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丝
CFC亚太区首席巫婆
- 注册
- 2002-02-17
- 消息
- 2,442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看了关于"京华烟云"的贴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外婆..正好刚过了她的忌日,于是有了一点心情写一点往事../
我活了22年的时候,我生命中一件令我痛不欲生的事情发生了-我失去了与我朝夕相伴22年的外婆。
外婆撒手人寰的时候我正在期末考试,但是我那两天心里特别不踏实,总觉得要有事情发生,好象地震前夕到处仓皇逃窜的蚂蚁..我在她临终之际没能尽晚辈之宜,心中甚为内疚遗憾,更加重了我的悲痛,使我再也没有心情记录外婆的去世经过。直到外婆去世后一个月,我深深感到外婆的去世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甚至写了一篇文章给北京青年报寄去,以示我的怀念。我并不指望它发表,只是寄托我要对外婆说的话。
直到今天,我仍不愿谈及外婆去世的具体细节,只知那非常痛苦。我将它深深放在我的心里,作为一块禁地。我在那悲痛之日之后,回避一切谈及外婆去世的话题,只不愿那悲惨的一幕再一次出现在我的面前。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却是常常思念她,直到黯然落泪。在很多年以后的很多个梦境中,我常常梦见外婆奄奄一息,而我在想尽一切办法抢救她。那些梦境就结束在我永不肯放弃她,送她去医院或是背着她回家的景象上;或是我突然知道外婆要离开人世,就拼命跑去到处找她,要告诉她赶快躲避。然后我就醒了,发现自己满脸泪痕。
我与外婆的这份深厚的情谊,怕是没有第二个人能比。我生下来三天就被外婆用一块布裹着抱回了家。我从小就由外婆带着我。据舅舅讲,我从不肯离开外婆的臂弯一秒,甚至下班回家的妈妈想抱我一下都不行,弄得外婆从来都没法好好吃饭。外婆外表柔弱,内骨坚韧。她从不抱怨自己的苦累,为人温厚善良,是我一生中最热爱的人。但是妈妈曾说过她小时候外婆很利害,常常打她,而且从不关怀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记忆中的外婆已经老了,很和蔼,跟她在一起,我会切实感到一种厚重的安全感,一种想要去照顾她的责任感,和一种亲切的温暖。只要外婆在我身边,哪怕一言不发,也让我感到我把所有的不快和委屈都忘掉了。
外婆并不是社会的女强人,她是个从来没有工作过的家庭妇女,传统的贤妻良母。她对于生活中的任何事都没有着过急,我从没有听见她抱怨过什么,总是那么随和平静,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好象是她天生就有的能力,而我,这么多年来还一直为了学会顺其自然而挣扎.现在我终于可以在我对什么事情无能为力的时候说一声:顺其自然吧.但是事实上,我的生活中还从来没有什么事情是顺其自然而发生或不发生的.外婆常常呆坐在沙发上出神的冥想,我知道她又在想念她40年未回去过的江西老家了。她的弟弟们,都是很会画画的,但是没有一个人怀才得遇,结果疯的疯,死的死,流落在乡下的流落在乡下。听说有一个还是喝醉了酒溺死在厕所里的。听上去那么悲惨.外婆40多年没有见过他们了,可是从没有听到她说起他们,也没有见她为他们掉过眼泪。她总是很安静的想起他们,不让我们跟着一起悲伤。
外婆的家乡是江西的一个小镇,叫做清溪,很清秀的名字,靠近湖南的地方。她的父亲是当时七里八乡小有名气的才子和画家。俞家也是当时小有名气的乡绅式的书香门第。外婆的父亲是个新派人物,她反对女子裹小脚。当她发现外婆的母亲给她裹小脚时,就把她给放了,因此外婆是个大脚,只是有点畸形。他教育几个子女学习艺术,外婆就是在那时念的女子艺专,学习钢琴,月琴和绘画。嫁给外公以后外婆于26岁跟外公辗转到东北的一个封建制浓厚的大家庭中,侍候公公和后婆婆以及子女和几个小姑。她本来带了很多绘画用的工具,并且在最初的几年里,她仍然偶尔作画。后来子女多了,生活也逐渐变得更加实际,她就把她作的画都用来引火做饭了。从此再不作画。从那以后,外婆再也没有回过家乡,直到1954年,外婆得了一场重病,差点没了命,好容易康复后,她二话没说,打了个包袱就于第二天回清溪去了,她走前对外公说,她很想念她的母亲,一定要回去一趟。那是她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家乡,是她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她的亲人们。
她的身上有一种我说不出来的东西,一种传统的,带有几千年文化色彩的东西,非常浓厚,如我的根一样,是我想要吸收的东西,以致于我对她如此的依恋和热爱。这份感情,我对于我的生身父母都未有过到这种程度。
我的母亲绝对是个女强人。她九岁就为了生活进工厂纺麻绳挣钱,和那些大男人们一起抢饭碗。东北的冬天冷得不得了,家里穷困,没有棉衣棉鞋,母亲只有趿拉着外公的掉了底的旧棉鞋在雪地里行走,以致母亲落下了很多关节病和其他慢性病。她常常要熬夜纺线,以致于落下了神经衰弱的毛病。她十五岁才进小学念书,高中时由于在学校背石头逞强把脑袋给砸坏了,落下了脑震荡后遗症的毛病,时常头痛。由于外公那时正在蹲牛棚,是黑五类,因此母亲没有考上大学,在北京的大山沟里直接当起了教书先生。山里天气寒冷,母亲为了给弟妹们生活和读书的钱,自己节衣缩食,没有被褥铺盖,直接睡在冰凉的水泥炕上,结果落下了严重的肾炎,差点把一个肾给摘除了。母亲极为坚强,当她不停的尿血,腰疼得走不动路时,还是自己一个人从山上走了10几里路来到县医院看病的。结果发现尿中5个加号。在医院调养了半年,才终于康复。
生下我和妹妹后,母亲每天给全家缝补洗刷,侍候我们睡下,直到半夜以后才能开始备课和改作业。或许她的经历使她成为一个太坚强的女人,使她没有时间为自己的艰辛和磨难感叹不已,也使她发誓不让我们也过这样的生活。于是她处处保护我们不受伤害,但是同时也使她根本无法理解我有时懦弱和敏感的个性。她太强了,在她面前,我没有用武之地,我常常觉得自己无地自容。我背负着她的希望,她未能实现的全部梦想,她想过而没有过成的生活,感到像是背负着沉重的十子架,我很紧张和沮丧。母亲使我作不成我想作的人,只能努力去作她想作的人。我的英雄感,成就感和给予的快乐都依附在外婆身上了,我感到外婆是真正需要我的,而且她对于我对她的好那样开心的接受,这是我当时生活的全部乐趣。外婆给了我关于"家"的全部概念,那就是,每当我离开家一个星期,我就会因为思念外婆而特想回家去。
外婆在世时,时常到我屋里坐坐,依窗而立,缓缓地给我讲述邻里们的故事,使我很开心。外婆常意味深长的慢悠悠的抚摸着我的头发说:“女人嘛,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啊。”我当时并不赞同她对于女人命运的顺从,然而我却也不会对她的这种宽厚和顺从感到愤懑和不平。正是她的宽厚顺从给予了她可以接受一切痛苦和不平的能力,给了我安全感,给了别人空间。她从不教导我,但是她本身就是我的一个很好的样板。直到今天我才自己领悟到:其实痛苦来临的时候,越是挣扎越痛苦,不如安静的让那一拳砸在身上完事..
外婆走的时候带走了我的部分生机和生命的乐趣与意义,使我再难拾起往昔充盈的心情和那些美好的日子。那个曾经欢乐的六口之家,因着外婆的离去而消失了,这使我对自己的未来更加感到惶恐和无助。外婆走了,由大人们筑起的我的世界开始崩塌,我的感情失去依托,从此流浪或是封闭起来。我知道总有这么一天,我的亲人们终将一个个离我而去,我将彻底裸露在世界上,任凭风吹雨打,再也没人顾念我 。
也许外婆是我与这个被称为家的庇护所的最后脐带,我无忧无虑可以依赖大人们的时代已经过去,我得长大了,学会迎接风雨,有一天我真的走出了这个家,开始我独立的生活,再没有任何人可以依赖。
我活了22年的时候,我生命中一件令我痛不欲生的事情发生了-我失去了与我朝夕相伴22年的外婆。
外婆撒手人寰的时候我正在期末考试,但是我那两天心里特别不踏实,总觉得要有事情发生,好象地震前夕到处仓皇逃窜的蚂蚁..我在她临终之际没能尽晚辈之宜,心中甚为内疚遗憾,更加重了我的悲痛,使我再也没有心情记录外婆的去世经过。直到外婆去世后一个月,我深深感到外婆的去世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甚至写了一篇文章给北京青年报寄去,以示我的怀念。我并不指望它发表,只是寄托我要对外婆说的话。
直到今天,我仍不愿谈及外婆去世的具体细节,只知那非常痛苦。我将它深深放在我的心里,作为一块禁地。我在那悲痛之日之后,回避一切谈及外婆去世的话题,只不愿那悲惨的一幕再一次出现在我的面前。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却是常常思念她,直到黯然落泪。在很多年以后的很多个梦境中,我常常梦见外婆奄奄一息,而我在想尽一切办法抢救她。那些梦境就结束在我永不肯放弃她,送她去医院或是背着她回家的景象上;或是我突然知道外婆要离开人世,就拼命跑去到处找她,要告诉她赶快躲避。然后我就醒了,发现自己满脸泪痕。
我与外婆的这份深厚的情谊,怕是没有第二个人能比。我生下来三天就被外婆用一块布裹着抱回了家。我从小就由外婆带着我。据舅舅讲,我从不肯离开外婆的臂弯一秒,甚至下班回家的妈妈想抱我一下都不行,弄得外婆从来都没法好好吃饭。外婆外表柔弱,内骨坚韧。她从不抱怨自己的苦累,为人温厚善良,是我一生中最热爱的人。但是妈妈曾说过她小时候外婆很利害,常常打她,而且从不关怀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记忆中的外婆已经老了,很和蔼,跟她在一起,我会切实感到一种厚重的安全感,一种想要去照顾她的责任感,和一种亲切的温暖。只要外婆在我身边,哪怕一言不发,也让我感到我把所有的不快和委屈都忘掉了。
外婆并不是社会的女强人,她是个从来没有工作过的家庭妇女,传统的贤妻良母。她对于生活中的任何事都没有着过急,我从没有听见她抱怨过什么,总是那么随和平静,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好象是她天生就有的能力,而我,这么多年来还一直为了学会顺其自然而挣扎.现在我终于可以在我对什么事情无能为力的时候说一声:顺其自然吧.但是事实上,我的生活中还从来没有什么事情是顺其自然而发生或不发生的.外婆常常呆坐在沙发上出神的冥想,我知道她又在想念她40年未回去过的江西老家了。她的弟弟们,都是很会画画的,但是没有一个人怀才得遇,结果疯的疯,死的死,流落在乡下的流落在乡下。听说有一个还是喝醉了酒溺死在厕所里的。听上去那么悲惨.外婆40多年没有见过他们了,可是从没有听到她说起他们,也没有见她为他们掉过眼泪。她总是很安静的想起他们,不让我们跟着一起悲伤。
外婆的家乡是江西的一个小镇,叫做清溪,很清秀的名字,靠近湖南的地方。她的父亲是当时七里八乡小有名气的才子和画家。俞家也是当时小有名气的乡绅式的书香门第。外婆的父亲是个新派人物,她反对女子裹小脚。当她发现外婆的母亲给她裹小脚时,就把她给放了,因此外婆是个大脚,只是有点畸形。他教育几个子女学习艺术,外婆就是在那时念的女子艺专,学习钢琴,月琴和绘画。嫁给外公以后外婆于26岁跟外公辗转到东北的一个封建制浓厚的大家庭中,侍候公公和后婆婆以及子女和几个小姑。她本来带了很多绘画用的工具,并且在最初的几年里,她仍然偶尔作画。后来子女多了,生活也逐渐变得更加实际,她就把她作的画都用来引火做饭了。从此再不作画。从那以后,外婆再也没有回过家乡,直到1954年,外婆得了一场重病,差点没了命,好容易康复后,她二话没说,打了个包袱就于第二天回清溪去了,她走前对外公说,她很想念她的母亲,一定要回去一趟。那是她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家乡,是她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她的亲人们。
她的身上有一种我说不出来的东西,一种传统的,带有几千年文化色彩的东西,非常浓厚,如我的根一样,是我想要吸收的东西,以致于我对她如此的依恋和热爱。这份感情,我对于我的生身父母都未有过到这种程度。
我的母亲绝对是个女强人。她九岁就为了生活进工厂纺麻绳挣钱,和那些大男人们一起抢饭碗。东北的冬天冷得不得了,家里穷困,没有棉衣棉鞋,母亲只有趿拉着外公的掉了底的旧棉鞋在雪地里行走,以致母亲落下了很多关节病和其他慢性病。她常常要熬夜纺线,以致于落下了神经衰弱的毛病。她十五岁才进小学念书,高中时由于在学校背石头逞强把脑袋给砸坏了,落下了脑震荡后遗症的毛病,时常头痛。由于外公那时正在蹲牛棚,是黑五类,因此母亲没有考上大学,在北京的大山沟里直接当起了教书先生。山里天气寒冷,母亲为了给弟妹们生活和读书的钱,自己节衣缩食,没有被褥铺盖,直接睡在冰凉的水泥炕上,结果落下了严重的肾炎,差点把一个肾给摘除了。母亲极为坚强,当她不停的尿血,腰疼得走不动路时,还是自己一个人从山上走了10几里路来到县医院看病的。结果发现尿中5个加号。在医院调养了半年,才终于康复。
生下我和妹妹后,母亲每天给全家缝补洗刷,侍候我们睡下,直到半夜以后才能开始备课和改作业。或许她的经历使她成为一个太坚强的女人,使她没有时间为自己的艰辛和磨难感叹不已,也使她发誓不让我们也过这样的生活。于是她处处保护我们不受伤害,但是同时也使她根本无法理解我有时懦弱和敏感的个性。她太强了,在她面前,我没有用武之地,我常常觉得自己无地自容。我背负着她的希望,她未能实现的全部梦想,她想过而没有过成的生活,感到像是背负着沉重的十子架,我很紧张和沮丧。母亲使我作不成我想作的人,只能努力去作她想作的人。我的英雄感,成就感和给予的快乐都依附在外婆身上了,我感到外婆是真正需要我的,而且她对于我对她的好那样开心的接受,这是我当时生活的全部乐趣。外婆给了我关于"家"的全部概念,那就是,每当我离开家一个星期,我就会因为思念外婆而特想回家去。
外婆在世时,时常到我屋里坐坐,依窗而立,缓缓地给我讲述邻里们的故事,使我很开心。外婆常意味深长的慢悠悠的抚摸着我的头发说:“女人嘛,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啊。”我当时并不赞同她对于女人命运的顺从,然而我却也不会对她的这种宽厚和顺从感到愤懑和不平。正是她的宽厚顺从给予了她可以接受一切痛苦和不平的能力,给了我安全感,给了别人空间。她从不教导我,但是她本身就是我的一个很好的样板。直到今天我才自己领悟到:其实痛苦来临的时候,越是挣扎越痛苦,不如安静的让那一拳砸在身上完事..
外婆走的时候带走了我的部分生机和生命的乐趣与意义,使我再难拾起往昔充盈的心情和那些美好的日子。那个曾经欢乐的六口之家,因着外婆的离去而消失了,这使我对自己的未来更加感到惶恐和无助。外婆走了,由大人们筑起的我的世界开始崩塌,我的感情失去依托,从此流浪或是封闭起来。我知道总有这么一天,我的亲人们终将一个个离我而去,我将彻底裸露在世界上,任凭风吹雨打,再也没人顾念我 。
也许外婆是我与这个被称为家的庇护所的最后脐带,我无忧无虑可以依赖大人们的时代已经过去,我得长大了,学会迎接风雨,有一天我真的走出了这个家,开始我独立的生活,再没有任何人可以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