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成国际走私文物最大出口国

Black Bea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4-01-01
消息
198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中国已成国际走私文物最大出口国

--------------------------------------------------------------------------------

● 李永乐(上海特派员)

  据中国国家文物部门的估算,在上世纪的后20年中,中国至少有上百万件文物,通过各种渠道被偷运出境,中国已成为国际上走私文物的最大出口国。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文物走私主要是个人偷带或单件邮寄,走私数量小,品种少。但进入90年代,不法分子逐渐形成“收购运销一条龙”作业的走私团伙,不仅走私文物种类越来越多,而且数量越来越大。

  复旦大学文博系副教授胡志祥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1993年,北京开始了中国首次正规的艺术品拍卖会,当时主要的市场是国际买家,尤其是东南亚和港台,国内购买则是国企资金,至于民营企业,还处在原始资本累积的阶段。

  胡志祥说,1997年后,相对于海外买家的逐渐减退,国内购买力明显上升,艺术品市场进入盘整期,1999年开始,国内买家实力进一步增强,出现了海外艺术品回流的现象。

  据本报了解,拍卖市场的打开,打破了以往“由国家文物商店低价收购”的格局,艺术品的价格逐渐往市场行情靠拢,加上市场的活跃,也刺激了文物的走私活动。

  2003年12月22日,中国海关总署、国家文物局联合举办“天津海关查缉走私文物移交仪式”,这是中国海关进入新世纪以来,首次有大规模文物移交活动,海关总署把天津海关历年来查获的8691件走私文物,正式移交给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专家库成员、复旦大学文博系副教授陆建松,在接受上海媒体采访时指出,想靠海关堵住文物走私的漏洞是不现实的,海关查获的文物,只是走私文物汪洋大海中的涓滴。

  他说:“目前实际的情况是,文物市场监管中,存在体制缺陷和政策漏洞,真正治本的举措,应当是对社会文物实现有效的管理。”

  天津海关副关长赵志坚告诉媒体,仅从2002年11月到去年年底,天津海关就查处了9起案件,缴获1820件文物,其中属国家二级文物70件,三级文物153件,查获频率这么高,缴获文物那么高级,在近年来十分罕见。

  比起以往随身携带文物闯关,新一代的走私分子,走私花样更多更新颖,在集装箱大规模走私的同时,他们还用X光机无法穿透的包装物来包裹文物,或将体积小的文物,装入大件物品或金属器皿中,逃避海关检查。

  另一方面,河南、山西、陕西等文物大省,群众性的盗墓挖坟,以及贩卖文物之风屡禁不绝,甚至在一些地方,还成为一种“特殊行业”。近几年发生在中国各地的盗挖古墓案有10万余起,被毁古墓20余万座,连一些体积庞大的地上文物也未能幸免。



新闻:国际 2004-01-25 联合早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