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医生的3月13日的微博: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op97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op97

知名会员
注册
2013-03-11
消息
622
荣誉分数
249
声望点数
153
Link


抗疫两年以来最困难的时期,是漫长冬夜还是倒春寒?

抗疫两年多,全国同心协力,拒病毒于国门之外,维持了非常低的感染率与病死率。但是春节过后,先是香港迅速进入了第五波疫情,从1例病例破防到全面失控也仅仅用了1个多月。这波奥密克戎BA.2 速度很快,内地和香港大多数都是这一株。

国内这波疫情目前处于指数级上升初期。我们团队对感染病例数进行监控时发现,整个两月份我国一直处于全国性的散发病例低水平流行中,不过一直控制的很好,总例数都在200例之内。但是3月初以来,从3月1日的每日119例到3月12日的每日3122例只用了11天的时间,这还是在全国性不放松对新冠的积极监测与防控的态势下发生的。

由于短期内出现了大量的病例,全国各地难免显得有些慌乱,上海也不例外。上海的精准防控在这次奥密克戎BA.2传播之际,由于发生突然,启动晚,病毒快,目前仍处于与病毒的并跑阶段,感到非常吃力。

在对病毒传播的迅速遏制与较大面积的管控中,平时最有特点的上海温度似乎随着抗疫的紧张度上升而有所下降。其实,我们和病毒的争斗将会长久地持续下去,但是防控的节奏不能乱,大家对于下阶段防控的信心不能丢失。当前,为了实现社会面的清零,上海虽然没有停摆,生活都在继续,但是生活的节奏已经开始慢下来,并且迅速对重点区域开始进行精细的管控与筛查。我们相信,奥密克戎BA.2再快,也会受制于生活节奏的慢下来。我们只要慢下来,病毒就快不了。
与此同时,香港同胞与新冠第五波疫情的争斗非常激烈,但也积累了大量的与病毒斗争的经验。今天下午,我和香港大学的病毒学家讨论了数小时。对于未来,我们都有高度一致的看法:
1. 病毒的毒力真的是明显降低了,香港这轮疫情死亡的病例除了年纪大是高风险因素外,绝大多数有明显的基础疾病。换句话说,免疫功能正常,打过疫苗的,无论是何种疫苗,只要是加强过的,基本上都没事。对于这个病毒,消除恐惧是我们必须走出的第一步。
2. 我们统计的上海近六个月收治的2266例病例中,大多数是海外输入性病例,94%打过疫苗。这2266个病人中,重症的只有0.1%,危重症(需要插管)和死亡的一例也没有。有人说病人中94%的打了疫苗还感染,说明疫苗没有用。这就不讲道理了。现在国际旅行的人疫苗接种率很高,达到90%以上,其中不到5%的入境时候被筛查出来有核酸阳性。你去看这感染的5%的人,当然是大多数打过疫苗,这可以理解为打了疫苗仍有突破感染的机会。但是重症率与死亡率真的低于流感了。,
3. 香港数据,新加坡和英国数据都显示,
不打疫苗不一定有事,因为病毒已经变得相对比较弱了。但是有事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打过疫苗的。在香港这次疫情中,死亡个案中,有 89.4%的人并无接种疫苗或只注射了一针疫苗。 而 80 岁或以上的死亡个案中,更有 91.5%的人未接种或只打了一针。 根据死亡率分析,接种一剂或未打针人士的整体死亡率是 2.03%,相较接种两针人士的 0.09%,有 23 倍的差别。
4. 3 月 10 日英国《每日邮报》称,由于经过群体感染与高水平的疫苗接种,包括付出了惨痛的群体感染过程中大量人员的损失,新冠肺炎在英国的致死性已经低于流感。病死率下降了七倍,仅为 0.03%。由于 奥密克戎已经变得很温和,在实现了广泛接种和自然感染率的国家,新冠病毒现在可能甚至没有流感那么致命。

但这些都不是我们躺平的理由,对于未来抗疫,我们应该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不是整天在争论是清零还是共存。
1. 这个病毒的病死率已经很低很低,在已经实现群体免疫的国家,病死率已经低于流感。但是我们中国如果现在迅速开放,会引起短时间内大量人群的感染,即使再低的病死率也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和社会生活的短暂休克,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2. 我国现在高龄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相当高的比例由于害怕疫苗接种的副作用,还没有充分接种,一旦普遍感染,后果不堪设想。下阶段我们无论如何要对这部分人群做好保护。
3. 通过最近全国各地的疫情应对情况看,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社会资源的配置上,还没有做好应对大量病例同时出现的准备。现在全面开放一定会出现医疗资源挤兑,造成难以预计的过度死亡。
4. 因此,近期我国继续采取社会面清零策略,将传播极快的奥密克戎第五波疫情压制在完全可控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持久性地采取封城和全检测的策略。
5. 凡是持久的,必是温和的与可持续的。我们要借助此次一定会到来的社会面清零所带来的难得的机遇期与窗口期,准备好更为完备、智慧、可持续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包括:老年人普遍的第三针接种,以及更好的疫苗与疫苗接种策略,可以广泛供给的口服药物,可以负担得起的广泛提供的居家检测试剂,得到有效训练和预演的分级诊疗策略,未来居家隔离的流程,下一次更大规模输入与本土疫情叠加时所需的完整防控体系和充足医疗资源的准备等。前几天有记者问我,为什么接种了这么多疫苗还不能躺平呢,我说这些准备都没有做好,能躺平吗?


这次疫情来的很突然,与其说是冬季还没有过去,还不如说是一次倒春寒,但当我们看清了前方的道路和必将到来的春天,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
 
没办法,中国也得适应潮流了……

香港深圳股市受挫,富士康停工,上海国际航班改道至5月份。。。廊坊疫情冒头……

对经济影响极大,更关键的是也许只是开始,看不到希望的曙光……
 
问题不大。
中国的疫苗普及率高。
 
抄作业都不会
 
与病毒共存路线图还没研究出来,太慢了。四处爆发,还坚持严格封城,会大大损害经济,带来次生伤害。
与病毒共存计划并不是躺平。就是采用温和持续手段防疫。当病毒高峰过去后,就可以躺平了。
 
根据死亡率分析,接种一剂或未打针人士的整体死亡率是 2.03%,相较接种两针人士的 0.09%,有 23 倍的差别。
巴西圣保罗州政府3月14日发布最新数据,对下辖645个城市的新冠疫苗接种信息及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在全州可接种疫苗的4320万人中,完成两针疫苗接种的居民死亡比例约为0.013%,即每10万居民中死亡13人;而未接种疫苗的居民死亡比例则为0.332%,即每10万居民中死亡332人,这一死亡率为完成两针疫苗接种居民数据的26倍。

疫苗肯定有用,巴西圣保罗和香港数据差不多,搞不懂CFC那么多宣传疫苗副作用的。
 
依照国人的尿性,不放开不死一批就永远也做不好准备。
怕副作用不肯打疫苗的老巨婴也不能长期牺牲其他人而惯他们一辈子,都是成年得不能再成年的人了,要为自己的决择负责,不打疫苗的重疫患者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医院完全可以不接收或排在最低优先级。
不肯提前准备医疗资源的省市,其他省市完全可以不理他们,疫情都两年了,医疗资源还是只准备两三天的地方,神仙也救不了他们。
 
巴西圣保罗州政府3月14日发布最新数据,对下辖645个城市的新冠疫苗接种信息及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在全州可接种疫苗的4320万人中,完成两针疫苗接种的居民死亡比例约为0.013%,即每10万居民中死亡13人;而未接种疫苗的居民死亡比例则为0.332%,即每10万居民中死亡332人,这一死亡率为完成两针疫苗接种居民数据的26倍。

疫苗肯定有用,巴西圣保罗和香港数据差不多,搞不懂CFC那么多宣传疫苗副作用的。

没有吃IVM人群的数据?
 
换句话说,免疫功能正常,打过疫苗的,无论是何种疫苗,只要是加强过的,基本上都没事。对于这个病毒,消除恐惧是我们必须走出的第一步。
:zhichi::zhichi::zhichi::zhichi:
 

新冠肺炎|上海感染者数量为何居高不下 张文宏回应​

中国 撰写:苏子牧

2022-03-25 14:32:00 最后更新日期:2022-03-25 15:56

15854863385e809a0249f09.jpg

北京时间3月25日上午,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介绍了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针对近几日感染者数量居高不下,张文宏表示,“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一直在负责医疗救治方面,确实看到了最近几天医院隔离进来的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多,意味着现在增高的例数对于整个医疗体系造成了压力。其实病人多或者少,最终关心的是这个疾病是不是对我们造成非常大的威胁。非常大的威胁当中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疗资源是不是受到挤兑,你关心的问题是病例数一直不下来,其实你更加关心应是疾病疫情的风险,这正是我们所面对的。”

3月22日,上海东方明珠广场四门紧闭,已经空无一人。(人民视觉)

3月22日,上海东方明珠广场四门紧闭,已经空无一人。(人民视觉)

张文宏表示,“作为一个临床医生,针对现在上海的风险,我们一直和全球抗疫在做比较。最终,中国会走出自己的抗疫道路,最近大家看到国家就核酸检测的实施指南第三版做了更新,更新中提出在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对核酸检测区域进行选择。”

从这当中,民众会发现上海所采取的策略。作为一个临床救治专家,关心的跟你们是一样的:“疫情是不是受控?如果不受控,一旦医疗资源受到挤兑,我们是有风险的。”

张文宏指出,从最早2020年疫情到现在为止,奥密克戎(Omicron)已经到第二代了,上海这次流行的是BA.2,传播力度确切来说应该是9.5的R0值。意味着一个人可以传10个人,在2020年初期1个人R0值大概是2.5-3之间。

疫情何时结束 梁万年:需要这四个条件
中国首次大规模使用 一万盒辉瑞新冠特效药在吉林使用

对于目前看起来传播力度远远超过新冠病毒前面几代的传播数,世界各地对这个病毒传播的决策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就上海来讲,中国坚持走的防控策略使传播指数级的上升被打断,中国采取的不是封城策略,不断在做滚动筛查。如果今天看到非管控区域筛查比例不断在下来,最终拐点必定会出现。

张文宏表示,我现在看到两点意见,第一是现在数据在上升这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数据,但是指数级上升趋势被打断。第二是管控区域和非管控区域病例数比例,特别是非管控区域病例数比例。我看过大数据的数据应该是10%左右,不断在下降。疫情初期,3月10日左右这个比例最高时,非管控区域发现病例比这个要高。所有病例发现,当中非管控区域占所有比例10%,目前降到这个水平,意味着如果大家看到这个水平不断下降,拐点必定会出现。

 
上海是中国特色的共存抗疫模式。动态清零不是这么搞的。中央在拿上海做共存试点。清零封城对经济的打击太大了,上海这种地方尤其严重。希望他们能成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