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4-03-03
- 消息
- 238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联合早报 :社论/言论/天下事 2004-05-19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权两个台办发表对台政策声明,表明了北京当局对这份文件的重视。而选择在当日凌晨将全文公布,更是罕见现象。其背后含义是台北当局要多加关注的地方。
陈水扁总统的就职演说,应该已经完全定稿而且准备付印。演说内容外界可能不很清楚,但一些重要的原则与宣示,相信华府已能知悉,而北京不管是透过什么管道多少也能掌握演讲的内容。
这里有二个例子可以说明问题。
其一,在邱义仁4月25日衔命前往华府,向美国解释五二○演讲内容之后,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接受香港凤凰电视台访问,提到了两个重要的态度:美方与台湾即使在非正式场合沟通,都算是严肃的会晤;希望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重提“四不”。
阿米蒂奇等于透露了邱义仁在华府的活动内容,是否含有警告意思,值得玩味。邱显然未强调“四不”会列入演说内容,所以阿米蒂奇才重申关切。
警告在先,软硬两手
事实上,台湾总统府公共关系主任黄志芳多次说明,“四不一没有”没有必要再度提及。中共是否自美方管道获得了解,进而忧虑,需在第一时间发出通牒,应是考量这项突兀声明的重点。
其二,依北京对台政策推敲程序来说,这项声明不应该在五二○前夕发表。因为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应该在五二○之后才会将建议案呈交政治局审批,以便做成最后回应方案。
5月17日的声明与过去文件最大的不同,是在具体政策之前,用词非常强硬,对陈水扁过去四年的政策予以批判与否定。后文的内容即便有建设性,也会被读毕前文之后所产生的情绪波及。
因此,这篇声明与其说是胡锦涛的七点看法,还不如说北京实际上并无意推动,因为它挂在一中原则以及停止台独活动之后。
北京之所以在这个时刻推出这份声明,一方面固是提供陈水扁回旋空间,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悬崖勒马”,以及“台湾当权者必须做出选择”,并让两岸关系尚有远景作为诱饵,另一方面则是对陈水扁不存希望,认定他会“玩火自焚”,警告或通牒的意味甚浓。而摆出七点看法只是昭告世人,北京并非没有给台北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声明中提及要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正巧是陈水扁在四年前就任后的重点建议。北京这个做法正好印证这篇声明是“警告在先,宽容处理在后”的策略运用。
其次需要台北注意的地方,是大选之后一直没有见到北京较高层次的官方评论。一般来说,北京选前保持缄默是有迹可寻,但选后不语则比较罕见。这样的措施可有二点来解释。一是台湾选票疑云尚未确定;另一则是针对未来四年已作最坏打算。
台湾的司法验票在五二○之前不会有真章出现,而蓝营的翻盘机会也不使北京乐观。再加上五二○之前,阁员之任命多见“台湾主体性”与“去中国化”的支持者;“四不”承诺又难有重申机会;而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与两岸和平纲领的成立与订定,更见国统会与国统纲领的寿终正寝。
这一连串事态,想叫北京期待陈水扁演讲有“善意”出现,那是太低估中共的评断能力。既然五二○之后的回应也要摊牌,那么,五一七声明至少还可将政策建议与批判同时陈列,还可安抚军方与鹰派,毕竟是“软硬两手策略”。如果台北敬酒不吃,那么,下一步可由北京自己来发牌了。
大动作之前的通牒
其实,对北京强硬的底牌,美国应该了然在胸。主管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已说得非常露骨,那就是美国非常担心,华盛顿对中共动武的吓阻可能会失败。他并敦促陈水扁总统要正视中共军事报复的威胁。
无独有偶,一向与美国国防部关系良好的葛来仪女士,则在5月6日一场研讨会上指布什政府的官员已表明,台湾不应视中共的威胁为空话,并把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当成空白支票。
正当美国本土已开始提出对台北警告之时,前驻中国大陆的美国公使傅立民,在北京发表对台海军事对抗的解析演说,被人民网用英文原件刊出,还配合了中文译稿。这样大张旗鼓,说穿了,只是因为傅立民的这篇演讲特别强调台湾问题可能引发战争的忧虑。
由前面分析可得本文第二个背景含义的结论,那就是,这篇声明将是“大动作”之前的通牒。特别是“两条路的选择”,更是印证了这样大胆的假设。
其实,包括两岸领导人在内,没有人愿意在此刻启动任何破坏台海稳定的引线。到底这个“引爆点”如何拆除,恐怕还是在两岸领导人的手上。
・作者是台湾政治大学中山所教授兼所长
:flaming: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权两个台办发表对台政策声明,表明了北京当局对这份文件的重视。而选择在当日凌晨将全文公布,更是罕见现象。其背后含义是台北当局要多加关注的地方。
陈水扁总统的就职演说,应该已经完全定稿而且准备付印。演说内容外界可能不很清楚,但一些重要的原则与宣示,相信华府已能知悉,而北京不管是透过什么管道多少也能掌握演讲的内容。
这里有二个例子可以说明问题。
其一,在邱义仁4月25日衔命前往华府,向美国解释五二○演讲内容之后,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接受香港凤凰电视台访问,提到了两个重要的态度:美方与台湾即使在非正式场合沟通,都算是严肃的会晤;希望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重提“四不”。
阿米蒂奇等于透露了邱义仁在华府的活动内容,是否含有警告意思,值得玩味。邱显然未强调“四不”会列入演说内容,所以阿米蒂奇才重申关切。
警告在先,软硬两手
事实上,台湾总统府公共关系主任黄志芳多次说明,“四不一没有”没有必要再度提及。中共是否自美方管道获得了解,进而忧虑,需在第一时间发出通牒,应是考量这项突兀声明的重点。
其二,依北京对台政策推敲程序来说,这项声明不应该在五二○前夕发表。因为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应该在五二○之后才会将建议案呈交政治局审批,以便做成最后回应方案。
5月17日的声明与过去文件最大的不同,是在具体政策之前,用词非常强硬,对陈水扁过去四年的政策予以批判与否定。后文的内容即便有建设性,也会被读毕前文之后所产生的情绪波及。
因此,这篇声明与其说是胡锦涛的七点看法,还不如说北京实际上并无意推动,因为它挂在一中原则以及停止台独活动之后。
北京之所以在这个时刻推出这份声明,一方面固是提供陈水扁回旋空间,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悬崖勒马”,以及“台湾当权者必须做出选择”,并让两岸关系尚有远景作为诱饵,另一方面则是对陈水扁不存希望,认定他会“玩火自焚”,警告或通牒的意味甚浓。而摆出七点看法只是昭告世人,北京并非没有给台北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声明中提及要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正巧是陈水扁在四年前就任后的重点建议。北京这个做法正好印证这篇声明是“警告在先,宽容处理在后”的策略运用。
其次需要台北注意的地方,是大选之后一直没有见到北京较高层次的官方评论。一般来说,北京选前保持缄默是有迹可寻,但选后不语则比较罕见。这样的措施可有二点来解释。一是台湾选票疑云尚未确定;另一则是针对未来四年已作最坏打算。
台湾的司法验票在五二○之前不会有真章出现,而蓝营的翻盘机会也不使北京乐观。再加上五二○之前,阁员之任命多见“台湾主体性”与“去中国化”的支持者;“四不”承诺又难有重申机会;而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与两岸和平纲领的成立与订定,更见国统会与国统纲领的寿终正寝。
这一连串事态,想叫北京期待陈水扁演讲有“善意”出现,那是太低估中共的评断能力。既然五二○之后的回应也要摊牌,那么,五一七声明至少还可将政策建议与批判同时陈列,还可安抚军方与鹰派,毕竟是“软硬两手策略”。如果台北敬酒不吃,那么,下一步可由北京自己来发牌了。
大动作之前的通牒
其实,对北京强硬的底牌,美国应该了然在胸。主管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已说得非常露骨,那就是美国非常担心,华盛顿对中共动武的吓阻可能会失败。他并敦促陈水扁总统要正视中共军事报复的威胁。
无独有偶,一向与美国国防部关系良好的葛来仪女士,则在5月6日一场研讨会上指布什政府的官员已表明,台湾不应视中共的威胁为空话,并把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当成空白支票。
正当美国本土已开始提出对台北警告之时,前驻中国大陆的美国公使傅立民,在北京发表对台海军事对抗的解析演说,被人民网用英文原件刊出,还配合了中文译稿。这样大张旗鼓,说穿了,只是因为傅立民的这篇演讲特别强调台湾问题可能引发战争的忧虑。
由前面分析可得本文第二个背景含义的结论,那就是,这篇声明将是“大动作”之前的通牒。特别是“两条路的选择”,更是印证了这样大胆的假设。
其实,包括两岸领导人在内,没有人愿意在此刻启动任何破坏台海稳定的引线。到底这个“引爆点”如何拆除,恐怕还是在两岸领导人的手上。
・作者是台湾政治大学中山所教授兼所长
:fla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