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最近对美国的评判“外部像当年苏联 从内部看像晚清”太离谱了

ert0000

本站元老
VIP
注册
2005-12-07
消息
21,735
荣誉分数
5,835
声望点数
373

郑院长最近学术造诣下降得很快呀。​


如果把美国在国际事务大操大办太多开始和国力脱节,可以勉强和当年苏联的对外老大哥的种种做法有点相似,倒还勉强可以说有点类似。
把现在的美国比作当年的晚清,就是完全胡说八道了,错得太离谱。


依我看,美国更像中后期的西罗马帝国,20年美国大选的时候,转过一个华人猛文,分析人口结构的变化和选举权的全面分散,会造成美国产生和当年和西罗马帝国类似的困局。

郑永年:美国外部像当年苏联 从内部看像晚清​

文章来源: 综合新闻 于 2021-11-24 20:11:3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26846 次)













编辑注:

本文截取自《环球时报》对郑永年的专访,以下为正文




正文:

" 苏联解体主要是因为没有与时俱进 "" 现在的美国,从外部看很像当年的苏联,从内部看很像中国的晚清 "" 中国应从苏联解体吸取的重要教训是绝对不要和世界‘脱钩’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近日接受《环球时报》专访,就 " 苏联解体 30 周年 " 的话题畅所欲言。郑永年还对比了当下俄美、中俄、中美、中欧之间的特殊关系,在他看来,中俄超越 " 意识形态小圈子 ",彼此之间不存在所谓的 " 领导权 ",而中国和西方的关系也不会像俄罗斯和西方的矛盾那样难以化解。

bef92d6bcd0b4cdd39c310efe1ec8f82.jpg


" 苏联解体主要原因是不能与时俱进 "

环球时报:回首 30 年前 , 当您还是一名年轻的政治学者时,听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消息,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在后来的学术研究中,这些事件还在继续影响着您对国际政治的理解吗?

郑永年:
上世纪 80 年代末,我还是北京大学的年轻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亲眼目睹苏联解体的整个过程。在我看来,苏联解体对当时中国、西方乃至苏联自己的学者来说,都是一件让人无比震惊的事情。可以说,在我这些年的人生中,还没有另外哪一件事能让我感到如此惊讶,甚至直到今天,我依然还能回想起当时的震惊和不解:那样一个强大的苏联,到底为什么变成那个样子?而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世界到现在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答案。

我本人是学国际共运史的,苏联的解体对我的个人学术生涯也产生很大影响,它成为我上世纪 90 年代出国留学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的第一篇比较重要的英文文章写的主题是:民主与发展,真的可以同时推进吗?该如何推进?后来,我又转向中央和地方关系的研究、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 …… 可以说,这几个方向都和当年苏联解体给我带来的 Shock(震撼)密切相关。

环球时报:苏联解体这些年来,您认为俄罗斯是否已真正从 " 苏联模式 " 中走出?其内部政治模式和与外部的关系是否发生实质性改变?为什么?

郑永年:
今天的俄罗斯,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我倾向于认为这些变化更多是表象性的,而非实质性的。我们常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型的国家,其实俄罗斯也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看上去像建立了一个新政权,但无论从政治结构还是其背后的文化精神来看,它和以前的沙皇俄国并没有太大区别。从西方的视角来看,西方认为苏联可以通过西方式的改革转变成欧美式的民主国家,但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实际上一路走来都很失败。苏联变不成西方式的国家——也许我们可以通过某种强制的方式让它发生变化,但最终这种变化不会产生成功的结果。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今天的俄罗斯,从精神到结构上并未发生本质变化,因为它们是 " 文明性 " 的,只是外在表现形式在变而已。


但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的文明和模式并不必然导致失败,当年苏联解体也并不是一个必然结果。这些年有很多人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有人从政治出发,有人从经济出发,有人从西方影响出发,但我倾向于认为苏联的解体主要还是由于内部原因——它不能与时俱进。

当今世界有几大主要文明,以西方文明为例,它从罗马帝国到宗教黑暗时代,从近代革命到今天 " 一人一票 " 的大众民主,其中很多元素都带有文明性和继承性,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西方文明随着时代发展有许多转型,有的甚至是非常痛苦的转型。然而,1917 年十月革命以后," 苏联模式 " 无论从经济基础还是政治上层建筑,都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苏联模式在早期很了不起,列宁有些想法很好,比如他认为苏联如果继续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一部分的话,将永远发展不起来,所以要先断掉这个链条,在成长后再重新回归世界。我们也的确看到,历史上苏联和西方 " 脱钩 " 后,它的举国体制使其在科技、工业方面都有很大提升,但问题是一旦 " 脱钩 ",就再也回不去了。

苏联的举国体制,简单来说就是 " 关起门来搞创新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自我封闭,二是没有市场。这一体制在早期确实取得一些成功,但在后期投入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该模式就很难保证持续性。于是,苏联的经济模式成了另一个版本的重商主义。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早期都走过重商主义的路,即先保护民族工业再开放,但苏联关起门来就再也没有打开过,它的这套体系让它走向了彻底的孤立。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俄罗斯也没有很好地解决。

苏联解体给中国的启示是:绝对不要和世界 " 脱钩 "

环球时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并没有改善,西方继续视俄罗斯为威胁和对手。您认为这种敌视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是意识形态不同、地缘政治竞争,还是民族和历史的纠葛?这种敌意是否也存在于中国和西方之间?

郑永年:
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敌意有多重原因,并非任何一个简单的单一原因造成。首先是历史和地缘的原因,当年沙俄帝国的扩张曾给欧洲人留下深刻的心理阴影。其次,现在我们常说俄罗斯是欧亚国家,但在更早的沙俄时代,俄罗斯不仅把自己视为西方的一部分,更希望代表西方,这就构成一个 " 欧洲模式 " 和 " 俄罗斯模式 " 之间的意识形态之争。第三,无论欧洲文明还是俄罗斯文明,都是一种宗教文明。宗教文明是扩张性的文明," 信仰自己的上帝,贬低其他人的上帝 "。这意味着,无论是从地缘、安全、经济、文明等角度还是意识形态看,俄罗斯和我们今天认为的西方一直是一种全面竞争关系。

但上述很多因素并不存在于中国和西方的关系中。首先,中国是世俗文明,是一种 inclusive(包容性)的文明,不是 exclusive(排他性)的宗教文明。其次,中国和欧洲没有任何地缘政治之争,中国也不是一个扩张性的国家。

中国在意识形态上和欧美的争论,在我看来非常流于表象。欧美人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还停留在欧洲早期阶段,换句话说,他们警惕和反感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欧洲版本的社会主义。但实际上,中国现在推行的是具有中国文明、世俗文明性质的社会主义。所以,我并不认为中国和西方的关系会像俄罗斯和西方的矛盾那样难以化解。

环球时报:苏联解体后,美国人有过长时间的庆祝,甚至已经开始预判 " 历史的终结 ",同时西方还认为,中国可能也会重复苏联的老路。您怎么看这样的心态?

郑永年
:我始终认为,要客观公正地总结苏联的经验,不要太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事实上,同样是计划经济,但中国的计划经济和苏联的就非常不一样:中国对权力的理解不是绝对的,而苏联讲权力时,主权就是绝对的主权,产权就是绝对的产权。这实际上还是一种西方文明的认知——西方认为权力只分两种,要么绝对公有,要么绝对私有,并由此演化出苏联和英美这两大主要模式,只是苏联的绝对中央所有制度已失败,而现在英美的纯粹私有制度也遇到很大麻烦。

在历史上,解体前的苏联中央政府垄断了约 90% 的生产资料,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尽管也是计划经济,但中国的公有制不是简单的中央公有制,而是各级政府公有制,大部分生产活动由地方政府掌握。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苏联在改革时根本没有动力,而邓小平从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到各个地方的改革能推行得很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寡头政治、寡头经济也是由上述原因造成的。当年苏联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经济资料都由中央一些人主管,国家一解体,这些人就立即成为巨大无比的、能影响国家政权的寡头。而中国则没有,也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环球时报:在您看来,苏联解体对今天的中国最重要的警示和教训有哪些?

郑永年: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苏联解体这一事件中吸取的一个最重要的教训是:绝对不要和世界 " 脱钩 "。回看中国自己的历史也是一样的:唐宋时中国是很强大的,但明清封闭后就逐渐走向落后。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要强调搞 " 新型举国体制 "。" 新型举国体制 " 不是像苏联那样 " 关起门来搞创新 ",而是在国际大局中成长起来。为什么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始终想和中国 " 脱钩 ",但就是脱不了?因为中国已经将自己和世界整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不是一些反华人士或冷战派想和中国 " 脱钩 " 就能脱的。

开放意味着市场,只要中国保持开放,西方就打不垮中国。不仅打不垮,中国还能吸引很多人。不要忘记,有观点认为中国现在已经有 4 亿中产阶级人口,已经比美国的总人口还多,而且中国的中产阶级消费水平并不低。在提出 " 共同富裕 " 的计划后,许多国际机构和学者都在研究,到 2035 年时中国会有多少中产阶级。比较高的估计是 8 亿人,较低的也有 6 亿人。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对全世界都极富吸引力。

" 美国太年轻,还会继续犯严重错误 "

环球时报:不久前,俄罗斯总统普京说," 美国正在重走苏联当年的老路 "。一些学者也持类似的观点,比如新加坡学者马凯硕认为," 当下中美竞争关系中,美国很像当年的苏联,而中国像当年的美国 "。对此,您怎么看?这种说法将影响中美竞争的走向吗?

郑永年:
更确切地说,现在的美国,从外部看很像当年的苏联,从内部看很像中国的晚清。

美国的内部问题本质上也是一个(能否)与时俱进的问题。在晚清时,中国已很落后,但晚清很多知识分子依然认为自己是 " 天朝上国 ",即使两次鸦片战争被英国人打败,但朝廷里的官员依然认为西方是 " 野蛮人 ",而清王朝是 " 文明的中心 "。直到甲午被日本打败,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才无比痛苦地清醒过来。这和今天的美国精英、知识界何其相似。我很难在今天的美国精英身上看到反思精神。当然,最近也有一些声音和出版物开始讨论与反思美国政治的种种问题,但这种声音始终很小,更没有成为主流,绝大多数美国人依然认为自己就是毫无疑问的世界中心。

从外部来说,美国很像当年的苏联,最核心的问题是过度扩张,但已力不从心。美国的过度扩张从奥巴马时代就已开始。无论在北约(层面)还是在亚太,美国把俄罗斯和中国都变成了自己的敌人。

而中国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国内的改革上,都更像当年的美国——很开放、很自信。中国很善于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但美国太年轻,还没有足够长的历史作为它的镜子,所以它还会继续犯严重的错误。也许,未来的美国会经历类似晚清的事情,并发生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

环球时报:如何对比着看当下的中俄关系和当年的中苏关系?在美国的压力下,中俄关系日益密切,您认为中俄目前 " 不是盟友、胜似盟友 " 的关系是否是稳固的?

郑永年:
现在的中俄关系正是我们吸取当年中苏关系的经验教训后重构的结果。1949 年后,在西方试图封闭孤立中国的大背景下,中国选择倒向 " 共产主义阵营 ",这也恰逢苏联同时向东欧和亚洲寻求扩张。而后来一段时间中苏交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一直在追求独立,而苏联则寻求主导中国,这最终引发中苏关系的破裂。

今天的中俄关系吸取了当时的教训。比如在上海合作组织中,中俄之间不存在所谓的 " 领导权 ",上合组织本身也没有 " 意识形态小圈子 " 的色彩,只是针对共同利益和一些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新型的、包容的多边主义,和美国 " 团团伙伙 " 的盟友体系非常不同。这也恰恰是中国应当找到的应对美国围堵的有效办法。
 
帝国的核心问题都是财政问题。 如果长期陷入财政危机而无法有效解决,帝国都可能突然散架。一旦财政危机得到缓解,那么帝国仍然是难以撼动的庞然大物。从财政角度看,美国虽然有对外过度扩张,但并非核心问题,军费比例不足以拖垮美国。 真正可能拖垮美国的是它会不自觉滑向节源开流状态。美国对富人征税不足, 美国 对穷人的福利开支持续上升,美国社会医疗开支消耗 GDP 19%,差不多是其他发达国家两倍水平。
 
最后编辑:
帝国的核心问题都是财政问题。 如果长期陷入财政危机而无法有效解决,帝国都可能突然散架。一旦财政危机得到缓解,那么帝国仍然是难以撼动的庞然大物。从财政角度看,美国虽然有对外过度扩张,但并非核心问题,军费比例不足以拖垮美国。 真正可能拖垮美国的是它会不自觉滑向节源开流状态。美国对富人征税不足, 美国 对穷人的福利开支持续上升,美国社会医疗开支消耗 GDP 19%,差不多是其他发达国家两倍水平。
其实, 美国还真不是一个帝国。 它是典型的地方自治+共和。
倒是中国, 虽然名字上是共和国, 但是实质上是标准的帝国。

最明显的就是, 官员任命和各地的预算。

在美国, 白宫无法任命每个州的官员, 更无法管理每个市县乡的官员。 那些官员的权力并不来自于白宫。各地的财政和预算也不受白宫的影响。 拜登也好,川普也好, 再怎么一声令下, 底下的各州各县不可能积极响应, 就此修改自己的政策和财政。 这跟帝国根本沾不上边。

中国则恰恰相反, 中南海的命令能一口气贯彻到村, 无论是行政还是财政, 中央对地方各级都是无可置疑的权威指导。 甚至各级官员的任命调动, 都是由中央控制。 这就是典型的帝国统治。

按照美国的社会政治结构, 联邦财政破产不会连带到地方财政的破产, 反之亦然, 地方上某市,某县的破产, 不会让某州和联邦一起跟着填窟窿。
而中国则是上下一体。 地方的债,其实最后都要中央来背, 中央一旦破产, 那么联动到各地全部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就是在去年美国大选还没有尘埃落定的时候,一个华人写的“反动”文章。

后来国内的很多人大量抄袭借鉴,并夹杂别的内容。

原文在此,完全讲人口组成,选举权,向心力。

一家之言:这次大选,敲响了美国衰败的丧钟 | www.wenxuecity.com


www.wenxuecity.com

一家之言:这次大选,敲响了美国衰败的丧钟


我知道这个名字有点标题党,似乎很武断,可能很找骂,但仔细想了想了,就得这么起,因为这可能就是我的最终结论。

提起这次美国大选对美国制度的损害,有人说是特朗普耍赖或者拜登(疑似)作弊,亦或者两边铁粉未来可能的不服开打。但事实上,这些撕裂都是将是短期的,就跟戈尔和小布什当年闹得那出一样。再过几年没人会记得。如果问题只在这一层,美国还有的缓。

但这次大选中,这个国家一些更深层的机制,确实出了问题。让我们慢慢道来。

正式开始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曾经存在过一个跟美国极其相似的国家,它有极其强大的武力,却奉行共和制度。它的政治体制由一个领袖和参议院(senate、元老院)和众议院(公民大会)组成,它的军队维护着已知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它给了自己公民极大的人权,却又对部分外来者执行奴隶制,并以这些外来者的血汗维持帝国的活力……

是的,这个同时兼具伟大、文明、卑微、野蛮等矛盾特质的国家,就是罗马帝国,或者按他们自己的说法,叫SPQR(元老院与罗马人民)。

罗马帝国的衰败,起于一件事,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安东尼努斯敕令》,宣布向所有境内民众普发公民权——在此之前,罗马公民权必须通过继承、赎买或者为帝国服兵役的方式获得。

卡拉卡拉普发公民权的原因并非因为他是激进自由派,而是他的皇位得自父亲,上台之后在与参议院的斗争当中居于劣势,所以力图用扩大公民基数的方式调整罗马的选民结构,制衡参议院……

说简单点,就是政治斗争需要。

但卡拉卡拉没想到的是,他的这项改革将罗马推向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原因很简单,罗马之前搞得有限公民权那一套,虽然不公平,但却是有效的。罗马公民们要么有家族、文化继承,要么为帝国出过钱、流过血。拿到公民权后既有荣誉感、也知道自己该用选票干啥。

卡拉卡拉这么一搞,罗马的核心民族意识、公民的荣誉感、民众参政议政的旧有秩序,一下子全没了。罗马顿时如狂风中的沙画,随时会被吹散。

果然,《安东尼努斯敕令》颁布之后,整个罗马立刻进入了

“混乱的三世纪”,罗马皇帝换得快如走马灯,帝国内战无休无止,更关键的是,后来再出无论多少“大帝”试图改革、励精图治,想“让罗马重新伟大”,都于事无补了。

因为帝国的底层设计早已被卡拉卡拉玩坏了。

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无“门槛”的民主将是一场灾难。

这是《安东尼努斯敕令》给西方人的教训,按理说他们应该牢记。

但如今,极其类似的事情,正在“新罗马”美国上演。

这一届的美国大选,现在看,马上要进入一个“双赢”的结局,既特朗普和拜登即便决出胜负,得票差也在微末之间,然后双方都宣称自己获得胜利,闹到最高法去打官司。

以目前的趋势看,如果不出现奇迹,如果不God bless American,这几乎是必然结局。

而今年选情之所以如此胶着。主要是因为邮寄选票。

上篇稿子提到过,邮寄选票这个制度,最早是美国人在过去为了保障选民在不可抗力、确实无法到投票站去投票的情况下,搞出来的“权宜之计”,之前一直就是小范围应用一下。

该制度的真正泛化是在奥巴马时代,民主党人发现,他们的选民中有相当高的比例参政热情不高、懒得去投票站投票,于是就鼓励各州推动相关法案的改革,以便扩大自己的基本盘。可以说,奥巴马和民主党当时是为了党派斗争的一己之私,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的。

当然对这场改革,共和党人做过抵制,但之前文章说了,当时联邦最高法一直在民主党手里,告也告不赢。

而今年的新冠疫情,又让邮寄选票一下子成了大问题,眼下特朗普被翻盘的那些个摇摆州,都是民主党干州长,这些州长们在选前都干了一件事,就是以新冠疫情为理由,用立法、政策鼓励自己选民,用邮寄的方式投票。

于是搞出了5500万张邮寄选票、以及美国参选人数120

年以来最高,这两个史无前例的纪录。

很多人将这两个纪录的创造(尤其是后者),解读为美国人对民主政治热情的在回归。美国这些年的有效投票率一直在50%-60%之间徘徊,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飚到了70%

以上,如果把选票全算完,可能还会更高。

但这真的是美国人“民主精神”的回归吗?未必。

过去,在美国,投票也是蛮辛苦的一件事。想象一下,大选日是工作日,你得提前跟公司请假,驱车赶往投票站,投下自己神圣一票,跟咱中国人到银行、居委会去半个手续是差不多的量级。

考虑到美国有些州县地广人稀,投票的成本就更高了。这样模式天然的就屏蔽掉了很多参政热情不高的人,选民如果对两个候选人都不是“真爱”,很可能就不去投了。

事实上,2016年,特朗普正是通过这个漏洞战胜了希拉里。在决胜很多“铁锈州”,他的很多铁粉大老远跑去给自己的特总投票,请注意,这些人的邻居很可能是倾向民主党的,只不过也没那么真爱,于是就放过了。

有人说2016年的大选,是特朗普发现美国沉默的大多数的过程,所以那批没去投票的人,其实才是真正“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当中很多是底层黑人、忙于工作而年轻人或者对政治不太感冒的妇女,都是倾向民主党的,他们比他们的爱川普的邻居们更不喜欢参与政治,这些人本来跟政治是无缘的。

但当2020年,民主党利用“县官不如现管”和防疫这两个优势,给邮寄选票大大的搞了一波推广,这帮人的民意就泛上来了。由此造成了一统计邮寄选票,特朗普就被翻盘的情况。

说白了,四年前特朗普靠愿去投票站跑一趟的铁粉胜出,四年后拜登靠懒得跑这一趟的路人粉得胜。

双方四年一个来回,比的不是谁更能说服既有投票选民,而是谁更能逼着更多“沉默的大多数”发言。

邮寄选票的异军突起,在不考虑民主党“投票舞弊”(可能性很小)的情况下,就是这次美国大选出现的最大新情况。


如果不被叫停,邮寄选票在未来很可能成为一种愈演愈烈趋势,因为得胜的民主党食髓知味,看到邮寄选票对自己有好处,肯定会利用拜登在任总统的优势力推,民主党相比共和党本来就占优势,邮寄选票的BUFF再一加,共和党将来更没翻盘的机会了。

这很像两千年前卡拉卡拉为了跟参议院斗所玩的招数。

那么,抛开美国的党派之争,邮寄选票本身对于选举制度来说,是个好主意吗?

肯定不是。甚至对美国来说,邮寄选票将是亡国的毒药

让我们复习一下刚刚讲的那个故事,无门槛的民主,不是民主制度的盛世,而恰恰是它的灾难。

其实美国在建国之初,那些开国元勋们本来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给选民投票设立了很多的门槛。

从1776年到南北战争那段时间的历史咱就不说了,该时段美国的制度基本就是罗马共和国时代翻版,只有白人精英阶层有真正意义上的投票权。

南北战争打完以后,黑人在法律上与白人平权了,但投票的隐性门槛依然很多,各州都有各州的“地道”:比如亚拉巴马的税收证明、马里兰要测智商,南卡罗莱纳执行选区限制、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反正就是不让你黑人投票。

这些规定的共同目的,就是让真正能投票的多数选民,都维持在那个价值共同体内部。

当然,这些“糟粕”都被后来的黑人平权运动一点点给改过来了。

但到了19世纪末,美国在联邦层面上,又搞出了个移民配额制。

这套制度给美国每年接受的移民成分的规定。

比如英法德、爱尔兰等美国白人的“自家人”,美国人真的是敞开怀抱,允许他们每年几十万几十万的向自己移民。还在迎接他们的纽约港,修了自由女神像。

但东欧和拉丁美洲,美国人就给他们每年几千配额。

土耳其帝国,每年几百。

印度这样的,每年几十。

中国?干脆就不允许你移民。

《排华法案》你总听说过吧?就是这套制度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套制度,在立场上酷似纳粹德国种族主义,在具体执行方式上又有类苏联计划经济。今天的美国人看来,真是要多反动有多反动。

但它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因为移民就是未来的选民。

同时代的美国在各族裔平权和妇女投票权运动上确实大有进步,内部的投票门槛一降再降。但在对外,美国却提高了移民的门槛。本质上,这就是美国在州层面开始消除“投票门槛”后,在联邦层面上建立起了另一道更严厉的“投票门槛”。

这说明,当时的美国政治精英想的还很清楚,投票门槛必须有,在内建不了,就在外面建!

当时的美国精英对投票门槛的执着,就像特朗普一定要修他的墙一样。

与此同时,当时美国对移民的“美国化”也非常成功。比如获得公民身份的考察是异常严苛的,移民局在给你绿卡之前会问很多问题,查你对美国崇尚的那种自我奋斗的精神是否认同,同时入籍誓词啥的必须全文用英语背诵,没有英语说不流利,改用中文或者西班牙文背这样的“人性化设计”。

所有这些,都只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让最后投出选票的那只手,必须来自一个“真正的美国人”,他必须对美国民族理念、立国精神高度认同,防止跑偏。

或者按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话说,投票者自己也必须是“被选择的人”。

但这个体制,到二战以后也玩不下去了,因为冷战期间美国要跟苏联搞对抗。为了打造自己“民主灯塔”和“自由世界领袖”的形象,对移民再这么挑三拣四显然不合适了。于是美国就在五六十年代逐步把“移民配额制度”给废了,取而代之的是我们今天看到这种移民政策大框架。

这样一来,美国守了两百年的“投票门槛”几乎就被拆干净了。

不是没有人担心过这个事情。

美国科幻三巨头之一海因莱因,写过一本备受争议的科幻小说,叫《星船伞兵》。

这本书在当时的美国地位有点类似于大刘的《三体》,后来被翻拍成了电影《星河舰队》,

还给游戏《星际争霸》提供了最初的灵感。

但无论《星河舰队》还是《星际争霸》其实都有意的把《星船伞兵》的真正内核给丢了。

《星船伞兵》对美国的影响,很像前几年的《三体》带给中国的,

正如在中国引发热议的《三体》一样,《星船伞兵》本质上也是本“政治科幻小说”。

海因莱因在书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未来世界:未来,美国因陷入内乱而毁灭,重建国家的军人们痛定思痛,定了一条规矩,只有服过兵役的人才能够成为“公民”,未服兵役的人则都是平民。新国家的宪法保障所有人的生命、财产权,但只给公民以选政府和总统的投票权……

这样的小说一出手就在当时的美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很多书迷、媒体都质问海因莱因,为什么要以正面歌颂的形式描写这么一个“法西斯国家”。天赋人权么!投票权人人该有么!怎么能服了兵役才给公民权呢?

当时的美国已经有点“政治正确”的影子了,海因莱因对这滔天的质疑保持了沉默。但他的理论,其实在《星船伞兵》一书中已经借人物之口说的很明白了:

“在人类历史上,从绝对君主制到完全的无政府主义,人类已经尝试了上千种政治形态,所有这一切尝试的出发点都只有一个,即提供一个稳定、高效、具有善意的政府、维持社会的运转。

而所有社会体系都通过同一种方式来实现这个愿望,即把公民权限制在那些被认为有足够的智慧,具有足够意愿,可以公平地使用这种权利的人之内。我重复一遍,‘所有社会体系’。即使那些所谓的‘无限制的民主’,也要把不少于四分之一的人口排斥在公民权之外,以年龄、出身、投票税、犯罪记录等等为理由。因为他们知道,不加区分的让所有人都来投票,将是一场灾难。”


你今天回头看看,海因莱因跟我们的大刘一样,真的都是科幻小说家外衣包裹下的大思想家。他们都用科幻小说,给自己民族的未来提出了警告。

可惜海因莱因的话美国人听不懂,或者说不愿懂。他们继续在拆门槛。

移民制度放宽之后。投票权唯一的隐形门槛,就剩下了到场投票了。

美国公民如果愿意在大选日请假、到投票站去跑一趟,那说明他至少还算是个最低意义上的“优质选民”,应该会愿意在选前花时间了解、思考一下竞选双方的主张。

反之,假如一个选民连假都懒得请,腿都不愿跑,只愿意在大选尚未开始前早很多天,提前寄个信把票投了。那么这样的人参政意愿能有多强烈呢?谁能保证这种人不是只看了一个竞选广告、或是凭着自己一时的主观好恶、或者单纯因为身份原因就把票给投了呢?把这样的“懒惰选民”拉进严肃的政治选举,除了搞乱政治还会有什么效果呢?

当然,这里要说明一点,今年的新冠疫情,导致可能确实有些人因为太怕染病而没有去投票站。但从邮寄选票导致投票率超大幅度拉升这一点看,肯定也存在很多“懒惰选民”被硬拉进来的情况。

而正如前一篇文章所说的,投票的过于“简便”化,投票门槛的一再消失,正是麦凯恩等美国正牌保守主义者们所惧怕的。而且这种趋势如果不加遏制,未来肯定会进一步发展,不署名的邮寄投票既然有合法性,那么网络投票、手机投票也应当有啊。

想象一下,未来的美国老百姓,可能刷着抖音,打着游戏,顺手就把手机上突然弹出的选票给投了,没准还能在两党僵持不下的时候,用手机搞个全民公决啥的。而他们可能根本无暇了解自己决定的这些国家大事有多严肃。

在自由主义者看来这可能是个乌托邦,但保守主义者知道,这玩意儿就是“暴民政治”么,当年苏格拉底不就这么被雅典人投死的吗?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不就这么败斯巴达的吗?

所以共和党一定会去联邦最高法院打这场官司。

不仅仅是因为这次计票关乎特朗普的连任。

也不仅仅是因为邮寄选票的推广会让他们在未来的选举中永无翻身至日。

更是因为,美国的投票门槛,不能再这么降下去了。

这样下去美国要完。

所以下一步就要看联邦最高法院怎么判了,联邦最高法院是美国建国者为保障其制度设立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在保守派占比6:3,不是没有叫停邮寄选票的可能,但有的法官不“爱惜羽毛”。如果他们再崩了,美国就真的要完。

结尾,作为旁观者,我们再来讨论一个问题。

从雅典、罗马到今天的美国,在建国之初其实都设立过“投票门槛”等防范过度民主化的制度。但为什么最终都失效了呢?为什么西方的投票门槛总是一再降低,最终越过难以承受的界限,拉着国家走上衰亡呢?

这显然不是什么“民主潮流大势所趋”的政治口号所致。

学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历史有一个总趋势,叫“内部阁僚外部化、权力化”,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帝王,总是在不停的给自己身边的秘书班子赋权,让他们替代本应掌握实权的外朝官,当这些人成为外朝官后,后面的皇帝再提拔新的秘书班子,重复这一循环。

从隋唐初期的中书省、到唐德宗跳过中书省设立翰林、再到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再到雍正皇帝架空内阁大学士设立军机处……

这种循环的成因是皇帝们总要面临现实而具体的政治斗争,为了从外朝官那里重新夺权,他必须给一批身边人赋权,让他们帮着自己一起干。这样出于现实目的的小修小改不断累加,会给传统社会的集权政体不断积累不可消除的冗余,最终当整个体制积重难返时,制度就衰亡了。(参考清末改制之艰难)

同样的,西方政治体制其实也有一个类似的死循环,只不过由于西方政治的根基不是中央集权而是民主选举制,这种冗余积累不发生在政府内部而是选举中。参与选举的双方,在现有选民势均力敌或者某方居于劣势时,总会有人基于现实利益,想从现有选民之外再拉一批支持自己的人来入局,以改变力量均势。双方不断玩这种游戏,投票门槛就会越降越低,最终超越限度,让制度走向衰亡。

卡拉卡拉普发公民权,是因为他在现有罗马公民中无法获得足够多的支持,与元老院抗衡,而罗马当时又无力继续外战,为皇帝积攒支持和荣誉。

林肯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因为联邦军在南北战争中陷入劣势,林肯必须做点什么挽回败局。

民主党这几年力推邮寄选票,是因为他们太想在此次大选中击败特朗普,但在“积极选民”中又实在凑不到多数……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政治游戏者们都知道,拉支持自己的新人入局,比改变局内老人的思想,容易的多。但这是种偷懒的做法。

正如中国古代皇帝为了政治斗争不断在政府内部叠床架屋一样,西方的政客们在不断的从既定选民之外拉人入局。两者都是出于眼前的政治利益,却违背了政治制度设计本身。

民主在超越一定限度之后,其制度性的衰亡就是不可避免的。眼下的美国,正在越过这条线。

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将看到美国这座“民主灯塔”的崩塌。不是因为经济、军事或者别的什么问题,而恰恰是民主制度的底层,已经被新卡拉卡拉们玩坏了。

这场选举,将永载史册。
 
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无“门槛”的民主将是一场灾难。
说得好!

怪不得习近平说中国的民主才是真民主。 因为中国的民主恰恰就是一个有门槛的民主。
你得是自己人, 红色江山的继承人, 父辈、祖父辈收割过千万人头,红二代红三代们才能坐下来享受中国的真民主。

这条门槛几乎是铁门槛,根本是无法撼动的。
 
其实, 美国还真不是一个帝国。 它是典型的地方自治+共和。
倒是中国, 虽然名字上是共和国, 但是实质上是标准的帝国。

最明显的就是, 官员任命和各地的预算。

在美国, 白宫无法任命每个州的官员, 更无法管理每个市县乡的官员。 那些官员的权力并不来自于白宫。各地的财政和预算也不受白宫的影响。 拜登也好,川普也好, 再怎么一声令下, 底下的各州各县不可能积极响应, 就此修改自己的政策和财政。 这跟帝国根本沾不上边。

中国则恰恰相反, 中南海的命令能一口气贯彻到村, 无论是行政还是财政, 中央对地方各级都是无可置疑的权威指导。 甚至各级官员的任命调动, 都是由中央控制。 这就是典型的帝国统治。

按照美国的社会政治结构, 联邦财政破产不会连带到地方财政的破产, 反之亦然, 地方上某市,某县的破产, 不会让某州和联邦一起跟着填窟窿。
而中国则是上下一体。 地方的债,其实最后都要中央来背, 中央一旦破产, 那么联动到各地全部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国当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帝国。但在对外政策上无疑具备帝国特点。美国的地方财政也不是完全独立于联邦。现在很多州政府与地方政府都非常依赖联邦财政救助。财政问题作为国家的核心问题,对地方是有很大影响的。美国不是例外。 一旦国家财政发生危机,各州之间利益冲突也是难免的。 至于中国, 它本身就和西方中东的传统帝国有很大区别。只要比较冬宫陈设的奢华和故宫的寒酸,就知道中国的皇帝受到文官系统的很大制约。习大大除了念错别字,自由发言的空间比川普小的多。 中央和地方的始终处于利益博弈中,并不是一个命令就能解决的那么简单。至于中央破产后果,目前来看,对中国只是一个伪命题。 而美国联邦短期财政的恶化正在与长期财政困难出现叠加。
 
美国当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帝国。但在对外政策上无疑具备帝国特点。美国的地方财政也不是完全独立于联邦。现在很多州政府与地方政府都非常依赖联邦财政救助。财政问题作为国家的核心问题,对地方是有很大影响的。美国不是例外。 一旦国家财政发生危机,各州之间利益冲突也是难免的。 至于中国, 它本身就和西方中东的传统帝国有很大区别。只要比较冬宫陈设的奢华和故宫的寒酸,就知道中国的皇帝受到文官系统的很大制约。习大大除了念错别字,自由发言的空间比川普小的多。 中央和地方的始终处于利益博弈中,并不是一个命令就能解决的那么简单。至于中央破产后果,目前来看,对中国只是一个伪命题。 而美国联邦短期财政的恶化正在与长期财政困难出现叠加。
中国是上下一体的。而美国是各处分离的。

中国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 财政基本不可能破产。 因为中国不存在某处破产的问题, 要破产只有一个原因, 就是中国作为一个整体, 从上到下彻底破产, 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美国无论是联邦破产, 还是某地破产, 都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因为他们并不是一体, 不存在一处有难八方支援。 你的钱, 我的钱分得很清楚。
 
美国当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帝国。但在对外政策上无疑具备帝国特点。美国的地方财政也不是完全独立于联邦。现在很多州政府与地方政府都非常依赖联邦财政救助。财政问题作为国家的核心问题,对地方是有很大影响的。美国不是例外。 一旦国家财政发生危机,各州之间利益冲突也是难免的。 至于中国, 它本身就和西方中东的传统帝国有很大区别。只要比较冬宫陈设的奢华和故宫的寒酸,就知道中国的皇帝受到文官系统的很大制约。习大大除了念错别字,自由发言的空间比川普小的多。 中央和地方的始终处于利益博弈中,并不是一个命令就能解决的那么简单。至于中央破产后果,目前来看,对中国只是一个伪命题。 而美国联邦短期财政的恶化正在与长期财政困难出现叠加。
共和制恰恰有帝国的特点吧? 一旦帝国不能维持集体利益或者帝国经济不足够强大,就会独立成很多不同国家,罗马帝国,大英帝国历史上太多了,而中国历史到现在,即使崩溃,也不太可能成为多个国家,更大可能是出现另一个强权。
 
中国是上下一体的。而美国是各处分离的。

中国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 财政基本不可能破产。 因为中国不存在某处破产的问题, 要破产只有一个原因, 就是中国作为一个整体, 从上到下彻底破产, 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美国无论是联邦破产, 还是某地破产, 都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因为他们并不是一体, 不存在一处有难八方支援。 你的钱, 我的钱分得很清楚。
这恰恰是帝国的特点,如果联邦破产,国家就会分崩离析。
 
帝国的核心问题都是财政问题。 如果长期陷入财政危机而无法有效解决,帝国都可能突然散架。一旦财政危机得到缓解,那么帝国仍然是难以撼动的庞然大物。从财政角度看,美国虽然有对外过度扩张,但并非核心问题,军费比例不足以拖垮美国。 真正可能拖垮美国的是它会不自觉滑向节源开流状态。美国对富人征税不足, 美国 对穷人的福利开支持续上升,美国社会医疗开支消耗 GDP 19%,差不多是其他发达国家两倍水平。

正相反,美国的财政(金融)问题,非但不是美国的短板,而是美国在世界上立足的特别强大的方面。从去年疫情开始,联储和财政部联手演绎印钞大戏,如果换成别的国家,早崩了。可美国这套操作,非但没崩,而且成功把美国因为疫情造成的经济困境解救,并勇闯新高,各国(除了中俄)还是没有停购美债。

当年犹太人给美国设计的这个金融基础,还真是立了大功。
 
正相反,美国的财政(金融)问题,非但不是美国的短板,而是美国在世界上立足的特别强大的方面。从去年疫情开始,联储和财政部联手演绎印钞大戏,如果换成别的国家,早崩了。可美国这套操作,非但没崩,而且成功把美国因为疫情造成的经济困境解救,并勇闯新高,各国(除了中俄)还是没有停购美债。 当年犹太人给美国设计的这个金融基础,还真是立了大功。

金融工具不是万能的,只是为美国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如果美国不能利用好时机,一味吹泡泡,那么后果不乐观。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最后编辑:
这就是在去年美国大选还没有尘埃落定的时候,一个华人写的“反动”文章。

后来国内的很多人大量抄袭借鉴,并夹杂别的内容。

原文在此,完全讲人口组成,选举权,向心力。

一家之言:这次大选,敲响了美国衰败的丧钟 | www.wenxuecity.com


www.wenxuecity.com

一家之言:这次大选,敲响了美国衰败的丧钟


我知道这个名字有点标题党,似乎很武断,可能很找骂,但仔细想了想了,就得这么起,因为这可能就是我的最终结论。

提起这次美国大选对美国制度的损害,有人说是特朗普耍赖或者拜登(疑似)作弊,亦或者两边铁粉未来可能的不服开打。但事实上,这些撕裂都是将是短期的,就跟戈尔和小布什当年闹得那出一样。再过几年没人会记得。如果问题只在这一层,美国还有的缓。

但这次大选中,这个国家一些更深层的机制,确实出了问题。让我们慢慢道来。

正式开始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曾经存在过一个跟美国极其相似的国家,它有极其强大的武力,却奉行共和制度。它的政治体制由一个领袖和参议院(senate、元老院)和众议院(公民大会)组成,它的军队维护着已知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它给了自己公民极大的人权,却又对部分外来者执行奴隶制,并以这些外来者的血汗维持帝国的活力……

是的,这个同时兼具伟大、文明、卑微、野蛮等矛盾特质的国家,就是罗马帝国,或者按他们自己的说法,叫SPQR(元老院与罗马人民)。

罗马帝国的衰败,起于一件事,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安东尼努斯敕令》,宣布向所有境内民众普发公民权——在此之前,罗马公民权必须通过继承、赎买或者为帝国服兵役的方式获得。

卡拉卡拉普发公民权的原因并非因为他是激进自由派,而是他的皇位得自父亲,上台之后在与参议院的斗争当中居于劣势,所以力图用扩大公民基数的方式调整罗马的选民结构,制衡参议院……

说简单点,就是政治斗争需要。

但卡拉卡拉没想到的是,他的这项改革将罗马推向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原因很简单,罗马之前搞得有限公民权那一套,虽然不公平,但却是有效的。罗马公民们要么有家族、文化继承,要么为帝国出过钱、流过血。拿到公民权后既有荣誉感、也知道自己该用选票干啥。

卡拉卡拉这么一搞,罗马的核心民族意识、公民的荣誉感、民众参政议政的旧有秩序,一下子全没了。罗马顿时如狂风中的沙画,随时会被吹散。

果然,《安东尼努斯敕令》颁布之后,整个罗马立刻进入了

“混乱的三世纪”,罗马皇帝换得快如走马灯,帝国内战无休无止,更关键的是,后来再出无论多少“大帝”试图改革、励精图治,想“让罗马重新伟大”,都于事无补了。

因为帝国的底层设计早已被卡拉卡拉玩坏了。

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无“门槛”的民主将是一场灾难。

这是《安东尼努斯敕令》给西方人的教训,按理说他们应该牢记。

但如今,极其类似的事情,正在“新罗马”美国上演。

这一届的美国大选,现在看,马上要进入一个“双赢”的结局,既特朗普和拜登即便决出胜负,得票差也在微末之间,然后双方都宣称自己获得胜利,闹到最高法去打官司。

以目前的趋势看,如果不出现奇迹,如果不God bless American,这几乎是必然结局。

而今年选情之所以如此胶着。主要是因为邮寄选票。

上篇稿子提到过,邮寄选票这个制度,最早是美国人在过去为了保障选民在不可抗力、确实无法到投票站去投票的情况下,搞出来的“权宜之计”,之前一直就是小范围应用一下。

该制度的真正泛化是在奥巴马时代,民主党人发现,他们的选民中有相当高的比例参政热情不高、懒得去投票站投票,于是就鼓励各州推动相关法案的改革,以便扩大自己的基本盘。可以说,奥巴马和民主党当时是为了党派斗争的一己之私,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的。

当然对这场改革,共和党人做过抵制,但之前文章说了,当时联邦最高法一直在民主党手里,告也告不赢。

而今年的新冠疫情,又让邮寄选票一下子成了大问题,眼下特朗普被翻盘的那些个摇摆州,都是民主党干州长,这些州长们在选前都干了一件事,就是以新冠疫情为理由,用立法、政策鼓励自己选民,用邮寄的方式投票。

于是搞出了5500万张邮寄选票、以及美国参选人数120

年以来最高,这两个史无前例的纪录。

很多人将这两个纪录的创造(尤其是后者),解读为美国人对民主政治热情的在回归。美国这些年的有效投票率一直在50%-60%之间徘徊,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飚到了70%

以上,如果把选票全算完,可能还会更高。

但这真的是美国人“民主精神”的回归吗?未必。

过去,在美国,投票也是蛮辛苦的一件事。想象一下,大选日是工作日,你得提前跟公司请假,驱车赶往投票站,投下自己神圣一票,跟咱中国人到银行、居委会去半个手续是差不多的量级。

考虑到美国有些州县地广人稀,投票的成本就更高了。这样模式天然的就屏蔽掉了很多参政热情不高的人,选民如果对两个候选人都不是“真爱”,很可能就不去投了。

事实上,2016年,特朗普正是通过这个漏洞战胜了希拉里。在决胜很多“铁锈州”,他的很多铁粉大老远跑去给自己的特总投票,请注意,这些人的邻居很可能是倾向民主党的,只不过也没那么真爱,于是就放过了。

有人说2016年的大选,是特朗普发现美国沉默的大多数的过程,所以那批没去投票的人,其实才是真正“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当中很多是底层黑人、忙于工作而年轻人或者对政治不太感冒的妇女,都是倾向民主党的,他们比他们的爱川普的邻居们更不喜欢参与政治,这些人本来跟政治是无缘的。

但当2020年,民主党利用“县官不如现管”和防疫这两个优势,给邮寄选票大大的搞了一波推广,这帮人的民意就泛上来了。由此造成了一统计邮寄选票,特朗普就被翻盘的情况。

说白了,四年前特朗普靠愿去投票站跑一趟的铁粉胜出,四年后拜登靠懒得跑这一趟的路人粉得胜。

双方四年一个来回,比的不是谁更能说服既有投票选民,而是谁更能逼着更多“沉默的大多数”发言。

邮寄选票的异军突起,在不考虑民主党“投票舞弊”(可能性很小)的情况下,就是这次美国大选出现的最大新情况。


如果不被叫停,邮寄选票在未来很可能成为一种愈演愈烈趋势,因为得胜的民主党食髓知味,看到邮寄选票对自己有好处,肯定会利用拜登在任总统的优势力推,民主党相比共和党本来就占优势,邮寄选票的BUFF再一加,共和党将来更没翻盘的机会了。

这很像两千年前卡拉卡拉为了跟参议院斗所玩的招数。

那么,抛开美国的党派之争,邮寄选票本身对于选举制度来说,是个好主意吗?

肯定不是。甚至对美国来说,邮寄选票将是亡国的毒药

让我们复习一下刚刚讲的那个故事,无门槛的民主,不是民主制度的盛世,而恰恰是它的灾难。

其实美国在建国之初,那些开国元勋们本来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给选民投票设立了很多的门槛。

从1776年到南北战争那段时间的历史咱就不说了,该时段美国的制度基本就是罗马共和国时代翻版,只有白人精英阶层有真正意义上的投票权。

南北战争打完以后,黑人在法律上与白人平权了,但投票的隐性门槛依然很多,各州都有各州的“地道”:比如亚拉巴马的税收证明、马里兰要测智商,南卡罗莱纳执行选区限制、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反正就是不让你黑人投票。

这些规定的共同目的,就是让真正能投票的多数选民,都维持在那个价值共同体内部。

当然,这些“糟粕”都被后来的黑人平权运动一点点给改过来了。

但到了19世纪末,美国在联邦层面上,又搞出了个移民配额制。

这套制度给美国每年接受的移民成分的规定。

比如英法德、爱尔兰等美国白人的“自家人”,美国人真的是敞开怀抱,允许他们每年几十万几十万的向自己移民。还在迎接他们的纽约港,修了自由女神像。

但东欧和拉丁美洲,美国人就给他们每年几千配额。

土耳其帝国,每年几百。

印度这样的,每年几十。

中国?干脆就不允许你移民。

《排华法案》你总听说过吧?就是这套制度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套制度,在立场上酷似纳粹德国种族主义,在具体执行方式上又有类苏联计划经济。今天的美国人看来,真是要多反动有多反动。

但它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因为移民就是未来的选民。

同时代的美国在各族裔平权和妇女投票权运动上确实大有进步,内部的投票门槛一降再降。但在对外,美国却提高了移民的门槛。本质上,这就是美国在州层面开始消除“投票门槛”后,在联邦层面上建立起了另一道更严厉的“投票门槛”。

这说明,当时的美国政治精英想的还很清楚,投票门槛必须有,在内建不了,就在外面建!

当时的美国精英对投票门槛的执着,就像特朗普一定要修他的墙一样。

与此同时,当时美国对移民的“美国化”也非常成功。比如获得公民身份的考察是异常严苛的,移民局在给你绿卡之前会问很多问题,查你对美国崇尚的那种自我奋斗的精神是否认同,同时入籍誓词啥的必须全文用英语背诵,没有英语说不流利,改用中文或者西班牙文背这样的“人性化设计”。

所有这些,都只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让最后投出选票的那只手,必须来自一个“真正的美国人”,他必须对美国民族理念、立国精神高度认同,防止跑偏。

或者按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话说,投票者自己也必须是“被选择的人”。

但这个体制,到二战以后也玩不下去了,因为冷战期间美国要跟苏联搞对抗。为了打造自己“民主灯塔”和“自由世界领袖”的形象,对移民再这么挑三拣四显然不合适了。于是美国就在五六十年代逐步把“移民配额制度”给废了,取而代之的是我们今天看到这种移民政策大框架。

这样一来,美国守了两百年的“投票门槛”几乎就被拆干净了。

不是没有人担心过这个事情。

美国科幻三巨头之一海因莱因,写过一本备受争议的科幻小说,叫《星船伞兵》。

这本书在当时的美国地位有点类似于大刘的《三体》,后来被翻拍成了电影《星河舰队》,

还给游戏《星际争霸》提供了最初的灵感。

但无论《星河舰队》还是《星际争霸》其实都有意的把《星船伞兵》的真正内核给丢了。

《星船伞兵》对美国的影响,很像前几年的《三体》带给中国的,

正如在中国引发热议的《三体》一样,《星船伞兵》本质上也是本“政治科幻小说”。

海因莱因在书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未来世界:未来,美国因陷入内乱而毁灭,重建国家的军人们痛定思痛,定了一条规矩,只有服过兵役的人才能够成为“公民”,未服兵役的人则都是平民。新国家的宪法保障所有人的生命、财产权,但只给公民以选政府和总统的投票权……

这样的小说一出手就在当时的美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很多书迷、媒体都质问海因莱因,为什么要以正面歌颂的形式描写这么一个“法西斯国家”。天赋人权么!投票权人人该有么!怎么能服了兵役才给公民权呢?

当时的美国已经有点“政治正确”的影子了,海因莱因对这滔天的质疑保持了沉默。但他的理论,其实在《星船伞兵》一书中已经借人物之口说的很明白了:

“在人类历史上,从绝对君主制到完全的无政府主义,人类已经尝试了上千种政治形态,所有这一切尝试的出发点都只有一个,即提供一个稳定、高效、具有善意的政府、维持社会的运转。

而所有社会体系都通过同一种方式来实现这个愿望,即把公民权限制在那些被认为有足够的智慧,具有足够意愿,可以公平地使用这种权利的人之内。我重复一遍,‘所有社会体系’。即使那些所谓的‘无限制的民主’,也要把不少于四分之一的人口排斥在公民权之外,以年龄、出身、投票税、犯罪记录等等为理由。因为他们知道,不加区分的让所有人都来投票,将是一场灾难。”


你今天回头看看,海因莱因跟我们的大刘一样,真的都是科幻小说家外衣包裹下的大思想家。他们都用科幻小说,给自己民族的未来提出了警告。

可惜海因莱因的话美国人听不懂,或者说不愿懂。他们继续在拆门槛。

移民制度放宽之后。投票权唯一的隐形门槛,就剩下了到场投票了。

美国公民如果愿意在大选日请假、到投票站去跑一趟,那说明他至少还算是个最低意义上的“优质选民”,应该会愿意在选前花时间了解、思考一下竞选双方的主张。

反之,假如一个选民连假都懒得请,腿都不愿跑,只愿意在大选尚未开始前早很多天,提前寄个信把票投了。那么这样的人参政意愿能有多强烈呢?谁能保证这种人不是只看了一个竞选广告、或是凭着自己一时的主观好恶、或者单纯因为身份原因就把票给投了呢?把这样的“懒惰选民”拉进严肃的政治选举,除了搞乱政治还会有什么效果呢?

当然,这里要说明一点,今年的新冠疫情,导致可能确实有些人因为太怕染病而没有去投票站。但从邮寄选票导致投票率超大幅度拉升这一点看,肯定也存在很多“懒惰选民”被硬拉进来的情况。

而正如前一篇文章所说的,投票的过于“简便”化,投票门槛的一再消失,正是麦凯恩等美国正牌保守主义者们所惧怕的。而且这种趋势如果不加遏制,未来肯定会进一步发展,不署名的邮寄投票既然有合法性,那么网络投票、手机投票也应当有啊。

想象一下,未来的美国老百姓,可能刷着抖音,打着游戏,顺手就把手机上突然弹出的选票给投了,没准还能在两党僵持不下的时候,用手机搞个全民公决啥的。而他们可能根本无暇了解自己决定的这些国家大事有多严肃。

在自由主义者看来这可能是个乌托邦,但保守主义者知道,这玩意儿就是“暴民政治”么,当年苏格拉底不就这么被雅典人投死的吗?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不就这么败斯巴达的吗?

所以共和党一定会去联邦最高法院打这场官司。

不仅仅是因为这次计票关乎特朗普的连任。

也不仅仅是因为邮寄选票的推广会让他们在未来的选举中永无翻身至日。

更是因为,美国的投票门槛,不能再这么降下去了。

这样下去美国要完。

所以下一步就要看联邦最高法院怎么判了,联邦最高法院是美国建国者为保障其制度设立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在保守派占比6:3,不是没有叫停邮寄选票的可能,但有的法官不“爱惜羽毛”。如果他们再崩了,美国就真的要完。

结尾,作为旁观者,我们再来讨论一个问题。

从雅典、罗马到今天的美国,在建国之初其实都设立过“投票门槛”等防范过度民主化的制度。但为什么最终都失效了呢?为什么西方的投票门槛总是一再降低,最终越过难以承受的界限,拉着国家走上衰亡呢?

这显然不是什么“民主潮流大势所趋”的政治口号所致。

学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历史有一个总趋势,叫“内部阁僚外部化、权力化”,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帝王,总是在不停的给自己身边的秘书班子赋权,让他们替代本应掌握实权的外朝官,当这些人成为外朝官后,后面的皇帝再提拔新的秘书班子,重复这一循环。

从隋唐初期的中书省、到唐德宗跳过中书省设立翰林、再到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再到雍正皇帝架空内阁大学士设立军机处……

这种循环的成因是皇帝们总要面临现实而具体的政治斗争,为了从外朝官那里重新夺权,他必须给一批身边人赋权,让他们帮着自己一起干。这样出于现实目的的小修小改不断累加,会给传统社会的集权政体不断积累不可消除的冗余,最终当整个体制积重难返时,制度就衰亡了。(参考清末改制之艰难)

同样的,西方政治体制其实也有一个类似的死循环,只不过由于西方政治的根基不是中央集权而是民主选举制,这种冗余积累不发生在政府内部而是选举中。参与选举的双方,在现有选民势均力敌或者某方居于劣势时,总会有人基于现实利益,想从现有选民之外再拉一批支持自己的人来入局,以改变力量均势。双方不断玩这种游戏,投票门槛就会越降越低,最终超越限度,让制度走向衰亡。

卡拉卡拉普发公民权,是因为他在现有罗马公民中无法获得足够多的支持,与元老院抗衡,而罗马当时又无力继续外战,为皇帝积攒支持和荣誉。

林肯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因为联邦军在南北战争中陷入劣势,林肯必须做点什么挽回败局。

民主党这几年力推邮寄选票,是因为他们太想在此次大选中击败特朗普,但在“积极选民”中又实在凑不到多数……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政治游戏者们都知道,拉支持自己的新人入局,比改变局内老人的思想,容易的多。但这是种偷懒的做法。

正如中国古代皇帝为了政治斗争不断在政府内部叠床架屋一样,西方的政客们在不断的从既定选民之外拉人入局。两者都是出于眼前的政治利益,却违背了政治制度设计本身。

民主在超越一定限度之后,其制度性的衰亡就是不可避免的。眼下的美国,正在越过这条线。

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将看到美国这座“民主灯塔”的崩塌。不是因为经济、军事或者别的什么问题,而恰恰是民主制度的底层,已经被新卡拉卡拉们玩坏了。

这场选举,将永载史册。
难为郑院长了,一本正经的胡编硬凑。
 
这恰恰是帝国的特点,如果联邦破产,国家就会分崩离析。
不会啊。 联邦破产就破产, 大家生活在各州,平时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 怎么会分崩离析?所谓合众国, 本来就是几个州觉得联合起来可以活得更好, 如果发现分开活得更好, 当然就分开了。 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当然, 如果按照中国大一统的思维来看, 不需要联邦破产,美国从开始就一直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总统连州长任命和州预算的通过以及州的财政都无法插手。

反之, 如果中国的中央政府崩溃破产了。 那么整个国家就真的分崩离析了。 至少各省首脑就无法服众,因为本来大家服从你, 是因为你是中央任命的。 可现在连中央都不存在了, 你失去了权力的基础和来源。 河南人也没让你当河南首脑, 四川人也没有选你当四川省长, 凭什么让你继续指手画脚呢?

苏联就是个很明显的帝国。 所以, 一旦中央崩溃了, 整个国家彻底就分崩离析了。
 
金融工具不是万能的,只是为美国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如果美国不能利用好时机,一味吹泡泡,那么后果不乐观。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要好好想想,老美如此印钞票,为啥绝大多数国家和民众,还是没有舍弃美元。。。。。。

不完全是美国的军事老大的地位,,,,,,还有其他一些确实是美国强项,,,而一些国家不愿承认的地方。。。

美国确实有衰势,但还没有发生质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