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没有元帅

hellofrankabcd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11-08
消息
222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很多人可能感到奇怪,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大国--美国,却一直没有元帅军衔。
其实,这里牵涉到一个翻译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44年底,鉴于当时美军规模庞大(超过1200万人),
编制级别多,加之与盟军联合作战,美国正式在上将衔之上设置了最高一有军衔,
相当于西方国家的元帅。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一直将这一级军衔译为"五星上将",
这是不准确的。

  第一, 美军被译为"五星上将"衔的英文正式衔称,分别为"General of the
Army"(被译为"陆军五星上将")、"General of Air Force"(被译为"空军五星上
将")、"Fleet Admiral"(被译为"海军五星上将"),其实,它们的字面上都没有
"五星上将"的意思。只是由于这一级军衔的识别标志是5颗星徽,在美国也有口语
称其为"五星上将"的,英文为"Five Star General"。应该指出,"General"一词,
既表示"上将",也有"将军"的意思。但在这里是将军的泛称,而不表示上将。如
"Liertenant General"(中将)、"Major General"(少将)。美军的上将只有一
级,军衔标志是4颗星,4颗星的将军就是上将,有时口语称为"四星将军",而不是
"四星上将",就像不能称中将为"三星上将",而可以称"三星将军"一样。因此,即
使是口语,也应译为"五星将军",而不是"五星上将"。我国把美国的"General"和
"General of the Army"分别俗称为"四星上将"和"五星上将",源于民国时期。抗
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的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肩章上分别佩带5
、4、3颗星徽,因此也俗称为"五星上将"、"四星上将"、"三星上将"。但是,正如
国民党军队的"特级上将"一直是这一级军衔的正式衔称(而不是"五星上将")一样
,美军最高军衔的正式衔称也一直是"General of the Army"而不是"Five Star
General"。因此,不能将军衔的俗称作为正式军衔。

第二, 我国之所以没有将"General of the Army"译为元帅,是因为有人认为
元帅一词的英文应是"Marshal",既然"General fo the Army"不是"Marshal",因
此就不能译为元帅。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通常,Marshal表示元帅,但它也有
将领、最高级指挥官等含义,而译为"元帅"的英文也不仅限于"Marshal"一词。英
国的陆军、空军元帅英文衔分别称为"Field Marshal"(陆军元帅)、"Marshal of
the Royal of the Force"(皇家空军元帅),而海军元帅为"Admiral of the
Fleet",并没有"Marshal"的字眼。并且,Marshal在英国泛指空军将官,如"Air
Chef Marshal"(空军上将)、"Air Marshal"(空军中将)。可见,在英文军衔称
谓中,带"Marshal"的不一定都是元帅,而不带"Marshal"的也未必不是元帅。因此
,美国的"General of the Army"译为"陆军元帅"未尝不可。况且,"General"一词
在美国陆、空军和"Marshal"一词在英国空军、"Admiral"在英国海军一样,都是将
军的泛称,而"General of the Army"、"General of the Air Force"则与英国空
军元帅、海军元帅的英文语词结构完全一样;美国海军的"Fleet Admiral"(被译
为"海军五星上将")则在词义上与英国海军元帅(Admiral of the Fleet)完全相
同。因此,参照英国军衔的汉译名称,也应将美国的"五星上将"译为"元帅"。

第三, 按照一般的惯例,军衔译名应符合本国的习惯,即将外国语言译成本
国语言时,凡本国语言有相应语词者,应"以我为主",尽量用本国常用的语词来表
述。其实,世界各国的军衔称谓原本五花八门,但在翻译过来时,则按本国通行的
军衔称谓,给预计统一的译名。如对英国"上将"军衔的译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当是中国还没有实行军衔制,最初曾采用音译的办法,译作"执纳罗"。由于音译难
以使人对茯等级地位得到一个确切的概念,"执纳罗"到底是个多大的官,人们仅从
译名上无法得到一个直观的判断。后来改为套用当时中国清朝武职官员的等级来翻
译,译为"二品官"。因为当时清朝武官分九品,将西方国家的元帅套为一品,上将
则磁为二品。这样用品级来套译,较音译是个进步,总算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从
清末到民初,又先后译为"头等提督"、"正都统"、"大将校"、"大将军"等。直到北
洋政府时期,才正式译为"上将",并沿用至今。每次改动,都是以当时中国武职官
员的品级、职位或军衔来套译的,以使人们对外国这一军衔等级有个直观、确切的
概念和统一的名称。
我国现在对各国上将或大将之上的最高一级军衔通常都译为元帅,而唯独对美
国这一相应级别的军衔译为"五星上将",这既没有"以我为主",也没有与其他国家
同一级别的军衔取得统一,显然是不合理的。以致于很多人都误认为英、法等国都
设元帅衔,而美国未设。其实,英、法等国从来也没有设过叫"元帅"的军衔,这些
国家所谓的"元帅"军衔本来有着各自的称谓:"如英国的"Marshal",法国的
"Marcehal"等,只是在翻译时,将它们"汉化"为元帅。可见,军衔等级是人家设的
,叫不叫元帅是自己的事。晚清时期,我国曾将西方国家的元帅译为"一品官",当
时美国尚未设置"五星上将",否则的话,也会被译为"一品官",而与英、法等国的
元帅别无二致。
第四, 对外国军衔名称的翻译,通常有直译和套译两种。直译就是直接将外
文原电翻译过来,这种情况仅限于日本一国,如日本的"中将"、"少佐"、"上尉"等
,汉译名和日文原词完全一样;套译则是按相当的军衔等级翻译成中文现行的军衔
名称,如将法国的"师将军"(General Divesion)译作少将,将美国的"旅将军"(
Brigadier General)译作准将,将日本的"将补"译作少将、"二佐"译作品校、"一
曹"译作上士等,都是采用套译的办法。显然,所谓的美国"五星上将"的译名,既
非直译,也非套译。"General of the Army"直译有"陆军将领"或"陆军统帅"的意
思,套译应为"陆军元帅"。而"五星上将"如果作为非正式的俗称也未尚不可,但当
作这一级军衔的汉译正式衔称,则不够严谨。特别是在军衔等级表上出现时,更显
得不伦不类。其实,有些国家(如日本)就把美国的最高军衔译作元帅,我国历史
上也称美国佩带5颗星徽的将领为元帅,如潘兴元帅、马歇尔元帅、麦克阿瑟元帅
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韩国的军衔等级基本上仿照美军军衔,其将官军衔的识别标
志(肩章)则与美军完全一样,但韩国佩带5颗星徽的最高军衔却称为元帅。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