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零点调查与前进策略的一项10个中国大都市居民的最新调查结果揭示,每5个中国城市成年男性中会有一个人自认是“新男性”。这一数字也得到另一个数字的坚实佐证,因为同时随机受访的那些女性受访者中也恰有1/5的人认为自己的先生或者男友是新男性。
如今男性似乎是一个冷僻的话题,虽然男性是一个如此重要地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扮演最为重要角色的群体。零点调查与前进策略在这项题为《中国:新男性与新时代》的最新研究结果中揭示了这样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今天中国社会中的新男性扮演社会文化转型中的重要角色,他们是这个社会中真正被广泛认同与受推崇的对象,而这种地位又来自于他们对于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产生的对男性角色的新的社会需要的准确把握有关。
零点调查与前进策略的咨询专家认为,新的社会需要会促使新的社会角色的形成,随之,整个社会资源的分配与动员方式也会随之变化。他们把社会群体为建立与维护这种新的角色形象而进行的社会工作、政治动员、消费行为与理念传播都称之为“角色的重新装备”----我们所进行的一切是为了使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在社会中更快地获得认同,更有效地接近资源,更好地传播到目的地。而新男性(与新女性相比)角色正是这样一种虽然很少被人们提及,但是对于中国社会的实际变化有着重大作用的群体。
成为新男性除了自信,还需要实力
新男性是哪个社会群体的专利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以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区别的不同社会群体中的男性都有人认定自己属于新男性。尤其如果仅从职业来看,新男性不只是属于象中产阶级或者白领职员这样的男性群体,事实上,在校学生是自我感觉属于“新男性”最强的群体,而蓝领工人以及下岗职工中自认属于“新男性”的群体与白领中的群体也相距不远。自我认定为“新男性”报告率最高的恰恰也是受访城市中最南(广州31%)和最北(沈阳27.1%)的两个城市。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自我判定是否属于新男性的标准不仅仅跟年龄、收入这些硬性指标挂钩,同时更与自我的价值观判断有关。不过联系我们对于新男性“角色装备”(把新男性的新异之处表现得容易让人们感觉到)的研究结果却又清楚地看到,并不是所有自认为属于“新男性”的人士都具备起码的新男性的装备水平与消费水平的。这就说明,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两种新男性----一种是外在的装备水平可以使公众明显感知到他们是男性中的精英分子的“新男性群体”;另一种是自认属于新男性或者至少自认具备新男性的现实潜力的群体,但他们却并不为一般社会公众所感知(尽管可能为他们亲近的女伴所认同)。而且前者在数量与规模上明显小于后者,但在社会影响力上明显大于后者,他们主要是由专业管理人员和白领阶层构成的。
新男性更接近于女性心目中的理想男性
新男性的基本特征在于其对于女性感受、个人形象、生活享受及家庭事务参与更敏感、更积极,积极在传统男性发言权较小的领域扩大声音,但同时更有实现自己需要的经济实力。与公众对于理想男性的要求比较,新男性较少传统的家庭价值观,也能更多放下传统男性的架子。他们不一般地看重休闲,但他们的休闲与保健方式更比大众男性的休闲体现品味,至少更多的附庸风雅,而偏于所谓“艺术取向”。
而如果我们研究男女两性对于“理想男性”的评判标准的差异,其核心要点恰恰在于女性希望男性对于异性更多表现出尊重与体谅,例如,38.6%的女性认为理想男性的标准是“尊重女性”,41.4%的认为是“脾气好”,37.8%的认为是“对太太忠心”,8.3%认为是“家务好手”,而男性中的相应比例仅分别为31.1%、28.3%、24.2%、6.3%。可见新男性标准形象中的“尊重女性第一”很大程度上正是迎合了公众中的女性选民的投票心理。
新男性更接近于新派的成功男性
新男性是而又不只是一种风格、一种派头,它更接近于由实力、品质与个性魅力三合一的一种人格。今天,15.5%的人相信政治界能贡献这样的典范角色,27.4%的人相信会来自企业界,46.4%的人相信来自演艺界,另有7.1%的人相信是运动界,3.6%的人相信来自新闻节目主持人。在那些被人们列为新男性典范的角色中,有被认为具有革新风格与个性魅力的当代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槠基等),有成功的中外企业家(比尔盖茨、李嘉诚等),也有演艺界的人物(刘德华、濮存昕、张学友等)。
与此同时,新男性也被符号化了,因为他们被与一些特定的代表性产品与品牌连结。除了那些名角以外,这种形象认同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效应,人们将会信仰这些符号作为识别新男性的简便方法----这时于商家以及乐于快捷地进入新男性队伍的人来说,似乎大有吸引力。
如今男性似乎是一个冷僻的话题,虽然男性是一个如此重要地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扮演最为重要角色的群体。零点调查与前进策略在这项题为《中国:新男性与新时代》的最新研究结果中揭示了这样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今天中国社会中的新男性扮演社会文化转型中的重要角色,他们是这个社会中真正被广泛认同与受推崇的对象,而这种地位又来自于他们对于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产生的对男性角色的新的社会需要的准确把握有关。
零点调查与前进策略的咨询专家认为,新的社会需要会促使新的社会角色的形成,随之,整个社会资源的分配与动员方式也会随之变化。他们把社会群体为建立与维护这种新的角色形象而进行的社会工作、政治动员、消费行为与理念传播都称之为“角色的重新装备”----我们所进行的一切是为了使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在社会中更快地获得认同,更有效地接近资源,更好地传播到目的地。而新男性(与新女性相比)角色正是这样一种虽然很少被人们提及,但是对于中国社会的实际变化有着重大作用的群体。
成为新男性除了自信,还需要实力
新男性是哪个社会群体的专利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以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区别的不同社会群体中的男性都有人认定自己属于新男性。尤其如果仅从职业来看,新男性不只是属于象中产阶级或者白领职员这样的男性群体,事实上,在校学生是自我感觉属于“新男性”最强的群体,而蓝领工人以及下岗职工中自认属于“新男性”的群体与白领中的群体也相距不远。自我认定为“新男性”报告率最高的恰恰也是受访城市中最南(广州31%)和最北(沈阳27.1%)的两个城市。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自我判定是否属于新男性的标准不仅仅跟年龄、收入这些硬性指标挂钩,同时更与自我的价值观判断有关。不过联系我们对于新男性“角色装备”(把新男性的新异之处表现得容易让人们感觉到)的研究结果却又清楚地看到,并不是所有自认为属于“新男性”的人士都具备起码的新男性的装备水平与消费水平的。这就说明,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两种新男性----一种是外在的装备水平可以使公众明显感知到他们是男性中的精英分子的“新男性群体”;另一种是自认属于新男性或者至少自认具备新男性的现实潜力的群体,但他们却并不为一般社会公众所感知(尽管可能为他们亲近的女伴所认同)。而且前者在数量与规模上明显小于后者,但在社会影响力上明显大于后者,他们主要是由专业管理人员和白领阶层构成的。
新男性更接近于女性心目中的理想男性
新男性的基本特征在于其对于女性感受、个人形象、生活享受及家庭事务参与更敏感、更积极,积极在传统男性发言权较小的领域扩大声音,但同时更有实现自己需要的经济实力。与公众对于理想男性的要求比较,新男性较少传统的家庭价值观,也能更多放下传统男性的架子。他们不一般地看重休闲,但他们的休闲与保健方式更比大众男性的休闲体现品味,至少更多的附庸风雅,而偏于所谓“艺术取向”。
而如果我们研究男女两性对于“理想男性”的评判标准的差异,其核心要点恰恰在于女性希望男性对于异性更多表现出尊重与体谅,例如,38.6%的女性认为理想男性的标准是“尊重女性”,41.4%的认为是“脾气好”,37.8%的认为是“对太太忠心”,8.3%认为是“家务好手”,而男性中的相应比例仅分别为31.1%、28.3%、24.2%、6.3%。可见新男性标准形象中的“尊重女性第一”很大程度上正是迎合了公众中的女性选民的投票心理。
新男性更接近于新派的成功男性
新男性是而又不只是一种风格、一种派头,它更接近于由实力、品质与个性魅力三合一的一种人格。今天,15.5%的人相信政治界能贡献这样的典范角色,27.4%的人相信会来自企业界,46.4%的人相信来自演艺界,另有7.1%的人相信是运动界,3.6%的人相信来自新闻节目主持人。在那些被人们列为新男性典范的角色中,有被认为具有革新风格与个性魅力的当代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槠基等),有成功的中外企业家(比尔盖茨、李嘉诚等),也有演艺界的人物(刘德华、濮存昕、张学友等)。
与此同时,新男性也被符号化了,因为他们被与一些特定的代表性产品与品牌连结。除了那些名角以外,这种形象认同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效应,人们将会信仰这些符号作为识别新男性的简便方法----这时于商家以及乐于快捷地进入新男性队伍的人来说,似乎大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