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独行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3-09-16
- 消息
- 237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老美大吃一惊:“天哪,世界为什么会如此憎恶我们?
文章来源: 华盛顿观察 于 2004-05-21 10:47:50
“世界憎恶我们”,这大概是很多美国人在过去几个星期来想要弄明白的问题。美国人在历史上时不时会对同样一个问题大吃一惊,那就是“天哪,世界为什么会如此憎恶我们?”从这一点上来讲,现在面对虐待伊拉克囚犯丑闻震惊美国公众同越战中后期觉醒的美国人的心态没有什么迥异。
虽然美国人对自己问题的思考已经有多重答案,但是为什么美国人总是走到不得不扪心自问这一问题的地步,倒是让人感兴趣探讨的一个问题。
在地理上和文化上,美国都是一个“向内看”的社会。美国人习惯依赖自己的新闻记者把世界带到他们的起居室里,然而偏偏美国的新闻记者也患有“向内看”的“眼疾”,这一“眼疾”在战时尤为严重。
美国媒体对国际新闻的报道在近20年来不断大幅减弱,原因是美国的新闻媒体对更大商业利润的追逐和美国受众的日趋分散。美国报纸和电视台的总裁决定了后冷战时代的美国人只关心社会名人、丑闻和地方新闻,大大裁减在对外国的新闻报道方面的投入。
根据权威的美国新闻业界报纸“出版商和编辑”的一篇报道,在过去15年-22年这段时间里美国的对外新闻报道的时间和篇幅减少了70-80%。1998年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的一份研究表明,美国对国际新闻的报道占总版面的百分比从1983年的10%下降到2%。
再举几个例子。《时代周刊》将其驻外记者从1989年的33名,减少到2001年的24名。美国电视台对于国际新闻报道的下降更为显着。根据哈佛大学的一份研究,美国电视上对国际新闻的报道占新闻总量的百分比总从七十年代的45%下降到1995年的13.5%,等于有七成的缩水。美国广播公司(ABC)在过去15年中将驻外记者从17名减少到7名。即使是号称为了随时随地报道新闻的美国有线电视网(CNN)也已改80年代不断拔高驻外记者阵容的势头,逐渐从2000年开始减少报道硬性新闻,转向采用更娱乐性和刺激性的方式谈论新闻,同时增加软性新闻的报道,目的是同福克斯电台和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争夺收视率。
当然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大国,一些地区性报纸开始为了满足这些移民群体的要求从而增加对其原住国的报道。比如《达拉斯晨报》对墨西哥更为关心,而硅谷的《圣何赛水星报》 (San Jose Mercury News)则有不少关于越南的报道。但是更多的、曾经一度标榜自己的国际报道能力的报纸,比如克利夫兰的“Plain Dealer”,《底特律新闻》,《圣路易邮报》(St. Louis Post-Dispatch)基本退出了独家的国际新闻报道领域。
一个名为“美国报纸状况”的非政府机构的监督项目在2000年发现,美国所有的日报驻外全职记者只有282名,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记者主要是为了报道金融新闻的《华尔街日报》工作。美国最主要的三大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平均分别有20个驻外分社。美国的这“三大报”从而又占去这282名驻外记者中的三分之一。最后,1500多家美国日报则只有不到100名驻外记者。
很多新闻集团的总裁说,因为现在便捷的交通和通讯手段,他们不必向海外派常驻记者。但是曾经为有线电视网和美联社长期工作的驻外记者彼得.阿内特(Peter Arnett)曾说过,这一现状使得“除非世界上有一个重大危机,大多数美国人对国际上发生的事件不甚了解”。
美国不少有良心的新闻记者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正是为什么那么多美国人面对9.11恐怖主义袭击的惨剧感到如此困惑和缺少安全感的原因。
如果说麦当劳在世界哪一个角落又开了一家的报道比比皆是,即使是相对成熟的美国人都盲目相信,世界正在变得像美国一样。《时代周刊》的詹姆斯.凯立(James Kelly)说,他对怀疑相比之下美国又有多少报道讲述世界如何在对美国施展权力影响感到愤怒。《波士顿环球报》的编辑马丁.巴顿(Martin Barton)认为,很多美国人对穆斯林世界的政治、宗教和意识形态几乎一无所知,这同美国欠缺国际新闻报道很有关联。
9.11恐怖主义袭击也是对美国新闻界的一记警钟。美国有线电视网的前主席沃特.伊萨克森(Walter Isaacson)曾说过,恐怖主义袭击帮助有线电视网重新发现了用一种合理的和镇静的态度报道严肃国际新闻的使命,但是让中东穆斯林世界的报道盖过类似辛普森杀妻、戴安娜王妃车祸,莱温斯基丑闻和康迪特议员的实习生失踪案等情爱凶杀的刺激报道又是谈何容易?当美国公众和新闻界互相怪罪对方是美国国际新闻报道下降的原因时,可以预知的是,这一种新闻工作者良知和认知的转换,以及公众兴趣带动的市场调整在美国还需时日。
不管是美军解放纳粹集中营,骨瘦如柴的囚犯奔跑去拥抱美国大兵,越南战争中裸体的越南少女为逃命狂奔,还是人间地狱般的美国占领军监狱以及美国人被砍头--战争、血腥、苦难和死亡的新闻画面往往撼动人心,比任何语言和逻辑分析对公众都更有说服力。虐俘照片因而将永远同美国特立独行、欲称霸权而不能的后9.11世界联系在一起,图片注释为什么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如何,文明、民主和先进可以成为世界的道德主宰。
文章来源: 华盛顿观察 于 2004-05-21 10:47:50
“世界憎恶我们”,这大概是很多美国人在过去几个星期来想要弄明白的问题。美国人在历史上时不时会对同样一个问题大吃一惊,那就是“天哪,世界为什么会如此憎恶我们?”从这一点上来讲,现在面对虐待伊拉克囚犯丑闻震惊美国公众同越战中后期觉醒的美国人的心态没有什么迥异。
虽然美国人对自己问题的思考已经有多重答案,但是为什么美国人总是走到不得不扪心自问这一问题的地步,倒是让人感兴趣探讨的一个问题。
在地理上和文化上,美国都是一个“向内看”的社会。美国人习惯依赖自己的新闻记者把世界带到他们的起居室里,然而偏偏美国的新闻记者也患有“向内看”的“眼疾”,这一“眼疾”在战时尤为严重。
美国媒体对国际新闻的报道在近20年来不断大幅减弱,原因是美国的新闻媒体对更大商业利润的追逐和美国受众的日趋分散。美国报纸和电视台的总裁决定了后冷战时代的美国人只关心社会名人、丑闻和地方新闻,大大裁减在对外国的新闻报道方面的投入。
根据权威的美国新闻业界报纸“出版商和编辑”的一篇报道,在过去15年-22年这段时间里美国的对外新闻报道的时间和篇幅减少了70-80%。1998年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的一份研究表明,美国对国际新闻的报道占总版面的百分比从1983年的10%下降到2%。
再举几个例子。《时代周刊》将其驻外记者从1989年的33名,减少到2001年的24名。美国电视台对于国际新闻报道的下降更为显着。根据哈佛大学的一份研究,美国电视上对国际新闻的报道占新闻总量的百分比总从七十年代的45%下降到1995年的13.5%,等于有七成的缩水。美国广播公司(ABC)在过去15年中将驻外记者从17名减少到7名。即使是号称为了随时随地报道新闻的美国有线电视网(CNN)也已改80年代不断拔高驻外记者阵容的势头,逐渐从2000年开始减少报道硬性新闻,转向采用更娱乐性和刺激性的方式谈论新闻,同时增加软性新闻的报道,目的是同福克斯电台和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争夺收视率。
当然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大国,一些地区性报纸开始为了满足这些移民群体的要求从而增加对其原住国的报道。比如《达拉斯晨报》对墨西哥更为关心,而硅谷的《圣何赛水星报》 (San Jose Mercury News)则有不少关于越南的报道。但是更多的、曾经一度标榜自己的国际报道能力的报纸,比如克利夫兰的“Plain Dealer”,《底特律新闻》,《圣路易邮报》(St. Louis Post-Dispatch)基本退出了独家的国际新闻报道领域。
一个名为“美国报纸状况”的非政府机构的监督项目在2000年发现,美国所有的日报驻外全职记者只有282名,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记者主要是为了报道金融新闻的《华尔街日报》工作。美国最主要的三大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平均分别有20个驻外分社。美国的这“三大报”从而又占去这282名驻外记者中的三分之一。最后,1500多家美国日报则只有不到100名驻外记者。
很多新闻集团的总裁说,因为现在便捷的交通和通讯手段,他们不必向海外派常驻记者。但是曾经为有线电视网和美联社长期工作的驻外记者彼得.阿内特(Peter Arnett)曾说过,这一现状使得“除非世界上有一个重大危机,大多数美国人对国际上发生的事件不甚了解”。
美国不少有良心的新闻记者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正是为什么那么多美国人面对9.11恐怖主义袭击的惨剧感到如此困惑和缺少安全感的原因。
如果说麦当劳在世界哪一个角落又开了一家的报道比比皆是,即使是相对成熟的美国人都盲目相信,世界正在变得像美国一样。《时代周刊》的詹姆斯.凯立(James Kelly)说,他对怀疑相比之下美国又有多少报道讲述世界如何在对美国施展权力影响感到愤怒。《波士顿环球报》的编辑马丁.巴顿(Martin Barton)认为,很多美国人对穆斯林世界的政治、宗教和意识形态几乎一无所知,这同美国欠缺国际新闻报道很有关联。
9.11恐怖主义袭击也是对美国新闻界的一记警钟。美国有线电视网的前主席沃特.伊萨克森(Walter Isaacson)曾说过,恐怖主义袭击帮助有线电视网重新发现了用一种合理的和镇静的态度报道严肃国际新闻的使命,但是让中东穆斯林世界的报道盖过类似辛普森杀妻、戴安娜王妃车祸,莱温斯基丑闻和康迪特议员的实习生失踪案等情爱凶杀的刺激报道又是谈何容易?当美国公众和新闻界互相怪罪对方是美国国际新闻报道下降的原因时,可以预知的是,这一种新闻工作者良知和认知的转换,以及公众兴趣带动的市场调整在美国还需时日。
不管是美军解放纳粹集中营,骨瘦如柴的囚犯奔跑去拥抱美国大兵,越南战争中裸体的越南少女为逃命狂奔,还是人间地狱般的美国占领军监狱以及美国人被砍头--战争、血腥、苦难和死亡的新闻画面往往撼动人心,比任何语言和逻辑分析对公众都更有说服力。虐俘照片因而将永远同美国特立独行、欲称霸权而不能的后9.11世界联系在一起,图片注释为什么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如何,文明、民主和先进可以成为世界的道德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