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一食或者过午不食(素食)的好处

北斗再来

新手上路
注册
2021-06-04
消息
77
荣誉分数
12
声望点数
8
尝试了一下日中一食,可行!

第三天晚上不饿了。
重点是食物的卡里路(能量)
能量最多都是坚果类和油类。
坚果的能量是饭的5倍!100克坚果能量是600卡里路。而100克米饭能量只有130卡里路。

稍微多吃点饭+其他的+杯豆浆,和一些坚果就行了。
如果光靠米饭,撑满胃也不够能量。在家居士要做俗事,还是得充足能量。出家人修禅定,少浪费能量就不需要那么多能量。
日中一食,世间出世间的利益很多。


日中一食或者过午不食(素食)的好处

不能严格日中一食的话,可以过午不食,早餐只是吃少量水果,豆浆,少量零食。 不吃晚餐。

世间法好处:
-节省时间! 少吃2顿饭,每天节省1个小时到2个小时。
-排毒:皮肤变好,颈部几个很大的痘痘迅速变小,消失。
-大便规律: 少而顺畅,每天定时定量。不会便秘。 (本来素食定时定量吃三餐就大便通顺。日中一食之后更加规律和通顺。)
-没有那么昏沉,整天精神比较好。 很多人都有体验,吃太饱了,会发困。这是因为血都跑到胃部去消化食物,所以其他器官的血就减少了。 整天保持饱的状态,对身体压力很大。

西医研究证明,日中一食或者其他限制卡里路饮食的好处:
-预防 癌症,糖尿病,心脏病
-延长寿命
-增强免疫力
-增加干细胞


出世间法 的好处/动机:

-减少欲念。饱暖思淫欲。
-得一心,对禅修,诵经,念佛,都有好处.

早晨是天食。
中午是佛食。
下午是畜生食。
晚上是饿鬼食。
(顺便提一下,伊斯兰每年斋月限制饮食,他们太阳出来之前吃一顿.太阳下山之后再吃一顿. 白天不吃.两顿时间都是晚上/.凌晨. 这根本就是跟佛教相反..他们这种饮食是属于黑暗类的,修罗类,或者鬼类.)


十方三世诸佛都日中一食:
"日中一食是佛教僧侣的饮食方式。如来处于五中:降生中国(中央大国),中夜逾城,中夜悟道,日中一食,所谈中道。"

阿罗汉都日中 一食:

“诸比丘!阿罗汉乘行者作是念:
‘诸阿罗汉,尽形寿,日中一食,不于夜晚进食。彼等不非时食。’”
“汝等日中一食,不于夜晚进食。不非时食。如是尽一日一夜受持,汝等即如阿罗汉之清净,守持了八关斋戒第六条。”

“阿罗诃真人尽形寿离非时食、断非时食,一食,不夜食,乐于时食,彼于非时食净除其心。”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 - <四十二章经>

过午不食的人,能得这五种福德

  宣化上人说:

  “你叫我死可以,叫我不搭衣不可以;你叫我死可以,叫我不吃一餐不可以──有这样坚决的定力,有这样的信心,才是万佛圣城的一分子。”

  大家都知道,“搭衣与一食”是万佛圣城的特有家风;上人尤其特别声明,凡是跟他出家的,都必须遵守佛制:“日中一食,衣不离身。”所以无论外界如何地批评,甚至排斥、毁谤万佛圣城标新现奇,上人也绝不因此改变家风。

  对于这些流言的诋毁,上人只是说:“这不是我定的,这是佛制。我们要遵守佛制!”但对于比较年老的出家人,上人则方便让他们吃三餐。这个规矩,一直到上人圆寂前的遗嘱交代,始终都没有变过。

  上人他自己说:“我没有出家以前,当居士的时候,我就吃一餐。等到出家以后,这么多年以来,都是吃一餐。跟我出家的,如果能吃一餐,我才收他;不能吃一餐,我不收。这是跟我出家的一个铁定的条件,任何时候、任何环境的压迫下,也不可以改变的。”

  为什么上人对“一食”那么的重视?因为“饱暖思淫欲”,多吃必然多欲。这在《长阿含经》中,记载光音天人福尽命尽,下降至此人间,后“取粳米食之,其身粗丑,有男女形;互相瞻视,遂生欲想,共在屏处,为不净行。”所以中国也有句话说:“饮食男女”,证明淫欲乃来自于过量的饮食。

  有人认为此时是非佛时,此地也是非印度,而中国人也并非是印度人,戒律是一种“因时因地因人”所造成的;所以“非时食”,只是印度人所持的戒,中国人并不适合持此戒。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戒律是佛法中戒定慧三无漏学的一部分,都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说的法;如果“戒”学不适合中国人,那么“定慧”之学也必不适合中国人了,岂有此理?

  不非时食,是出家人所当行的,也是剃度出家的先决条件,在家人守八关斋戒也少不了“不非时食”戒。所以戒律的严持与否,除了生病外,是无法讨价还价的。

  此外《佛说处处经》对过午不食者,言有五种福德:“一者少淫,二者少睡,三者得一心,四者少下风,五者身得安隐,亦不作病。”故不非时食可得福。

  又《大毗婆沙论》也以为:“过午不食则少昏睡,无宿食患,心易得定,有如是益故,故令中食。”在《长爪梵志请问经》中也云:“如来四十齿,洁白齐平,由前生远离非时食戒而来。”

  《万佛城金刚菩提海》月刊 第321期





二、日中一食的功德

恭录自《佛陀十大弟子传》

日中一食,就是早晨也不吃东西,晚间也不吃东西,只在中午十一点到十二点这个时间来吃饭,这叫日中一食。

但是一般不明白佛法的人,以为日中一食就是持午;其实不是!持午,就是早晨吃、中午吃、晚间不吃。

日中一食是很好的,可惜不容易做得到。为什么?民以食为本;一切人都有吃东西的食欲,饿一点,就想吃东西。

早起也饿,晚间也饿;好是最好,不容易做得到。

好什么呢?节省很多麻烦;你少吃两餐,就少大便、小便几次。

“日中一食”这种的功德,说也说不完的;总而言之,你少吃一点东西,就少一点麻烦;吃得太多了,麻烦就会多了。“日中一食”这种的好处太多了!

日中一食,是依照佛的制度、佛的规则来修行的。制度就是规则,就是规矩。

早晨,是天人吃饭的时候;佛只有中午来应供;等过午未时,这是畜生吃东西的时候;晚间就是鬼吃东西的时候。

出家人为什么晚间不吃东西呢?就因为你晚间一吃东西,这筷子、碗一响,鬼就想来同你抢东西吃。

可是人吃的东西一到鬼的口里就变成火;一变成火,鬼就生瞋恨心,就要跟你打斋了,令你生病。所以修行的人,晚间不吃东西,就是这个原因。

附《处世经》上说,过午不食有五福︰

(1) 少淫

(2) 少睡

(3) 得一心

(4) 无下风

(5) 身得安乐
 
百度百科这里讲的比较详细, 复制过来.



饮食为生死

《阿含经》中记载了人类的起源。
劫初,光音天人命终来生此间,都是化生,没有男女,以欢喜为食,身光自照,神足飞空,安乐无碍。
后来出现地味,味甜如蜜,众生以手试尝,觉得好吃,辗转尝个不停,便生贪着,以手来掬,渐成抟食。因此众生身体变得粗涩,光明转灭,无复神足,不能飞行。
如《楞严经》所言:“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
其中吃得多的颜色粗悴,吃得少的则颜色光润。再后来地味消失,又相继出现地肥、粳米,食粳米阶段,众生其身粗丑,出现男女形,互相瞻视,遂生欲想,共在屏处为不净行。
由此可见,贪恋饮食导致了众生堕落,出现男女间的淫欲。所以淫欲为生死正因,饮食为生死助因。众生要靠饮食吃饭而活着,却也正因为贪恋饮食,而无法了却生死,脱离六道。
《涅槃经》云:“智者复观,一切众生为饮食故身心受苦。若从众苦而得食者,我当云何于是食中而生贪着?是故于食不生贪心。”又云:“复次智者当观,因于饮食身得增长,我今出家受戒修道,为欲舍身,今贪此食云何当得舍此身耶?如是观已,虽复受食,犹如旷野食其子肉,其心厌恶都不甘乐,深观抟食有如是过。”
修行佛法,是为了舍此业报之身往生佛国——“今贪此食云何当得舍此身耶?”


一食中道

不贪饮食是为了脱生死,那么佛又为何要让弟子一日一餐,在午前食用?皆因:“过中不食者,学佛而食也。如来处于五中:降生中国(中央大国),中夜逾城,中夜悟道,日中一食,所谈中道。”
《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中佛言:“沙门一饭,暮不食,以时食,离不时食。”《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二十三:经云“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诸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佛制断六趣因,令同三世佛故”。
释云:“日中一种,佛佛常法。以住中道,假事表理,故凡所化仪,无不皆中。佛制下正显教意,上有三趣,地狱同鬼类,欲超三界,必断六因。故制比丘不同彼食,令依极圣,出离可期。嗟彼愚人,多餐晚食,不学诸佛,而甘同鬼畜,不知何意乎!”
日中一食是十方诸佛常住之法、中道之法。为断生死轮回之因,佛让弟子日中一食,即明相后至正午前可进食一次。而多餐晚食者,不学诸佛,背弃佛法,甘同鬼畜,可谓愚人。


过午不食缘由

◇《增一阿含经》云:迦留陀夷向暮日入,着衣持钵,入城乞食。尔时极为暗冥,时迦留陀夷渐渐至长者家。又彼长者妇怀妊,闻沙门在外乞食,即自持饭出惠施之。然迦留陀夷颜色极黑,又彼时天欲降雨,处处曳电,尔时,长者妇出门见沙门颜色极黑,即时惊怖乃呼,是鬼,自便称唤,咄哉,见鬼。即时伤胎儿,寻命终。由此因缘,佛遂立过午不食之制。
◇佛一日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尔时城中人民节会,作众伎乐,难陀跋难陀入城观看,众人与食,食讫再看,日暮方还,诸比丘皆加嫌责,并往白佛,佛遂制此戒。
◇《摩诃僧只律》卷十七:尔时比丘日暝食,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夜食?我等在家人尚不夜食,此辈失沙门法,何道之有?”诸比丘闻已,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告诸比丘:“汝等夜食,正应为世人所嫌。从今 日后,前半日听食,当取时。”


故事

《大庄严论经》记载:昔日,佛集众比丘僧,赞一食法,乃至欲制一食戒法,众比丘默然无声。一比丘名婆多梨,提出反对,言:“世尊!不要制一食戒,我不能持。”佛告比丘:“于过去生死为是饮食,受无穷苦,流转至 今。诸苦之中饥渴最苦。劫初时有一天人最先尝地味,随之取食。彼天人就是现 在的婆多梨比丘。今亦复尔。”
婆多梨比丘贪饮食不为法,仍然反对佛制日中一食,白佛“莫制一食法”,并说偈言:“我今不能持,世尊一食戒,若一人不善,不应制此戒。”所有的比丘僧听闻后,低头思维良久,说:“宁和鹿一起吃草,像蛇一样呼吸风,不应于佛僧前,为了饮食的原因,违佛而说这样的话。”
佛又给婆多梨比丘开方便,婆多梨还是不肯。于是,当尔之时,佛制一食戒,第二第三也如是请佛,佛犹不肯,即制戒。
婆多梨比丘离佛而去,因违佛所说,又生了极大的忏悔心,三月之中耻不见佛。自恣日越来越近,婆多梨昼夜愁恼,羸瘦毁悴,失于威德。
诸比丘对婆多梨比丘说:“世尊如果是有烦恼漏者,你可以怖畏;但佛世尊久断诸漏,你何故畏难不去?”婆多梨比丘深切忏悔:“我为愚痴所盲,而不受佛语。就好比人要死了,不服随病药,我违失慈愍教,很是悔恨懊恼。”
婆多梨比丘最后与诸比丘往诣佛所,举身投地忏悔。佛说:“假如有阿罗汉卧于粪秽污埿之中,我行背上。于意云何?彼阿罗汉会有苦恼吗?”婆多梨比丘说“不会”。佛说:“你若得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终不违教。由于你是凡夫,愚痴空无所有,如同芭蕉中无有实,广说如修多罗。”
——可见证道的圣人绝不会违背佛陀教诲,只有愚痴的凡夫才不相信佛语佛慧,违背佛制。如怀疑日中一食是否有害于色身,可自问:“信佛否?”若信,则不应怀疑亵渎佛的大慈悲、大智慧,当听佛教言,学佛而行,日中一食。


经律祖言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佛说四十二章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其有叹说一食者,则为叹说我已,何以故?我恒叹说一食者。其有毁辱一食者,则为毁辱我已。其有叹说日正中食者,则为叹说我已,何以故?我恒叹说正中食者。其有毁辱正中食者,则为毁辱我已。——《增壹阿含经》
◇食亦不多亦不少,适得其中,常尔一食不增减,趣支命不用作筋力,但欲令身安不苦痛,有气力得定行。若有当来比丘,当以是贤善,奉行戒,当以是贤善。——《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恒一坐而食,身体轻便,气力强盛;汝等比丘,亦当一食,身体轻便,气力强盛,得修梵行。——《增壹阿含经》
◇菩萨具十种法,则得圆满成就一食。何等为十?一者、成就食时,性不贪求;二者、成就食时,性无染着;三者、随得食时,常知止足;四者、恒依时食,不堕非时;……九者、乃至命尽,亦常一食;十者、于所食时,当起药想。善男子!是为十法,成就一食妙行功德。——《大方广佛华严经》
◇四者应作是念:我今求一食尚多有所妨,何况小食、中食、后食!若不自损则失半日之功,不能一心行道。为佛法故,为行道故,不为身命,如养马、养猪。是故断数数食,应受一食法。——《佛说十二头陀经》
◇夫少欲者,若有比丘住空寂处端坐不卧,或住树下,或在冢间,或在露处,随有草地而坐其上。乞食而食,随得为足,或一坐食不过一食。——《大般涅槃经》
◇复次善男子,有二种戒:一者性重戒。二者息世讥嫌戒。性重戒者,谓四禁也;息世讥嫌戒者……常受一食不曾再食,若行乞食及僧中食,常知止足不受别请。不食肉不饮酒,五辛能熏悉不食之。——《大般涅槃经》
◇佛子!一切诸佛,一食,结跏趺坐,尽过去、未来际不可说不可说一切劫,身不倾动,住不思议佛住,受寂灭乐,乃至不失化一众生。——《大方广佛华严经》
◇唐·道宣律祖《四分律羯磨疏》云:佛教之中,一食为本。托缘开二,不是长途。至 今西域统五天竺常行一食。(“托缘开二”即为早粥,是为老弱病幼因病体而开缘。此开缘“不是长途”,即无病者不可开,因为佛教以“一食为本”。)
◇宣化上人:什么是正法住世?你老老实实去修行,不好虚名假利,不贪供养,就是正法住世。如果每个出家人能持银钱戒,能坐禅,能日中一食,能时刻搭袈裟,严持戒律,就是正法住世。正法住世,也就是时刻依佛所教,躬行实践。


在家信众斋戒

其实不但出家众,即使在家居士受持八关斋戒,也须日中一食。《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三十九:“是为在家人五戒、汝尽形受持。当供养三宝、劝化作诸功德。年三月六常须持斋。”《资持》解释:“初一持斋者或受八戒、或但持斋,中前一食、中后不得妄啖。”
“斋”,即为日中一食。持斋是佛教徒的重要修持,正为“节其身,薄其淫,清其心,寡其欲”。《斋经》云:十六国众宝不如一日受佛法斋之福。
 
隨喜贊嘆!
阿彌陀佛
合十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