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排放位置选择福岛外,在黑潮延伸体及北太平洋亲潮洋流的持续作用下,核废水含有的核物质主体将向东扩散,加拿大和美国西海岸将是主要受影响区域。同时有一部分核废水通过西太平洋潜沉过程影响中国海域,具体量化影响结果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从海洋大循环角度分析,北美处于放射性核素运输通道上游,其环境辐射水平监测、评估结果对中国具有警示和借鉴意义。如果核废水排放位置为公海,对中国海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评估。袁老师说的内容很对,但这次的油管标题起得不好。有效的发声必须从科学出发 (考量也应包括系统长期运行和可能的人为疏失)、兼顾法律。
ALPS 是日本号称能够处理62种氚以外的放射性元素的装置,实际是核事故废水完成一次 ALPS 处理后放射性元素的残量还是太高,因此又做了第二次处理,才有提交给 IAEA 报告上的数字。这也只这是东电给出的、时间跨度相当短的、在初始的理想状态下运营的数据。应该质疑设施的性能会随着长期使用而下降,ALPS 并不像净水器滤芯那么简单,东电也没有说明如何编列资源、预算、人员在几十年的长期维护中来替换部件。
我的观点:各国监测各自水域里的放射性元素、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可起的作用有限,并非解决矛盾的方案。目前事态不能只说反对而不提出解决方案,事情的转机或许不在于国际政治施压、而在于争取更多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国 支持改进解决方案。
一个并不完全依赖于 ALPS 长期维持处理效果为前提、对东电可能在 ALPS 出了问题时也偷偷摸摸排放直到被发现保留了余地的解决方案,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理事国之间推动更进一步的讨论来作出改进,比如:
经过 ALPS 处理 + 检测 ALPS 处理后氚以外的放射性元素残量降到极低以后蒸发 + 剩余的固体专门埋到一个地下设施里。
这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声明并不冲突。
如果排放位置选择福岛外,在黑潮延伸体及北太平洋亲潮洋流的持续作用下,核废水含有的核物质主体将向东扩散,加拿大和美国西海岸将是主要受影响区域。同时有一部分核废水通过西太平洋潜沉过程影响中国海域,具体量化影响结果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从海洋大循环角度分析,北美处于放射性核素运输通道上游,其环境辐射水平监测、评估结果对中国具有警示和借鉴意义。如果核废水排放位置为公海,对中国海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评估。
最近看到一个报道,德国核专家说氚污染问题不大,进入人体后多喝水就可以排出,而锶90是亲骨性放射性核素,容易富集在骨骼上,而铯137比较容易在肌肉、肝脏部位富集,这些核素随鱼海产食物传递到生物链顶端,进入人体后,就排不出去
日本不会排放的,只是要挟中国。如果排放位置选择福岛外,在黑潮延伸体及北太平洋亲潮洋流的持续作用下,核废水含有的核物质主体将向东扩散,加拿大和美国西海岸将是主要受影响区域。同时有一部分核废水通过西太平洋潜沉过程影响中国海域,具体量化影响结果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从海洋大循环角度分析,北美处于放射性核素运输通道上游,其环境辐射水平监测、评估结果对中国具有警示和借鉴意义。如果核废水排放位置为公海,对中国海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评估。
最近看到一个报道,德国核专家说氚污染问题不大,进入人体后多喝水就可以排出,而锶90是亲骨性放射性核素,容易富集在骨骼上,而铯137比较容易在肌肉、肝脏部位富集,这些核素随鱼海产食物传递到生物链顶端,进入人体后,就排不出去
这个水不是冷却用的吗?为什么不能循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