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加拿大孩子成绩已被中国学生全面碾压 华人家长坐不住了! 加拿大,教育,排名,数学 加西周末微信(微信号:WestCanadaWeekly) 中国排名第一,加拿大排名第六。 12月3日,备受关注的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2018年报告最新出炉。 结果显示,加拿大学生在阅读方面表现出色,名列世界前茅;数学方面则有待改进。 另外,令华人家长侧目的是,这次全球测试评估中,中国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项上都位列榜首! PISA项目的全称为“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由经济合作组织(OECD)主持,每3年举行一次,主要测试和评估各国15岁高中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的能力,每三年举行一次。 2018年,全球有79个国家的60万学生参与了这项测试与评估。结果显示,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省市的中国学生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三项评比中分获全球第一。 从上表可以看出,排名前4位的都是亚洲国家。 中国4省市的学生在3项上的得分都是第一。 排名居2位的是新加坡;第3位的是中国澳门,第4位是中国香港。 加拿大则排名第6,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得分最靠前的,比教育强国芬兰的排名还要高一位。 更是力甩美国、日本、英国、澳洲。 成绩傲人。 不过,这份报告也显示,加拿大孩子在数学上还有待提高,而且,男孩和女孩之间的成绩差距依然明显——只有82%的男孩达到了2级以上的水平,而女孩的这一比例为90%。 根据PISA的数据,加拿大六分之一的学生没有达到数学的基准水平。令家长和教育人士忧心的是,这一比例自2012年以来就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过去六七年,加拿大的孩子的数学依然没能得到改善…… 全球至少有9个国家的数学成绩优于加拿大,包括中国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新加坡,日本,韩国,爱沙尼亚和荷兰。 在阅读方面,加拿大表现最好的是阿省,得分高于加拿大平均水平,而纽芬兰和拉布拉多、新斯科舍省、魁北克、安省和BC省学生的得分接近平均水平。 中国第一 与此同时,中国学生的成绩则一跃而上。 在上一次排名中,中国还排名第十。这一次则直接在三项上跃居榜首,全面碾压全球学生。 报告中特别提到:即使是代表中国大陆参与测试的这四个省市中10%最弱势的学生,其阅读能力都超过了OECD国家/地区的平均学生水平。 报告还发现,中国大陆学生每周学习时间在55-60小时之间,远高于大多数国家。 时间花在哪里,产出一目了然。 焦虑的华人家长: 数学令人头痛 对于许多加拿大的华人家长来说,这份报告并不令人意外。 加拿大对阅读的重视有目共睹,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被老师要求阅读大量书籍,图书馆也是一到寒暑假就有各种阅读活动。因此孩子们在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上不会逊色。 但是在数学上实在令人心忧。 一位华人妈妈表示,正在上一年级的女儿目前连2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熟练,而老师目前仅仅要求他们能数到20…… 不要求死记硬背和刷题的教学模式等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许多着急的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校外的数学补习机构进一步学习。 不得不说,中西教育模式各有千秋。中国孩子的确显得更擅长考试,但是中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也值得大家关注。 加拿大教育在发达国家中位列前茅,希望在数学上加把油,保住教育强国之位。 转载请保留
英媒:中国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已赶超美欧 (2018-07-29 08:55:00) 转载精华 【注;质疑中国、印度大学生质量的都是患者。大学,只不过是促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场所。大学毕业生总量,其规模决定一国经济实力强弱。中国,比美国经济总量还处于弱势的唯一原因,就是高素质人才总量还不如美国。这种情况,十年后就会得到很大变化。20年后,美国经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不可能跟中国较量,因为,中国每年培养近千万大学毕业生,这不是美国能抵挡的增长力量。】 来源:澎湃新闻 十年间,中国高等院校大学毕业生人数出现了翻倍增长。2005年,338万中国大学生毕业,这一数字在2015年达到了750万。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主管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近日在BBC撰文称,这场消无声息的变革正扭转全球大学毕业生的人口结构。 大学毕业生数量:中国已超美国 文章称,数十年间,美国主宰了毕业生市场,拥有最高的大学人口比例。全球主要经济体55-64岁的人口结构中,本科学历的三分之一来自于美国。 但这一数字在年轻人口结构中出现了变化。中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已超过了美国和欧盟,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保守估计,到2030年,中国25-34岁年龄段的毕业生数量将增加300%,欧洲和美国约30%。 在美国,大学学费常常成为学生的负担。在欧洲,很多国家通过减少政府在公共领域的投资或限制大学筹款款阻止大学扩建。 文章称,如果西方国家放任此种现象,中国、印度或其他亚洲国家将相继赶上。 建设和发展大学并不仅仅意味着增加的大学生数量。文章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更热衷于数学、科学、计算机和工程类的学科,因为这些学科与创新、科技发展关系密切。 2013年,40%的中国学生毕业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专业,这一比例是美国毕业生的两倍。 这类毕业生是发展知识型经济的基石,未来将越来越多地来自中国和印度。到2030年,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毕业生中,中国和印度学生将占60%,欧洲和美国分别为8%和4%。 诸如中国和印度这类国家正将未来押注在这些大学毕业生身上。 知识型人才收入变低? 随着高素质人才的增加,一些传统人士预测,毕业生质量会随着扩招受到影响。 文章称,这一担心并不成立。OECD国家拥有最多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却并未出现收入下降。 “知识型人才”的增加并不会导致他们收入的减少,这种趋势与技术提升、全球化使低技能劳动者收入减少不同。 过去,OECD国家主要与提供低技能、低收入成本的国家竞争。但如今,类似中国、印度这样的国家开始提供高技能的工作并适当提高工资。 西方国家不能再抱有将世界其他国家排除在自身经济体系以外的想法。欧洲很多国家曾因这种想法遭遇发展停滞。 亚洲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投资,意味着降低生产成本只不过是这些国家追赶西方国家的过渡性策略。他们正朝着成为世界顶级产品生产者的方向努力。而西方国家真正面临的挑战是与亚洲国家在知识领域展开竞争。 毕业生质量数量可兼得 文章称,有人质疑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质量。 “的确,目前没有任何方法能直接对各国大学毕业生质量比较的方法。但中国已经向世界证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同时得到提升。”文章写道。 在OECD最新一轮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来自中国上海的学生与来自美国的学生进行了数学测试,两人都是15岁。最终上海学生胜出。 OECD随后提议各国高等教育进行一次比较。对此持反对意见的均来自英国和美国。 中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大力发展表明西方国家目前遇到了很大挑战,未来人们可能不再重视大学的传统和声望。 文章称,成功最终是属于能快速适应、不抱怨、乐于改变的人,以及大学或国家。政府的任务就是确保国家能够应对这些挑战。
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能参加这种英语考试的(数学和英语阅读),都应该是很好的学校。比如南京外国语学校,号称牛娃收割机。那些重点学校,家长们都像打了鸡血似的,拼命推娃。我的一个同班同学,是市重点中学的英语老师,还到Lisgar来交流过教学。她说的很现实,这边的启发式教育是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但是在中国行不通。高考使得学校必须保证升学率,必须拼命刷题、教考试技巧、划重点,否则校长会找老师问责。虽然教育局强调不能补课,但是不补课根本行不通,家长们就不答应。 拿这些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加拿大随机抽取的学生比成绩,这结果已经不错了。如果在渥太华CB IB学生,Lisgar和 Bell的gifted学生中,随机抽样参加这样的考试,那么成绩不会差很多。这边的老师不补课、不划重点、不提倡刷题,成绩肯定会差一点,不会差很多。家长们不用很担心,进了大学靠自己,四年后大家至少差不多。
是说选的这四个城市都是非常强的城市。咋不选农村里的中学?云贵山区或青藏高原的不过从2012、2015的数据看,加拿大水平一直稳定并保持前列。中国孩子一周55个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这里撑死40小时吧?主要是加拿大在西方世界里名列前茅比较让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