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er-ABC
投机如同火中取粟
- 注册
- 2002-01-20
- 消息
- 1,753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高度: 全在一念之间(zt) 2/14/2004 19:15 [Click:85]
全在一念之间
人,需要经常省思;在且思且行的过程中,生命之旅将会越来越顺畅。而一旦心中的烛火点燃,就像忽然领悟人生真谛,在行动时也将充满信心与希望。
电影《美丽人生》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罗贝多・贝尼尼,在上台领奖致词时说:“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我最大的礼物是贫穷。”世间没有人不讨厌贫穷,但是贫穷除了代表客观的生活条件之外,也提供了自我成长的契机。能够看到这一点的人,就可以视贫穷为礼物,进而接受考验、开发潜能,造就自己成为人才。罗贝多的电影常是由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因此在40余岁他就被誉为意大利的国宝。他的成功岂是偶然?由此看来,贫穷不是可贵的礼物吗?
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命运
世间的事很难断定好坏,幸与不幸也是因人而异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世间的事永远不是绝对的,其后果往往因人而异。以苦难来说,他对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我们也许不算天才,但是绝不甘心做个弱者,那么何不做个能干的人,好好把握苦难这个财富吧!仔细阅读成功者的传记,将会发现他们都是历经折磨、愈挫愈勇,由此取得更大的心灵资源与能量,然后表现了出人头地的成就。
美国有一句格言:“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行为;有什么行为,就有什么习惯;有什么习惯,就有什么性格;有什么性格,就有什么命运。”因此,正确的人生观是基础,也是我们在自我教育时的首要关怀。
譬如,周大观是10岁的少年,他因患病而截了一肢,于是写一首诗,名为“我还有一只脚”。如果在别人身上发生同样的事,可能会抱怨“我只剩一只脚”。从“只剩”到“还有”,不是一念之转吗?关键在于:你看到的是缺陷还是富足?能从富足的角度接受自己的现状,对自己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就是快乐人生的第一步。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高度
我的朋友朱仲祥从小患了肌肉萎缩症,在别人看来是严重的残疾,他自己怎么想呢?他说了一句名言:“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高度。”以高度来说,他无法与别人相提并论,但是由于自知与自信,他有不卑不亢的态度,这种态度形成别人所尊敬的“高度”。什么是我可以改变的。以朱仲祥为例,他的学校教育很有限,但是他非常好学,从“天下”杂志第一期开始,一直仔细念到现在,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谈吐与见识都有相当可观的水平表现。他比一般人更有理由自怨自艾,结果呢?观念正确,随后的一切也就步上正轨了。
对于我们可以改变的部分,要如何下功夫呢?美国国家足球队教练郎伯迪说:“历史上最伟大的教练就是你自己。在人生历程中,你一定免不了犯错,但是如果你能从每一次错误中学习,以后你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无论我们阅读多少励志作品,聆听多少谆谆告诫,目的无非是为了使自己日渐完美。但是,谁最能了解自我的需求,也最能对症下药呢?答案应该是“自己”。
孔子的学生中,以颜渊最为杰出。颜渊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孔子认为“不迁怒,不贰过”是最恰当的描述。“不迁怒”比较容易;“不贰过”是指不再去犯同样的过错,这是极大的挑战。理由是:一个人的过错,常与他的个性倾向和生活习惯有关。那么,“不贰过”岂不是要从自己“脑内革命”到“心态革命”,再到“行为革命”?这些革命的对象都是自己,所以不致引起外在的紧张与冲突。
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燃蜡烛
人生之路上,需要经常省思;一旦发觉“今是而昨非”,就须勇敢地“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思想与行动的配合有一个秘诀,就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所说的:“思考时,要像行动者那么敏捷;行动时,要像思考者那么稳重。”在且思且行的过程中,人生之旅将会越来越顺畅。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燃蜡烛。心中的烛火一旦点燃,就像忽然领悟人生真谛,在行动时也将充满信心与希望。
全在一念之间
人,需要经常省思;在且思且行的过程中,生命之旅将会越来越顺畅。而一旦心中的烛火点燃,就像忽然领悟人生真谛,在行动时也将充满信心与希望。
电影《美丽人生》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罗贝多・贝尼尼,在上台领奖致词时说:“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我最大的礼物是贫穷。”世间没有人不讨厌贫穷,但是贫穷除了代表客观的生活条件之外,也提供了自我成长的契机。能够看到这一点的人,就可以视贫穷为礼物,进而接受考验、开发潜能,造就自己成为人才。罗贝多的电影常是由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因此在40余岁他就被誉为意大利的国宝。他的成功岂是偶然?由此看来,贫穷不是可贵的礼物吗?
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命运
世间的事很难断定好坏,幸与不幸也是因人而异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世间的事永远不是绝对的,其后果往往因人而异。以苦难来说,他对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我们也许不算天才,但是绝不甘心做个弱者,那么何不做个能干的人,好好把握苦难这个财富吧!仔细阅读成功者的传记,将会发现他们都是历经折磨、愈挫愈勇,由此取得更大的心灵资源与能量,然后表现了出人头地的成就。
美国有一句格言:“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行为;有什么行为,就有什么习惯;有什么习惯,就有什么性格;有什么性格,就有什么命运。”因此,正确的人生观是基础,也是我们在自我教育时的首要关怀。
譬如,周大观是10岁的少年,他因患病而截了一肢,于是写一首诗,名为“我还有一只脚”。如果在别人身上发生同样的事,可能会抱怨“我只剩一只脚”。从“只剩”到“还有”,不是一念之转吗?关键在于:你看到的是缺陷还是富足?能从富足的角度接受自己的现状,对自己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就是快乐人生的第一步。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高度
我的朋友朱仲祥从小患了肌肉萎缩症,在别人看来是严重的残疾,他自己怎么想呢?他说了一句名言:“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高度。”以高度来说,他无法与别人相提并论,但是由于自知与自信,他有不卑不亢的态度,这种态度形成别人所尊敬的“高度”。什么是我可以改变的。以朱仲祥为例,他的学校教育很有限,但是他非常好学,从“天下”杂志第一期开始,一直仔细念到现在,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谈吐与见识都有相当可观的水平表现。他比一般人更有理由自怨自艾,结果呢?观念正确,随后的一切也就步上正轨了。
对于我们可以改变的部分,要如何下功夫呢?美国国家足球队教练郎伯迪说:“历史上最伟大的教练就是你自己。在人生历程中,你一定免不了犯错,但是如果你能从每一次错误中学习,以后你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无论我们阅读多少励志作品,聆听多少谆谆告诫,目的无非是为了使自己日渐完美。但是,谁最能了解自我的需求,也最能对症下药呢?答案应该是“自己”。
孔子的学生中,以颜渊最为杰出。颜渊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孔子认为“不迁怒,不贰过”是最恰当的描述。“不迁怒”比较容易;“不贰过”是指不再去犯同样的过错,这是极大的挑战。理由是:一个人的过错,常与他的个性倾向和生活习惯有关。那么,“不贰过”岂不是要从自己“脑内革命”到“心态革命”,再到“行为革命”?这些革命的对象都是自己,所以不致引起外在的紧张与冲突。
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燃蜡烛
人生之路上,需要经常省思;一旦发觉“今是而昨非”,就须勇敢地“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思想与行动的配合有一个秘诀,就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所说的:“思考时,要像行动者那么敏捷;行动时,要像思考者那么稳重。”在且思且行的过程中,人生之旅将会越来越顺畅。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燃蜡烛。心中的烛火一旦点燃,就像忽然领悟人生真谛,在行动时也将充满信心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