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讲了学会控制自己第二步是看透他人,本次讲学会控制自己第三步是看透自己。
第一、从宏观上看透自己
1、看透自己是如何处理人的进攻属性的:使用进攻属性能量进攻自己缺点是上策,进攻自身缺点可以让自己不断优秀。中策是,参与或者观看体育比赛释放进攻属性的能量,这至少对他人是无害的。下策是,将本能的进攻能量,用于进攻他人,结果是两败俱伤。如果自己的进攻属性,是用下策方法释放,就需要调控到中策的释放方式。如果自己进攻属性的能量释放,是通过中策实现的,那就要调控到上策进行释放。如果自己进攻属性的能量,是通过上策释放,就要不断发现自身缺点。然后,针对缺点,导航性质的定向释放进攻能量,节省一切资源,活出有质量的自我。
2、看透自己所属社会层面: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为了生存必须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爱的需求,这是人类的最基本需求。如果自己只是停留在这个需求层面,自己就是底层社会人士,底层社会特点是人踩人。满足基本需求后,基于八卦语言,人就需要他人说自己好,目的获得他人的尊重,这就是受尊重需求。如果自己处于这个层面就是中层社会人士,中层社会特点是人比人。当自己看透别人说自己好坏,对自己的知本和资本增值并没有明显好处后,八卦语言就进入了最高阶段,自己跟自己说话,进入了人生最高需求阶段,自我实现。如果自己处于这个层面就是上层社会,上层社会特点是人捧人。根据自己的知本和资本状况,找到自己所处社会层面。如果自己处于底层社会,任务就是快速赚钱让自己上升到中层社会。如果自己处于中层社会,任务就是让自己再跳跃一次,上升到上层社会,让只有一次的今生,也能体验到真正为自己活着是什么滋味。
3、看透自己三观:认知的差异主要区别是看问题的角度、高度和大脑生化思维算法不同。而认知的底层逻辑是三观。首先,分析自己的世界观,如果自己还相信神话,说明自己世界观极其陈旧。如果自己相信宗教等信仰,说明自己大脑操作系统版本很低。如果自己相信宇宙大爆炸,说明自己的大脑操作系统已经是最新版本。其次,分析自己的人生观,今生想怎么过,没有对错,只是要知道自己内心深处,发自底层的想法:今生想怎么过。最后,再分析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本质就是选择,选择的衡量标准,不同社会层面人是不同的。处于底层社会人价值观衡量标准就是钱,因为钱对底层社会最重要。处于中层社会人士,最关心是否得到尊重,价值观衡量标准就是受尊重。处于顶层社会人价值观衡量标准,就是自我实现。如果自己价值观衡量标准还是钱,就要快速赚钱让自己价值观提升到受尊重层面。如果自己价值观衡量标准是受尊重,那就要努力提升到自我实现层面。如果自己的价值观衡量标准是自我实现,就要深入研究价值观的实践,反馈后进行深入思考,更新大脑生化算法,尽快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第二、从微观上看透自己
1、为自己找个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找一个改变自己成功的榜样,会挖掘自己内心深处隐含的,改变自己所需能量。孟母择邻故事久远,榜样的力量也许很肤浅。那就上网找个新榜样,让他成为自己改变的新力量。如果自己运气好,周边就有这样的榜样,那就赶快让他变成改变自己的力量。
2、邓巴数本质就让自己知道,自己交往的人,就是影响自己人生走向的一个外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想有什么样的生活,就要选择跟已经过上这样生活人往来。交往人的知本和资本平均值高于自己,是交往原则。为了让他人愿意跟自己交往,首先,自己要学会尊重对方,对方得到受尊重后,可能就愿意跟自己往来;其次,要发现并培养自己的一个特长,用这个特长吸引他人愿意跟自己交往;最后,学会感谢他人拒绝自己,因为自己有机会将这个拒绝变成了崛起的核动力。分析自己人际交往的科学做法是,自己要分析交往人的品质,品质低的就淘汰,同时物色品质更高的人将被淘汰的位置替代。自己人际往来的任务就是,不断优化交往人的品质,实质就是在提升自己的品质。看透自己的人际交际圈子十分关键。
3、五个亲密朋友是改变自己的核心力量。要经常评估自己这个核心交际圈子,品质不如意的,就让他退居到普通交际圈子,再从普通交际圈子中物色品质更高的人,将他的位置替代。这是为了提升自己品质的无奈,不能儿女情长,否则只有自己遭殃。看透五个核心朋友交往这一点,今生就无险。
第三、看透自己后才能锁定改变的目标
1、思维的改变目标:经过上述分析,看透自己后就可以设立要改变的目标。有了改变目标,首先要做的是思维的改变,用新的思维淘汰现有的思维。在学术上,新的思维叫批判性思维,原有思维叫惯性思维。惯性思维的改变,首先要从改变自己的潜意识开始,改变潜意识需要工具,具体做法请看以前视频课程。不断用工具改变的潜意识,被改变久了就上升为意识,新的意识就淘汰了以往的意识,批判性思维就变成了惯性思维,进而实现了思维改变的目的。
2、情感的改变目标:控制自己情感,让自己从情感上喜欢改后的自己。思维都是有惯性的,从情感上让调控自己,让自己从理性上喜欢批判思维,时间久了就变成自己从情感上也喜欢批判思维了。行为也是有惯性的,从情感上调控自己,让自己从理性上喜欢新的行为,时间久了就变成从情感上喜欢新的行为了。如果将旧的惯性思维比作黑洞,新的批判思维比作白洞,情感就相当于两种思维转换的虫洞。如果将旧的惯性行为比作黑洞,新的行为比作白洞,情感就相当于两种行为转换的虫洞。
3、行为的改变目标:不断持续的行为是实现自己改变自己目标的唯一途径。行为分为有意识的行为和无意识的行为,惯性思维驱动的是无意识的行为。思维改变了必须将以往的无意识行为,通过情感调控改为新的有意识行为,调控时间久了,有意识的行为就变成了无意识的行为,进而实现了行为的改变。
总结:第一、从人性上做好自己定位和改变目标。第二、从个人成长上做好自己定位和改变目标。第三、通过科学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调控,来达成改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