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豪客资金来源令人生疑

eyli2004

新手上路
注册
2004-01-04
消息
350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期数: 滚动新闻

多维社记者综合报导/中国,一个人均GDP刚刚达到1,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却能够使英法产生「中国人真是太富了」的感慨,但是,正如采访中一个法国店主所问:「为什么我却老在报纸上看到许多中国贫困的报道?」曼彻斯特大学的吉米.约翰逊教授也注意到了这一个现象。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对这一现象感到不解。但是他还是告诉记者:「我知道很多中国人现在都非常富裕。我想,英国政府一定会为这么多的中国留学生来英国上学,而且拥有这么强的消费能力而感到非常高兴。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香港文汇报引述吉米.约翰逊的话说:「我知道,这些中国孩子的家庭条件都很不错。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商人和官员的孩子。但是,就他们在英国的消费能力来看,我觉得中国政府应该注意加强自己的反洗钱能力了。这种非理性消费对于英国来说,从长远来看,也并不是好事。现在,很多中国孩子因为消费高,自我保护能力差,已经成为曼彻斯特当地犯罪集团的抢劫对象。这样对于英国社会的治安也不是件好事。」

香港部分经济学家在听说大陆部分城市实行香港「自由行」政策之后,无不雀跃。事后证明他们猜得很准。但是这种准确背后却有令人不安的因素。

老庄在旺角开了一家照相器材店,他认为,目前在香港消费的人群中间,大额消费多数都是持公款或者来源不明的财产。他担心,香港消费会成为大陆不法分子挥霍公款的一条新途径。而大陆富豪进入香港购买豪宅,也成为了香港媒体诟病的一个主要内容,不知道这些资金?,有多少有着值得怀疑的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的报导说,中国的旅游团在巴黎的许多奢侈品商店已经可以享受最高级别的关门服务的时候,一个中国人又在英国的约克郡购买了一座中世纪的城堡。一时间,关于中国人在欧洲各地消费的故事已经成为了当地人心目中继富裕日本人之后的又一个神话。

走在巴黎最繁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中国人的面孔不时地映入眼廉。记得记者在几年前刚到巴黎的时候,时常会有人问我:「你是日本人吗?」当我告诉他我是中国人以后,店主就自顾干自己的事情,再不会招呼我。

不少留学生赴英后不思进取,只懂挥霍,图为牛津大学。与法国的大批中国旅游者不同,来英国旅游的中国人还不是很多。但是,大批涌入的中国留学生还是在英伦三岛上甚为显眼。

据报导,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这的中国人越是年龄小的,消费水平越高。研究生们都按部就班,打工的打工,学习的学习,勤奋好学,且吃苦耐劳。但是,那些在语言学校学习的中国孩子们却在这里刮起了一股消费旋风。

王,一个来自浙江的18岁孩子,他已经在曼彻斯特的一家语言学校念了3年,仍然因为IELTS(雅思)成绩过低,而没能申请到预科。但是,他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却完全是一个英国中产阶级的派头。

他告诉记者,他和他的湖北女友租住了曼彻斯特郊区的一座2层楼的带花园房子,每天开车往返学校。他还非常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他刚刚买到的奔驰SLR级跑车,这款车刚刚推出不久,即使在曼彻斯特这样的大城市也很少能够看到。而他的女朋友也开着一款昂贵的宝马7系轿车。再看看他全身上下,一水的HUGO BOSS。他对记者说:「每个月我和女朋友都要去一趟伦敦购物,曼城的东西太少了。」

吴来自于一个普通家庭,但他的叔叔是湖南当地的一位官员。她曾经给记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我叔叔来巴黎,和他同来的还有当地的一个老板。据说是来法国出差考察。他们来了以后,就成天在宾馆?打牌,对当地的风景名胜都不感兴趣。就是在回去之前的最后一天,他拉着我一起去香榭丽舍大街给家人买礼物,一共买了10块雷达表,5个路易维登的皮包,我现在用的这个古奇的手袋就是他送的,这么一趟下来花了6万欧元。我叔叔还大喊便宜,说他的一个同事上次来巴黎买了比他还多的东西。」

据一位熟悉中国人来法国旅游的当地人士透露,中国人现在有条件来法国旅游的人大部分都是生意人和官员以及一些高级白领。这些人的消费能力都很强,比起来,那些高级白领算是最抠门的。

但是,他也分析道,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好多人来这购物不是个人购物,而是代表整个家族来购物,毕竟,中国人出国还不是很容易。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