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一次用中文写了封信,送给了他的童年伙伴

悲伤的大马猴

新手上路
注册
2025-07-01
消息
1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1
所在地
美国洛杉矶
前两天晚饭后,Lucas 突然说,“妈妈,我想写封信给小华。”我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蹲在书架边翻出一本中文练习册,撕下一页纸,小心翼翼地写起来。我坐在一旁默默看着,一边偷录了一段小视频。他写得很慢,一笔一画地拼:“亲爱的小华,我很想你。这里下雪了,我堆了雪人。你有没有吃饺子?我想要跟你一起堆雪人。”(虽然很大一部分都是问我或者翻书辅助完成的)
当看见他这么认真的去写这封信,我的鼻头竟然有些酸。小华是他很小很小的时候的玩伴,是我们在他3岁时带他回国,那个暑假他在我妈小区里认识的一个男孩,当时虽然语言方面两个人有些小小的障碍,但是孩子嘛,怎么样都能玩到一起的。后来暑假结束了,我们回到了加拿大,但是Lucas对于那位玩伴仍旧念念不忘,可是我们已经三四年没有回国了。所以当他用中文想要给小华写信的时候,我觉得很感慨,既是感慨这份友谊,也感慨他的那段童年时光。
其实我们家并没有中文环境。
Lucas 在加拿大出生,从小英文是主语言。在家我们尽量说中文,可一出门,全是英语。他刚开始还会说“妈妈我饿了”,慢慢地,变成了“Mom, I'm hungry.” 而且是很自然地脱口而出。我妈妈每年从国内飞来看他一次,语言沟通一直是个“温柔的尴尬”。外婆说中文,他点头摇头。外婆做饭问他“要不要辣”,他歪头看我:“她在说什么呀?”我们有试过一些方法——中文绘本、动画片、周末中文学校、识字卡片……但说实话,效果有限。不是他不聪明,是中文在他的生活里太“轻”,没有用武之地,而且我们家长也慢慢佛系,觉得无所谓了。
转折发生地非常突然。
那段时间我给他安排了每周几次的LingoAce中文课,其实也没报多大希望,想着“能说几句是几句”。他第一节课上完,出来一句话让我有点惊讶:“妈妈,那个老师好像讲故事的人,她让我学会了‘结果’这个词。”原来老师给他们讲了个关于“乌龟爬山”和“猴子等风”的情境,说的是做事要坚持、不能光等机会。Lucas课上还问:“‘猴子’是不是monkey?”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中文说:“对,monkey 就是猴子,但我们今天要用‘猴子’说一段话,你来试试?”
我听他复述这些的时候,感受到一件事——他不是在“学中文”,他在用中文活着体验一个故事。
后来那封信,他花了两个小时(是的就是这么久)写完,又自己去找了贴纸、信封、蜡笔。最让我意外的是,他写完信以后,反复念了好几遍给我听。他说,“小华不知道认不认识我写的字,我觉得我写的不好,我想录一段音读给他。”我们就用手机录了一段语音,他一句一句地读,虽然语调还带着些英文腔调,但他认真的样子,真的让我很感动。从一个中文还不太熟练也不喜欢运用的孩子,到会主动给朋友写中文信、录语音,他其实只学了几个月的时间。
我后来也没再催他中文了。我们没有设定目标,也不打算让他考试。只是想——他别忘了自己还有另一个语言,能和远方的家人说说话,能懂那些没有英文能翻译的“意思”。他现在还在上那个中文小课,每次二十多分钟,老师有时候带成语,有时候讲节气,还有一次让他们用“后来、结果、于是”造句。Lucas造的是:“我去滑雪了,结果摔了一跤,于是我就不敢上坡了。“我听完笑了,但其实心里挺惊讶的——这已经不是“死记硬背”的句式,是他真的在用中文表达。
之前的时候我们家长会纠结:到底是要孩子中文学到什么程度?是要能写作文?能看原版书?能考个等级证书?还是……我现在觉得,其实不必那么功利。
如果他能用中文说“我想你”、能写一封信给远在国内的朋友和亲人、能在某个午后复述一个他喜欢的故事——这就已经很棒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