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 不再被“卡脖子”?中国芯片销售再超台湾

lindamy

时代广场舞照跳
VIP
注册
2005-11-23
消息
30,321
荣誉分数
7,459
声望点数
373

不再被“卡脖子”?中国芯片销售再超台湾​

芯片作为此轮中美大国角力中的一个重要筹码,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命脉。美国行业机构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曾经在芯片供应上被“卡脖子”的中国,如今已经超过台湾,虎视全球第二。

芯片是如何成为了“数字时代的石油”?

芯片是如何成为了“数字时代的石油”?​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SIA)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芯片市场的销售占额已经超过台湾,紧追欧洲和日本。但距离2020年分别位居一、二位的美国和韩国尚有一段距离。

5年前,中国在全球芯片市场的销售额占比还只有3.8%。经历了美国及其盟国对中国的芯片供应的全面狙击之后,中国自主生产销售的芯片2020年已经在全球市场占比大约9%。

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分析报告,从销售额的角度来看,中国实现了从5年前的130亿美元,到2020年398亿美元的急速提升。仅2020年一年的增长率就达到30.6%。

这也已经是中国在全球芯片销售额占比上连续第二年超越台湾。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预估,如果中国按照2020年的速度继续发展,而其他国家基本保持目前生产速度的话,到了2024年,中国在全球芯片市场的销售占比就能达到17.4%,远远领先欧洲、日本和台湾,基本追上位于第二的韩国,但距离在芯片市场占比大约为40%的美国尚有一段距离。

中国在服务器和云计算领域的芯片制造能力已经成形(资料图片)
中国在服务器和云计算领域的芯片制造能力已经成形(资料图片)

大量新玩家入场


报告指出:同样令人吃惊的是中国冲进半导体行业的新公司的数量。2020年,中国境内新注册为半导体生产企业的数量为大约15000家。这些公司里,很大一部分专注图形处理单元、电子设计自动化、逻辑芯片、AI计算等高端领域。

而上述数据只是截止到2020年的统计。在中美全面对抗的背景下,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中兴在内的中国芯片制造商2021年已经实现了多个突破。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掌握的信息显示,阿里巴巴集团2021年10月推出了5纳米的服务器中央处理单元以及7纳米的云AI芯片。中兴也几乎于同一时间推出了5纳米的5G基站处理器。百度也于2021年8月推出了7纳米的云服务器用芯片。

但从销售额来看,2020年中国最大的芯片生产商是隶属于华为集团的海思半导体。该公司全年销售额约为75亿美金,几乎是第二名中芯国际(43亿美金)和长电科技(41亿)的总和。而销售额增幅最快的是中兴,达到118%。除此之外,年增长率分别为92%和63%的智芯公司与豪威集团也来势汹汹。

华为目前是中国独大的芯片制造商
华为目前是中国独大的芯片制造商

新科技老面孔

除了互联网巨头和专注半导体研发生产的企业之外,如今中国芯片制造领域的另外一个生力军就是由家电生产商或OEM代工厂商组成的生产力。这其中既有长虹、TCL、康佳这样年代久远的老牌电器厂商,也有小米、oppo、VIVO、华米这样的新兴消费电子品牌。

从2021年中国至少新建28座芯片制造厂的情况来看,该国仍将继续在这一领域保持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指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中美关系恶化的情况下,中国中央政府的坚定承诺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该机构认为:虽然中国要赶上现有的行业领导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先进的节点代工生产以及设备和材料方面。但随着中国政府在当前的第14个五年计划中加强对半导体产业自力更生的关注,预计未来十年的中国与行业领先国家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中国自己生产的芯片产量超过台湾是很正常的。 就连台湾生产的芯片,主要也是卖给大陆。 全世界芯片的产量大部分都是销往中国。
 
信息很混乱。这里说海思第一

这里说中国八强
根本没海思的事
 
这个和二楼差不多
 
信息很混乱。这里说海思第一

这里说中国八强
根本没海思的事
海思是设计芯片的,不负责生产。海思设计的麒麟芯片由台积电生产,已经能和苹果的芯片竞争了。但是国内半导体产业不能生产高端芯片,所以,现在全力追赶的是半导体生产能力,争取十年内实现高端芯片生产全国产化。
 
海思是设计芯片的,不负责生产。海思设计的麒麟芯片由台积电生产,已经能和苹果的芯片竞争了。但是国内半导体产业不能生产高端芯片,所以,现在全力追赶的是半导体生产能力,争取十年内实现高端芯片生产全国产化。
是啊,海思是设计,阿里也是设计。主楼却说:“华为目前是中国独大的芯片制造商”

生产(制造)芯片又是另一回事。是极耗费资金,沉淀数年技术,堆积大量人才的行业。没国家大力扶持,单个企业很难进入的这个行业
 
不知道大陆去美28纳米制造进展如何
 
上海微电子研发的 28nm 制程光刻机还赶不及在 2021年内通过 ”02专项“ 的验收



不知道大陆去美28纳米制造进展如何
 
是啊,海思是设计,阿里也是设计。主楼却说:“华为目前是中国独大的芯片制造商”

生产(制造)芯片又是另一回事。是极耗费资金,沉淀数年技术,堆积大量人才的行业。没国家大力扶持,单个企业很难进入的这个行业
华为已经转型向开始自己生产芯片了,但是,高端的手机芯片还不行。华为,中芯肯定有国家支持,至少不缺资金。
 
不知道大陆去美28纳米制造进展如何
22年底应该可以搞定,23年底搞定14纳米,25年底搞定7纳米及以下。有可能会提前,这个只是计划。
 
上海微电子研发的 28nm 制程光刻机还赶不及在 2021年内通过 ”02专项“ 的验收


这货的消息都靠脑补的,装神弄鬼的,瞎扯的话,属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
 
销售好就是不被卡脖子了?草履虫脑子?
 
在全民向房地产拼的国度,一般不会对keyan报多少希望吧。
 
“02专项” 的验收倍受各方关注 (包括大量业内人士),如果上海微电子的 28nm 光刻机通过验收必然是大新闻,马督工的评论没有问题。
希望 2022 年上海微电子的 28nm 光刻机能够通过验收并交付。

这货的消息都靠脑补的,装神弄鬼的,瞎扯的话,属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
 
最后编辑:

不再被“卡脖子”?中国芯片销售再超台湾​

芯片作为此轮中美大国角力中的一个重要筹码,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命脉。美国行业机构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曾经在芯片供应上被“卡脖子”的中国,如今已经超过台湾,虎视全球第二。

芯片是如何成为了“数字时代的石油”?

芯片是如何成为了“数字时代的石油”?​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SIA)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芯片市场的销售占额已经超过台湾,紧追欧洲和日本。但距离2020年分别位居一、二位的美国和韩国尚有一段距离。

5年前,中国在全球芯片市场的销售额占比还只有3.8%。经历了美国及其盟国对中国的芯片供应的全面狙击之后,中国自主生产销售的芯片2020年已经在全球市场占比大约9%。

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分析报告,从销售额的角度来看,中国实现了从5年前的130亿美元,到2020年398亿美元的急速提升。仅2020年一年的增长率就达到30.6%。

这也已经是中国在全球芯片销售额占比上连续第二年超越台湾。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预估,如果中国按照2020年的速度继续发展,而其他国家基本保持目前生产速度的话,到了2024年,中国在全球芯片市场的销售占比就能达到17.4%,远远领先欧洲、日本和台湾,基本追上位于第二的韩国,但距离在芯片市场占比大约为40%的美国尚有一段距离。

中国在服务器和云计算领域的芯片制造能力已经成形(资料图片)
中国在服务器和云计算领域的芯片制造能力已经成形(资料图片)

大量新玩家入场


报告指出:同样令人吃惊的是中国冲进半导体行业的新公司的数量。2020年,中国境内新注册为半导体生产企业的数量为大约15000家。这些公司里,很大一部分专注图形处理单元、电子设计自动化、逻辑芯片、AI计算等高端领域。

而上述数据只是截止到2020年的统计。在中美全面对抗的背景下,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中兴在内的中国芯片制造商2021年已经实现了多个突破。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掌握的信息显示,阿里巴巴集团2021年10月推出了5纳米的服务器中央处理单元以及7纳米的云AI芯片。中兴也几乎于同一时间推出了5纳米的5G基站处理器。百度也于2021年8月推出了7纳米的云服务器用芯片。

但从销售额来看,2020年中国最大的芯片生产商是隶属于华为集团的海思半导体。该公司全年销售额约为75亿美金,几乎是第二名中芯国际(43亿美金)和长电科技(41亿)的总和。而销售额增幅最快的是中兴,达到118%。除此之外,年增长率分别为92%和63%的智芯公司与豪威集团也来势汹汹。

华为目前是中国独大的芯片制造商
华为目前是中国独大的芯片制造商

新科技老面孔

除了互联网巨头和专注半导体研发生产的企业之外,如今中国芯片制造领域的另外一个生力军就是由家电生产商或OEM代工厂商组成的生产力。这其中既有长虹、TCL、康佳这样年代久远的老牌电器厂商,也有小米、oppo、VIVO、华米这样的新兴消费电子品牌。

从2021年中国至少新建28座芯片制造厂的情况来看,该国仍将继续在这一领域保持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指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中美关系恶化的情况下,中国中央政府的坚定承诺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该机构认为:虽然中国要赶上现有的行业领导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先进的节点代工生产以及设备和材料方面。但随着中国政府在当前的第14个五年计划中加强对半导体产业自力更生的关注,预计未来十年的中国与行业领先国家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