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第一高中亚裔学霸自杀,疑因藤校全拒

擒屎皇

初级会员
注册
2024-01-17
消息
881
荣誉分数
222
声望点数
53
2025年3月28日,这是美国大学RD(常规录取)放榜的日子,在社交媒体上热闹转载的“藤校榜单”“地区录取分析”的一片欢腾的氛围中,美国著名高中菲利普斯安多福学院(Phillips Academy Andover)的校园却被一小片阴霾遮蔽。根据媒体公开报道,该校韩国裔优等生Lucas Lee自杀身亡。这位常年霸榜学术荣誉榜单、身兼辩论社主席与社区服务项目负责人的"模范生",在完成藤校申请后的第七天,在前一天晚上藤校发榜完毕自己却失望而归,他给父母发了短信后,从科学楼顶纵身跃下。

这个出身东亚内卷文化圈的年轻孩子的“销号重练”(学生的内部黑话),撕开了顶尖教育机构精心编织的成功叙事,露出了“榜单排名”下暗黑的一角。他的死亡,所触及的不应仅是他的家庭和学校,而应当时时敲击每一个追寻精英教育结果的家庭:当一个完美履历的孩子内心深处,潜藏着一座被忽略的冰山;当现实的冷硬撞上他们内心的脆弱,我们将如何面对"名校光环"之下的存在主义困境?

没有人能否认,Lucas Lee在世界精英教育路径中,已经位列顶级。他成长轨迹和许许多多他的同窗一样,堪称精英教育范本,而这样的学生通常具备几个特点:一路创造学术神话,高GPA,SAT接近满分的成绩,各种竞赛获奖甚至冠军头衔,AP课程获得“学者荣誉”;努力做个社交王者:许多学生在学生会担任重要职责,或者参加戏剧社等文艺活动;给自己的文书上塑造道德楷模的人设:发起社区流浪动物救助计划,参与援助第三世界国家计划;但在这样看似完美的规划路径中,他们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每日睡眠不足4小时,咖啡因依赖;严重缺觉仍坚持体育训练,不敢拉下重要的“藤校加分项”;和密友承认"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与文书中的"社区中的热心人”判若两人。所以,这位最新走到聚光灯下的“销号”少年,他遭遇的是一场意义的坍塌:像一只羽毛潮润的雏鸟,他人生的意义感被建立在“藤校直通”的单行道上;而他的父母,恐怕也是这个单行道上同路人。

在等待藤校offer的同样场景下,也有一位父亲分享了全家在心焦的等待中试图分散注意力的抵抗: “我孩子现在拼命弹钢琴……2小时后,他就知道是去常春藤学校还是UC Berkeley。 我太太说她现在拼命刷厕所释放压力……我在办公室看圣经……” 最后这位父亲的孩子只等到了3所大学的waiting list。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等来的是失望,但好在他们接受得还算平静,看客们在唏嘘的同时,很难忽略一个事实:即便这位父亲作为退而求其次结果的UC Berkeley和UCLA,也是精英教育中前百分之10的结果,甚至有可能是别的家庭高兴得激动落泪的结果——真的不必用万分沮丧的口吻作为“失败心得”分享。
 
家长真得想开点儿,别再强推娃了。。。

看看DOGE马斯克手下那几个小年轻的。。。都没上过藤校的,都是人才。。。行行出状元。
 
这么优秀,这些藤校拒收的理由是啥?

记得多年前看过国内一个报道,大学全班 30 人毕业找工作,个人简历上一个班长,29 个副班长。其中还有学生会主席,委员等等等等
这高精尖高中是不是也这样?
 
Long long time ago。我们单位首次分配来某 top 8 高校的两毕业生。结果两都傻不楞瞪,分别在两研究室垫底,还厚厚的底,气得单位要退货。校方拒不接受,两家吵到教育部。校方说,以后再不给你们单位名额;单位说,以后你搭钱也不再要你们学校的学生了

这个精英高中有没有这种情况?
 
最后编辑:
我高考的时候,压力其实挺大的,结果我妈一句话,大学如果不能上就算了,我们干脆不读了。

然后心里面压力真是减了一大半了。
 
我舅舅家表弟,没考上本科,读的是大专,我舅舅舅妈的原话是,那还更好一些,少读一年少交一年学费。

心态非常重要。
 
我高考的时候,压力其实挺大的,结果我妈一句话,大学如果不能上就算了,我们干脆不读了。

然后心里面压力真是减了一大半了。
我老娘一句“考不上大学,买菜、做饭、洗衣服 ...... ”,我就麻利儿的考大学了。
 
挫折教育,研究生再上藤校呗,这些学校有很多录取方式,预录取等,应该不会全部藤校都申请了吧,申请费都得很贵
 
挫折教育,研究生再上藤校呗,这些学校有很多录取方式,预录取等,应该不会全部藤校都申请了吧,申请费都得很贵
严格的讲,藤校只是本科。研究生以上的出身靠老板,有点象国内相声届的那种派系,北京的,天津的和西北的。
 
没有见识的父母,一大把年纪还不知道每个人最后都会活成蝼蚁,藤校的蝼蚁也是蝼蚁,能有多大的区别
 
藤校知道他意志薄弱,所以拒他?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