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堂教父》看中日台

青铜

新手上路
注册
2004-02-10
消息
337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圣堂教父》是一套漫画。日制,限制级,编剧史村翔,漫画池上唿一。
“圣堂”意为人的内心世界里充满理想的角落,“教父”就是老大。这个名字本身不是太有意思。
大概内容,是讲两个在六十年代末出生的孩子,在九十年代中期,一个致力于政治家生涯,一个在黑社会拼命往上爬。而实际上两人之间有极亲密的联系,黑社会分子拼命敛钱,资助那个政治家的路途顺畅。到此为止,是关于丑恶的政治献金的故事。那我们把这个故事用正叙的手法讲一遍。话说越南红色高棉统治时期,两个越南日侨家庭同时遇难,小孩被保留下来干活。在劳役的日子里,两个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历尽艰难最终逃到回了故土。七八十年代经济飞速膨胀的日本,全新的世界深深震撼了他们。然而这种震撼并不是来自高科技或物质丰富的生活,而是来自在经济发展中,民众政治责任感的丧失和民族魂的颠覆。他们为当代日本人的世界观忧虑,也在思考人们在繁荣的经济和稳定的生活背后是否付出民族的未来。于是,一个“重振教育,改造日本”的计划被创造出来。他们认为,这个民族需要彻底的革新,需要一个英雄,而这个英雄必须在四十多岁当上首相,启用三十多岁的内阁,由一个少壮政府把国家带入新世纪。但是,如何在一个议员平均年龄在六十到七十岁的国家实现这个梦想呢?他们玩了一次猜拳。
于是,猜拳胜利那方,继续学业,考上东京大学,当上议员秘书,最后取代议员进入政界。输了的那个,从容退学,加入黑社会,好勇斗狠爬到老大的位置,为那个政治人物提供资金,打通关节。――当现状如此的时候,他们找到了一条攀升的捷径,就是把两个人的生命合而为一,在一个人身上实现梦想。
这个故事发展到最荒谬的时候,是政治人物终于在三十岁左右进入了国会,和其他几个少壮派一起,联合团块世代的人(47-49年出生,年轻时曾参与共产主义武斗,后来回归社会,终于藉藉无名)威胁到民自党众强权利益(呵呵,日本文艺里的执政党都叫“民自党”,不高明)。而混黑道那个,得到了全国黑社会的精神认同,联合硫求地头蛇、香港黑社会和俄罗斯黑手党进行黑道改革。当两人关系终究被政治对手挖掘出来时,干脆把黑道组织注册成公司,也进入竞选洪流中。最后的结果是充满希望而悲哀的,两个人一个重新进入国会,一个落选成为第一候补。而那个混白道议员的,因为曾经在柬埔寨受辐射污染,死在圣堂的梦想中。
这个故事里,金钱、暴力和政治的关系被暴露到坦然面对的地步,如译者在后面说,“当只有政客和黑社会横行的时候,一个人的理想应该怎样实现?”理想本身是完美的,但是在完成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只是报纸上最通俗的丑闻在轮番演绎着。
里面传播的思想是右派的,当然是日本的右派,而且非常极端。以至于某些时候,石原慎太郎这个名字会在我脑中一闪而过(不过七十多岁的石原不是太老,而是老得该去死了,已经不适合当改革派)。仅仅出于欣赏对手的角度,我仍然赞美那个荒谬的理想。因为在宏观和微观上,我们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时代和社会,同样的人生抉择,同样的世界格局,还有同样的对于圣堂的信仰。

第一次看到本书是在初中,现在从“动漫蚂蚁”网站下载又看了一遍,唯一一样的是,那种无畏的理想主义又给了我力量。在加拿大这种安逸的地方,一个人坚持某种信念真的很难,特别是每天都把那当作人生目标,没有宗教式的热情绝对不行。拿破仑说过那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天才人物必定为了他们的时代而燃尽他们自己。”偏执狂般,对自己和未来抱定顽固的妄想,然而这正是推动时代的力量!

知识面变广了,对书中涉及的某些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摘引一些我认为最有意思的部分。注意,摘录标准是“有意思”,不需要政治正确,也不一定是影响剧情的重要情节,只是表达了作者的一些政治观。请抱着艺术上欣赏的感情去看。
上面说了,这里的主人公有两个,虽然作者比较偏重那个混黑道的(证据就是最后给他留了条命),我们还是从白道开始。
搞政治就必须要演讲,书中给他安排了大段群众集会的场面,还煞有其事地写了一大堆演讲辞。那么这个年轻人的施政纲领都有什么呢?
我记忆里,他打出的第一张牌是“开放劳工市场”。其性质大约和在中国说“取消户籍制度”一样,让外地劳工大量涌入强走本地人饭碗。这样的目的是对年轻人进行苦其心智饿其体肤的锻炼,把虚假繁荣推垮,换得民族未来。
还有一个重炮是,对自卫队规模进行全民公投。其结果无非有四种:取消自卫队,这是亚洲其他人民众望所归;缩小自卫队规模;维持现状;或者,无限膨胀自卫队,直到地位和军队一样。这个建议本身并不是军国主义,他把军国主义的选择推给了人民,对那个国家来说,也许这才是负责的态度。
这位仁兄临死前的终极目标,是完成“全民公投宪法修正案”――呵呵,很耳熟的词吧,再次强调本书完成于1993年。然而这次的公投醉翁之意并不在酒,而是在引起全体公民对政治的关心,让人民意识到每一票都能左右国家的未来。书中所写的日本社会,大选投票率仅为50%,实际情况也差不多。这意味着大部分民众对国家总方向漠不关心,而这正是改革者最惧怕的。比较一下,上次台湾的“伪大选”投票率为76.4%,据最新消息,今年这次将会超过80%,想一下。
还有很多值得留意的细节,比如改革派的人说,主要的收取政治献金渠道都被老家伙们占着。这时他拍着桌子说,那我们就去抢,连几个企业都哄骗不来还搞什么政治!
书中所坚持的立场是力量绝对论。曾经比喻说,一只猫对着老虎怎么吼叫都是可笑的。政治斗争就是力量的斗争,在一个民主社会里就是比谁钱多,谁的人不要命。一个团块世代的人被白道主人公打动,回到家把没收儿子的足球还给他。即使考上好大学又怎么样?最多不过是继承他做一个无能的议员。国家的未来需要力量来支撑,需要有魄力有信仰的人,而不是一群等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
还有一个本来不值一提的情节,说那个人的政敌想找人整倒他,找着找着就找到了黑道的主人公身上。黑道这个人没拒绝,反而找人在一次集会上刺杀他。于是可怜的政客在不知情下被结结实实捅了一刀,却也因此一炮而红,高票当选。本来这一部分确实是无关紧要,只是赶上阿扁最近也遇刺,结合上面“公投”的事情,严重怀疑阿扁和我一样有看漫画的爱好。

黑道那边,基本就是打打杀杀。能反应一点意识形态的就是,里面隐隐约约的中国威胁论。除了中国还有俄罗斯、美国等,表现了日本作为一个偏远岛国的危机意识。一个人怎样才会自觉进步?答案是危机感。如果危机感仅仅来于周围人事,那人很容易变成被虐妄想症。但如果把眼光放长远,看清世界布局而自发图强,结合起来就无限的力量,如孟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作为中国人很难有忧患意识,因为地太大了人太多了。如我自己,长久的安逸中,人的信仰很容易被遗忘。不过好在我们有邻居可看,身处狼穴,即使一只老虎也会站着睡觉。或如白痴学生考试前开夜车,明明撑不下去了,看到临床的手电还亮着,为争一口气也要坚持到天亮。《圣堂教父》警醒我的,不光是里面的人物性格本身,还有它直白地反应出一些邻国人的想法,让我翻来覆去最后还是打起手电。如果大家彼此都有个荒谬的理想,那就来拼拼看谁能撑到天亮吧!
当黑道那个新进老大想一步到位称霸全国的时候,免不了要借助外部力量。他吸引那些力量的方法,其实是连蒙带骗的,和他的政客兄弟一样。对付硫求,他的诱饵是“把硫求的旗子插到日本”。在香港,香港黑社会正被97回归深深困惑着,他说:“为什么要等中国接管香港?相反,应该让香港进驻中国。”诸如此类。诚然,小国思想作怪,书中过于小视了中国本身的力量,日本政治观终究还是经济强人政治矮子。但是,重点是我们要知道,有人是这样想的。对手错误的想法可以被利用也可以被嘲笑,可以做参考也可以嗤之以鼻,取决于我们自己。
以纯江湖的眼光看,这个黑道主人公是不怎么道义的。比如他拿起枪来,对身边的人说:“让我们一起实现梦想吧”就把老大做了自己当老大。如果有梦想的人都这样干,世界一定乱七八糟。不过他也说:“我们不是领薪水的,我们是流氓!”既然是流氓,用流氓行径到也无可厚非。这样说来,政治家也是不领薪水的,自然也可以流氓。政治献金、非法融资、诈骗贷款等等在书中都被宽容地原谅了。那位政治家主人公,和黑道一起用丑闻扳倒了自己老板,然后接管选区一跃上位。民自党不推荐他,就跑去在野党;在野党不敢收他,断然自组政党。像赶进度一样,所有的事情在一个月内完成,瞬间就可以贴竞选海报了。这样不择手段的事情在书中一再发生,而整个故事实际上是基于一种道德虚无的立场。为了构建圣堂,本来就在发生的丑恶事实被全面再现,而且理所当然的存在着。这个角度看本书不是完全虚妄的。
对于故事的进程,从文艺的角度看框架非常成功,结构紧凑有致,时空转换搭配合理。但是从一个改革过程来说,这种方法无疑太冒进了。治大国如烹小鲜,一个扎实稳固的改革过程必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个冲锋战役完成的事情,就能被另一个冲锋战役打下来,古今中外,教训屡见不鲜。理想可以荒谬到难以置信,但是过程必须是理智客观的,希望后来者都能记住这个道理。
 
"国家的未来需要力量来支撑,需要有魄力有信仰的人,而不是一群等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

:cool: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