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中国满世界找油 加入全球争油大合唱

插队落户在北美

新手上路
注册
2004-04-04
消息
138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中国满世界找油 加入全球争油大合唱

--------------------------------------------------------------------------------
http://www.creaders.net 万维读者网 2004年05月10日 09:14 PM

【万维读者网】万维读者网记者佚民综合报道:全球原油价格持续飙涨,美国和加拿大油价在过去两月显著上扬。上周,加拿大各地最高油价已突破每公升一加元的关口。英国金融时报引述石油输出国组织主席、印尼能源部长的话说,由于美国的石油库存非常紧,再加上投机客操作、伊拉克局势不稳等地缘政治因素,高油价的走势可能持续到夏天。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后起之秀,也正在紧锣密鼓加入全球争油的大合唱。自去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仅次於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迫使中国更积极向全世界找油。

北京「经济参考报」透露,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原油进口达到三○一四万吨,依此进度,全年原油进口量将首次突破一亿吨大关。有关专家认为,原油和成品油进口在高价位持续大幅增加,对中国贸易平衡、工业、运输成本和国民经济运行都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权威资料显示,在过去十年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百分之六点六六,同期的石油产量年均增速仅为一点七五。而这个速度在今年一季度又被重新改写。其中,仅国内成品油消费量同比增长百分二十二点六,其中汽油、柴油分别增长二十三点四和二十二点三。由於受电力供应紧张的影响,浙江、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使用柴油发电的情况继续呈现增加趋势,加大柴油供应压力。

产出与需求之间的巨大缺口,在进口数量上连续多年「高歌猛进」,从一九九九年净进口量四千万吨,猛增至去年的九千万吨。据最新预测,今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一亿吨。而在未来十年,中国石油的净进口需求仍将按年均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

羊城晚报报道说,由於石油紧缺所带来的石油安全问题,在日前召开的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专门召开了「能源:挑战与合作」的会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董事长陈同海会中指出,从石油安全战略考虑,寻找和发展多元化的石油供应市场已迫在眉睫。 虽然迄今为止现货进口原油仍是中国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由政府指定的企业,正尝试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形式多样的期货及现货贸易,另外还包括在勘探、开采等领域与外方合作。比如,中外很多合作专案都采取「份额油」的方式,即中国在当地石油建设专案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该专案石油产量中分取一定份额。

据悉,中国石油军团出境找油的第一步是在拉丁美洲。一九九三年,中石油中标秘鲁塔拉拉六、七区块的石油专案,拉开了中国石油进军海外市场的序幕。

此後,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便一发不可收拾。以购买油田股权的方式,积极参与世界各产油国及周边缅甸、越南、泰国等国家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并利用地缘优势共同建设周边国家至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输送专案。成果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石油)在委内瑞拉竞标获得两块油田合作期限二十年的开采权後,还赢得了苏丹大油田百分之四十的股份。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与英国BP公司、印度尼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合同价值八十五亿美元销售与购买协定。

由於伊拉克局势不稳,其他产油国都在进行调整。近日,沙乌地阿拉伯宣布对外资开放其油气上游市场,伊朗宣布对外开放十六个油田,并列出许多优惠措施。阿联酋、卡塔尔、阿曼、也门、巴林等国也加大对外资开放的力度。陈同海表示,这无疑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石油公司提供了新的机会。

与世界上石油贮量仅次於中东地区的俄罗斯合作,也是中国海外战略的重要一步。俄国是世界上主要石油天然气生产国和出口国,在油气资源上与中国具有很大互补性;另一方面,俄罗斯有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油气资源的迫切要求,正是这种互补性带动双方互利合作。

中国方面著眼於争取稳定原油来源,阿拉伯国家计画扩大与中国经贸往来,「法新社」说,中国将在五月底、六月初与「波斯湾合作委员会」签署经济合作协议,将来还可能发展成自由贸易协定。

「波斯湾合作委员会」(Gulf CooperationCouncil,GCC)是由巴林、科威特、阿曼、沙乌地阿拉伯、卡达以及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等六国组成。近年来中国原油需求大增,并且从GCC国家寻求安全稳定的原油来源,而GCC国家每天生产原油一千五百万桶。中国大陆每天原油需求量达到两百万桶,其中三分之二仰赖从GCC国家进口,短期内还计画扩大自GCC的进口量。

针对原油需求的超高速增长,除了千方百计寻求稳定的油源供应,还应另辟节省之路,双管齐下。经济参考报引述曾长期从事国际石油贸易的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陈浩然的话说,作为一个能源紧缺的国家,中国的能源浪费十分严重,单位能耗所创造的财富远远低於发达国家。中国每创造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值的三至四倍,日本的十一点五倍,美国的四点三倍,德国、法国的七点七倍。如果再按照高耗能、粗放式的方式扩大生产,全世界的能源都供应不起。

陈浩然提出,要在各个方面开发节能产品,推广节能型的生活方式,比如节能建材、节能汽车等。在当前汽车大量进入家庭的情况下,国家要采取措施限制高耗能、大排量汽车的消费。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要优先发展轨道交通。

面对日新月异的中国石油需求,万维天下论坛网民胡祈评论说:中国对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没有石油,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失去了发展的生命线。

胡祈担心:中国的汽车工业,飞跃发展,在世界汽车业的地位迅速崛起,汽车是什么东西?是吃石油的机器,跑得越快,喝石油越多,中国每年造那么多的汽车,现在石油价格这么贵,真是要人命,中国还要不要发展汽车工业了?

中国的化工业,在世界举足轻重,化工业的原料是什么?石油,石油是化工业的重要食粮,世界油价这么高上天,中国化工业还要不要活命了?

中国正在拼命造高速公路,有路有车有乘客,但缺少石油可不行,看来难了。

中国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油价这么高,还让不让人开车了,真烦人。

石油真是中国的命根子啊,如何是好啊?
 
We begin to care about our own interests world wide! That's great!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