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4-03-03
- 消息
- 238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中国网2004年5月21日》 5月20日,陈水扁发表“就职演说”,并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在长达半小时的“演说”中,陈水扁表面上摆出追求两岸缓和的姿态,从“公投制宪”退缩到“宪政改造”,但实际上仍回避一个中国原则,鼓吹“新的国家共同体”,煽动民众对大陆的敌意。不难看出,“就职演说”既是缓和岛内外“反台独”压力的和平烟雾,更是谋求“实质台独”的宣言。
施放和平烟雾,缓和反“独”压力
在“就职演说”中,陈水扁表现出所谓“善意”,实际是大玩文字游戏。
一是对于岛内外高度关注的“公投制宪”议题,陈水扁“退缩”到“宪政改造”,不提2006年的“制宪时间表”,声称“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因目前台湾社会未形成绝大多数的共识,“不宜在此次宪改的范围之内”。
二是对于美国要求陈水扁重申的“四不一没有”,陈水扁没有明确提及,但声称4年前的“原则与承诺”,“过去4年没有改变,未来4年也不会改变”。不过,陈水扁出尔反尔,毫无诚信,早已自食其言。
三是对于台湾前途,陈水扁提出“只要台湾人民同意”,两岸“发展任何形式的关系都不排除”。
四是声称成立“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拟定“两岸和平发展纲领”,“共同策进两岸和平稳定、永续发展的新关系”。
叫嚣“2006年公投制宪”、2008年“实施新宪”的陈水扁摆出缓和姿态,绝不是他幡然悔悟,而是岛内外的反“独”压力使然。选后,陈水扁“当选正当性”备受质疑,岛内族群矛盾、统独矛盾激化,尤其是美国警告“台独将导致毁灭性后果”,祖国大陆更在“5.17授权声明”中严正警告陈水扁悬崖勒马,否则将玩火自焚。在这种情况下,陈水扁当局声称“就职演说”要让美国肯定、国际激赏、中共找不到借口,其主要目的就是化解岛内外排山倒海的反“独”压力,缓和岛内的族群冲突与蓝绿对抗气氛,渡过上台之初的危险期。
回避一中原则,深化“实质台独”
事实上,由于“台独”理念根深蒂固,加上“台独基本教义派”的牵制,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处处鼓吹“台独”。
一是回避一个中国原则,宣扬“一边一国”。如果说陈水扁在2000年“就职演说”中还装模作样地抛出所谓“四不一没有”、“未来的一个中国”等言词,那么此次“演说”则把两岸关系说成是“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台湾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实际是变相鼓吹“两国论”或者“一边一国”。
二是培植“台独认同”。陈水扁不仅鼓吹所谓“台湾精神”、“最完美的台湾图像”、“团结台湾、守护台湾”等,还表示“透过公民社会的建立,经由偕同参与、集体创造的土地认同与共同记忆,才能超越族群、血缘、语言、文化的局限,迈向一个新的国家共同体的重建”;“不管是认同台湾或者认同中华民国,其实都是相同的归属”、“2300万台湾人民应该是一个命运相同、荣辱与共的整数”。这实际上是以所谓“新的国家共同体”,培植以“台湾国”为核心的“民族与国家认同”。
三是隐藏“公投制宪”图谋。陈水扁声称2008年卸任时要交给民众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新宪法”,背后的意思是说要让台湾拥有一部与大陆完全没有关系的“新宪法”,从而实现“台湾国”的“法理独立”。陈水扁声称,完成“宪政改造”、“废除国大”、“公投入宪”,“为民主宪政长期的发展及未来人民公投复决国会宪改提案奠定开阔的基石”,实际是想为“公投制宪”铺路。
四是谋求扩大“台独”国际空间。陈水扁夸下海口,“两年之内完成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愿望”,叫嚣“台湾不但要站起来,还要勇敢地走出去”。
五是把大陆反“台独”、求统一的努力诬蔑成“对台湾施加武力的威胁和政治的孤立”,实际是煽动民众对祖国大陆的敌意。
显然,陈水扁通过种种“台独”手法,描绘一幅“更加趋于完整国家的图像”,“让台湾更像一个独立自主国家”。对于陈水扁的两面手法,“台独”分子大加吹捧。“台独联盟主席”黄昭堂“相当满意”,老牌“台独”分子蔡同荣吹捧陈水扁“婉转地拒绝一个中国的原则,并且要求对方承认中华民国的存在,相当高招”。
打着“民主”旗号,图谋“台湾问题国际化”
在“就职演说”中,陈水扁还说什么“台湾的民主不仅是一个试炼,也是一个示范”;“台湾与美日及许多国际友邦的友谊基础,不仅在于维护共同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建立在自由、民主、人权与和平的价值同盟关系”;“我们筹设民主太平洋联盟、成立民主基金会”,“与地球村的其他成员共同分享并维护自由、民主、人权的普世价值”。与此同时,陈水扁还引狼入室,“盼望国际社会继续关注并协助维护台海的和平与亚太地区的稳定”。
从陈水扁的“就职演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陈水扁拒绝一个中国原则,仍以“一边一国”定位两岸关系,其“台独”立场没有丝毫改变;未来一旦度过“就职”初期的困难期,仍将千方百计推动“台独”施政,强化“实质台独”。
二是陈水扁“就职演说”只不过暂时化解了两岸立即摊牌的危机,但同时为未来两岸关系埋下“地雷”。台当局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根本看不出什么“善意”与诚意,所谓“两岸和平稳定架构”完全是纸是谈兵,两岸直航短期内难以突破,两岸政治僵局在陈水扁任内不可能打破。前“陆委会副主委”高孔廉认为,陈水扁闪躲一中,两岸关系不会有进展。国民党“立委”章孝严等人认为,美中台关系形势是“雨过天未晴”,虽化解眼前危机,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三是台当局将不遗余力地扩大“台独”空间,两岸在国际社会围绕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斗争将更加激烈。
四是岛内民众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愿望再次落空,陈水扁“台独”施政仍将遭到泛蓝军及岛内民众的强烈反对。
中国网2004年5月21日
:flaming:
施放和平烟雾,缓和反“独”压力
在“就职演说”中,陈水扁表现出所谓“善意”,实际是大玩文字游戏。
一是对于岛内外高度关注的“公投制宪”议题,陈水扁“退缩”到“宪政改造”,不提2006年的“制宪时间表”,声称“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因目前台湾社会未形成绝大多数的共识,“不宜在此次宪改的范围之内”。
二是对于美国要求陈水扁重申的“四不一没有”,陈水扁没有明确提及,但声称4年前的“原则与承诺”,“过去4年没有改变,未来4年也不会改变”。不过,陈水扁出尔反尔,毫无诚信,早已自食其言。
三是对于台湾前途,陈水扁提出“只要台湾人民同意”,两岸“发展任何形式的关系都不排除”。
四是声称成立“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拟定“两岸和平发展纲领”,“共同策进两岸和平稳定、永续发展的新关系”。
叫嚣“2006年公投制宪”、2008年“实施新宪”的陈水扁摆出缓和姿态,绝不是他幡然悔悟,而是岛内外的反“独”压力使然。选后,陈水扁“当选正当性”备受质疑,岛内族群矛盾、统独矛盾激化,尤其是美国警告“台独将导致毁灭性后果”,祖国大陆更在“5.17授权声明”中严正警告陈水扁悬崖勒马,否则将玩火自焚。在这种情况下,陈水扁当局声称“就职演说”要让美国肯定、国际激赏、中共找不到借口,其主要目的就是化解岛内外排山倒海的反“独”压力,缓和岛内的族群冲突与蓝绿对抗气氛,渡过上台之初的危险期。
回避一中原则,深化“实质台独”
事实上,由于“台独”理念根深蒂固,加上“台独基本教义派”的牵制,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处处鼓吹“台独”。
一是回避一个中国原则,宣扬“一边一国”。如果说陈水扁在2000年“就职演说”中还装模作样地抛出所谓“四不一没有”、“未来的一个中国”等言词,那么此次“演说”则把两岸关系说成是“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台湾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实际是变相鼓吹“两国论”或者“一边一国”。
二是培植“台独认同”。陈水扁不仅鼓吹所谓“台湾精神”、“最完美的台湾图像”、“团结台湾、守护台湾”等,还表示“透过公民社会的建立,经由偕同参与、集体创造的土地认同与共同记忆,才能超越族群、血缘、语言、文化的局限,迈向一个新的国家共同体的重建”;“不管是认同台湾或者认同中华民国,其实都是相同的归属”、“2300万台湾人民应该是一个命运相同、荣辱与共的整数”。这实际上是以所谓“新的国家共同体”,培植以“台湾国”为核心的“民族与国家认同”。
三是隐藏“公投制宪”图谋。陈水扁声称2008年卸任时要交给民众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新宪法”,背后的意思是说要让台湾拥有一部与大陆完全没有关系的“新宪法”,从而实现“台湾国”的“法理独立”。陈水扁声称,完成“宪政改造”、“废除国大”、“公投入宪”,“为民主宪政长期的发展及未来人民公投复决国会宪改提案奠定开阔的基石”,实际是想为“公投制宪”铺路。
四是谋求扩大“台独”国际空间。陈水扁夸下海口,“两年之内完成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愿望”,叫嚣“台湾不但要站起来,还要勇敢地走出去”。
五是把大陆反“台独”、求统一的努力诬蔑成“对台湾施加武力的威胁和政治的孤立”,实际是煽动民众对祖国大陆的敌意。
显然,陈水扁通过种种“台独”手法,描绘一幅“更加趋于完整国家的图像”,“让台湾更像一个独立自主国家”。对于陈水扁的两面手法,“台独”分子大加吹捧。“台独联盟主席”黄昭堂“相当满意”,老牌“台独”分子蔡同荣吹捧陈水扁“婉转地拒绝一个中国的原则,并且要求对方承认中华民国的存在,相当高招”。
打着“民主”旗号,图谋“台湾问题国际化”
在“就职演说”中,陈水扁还说什么“台湾的民主不仅是一个试炼,也是一个示范”;“台湾与美日及许多国际友邦的友谊基础,不仅在于维护共同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建立在自由、民主、人权与和平的价值同盟关系”;“我们筹设民主太平洋联盟、成立民主基金会”,“与地球村的其他成员共同分享并维护自由、民主、人权的普世价值”。与此同时,陈水扁还引狼入室,“盼望国际社会继续关注并协助维护台海的和平与亚太地区的稳定”。
从陈水扁的“就职演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陈水扁拒绝一个中国原则,仍以“一边一国”定位两岸关系,其“台独”立场没有丝毫改变;未来一旦度过“就职”初期的困难期,仍将千方百计推动“台独”施政,强化“实质台独”。
二是陈水扁“就职演说”只不过暂时化解了两岸立即摊牌的危机,但同时为未来两岸关系埋下“地雷”。台当局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根本看不出什么“善意”与诚意,所谓“两岸和平稳定架构”完全是纸是谈兵,两岸直航短期内难以突破,两岸政治僵局在陈水扁任内不可能打破。前“陆委会副主委”高孔廉认为,陈水扁闪躲一中,两岸关系不会有进展。国民党“立委”章孝严等人认为,美中台关系形势是“雨过天未晴”,虽化解眼前危机,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三是台当局将不遗余力地扩大“台独”空间,两岸在国际社会围绕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斗争将更加激烈。
四是岛内民众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愿望再次落空,陈水扁“台独”施政仍将遭到泛蓝军及岛内民众的强烈反对。
中国网2004年5月21日
:fla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