物,不正是他已经做好了发现新陆地的准备了吗?而这种准备,是如此周到与大胆,这是一种超越时代观念的智慧。


徐福的动机显然是为了探险,不管他是否真的到了日本,或是其他可供生存的地方(也许他的船队被风暴吞噬在大海之上了),他的孤注一掷的探险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求索、坚韧顽强和智慧聪颖的气质。


徐福是中国有史记载的探险第一人
 
开始认祖归宗了,哈,哈,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