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 Swap An EV Battery In China For $7

五菱 mini-EV 肯定无法在北美 compliance 合规 (只能做高尔夫车不能上正常车牌),其他的品牌或许有可以合规的
找找原因, 想办法把车子做到能够合规嘛。

主要是五菱 mini-EV的思路非常对我的胃口。
 
也许贵重商品是厂家因为赚钱需要才不让你换电池,本来就不是为客户着想。
电动车主要问题是充电慢,这个即使不能大规模使用,也可以在公交车和taxi上面使用

苹果公司换个手机电池挣不了几个钱,关键是电池换来换去影响手机的整体quality,破坏了封闭性,后来慢慢地,快速充电器解决了这个难题……

电动汽车也一样,解决方案最终会是大容量电池和快速充电。。。。这种插拔不会成气候。
 
还是那句话,只要中国人会做了,别人就别再赚钱了。关键是它自己也没赚到什么钱,就是小部分上层的人赚到钱了。美国当年几大汽车厂里的一线工人赚的都比大学教授高,那才叫做生意呢。哎,生意都做烂了。
 
最后编辑:
找找原因, 想办法把车子做到能够合规嘛。

主要是五菱 mini-EV的思路非常对我的胃口。

看看这个,日本解剖了一个五菱

日本一家电动汽车网站对宏光Mini EV相关参数的介绍
宏光Mini EV看起来更容易坏。
但是,宏光Mini EV很好地规避了这个问题:它采用整个模块更换的设计,更容易修理。
所以,《日经新闻》归纳道,宏光Mini EV借助“容易损坏,但容易修理”这一精简的设计思路,实现了惊人的低价。
山本真义教授带人拆完,一推算,这辆高配版的宏光Mini EV,成本在4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不到2.7万元)。


插句话,实际上,宏光Mini EV利润可能并没有这么高。

先前有一些专业媒体推算,一辆2.88万的宏光Mini EV,利润只有89块钱!

但也不用担心神车不赚钱。因为,宏光Mini EV是电动车,可以卖“碳排放额度”给其他车厂获利。

当然,中国制造物美价廉,这还不是给日本专家最大的冲击。

拆了宏光Mini EV后,日本专家们发现一个大问题:

全车竟然没有日本制造的零部件。

比如,最值钱的电池,是宁德时代的,马达是宁波双林的,电容器是湖南艾华的。

主要零部件由中国企业垄断。

当然,也有欧美产的。逆变器、充电器等电子零部件,有美国德州仪器(TI)、德国英飞凌科技生产的,但不是专门的车载芯片,而是一般家电用的芯片。
 
还是那句话,只要中国人会做了,别人就别再赚钱了。关键是它自己也没赚到什么钱,就是小部分上层的人赚到钱了。美国当年几大汽车厂里的一线工人赚的都比大学教授高,那才叫做生意呢。哎,生意都做烂了。
读读这个文章,太震撼了,中国产业有国家的长期战略,这么玩下去,全世界只有美国和中国,其他所有国家都卖资源,给这两个国家打工,美国现在也在学中国补贴。

读了这个文章,我都觉得川普说的那个话有道理了,全球变暖是中国发明的骗局,为了让美国丢工作机会。:evil:


01. 光伏:无尽的能源

“大三角”的第一角是光伏。在讲光伏之前,先说一个以前就很热、近几年特别热的词汇:卡脖子。
所谓的卡脖子,是指缺少国外供应的某些部件或材料,国内产业就无法运行难受状况。便是某个产业的下游制造产能规模很大,但如果设备依赖进口,材料也依赖进口,一但海外断供,产业就马上停摆。被卡的浑身难受的半导体产业,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但中国的光伏产业却是一个特例。目前,中国是全球光伏行业中占比规模最大的国家,硅料、组件等四大环节中资企业占比全部超过50%[3],设备不但全部国产化,产量也占了全球7成,产品不仅毛利高,工艺技术也有多次打破世界记录,已经到了可以卡别人脖子的阶段。
简单来说,光伏本质上还是一个成本驱动的行业,技术、工艺、规模抑或管理上引起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最后都将积累成综合性优势。

这种情况下,背靠最大消费市场的中国公司可以通过不断试错各种工艺,再扩大规模来稳步降本、提高质量逐步胜出。这一种螺旋式胜利模版,“量产-工艺/技术-利润”这三个指标实现了正向循环自我加强。

隆基并非个例,这几年,中国已经崛起了一个蔚为壮观的“光伏军团”,横扫了整个光伏产业链。这其中,有全产业链的隆基,也有制霸硅料的通威股份、光伏玻璃大王福莱特玻璃、胶膜龙头福斯特,甚至在光伏逆变器领域,华为也一直是世界第一[5]。

行业打了胜仗,也带来了社会性的变革。过去十年,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已经下降了89%,这让我国近80%的国土上,光伏发电成本都低于燃煤。青海省无补贴的平价光伏上网项目,上网电价每度电仅仅为0.227元,只有东部浙江省燃煤上网电价的6成。

02. 特高压: 千里送鹅毛

光伏外送难题的解决,取决于中国的另一块拼图:特高压。

要把电输送出去,就要靠常见的高压线,电压越高,输送电力就越远,常见的高压线一般是220千伏,而作为高压线加强版的特高压,则是800千伏,甚至1000千伏的高压。如果普通高压线是电力的铁路,特高压就是电力的高铁。
特高压惊险的技术攻关且按下不表,我们先看看投资金额:从2006年开始大手笔投资特高压开始,中国的特高压建设经历了三次大的投资高峰,14年下来,投资总额高达6091亿[8]。要知道,三峡大坝和京沪高铁,单个项目的投资额也“只有”2000亿。

通过这张贯通全国的电网,有超过5000亿度电从西部运往中国各地,更为关键的是,在2016年后,特高压忽然帮助光伏打开了成本的大门。新疆“弃光率”从30%下降到5%,曾经弃光同样严重的甘肃更是只有2.4%,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特高压的大规模接入。

比如2017年建成的从甘肃酒泉到湖南的特高压,将相当于6个长沙电厂的年发电量的40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跨越2383公里输入到了湖南[9]。

另一条作用于新疆的哈密南-郑州工程外送电力达到了312.58亿度,其中一半以上为新能源发电。而对于弃光率仍然很高的青海,特高压也安排上了。比如,青豫特高压直流工程是世界首条高海拔地区的100%输送可再生能源的特高压输电大通道,工程起于青海,止于河南驻马店。

就这样,本是平行线发展的两大赛道,光伏-特高压完美出现了结合点,中国集齐了新能源竞赛的第二块拼图。

但特高压也不是光伏能源的终极灵丹妙药,光伏毕竟只有白天能发电,晚上就熄火,如果要稳定的上网,更好的办法是把能源储存起来,另外,多发出的电如何能得到更好的应用呢?

第三块拼图带着争议,正在呼啸而来。

03. 电动车:需求的反哺

首先要说明的是,中国的“生产-传输-利用”能源三角,并非像素级复刻美国。最大的差别就是“利用”这个环节。

美国当年的“利用”环节,是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对石油资源的消耗,从而让能源三角运转起来。而中国目前并没有新的电力需求——即使按照工信部的规划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50%,考虑到总保有量,电力需求的增长也不会是一条陡峭的曲线。

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会直接带动另外一个领域的飞速发展,这个领域会直接补齐“生产-传输-利用”的大三角。这个领域就是:储能。

如同前文提到,因为电力即产即用的特性,任何时候生产量和需求量都需要严格匹配。像光伏如果白天发的电如果太多,不能及时存储下来并网就只能白白浪费,这也是“弃光”严重的原因之一。而要解决“弃光”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储能。

简单理解,储能的重要性就相当于吃饭为什么需要碗——如果把电力比做“工业粮食”,光伏、风电是“生产机”(帮忙生产更多粮食),特高压电网是“大运河”(帮忙输送了更多粮食),储能就相当于“大粮仓”(帮忙存储更多粮食)[11]。

而在各种储能方式中,锂电池储能无疑是最方便的,但缺点到也很明显:贵。每度电储能成本高达0.6~0.8元,这个价格比电价还高了一倍。这就直接导致多发出来的电与其存起来,还不如弃掉划算。但如果能够大幅降低储能成本,“弃光”就可以得到解决。

简单总结下,随着电动车爆发带来的推动,储能成本将会持续下降,光伏+锂电池储能成本会不断降低,根据GTM数据,2012年到2017年电化学储能电站成本大幅下降78%。而且未来到2030年,储能成本会下降到1000元/kWh,我国大部分地区光储结合就能实现平价。

至此,中国的“光伏-特高压-新能源”三个产业,会让能源的“生产-传输-利用”的三角形成闭环,而且可以自我造血,不断正向加强。

解锁储能产业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是闭合能源三角的重要一环,不但带来光伏的市场,更重要的是帮中国汽车工业找到了一条弯道。

而产业链重构的新能源汽车,就是第三次窗口,也是唯一一次有可能在一个国家经济支柱型产业上让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此外,由于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全面电气化,由此衍生出了更多商业模式,让汽车这个行业第一次跟互联网、人工智能挂上了钩。

这种重新洗牌的超级赛道,市场也给出了超高的预期。特斯拉2020年一共卖了50万辆车,只有丰田同期销售量的二十分之一不到,市值却是丰田的数倍。以市值来计算,去年11月份,比亚迪的市值超过奔驰、蔚来汽车市值超过宝马、连小鹏汽车都可以和菲亚特称兄道弟。

在电动车的加持下,世界车企市值前十竟然跑进了三家中国企业,这让琢磨了几十年市场换技术和弯道超车的中国车企,收获了意外惊喜。
而这背后同样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大规模补贴,从2013年至今,中国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总额超过3000亿[10],直接催生了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电池市场、 以及如雨后春笋一般诞生的造车新势力。

在新能车的技术路线上,中国也采取了和特高压同样的策略:纯电、混动、氢能源我全都要。路线看似相互掣肘,其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政策哲学:在一个超级赛道的早期,谁也不敢过早扼杀潜在的技术苗头,中国也输不起赌错路线这种错误,不如留着且走且看。

这种撒胡椒面式的重注补贴在2019年逐渐降温,从早期的保姆式全面呵护到断奶补贴,引进鲶鱼特斯拉,政策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业发展水平挂钩,相比一味补贴和一味开放,不同阶段调整“胡萝卜+大棒”组合的配比程度,更能筛出真正能打的选手。

可能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中国的“生产-传输-利用”能源三角,背后是“光伏-特高压-电动车”这三个庞大的产业,这三个产业有着非常明显的共同点:赛道都是超级庞大、政策都是多头下注、力度都是穷追猛打,最后都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尽管存在争议。

这背后是什么秘密?这背后其实就是中国产业超车的一种独特模式。
 
最后编辑:
读读这个文章,太震撼了,中国产业有国家的长期战略,这么玩下去,全世界只有美国和中国,其他所有国家都卖资源,给这两个国家打工,美国现在也在学中国补贴。

读了这个文章,我都觉得川普说的那个话有道理了,全球变暖是中国发明的骗局,为了让美国丢工作机会。:evil:


01. 光伏:无尽的能源

“大三角”的第一角是光伏。在讲光伏之前,先说一个以前就很热、近几年特别热的词汇:卡脖子。
所谓的卡脖子,是指缺少国外供应的某些部件或材料,国内产业就无法运行难受状况。便是某个产业的下游制造产能规模很大,但如果设备依赖进口,材料也依赖进口,一但海外断供,产业就马上停摆。被卡的浑身难受的半导体产业,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但中国的光伏产业却是一个特例。目前,中国是全球光伏行业中占比规模最大的国家,硅料、组件等四大环节中资企业占比全部超过50%[3],设备不但全部国产化,产量也占了全球7成,产品不仅毛利高,工艺技术也有多次打破世界记录,已经到了可以卡别人脖子的阶段。
简单来说,光伏本质上还是一个成本驱动的行业,技术、工艺、规模抑或管理上引起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最后都将积累成综合性优势。

这种情况下,背靠最大消费市场的中国公司可以通过不断试错各种工艺,再扩大规模来稳步降本、提高质量逐步胜出。这一种螺旋式胜利模版,“量产-工艺/技术-利润”这三个指标实现了正向循环自我加强。

隆基并非个例,这几年,中国已经崛起了一个蔚为壮观的“光伏军团”,横扫了整个光伏产业链。这其中,有全产业链的隆基,也有制霸硅料的通威股份、光伏玻璃大王福莱特玻璃、胶膜龙头福斯特,甚至在光伏逆变器领域,华为也一直是世界第一[5]。

行业打了胜仗,也带来了社会性的变革。过去十年,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已经下降了89%,这让我国近80%的国土上,光伏发电成本都低于燃煤。青海省无补贴的平价光伏上网项目,上网电价每度电仅仅为0.227元,只有东部浙江省燃煤上网电价的6成。

02. 特高压: 千里送鹅毛

光伏外送难题的解决,取决于中国的另一块拼图:特高压。

要把电输送出去,就要靠常见的高压线,电压越高,输送电力就越远,常见的高压线一般是220千伏,而作为高压线加强版的特高压,则是800千伏,甚至1000千伏的高压。如果普通高压线是电力的铁路,特高压就是电力的高铁。
特高压惊险的技术攻关且按下不表,我们先看看投资金额:从2006年开始大手笔投资特高压开始,中国的特高压建设经历了三次大的投资高峰,14年下来,投资总额高达6091亿[8]。要知道,三峡大坝和京沪高铁,单个项目的投资额也“只有”2000亿。

通过这张贯通全国的电网,有超过5000亿度电从西部运往中国各地,更为关键的是,在2016年后,特高压忽然帮助光伏打开了成本的大门。新疆“弃光率”从30%下降到5%,曾经弃光同样严重的甘肃更是只有2.4%,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特高压的大规模接入。

比如2017年建成的从甘肃酒泉到湖南的特高压,将相当于6个长沙电厂的年发电量的40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跨越2383公里输入到了湖南[9]。

另一条作用于新疆的哈密南-郑州工程外送电力达到了312.58亿度,其中一半以上为新能源发电。而对于弃光率仍然很高的青海,特高压也安排上了。比如,青豫特高压直流工程是世界首条高海拔地区的100%输送可再生能源的特高压输电大通道,工程起于青海,止于河南驻马店。

就这样,本是平行线发展的两大赛道,光伏-特高压完美出现了结合点,中国集齐了新能源竞赛的第二块拼图。

但特高压也不是光伏能源的终极灵丹妙药,光伏毕竟只有白天能发电,晚上就熄火,如果要稳定的上网,更好的办法是把能源储存起来,另外,多发出的电如何能得到更好的应用呢?

第三块拼图带着争议,正在呼啸而来。

03. 电动车:需求的反哺

首先要说明的是,中国的“生产-传输-利用”能源三角,并非像素级复刻美国。最大的差别就是“利用”这个环节。

美国当年的“利用”环节,是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对石油资源的消耗,从而让能源三角运转起来。而中国目前并没有新的电力需求——即使按照工信部的规划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50%,考虑到总保有量,电力需求的增长也不会是一条陡峭的曲线。

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会直接带动另外一个领域的飞速发展,这个领域会直接补齐“生产-传输-利用”的大三角。这个领域就是:储能。

如同前文提到,因为电力即产即用的特性,任何时候生产量和需求量都需要严格匹配。像光伏如果白天发的电如果太多,不能及时存储下来并网就只能白白浪费,这也是“弃光”严重的原因之一。而要解决“弃光”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储能。

简单理解,储能的重要性就相当于吃饭为什么需要碗——如果把电力比做“工业粮食”,光伏、风电是“生产机”(帮忙生产更多粮食),特高压电网是“大运河”(帮忙输送了更多粮食),储能就相当于“大粮仓”(帮忙存储更多粮食)[11]。

而在各种储能方式中,锂电池储能无疑是最方便的,但缺点到也很明显:贵。每度电储能成本高达0.6~0.8元,这个价格比电价还高了一倍。这就直接导致多发出来的电与其存起来,还不如弃掉划算。但如果能够大幅降低储能成本,“弃光”就可以得到解决。

简单总结下,随着电动车爆发带来的推动,储能成本将会持续下降,光伏+锂电池储能成本会不断降低,根据GTM数据,2012年到2017年电化学储能电站成本大幅下降78%。而且未来到2030年,储能成本会下降到1000元/kWh,我国大部分地区光储结合就能实现平价。

至此,中国的“光伏-特高压-新能源”三个产业,会让能源的“生产-传输-利用”的三角形成闭环,而且可以自我造血,不断正向加强。

解锁储能产业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是闭合能源三角的重要一环,不但带来光伏的市场,更重要的是帮中国汽车工业找到了一条弯道。

而产业链重构的新能源汽车,就是第三次窗口,也是唯一一次有可能在一个国家经济支柱型产业上让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此外,由于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全面电气化,由此衍生出了更多商业模式,让汽车这个行业第一次跟互联网、人工智能挂上了钩。

这种重新洗牌的超级赛道,市场也给出了超高的预期。特斯拉2020年一共卖了50万辆车,只有丰田同期销售量的二十分之一不到,市值却是丰田的数倍。以市值来计算,去年11月份,比亚迪的市值超过奔驰、蔚来汽车市值超过宝马、连小鹏汽车都可以和菲亚特称兄道弟。

在电动车的加持下,世界车企市值前十竟然跑进了三家中国企业,这让琢磨了几十年市场换技术和弯道超车的中国车企,收获了意外惊喜。
而这背后同样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大规模补贴,从2013年至今,中国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总额超过3000亿[10],直接催生了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电池市场、 以及如雨后春笋一般诞生的造车新势力。

在新能车的技术路线上,中国也采取了和特高压同样的策略:纯电、混动、氢能源我全都要。路线看似相互掣肘,其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政策哲学:在一个超级赛道的早期,谁也不敢过早扼杀潜在的技术苗头,中国也输不起赌错路线这种错误,不如留着且走且看。

这种撒胡椒面式的重注补贴在2019年逐渐降温,从早期的保姆式全面呵护到断奶补贴,引进鲶鱼特斯拉,政策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业发展水平挂钩,相比一味补贴和一味开放,不同阶段调整“胡萝卜+大棒”组合的配比程度,更能筛出真正能打的选手。

可能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中国的“生产-传输-利用”能源三角,背后是“光伏-特高压-电动车”这三个庞大的产业,这三个产业有着非常明显的共同点:赛道都是超级庞大、政策都是多头下注、力度都是穷追猛打,最后都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尽管存在争议。

这背后是什么秘密?这背后其实就是中国产业超车的一种独特模式。

其实说白了,还是有后发优势。就像当年一战前德国的铁路和电话装机容量早就超越老牌英国了。不过美国这些年真是没有把钱用在正道上,全都内耗掉了。现在美国这边时兴的是元宇宙,中国却在搞基础能源建设。
 
中国在光伏、特高压上优势明显,电池竞争激烈,变数较多,相信不断有新技术涌现
 

今年1月份,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时代电服发布换电服务品牌EVOGO及组合换电整体解决方案,据悉该组合换电整体解决方案由“换电块、快换站、App”三大产品共同构成,这代表着宁德时代正式进军电“换电”市场。
曾毓群表示,想争取8-12万这个电动渗透率比较低的市场,不含电池的车价可以做到7万,每月电池租赁成本和油费差不多,换电速度也和加油差不多。

以后买个车壳?而且没有发动机没有电池易耗品,车可能跑100万公里
 




这个对于出租车或者冬天太好了,不过厂家不会干这个不赚钱的事。

脑洞开一下,如果未来新车只卖不带电池的,所有能源都通过去加油站换/租电池续航,不知道有没有可行性

是national还是citizen能$7能换啊
 
是national还是citizen能$7能换啊
职业发贴还是真道德婊?没事每天不埋汰中国就不爽是吧,我虽然喜欢评论中国,你什么时候看到我发贴攻击台湾的?
你没事远点,不跟你扯。
 
职业发贴还是真道德婊?没事每天不埋汰中国就不爽是吧,我虽然喜欢评论中国,你什么时候看到我发贴攻击台湾的?
你没事远点,不跟你扯。
你攻击不攻击台湾同我一分钱的关系都没有(其实我是支持你攻击的)

问你national和citizen只是因为你这方面的造纸最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