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的启发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DoDo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DoDo

新手上路
注册
2003-01-29
消息
918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无业游民,看来你对经济很有兴趣,我对你多次强调的事实尺度及理性人的判定也很感兴趣,那么下面就响应你的号召,将近日读史坛的部分文章之感想拙见略微呈现如下,望不吝赐教。

我曾经读过博弈论中一个著名的博弈“囚徒困境”,感觉很有启发,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个体行为,企业行为乃至社会行为均很有意义。因此在开始我的叙述前,我想先讲讲这个博弈(注:为了照顾部分网友,下面的叙述对已知者来说稍嫌枯燥,请忽略跳过。)警察抓住了两个罪犯,将他们分别关押以防止串供或攻守同盟,罪犯分别有坦白和不坦白两个选择,他们各自的选择导致下面四种结局:如果两人均拒不认罪,则各判一年徒刑(-1,-1);如果两人中有一人坦白认罪,则坦白者立即释放而另一罪犯则重判8年徒刑(0,-8),(-8,0);如果两人均坦白认罪,则各判3年徒刑(-3,-3)。(注:为了方便起见,我用-1,-3,-8和0来表示各自的得益),用图表表示如下:

(抱歉,图表显示混乱,各位自己构思吧。)

单从上面矩阵的得益看,很多人直觉认为最后的结果是双方都不坦白,因为(-1,-1)的结果总比(-3,-3)好,(-8,0)和(0,-8)又不太可能,可双方均不坦白会成为最终的平衡点吗?

分析这个博弈,我们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 每个罪犯最好的得益是0,最坏的得益是-8 ,且每个罪犯都想尽可能的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2. 对两个博弈方来讲,他们各自有两个策略,但各方的得益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决策,还取决于对方的决策,所以任何一个博弈方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对方决策对自己得益的影响,从而做出相应的最佳决策;3. 任一博弈方在选择策略时都不可能知道对方的抉择,因此可以将他们的决策理解为同时进行。

对囚徒1来说,无论囚徒2采取何种策略,他都会选择坦白,因为坦白的收益大于不坦白的收益,即0 〉-1,-5 〉-8;同样道理,囚徒2的唯一选择也是坦白,因此最后的平衡点是双方都选择坦白从宽。

那有人就会问了,既然博弈方均以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且双方均不坦白的策略为各自带来的收益更大,此最优或较优结果为什么无法实现呢?“囚徒困境”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个体理性行为与最优利益之间的冲突,从中衍生出的经济意义,现实意义很值得我们探究。

“囚徒困境”只是给大家一个对博弈初步直观的认识,博弈理论博大精深,我也只是浅尝皮毛,然将之与现实相连,不难发现其蕴含的深层涵义。在国内我们都经历过塞车现象,一堆车挤在路口,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每个人都着急想先走,每个人又都想让对方先让路,结果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所有人都给耽误了,没有人从中获利。衍生开来,人做为社会中的个体,永远追求利益最大化,这种自私及不考虑他人的个体理性行为,即便以遵守法律及规定为前提,也不一定符合集体或社会利益,从而个体理性行为间的相互作用使个体利益最大化很难实现。近来,我们经常听到双赢这个词,此处“双”并不一定特指二,可指多方,实质上就是社会中的个体修整其理性行为的完全自私性,或修整其中看似理性实则蕴含不合理的成分,从而实现集体或社会利益最大化或较大化。每个个体在认知社会的进程中,由于内部因素(诸如基因,天性)和外部因素(诸如环境,教育)的共同作用,个体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迥异,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每个个体是heterogeneous的;在个体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如果每个个体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个体行为是homogeneous的),忽略其他个体的行为(联合行为) ,相互作用后的结果使双赢成为一种幻想,单赢则是幻想中的幻想。

游民,读完上述言论,想必猜测到我的下文了吧。虽然“囚徒困境”和我下面陈述的情况联系欠缺紧凑,本意是将博弈的精髓推广到辩论中或委婉点,对话中,从中发现类似的结论,及引发反思。下面将对话或辩论用博弈的方式表述出来尚不太准确,这里仅抛砖引玉,亦藉机使自我思想有提升空间。在网上这个虚拟的社区中,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对某一问题的阐述,往往观点各异,看尽众生相。我不太参与此类对话,源于我的偏好,同时我的时间预算也限制了我的思维在这方面的展开,最重要的一点:我无法达到利益最大化, 哈哈,说笑了。今天就算是我这个文科生的破例吧。说到对某一观点的阐述,我看重思维的清晰,逻辑的表述,及尊重事实的态度。一些人知识面丰富,但逻辑混乱,无法沟通;另一些人论点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自说自话;再有些人对事实的认知缺乏,意识极为主观;尚有一部分人无知且无畏,根据谁的语言更铿锵有力来决定自己的观点和支持的对象。当然还有一些细小的分类,在此忽略不计(对不起,人无完人,我这里的分类忽略了完人这一类)。接下来如何判定博弈各方的策略呢?首先我假设博弈方的观点是对抗或部分对抗的。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会以自我为中心,且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换言之,就是不接受对方的观点,因此为简化起见,我将博弈各方的策略分为(部分)接受和不接受(或部分肯定和否定)对方的观点。这种个体唯我的自私行为无可厚非,但此行为homogeneity的特性导致博弈(对话)方的不合作对抗,尤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即言论公开的特性,对观点的争议极易转为人性的暴露,即便对方的观点中有较自己成熟合理的部分,也视若无睹,轻则胡搅蛮缠,顾左右而言他;重则污言秽语,人身攻击。所以最终在此类辩论中,唯我的特性加人性的参与决定了辩论无赢家。

上述观点有感而发,尚欠成熟,匆匆草就的东西难免会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但中心思想已表述无疑。可能有人还有其他疑问和高论,愿闻其详。在我心目中,辩论对话中重输赢和面子是人之本性,程度有深又浅,如何战胜心魔,让思想在对话中不断成长是为关键。人的思想都有局限,我们习惯对自己的局限予以宽容,但对他人的选择却报有偏见,无法宽容。其实这世界没有人掌握绝对真理,且世界不断变化,这一刻的真知可能下一刻被摒弃;自认成熟的观点,也许日后却显幼稚。因此跨越局限,学会宽容,擅于吸收学习,予自己及他人以成长空间,实为双赢的上策啊。

写累了,虽感意犹未尽,暂且搁笔吧。这个写作过程,其实也是自我反思,思维修整的过程,效用比原来想象要高。最后跟游民扯两句,看你的发言,思维清晰,观点成熟,很是佩服。但也顺便给你提两个意见,其一,轮子的帽子没人爱带,即便你没有恶意,也即便这人的思想是多么的轮;其二,不用几次三番重复自己的观点,否则会被认为唐(唐僧的唐),哈哈。
 
知道史坛很"深"并且"天外有天". 也知道自身知识有限不能介入你们的讨论. 但心里痒痒, 想问点问题. 如果你们太忙, 就把我的问题忽略掉. 如果我的问题打扰了您, 我先道歉.

1). "一些人知识面丰富,但逻辑混乱,无法沟通;另一些人论点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自说自话;再有些人对事实的认知缺乏,意识极为主观;尚有一部分人无知且无畏,根据谁的语言更铿锵有力来决定自己的观点和支持的对象。"
人常言"旁观者清". 如果你看过我的贴子并记得我说事的思维方法(我希望我是幸运的), 能告诉我, 我属于那一类吗? 我知道我自己在"找抽". 但是如果我能通过这种办法达到自知, 这史坛就没白来一趟.

2). "辩论对话中重输赢和面子是人之本性,程度有深又浅,如何战胜心魔,让思想在对话中不断成长是为关键。人的思想都有局限,我们习惯对自己的局限予以宽容,但对他人的选择却报有偏见,无法宽容。人的思想都有局限,我们习惯对自己的局限予以宽容,但对他人的选择却报有偏见,无法宽容。其实这世界没有人掌握绝对真理,且世界不断变化,这一刻的真知可能下一刻被摒弃;自认成熟的观点,也许日后却显幼稚。因此跨越局限,学会宽容,擅于吸收学习,予自己及他人以成长空间,实为双赢的上策啊。" 觉着您说得很对,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 我是在可谓"实用主义"的环境中长大, 我特别看重方法. 也许您对上面问题的解答就是我需要的方法. 我可能需要的是"警钟常鸣!"

3). 来史坛就为补课. 我曾学过一点普及性的中国历史, 后来发现很多都是假的(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 但我相信: 只要有人不断的自由地写和辩论就象挤牙膏一样去积累, "历史事实"自会脱颖而出. 我不在乎化时间从"假货"中挑选"真实". 我的问题是: 怎样才能保证我能尽最大限度地积累"真实"? (我又在寻求方法了).

4). 我是有家有室的人. 我的小孩不可能从加拿大的学校了解中国, 我对他们的中国印象影响很大. 还有, 我生活的周围环境有很多非中国人. 我怎样才能告诉他们真实的中国历史? 我是说, 在他们面前我没法糊涂.

如果您读了我的贴子, 我先谢谢您的时间.
 
最初由 Wanderer 发布
知道史......我是有家有室的人. 我的小孩不可能从加拿大的学校了解中国, 我对他们的中国印象影响很大. 还有, 我生活的周围环境有很多非中国人. 我怎样才能告诉他们真实的中国历史? 我是说, 在他们面前我没法糊涂.

如果您读了我的贴子, 我先谢谢您的时间.


可怜的小孩,可以托人从国内带些书来,看看国内的电视台(绝对不能看这里那几个二鬼子的台),中央台几个频道都有网上直播(http://www.cctv.com/tvonline/index.shtml 点右边的“观看”就行了),放假时把小孩送回国过过。至于中国历史,告诉就是了,知道什么说什么,别丑化中国就行(有几个美国人会对别国人大谈屠杀印第安人,有几个日本人会和别国人猛侃那段时候干的好事)。
 
最初由 Wanderer 发布
知道史坛很"深"并且"天外有天". 也知道自身知识有限不能介入你们的讨论. 但心里痒痒, 想问点问题. 如果你们太忙, 就把我的问题忽略掉. 如果我的问题打扰了您, 我先道歉.

..........

拙文乃一时兴起之作,本意潜水,无意冒泡,看官当之茶余饭后消遣足以,若得些许体会收获,亦吾之幸也。道歉打扰感谢之言,实为折杀,祁勿用为盼。

博弈方之诸类,以群分,非直指斯人,况吾亦其中一员,何来幸免。兼行文时,我亦非我,借吾之口,陈述事实,岂敢越彼之上,自取其辱。如若叨扰,实非吾意。吾偏感性,时行出理束,事毕心悔,上文亦彼亦己,得正而足,列位明鉴。汝对号入座之举,实属较之淄洙,不得其中,谓为憾也。

闻世间之事,颇多疑惑,尚不自解,遑论传道授业解惑。古之昌黎先生言:行成于思,毁于随。是为善也,与君共勉。又思处世之道,责己重而待人轻,则何患之有?

探求史实,于吾一俗人耳中,闻之窃窃,不得其所。历史既存争议,必有争议之由;为逝者盖棺论定,亦非吾辈之务,无谓自扰。诲人一事,秉诚相告,人非万圣,孰能无惑?
 
最初由 DoDo 发布

拙文乃一时兴起之作,本意潜水,无意冒泡,看官当之茶余饭后消遣足以,若得些许体会收获,亦吾之幸也。道歉打扰感谢之言,实为折杀,祁勿用为盼。

博弈方之诸类,以群分,非直指斯人,况吾亦其中一员,何来幸免。兼行文时,我亦非我,借吾之口,陈述事实,岂敢越彼之上,自取其辱。如若叨扰,实非吾意。吾偏感性,时行出理束,事毕心悔,上文亦彼亦己,得正而足,列位明鉴。汝对号入座之举,实属较之淄洙,不得其中,谓为憾也。

闻世间之事,颇多疑惑,尚不自解,遑论传道授业解惑。古之昌黎先生言:行成于思,毁于随。是为善也,与君共勉。又思处世之道,责己重而待人轻,则何患之有?

探求史实,于吾一俗人耳中,闻之窃窃,不得其所。历史既存争议,必有争议之由;为逝者盖棺论定,亦非吾辈之务,无谓自扰。诲人一事,秉诚相告,人非万圣,孰能无惑?

1). 不言谢了.
2). 对号入座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一方面点别人的名会被看成人身攻击, 另一方面也确实想自知. 学东西不是一件容易事. 知道自己的不良习惯再学习就容易多了.
3). 对历史事件的争议: 面对事实, 谈个人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 可悲的是我们看不到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 而我们又在讨论看法. 我为不被再欺骗而努力, 我甚至不知道我是否也会加入到欺骗下一代的行列. 不自扰的方法: 我不是搞文史的, 我没必要太认真.

一句话: 发发牢骚
 
最初由 DoDo 发布
无业游民,看来你对经济很有兴趣,我对你多次强调的事实尺度及理性人的判定也很感兴趣,那么下面就响应你的号召,将近日读史坛的部分文章之感想拙见略微呈现如下,望不吝赐教。

我曾经读过博弈论中一个著名的博弈“囚徒困境”,感觉很有启发,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个体行为,企业行为乃至社会行为均很有意义。因此在开始我的叙述前,我想先讲讲这个博弈(注:为了照顾部分网友,下面的叙述对已知者来说稍嫌枯燥,请忽略跳过。)警察抓住了两个罪犯,将他们分别关押以防止串供或攻守同盟,罪犯分别有坦白和不坦白两个选择,他们各自的选择导致下面四种结局:如果两人均拒不认罪,则各判一年徒刑(-1,-1);如果两人中有一人坦白认罪,则坦白者立即释放而另一罪犯则重判8年徒刑(0,-8),(-8,0);如果两人均坦白认罪,则各判3年徒刑(-3,-3)。(注:为了方便起见,我用-1,-3,-8和0来表示各自的得益),用图表表示如下:

(抱歉,图表显示混乱,各位自己构思吧。)

单从上面矩阵的得益看,很多人直觉认为最后的结果是双方都不坦白,因为(-1,-1)的结果总比(-3,-3)好,(-8,0)和(0,-8)又不太可能,可双方均不坦白会成为最终的平衡点吗?

分析这个博弈,我们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 每个罪犯最好的得益是0,最坏的得益是-8 ,且每个罪犯都想尽可能的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2. 对两个博弈方来讲,他们各自有两个策略,但各方的得益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决策,还取决于对方的决策,所以任何一个博弈方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对方决策对自己得益的影响,从而做出相应的最佳决策;3. 任一博弈方在选择策略时都不可能知道对方的抉择,因此可以将他们的决策理解为同时进行。

对囚徒1来说,无论囚徒2采取何种策略,他都会选择坦白,因为坦白的收益大于不坦白的收益,即0 〉-1,-5 〉-8;同样道理,囚徒2的唯一选择也是坦白,因此最后的平衡点是双方都选择坦白从宽。

那有人就会问了,既然博弈方均以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且双方均不坦白的策略为各自带来的收益更大,此最优或较优结果为什么无法实现呢?“囚徒困境”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个体理性行为与最优利益之间的冲突,从中衍生出的经济意义,现实意义很值得我们探究。

“囚徒困境”只是给大家一个对博弈初步直观的认识,博弈理论博大精深,我也只是浅尝皮毛,然将之与现实相连,不难发现其蕴含的深层涵义。在国内我们都经历过塞车现象,一堆车挤在路口,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每个人都着急想先走,每个人又都想让对方先让路,结果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所有人都给耽误了,没有人从中获利。衍生开来,人做为社会中的个体,永远追求利益最大化,这种自私及不考虑他人的个体理性行为,即便以遵守法律及规定为前提,也不一定符合集体或社会利益,从而个体理性行为间的相互作用使个体利益最大化很难实现。近来,我们经常听到双赢这个词,此处“双”并不一定特指二,可指多方,实质上就是社会中的个体修整其理性行为的完全自私性,或修整其中看似理性实则蕴含不合理的成分,从而实现集体或社会利益最大化或较大化。每个个体在认知社会的进程中,由于内部因素(诸如基因,天性)和外部因素(诸如环境,教育)的共同作用,个体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迥异,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每个个体是heterogeneous的;在个体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如果每个个体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个体行为是homogeneous的),忽略其他个体的行为(联合行为) ,相互作用后的结果使双赢成为一种幻想,单赢则是幻想中的幻想。

游民,读完上述言论,想必猜测到我的下文了吧。虽然“囚徒困境”和我下面陈述的情况联系欠缺紧凑,本意是将博弈的精髓推广到辩论中或委婉点,对话中,从中发现类似的结论,及引发反思。下面将对话或辩论用博弈的方式表述出来尚不太准确,这里仅抛砖引玉,亦藉机使自我思想有提升空间。在网上这个虚拟的社区中,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对某一问题的阐述,往往观点各异,看尽众生相。我不太参与此类对话,源于我的偏好,同时我的时间预算也限制了我的思维在这方面的展开,最重要的一点:我无法达到利益最大化, 哈哈,说笑了。今天就算是我这个文科生的破例吧。说到对某一观点的阐述,我看重思维的清晰,逻辑的表述,及尊重事实的态度。一些人知识面丰富,但逻辑混乱,无法沟通;另一些人论点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自说自话;再有些人对事实的认知缺乏,意识极为主观;尚有一部分人无知且无畏,根据谁的语言更铿锵有力来决定自己的观点和支持的对象。当然还有一些细小的分类,在此忽略不计(对不起,人无完人,我这里的分类忽略了完人这一类)。接下来如何判定博弈各方的策略呢?首先我假设博弈方的观点是对抗或部分对抗的。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会以自我为中心,且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换言之,就是不接受对方的观点,因此为简化起见,我将博弈各方的策略分为(部分)接受和不接受(或部分肯定和否定)对方的观点。这种个体唯我的自私行为无可厚非,但此行为homogeneity的特性导致博弈(对话)方的不合作对抗,尤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即言论公开的特性,对观点的争议极易转为人性的暴露,即便对方的观点中有较自己成熟合理的部分,也视若无睹,轻则胡搅蛮缠,顾左右而言他;重则污言秽语,人身攻击。所以最终在此类辩论中,唯我的特性加人性的参与决定了辩论无赢家。

上述观点有感而发,尚欠成熟,匆匆草就的东西难免会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但中心思想已表述无疑。可能有人还有其他疑问和高论,愿闻其详。在我心目中,辩论对话中重输赢和面子是人之本性,程度有深又浅,如何战胜心魔,让思想在对话中不断成长是为关键。人的思想都有局限,我们习惯对自己的局限予以宽容,但对他人的选择却报有偏见,无法宽容。其实这世界没有人掌握绝对真理,且世界不断变化,这一刻的真知可能下一刻被摒弃;自认成熟的观点,也许日后却显幼稚。因此跨越局限,学会宽容,擅于吸收学习,予自己及他人以成长空间,实为双赢的上策啊。

写累了,虽感意犹未尽,暂且搁笔吧。这个写作过程,其实也是自我反思,思维修整的过程,效用比原来想象要高。最后跟游民扯两句,看你的发言,思维清晰,观点成熟,很是佩服。但也顺便给你提两个意见,其一,轮子的帽子没人爱带,即便你没有恶意,也即便这人的思想是多么的轮;其二,不用几次三番重复自己的观点,否则会被认为唐(唐僧的唐),哈哈。

城里人说话就是文雅,兴兜圈圈。俺自小泼皮,也和对门狗娃因为偷地瓜进过号子,俺俩都招了,结果一人挨了一脚完事儿。俺这一脚妹白挨,淆了个新名词“信息不等号”,就是洋人说的“BOY(波一)”的道道儿。那玩儿用在琢磨别人心事儿还行,用在嚷架就不好使了。

俺不和人嚷架,为啥?嚷不过呗,切。对脑子里有糨糊的,俺就听听他的学问。对自说自话的,俺就敲敲自个儿的脑袋。对好编事儿的,俺就给他说说课本儿上是咋写地。对愣头小子,俺就告给他现在大姑娘喜欢说话细声细气儿的。结果你猜咋?他们都向俺问寻这嚷架能赢的道道儿。俺就奢:俺不想赢你,你咋能赢得了俺?

后来,俺村就没人嚷架了。
 
最初由 DoDo 发布

每个个体在认知社会的进程中,由于内部因素(诸如基因,天性)和外部因素(诸如环境,教育)的共同作用,个体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迥异,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每个个体是heterogeneous的;在个体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如果每个个体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个体行为是homogeneous的),忽略其他个体的行为(联合行为) ,相互作用后的结果使双赢成为一种幻想,单赢则是幻想中的幻想。

接下来如何判定博弈各方的策略呢?首先我假设博弈方的观点是对抗或部分对抗的。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会以自我为中心,且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换言之,就是不接受对方的观点,因此为简化起见,我将博弈各方的策略分为(部分)接受和不接受(或部分肯定和否定)对方的观点。这种个体唯我的自私行为无可厚非,但此行为homogeneity的特性导致博弈(对话)方的不合作对抗,。。。所以最终在此类辩论中,唯我的特性加人性的参与决定了辩论无赢家。

在我心目中,辩论对话中重输赢和面子是人之本性,程度有深又浅,如何战胜心魔,让思想在对话中不断成长是为关键。人的思想都有局限,我们习惯对自己的局限予以宽容,但对他人的选择却报有偏见,无法宽容。其实这世界没有人掌握绝对真理,且世界不断变化,这一刻的真知可能下一刻被摒弃;自认成熟的观点,也许日后却显幼稚。因此跨越局限,学会宽容,擅于吸收学习,予自己及他人以成长空间,实为双赢的上策啊。


第一段显示,楼主误读了囚徒困境。这是最简单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所以想必楼主在博弈论上下的工夫还不够;用自己还没太弄明白的理论去分析问题,精神可嘉,效果则未必佳。

为什么说楼主误读了囚徒困境呢?楼主认为博弈各方的收益函数(payoff)是不同(heterogeneous)的(“个体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迥异”),这是没有问题的;但下句话出问题了:“如果每个个体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个体行为是homogeneous的)”,个人都追逐自己的收益(效用)最大化,这是经济人的基本假设,也没有问题,但是相同的目标并不导致相同的博弈策略,即行为并不必然是homogeneous的;“忽略其他个体的行为(联合行为) ,相互作用后的结果使双赢成为一种幻想”,第一,囚徒困境中的player一定是没有忽略对方的行为的(什么叫博弈?),否则他们会直接选择不坦白,第二,囚徒困境中的Nash均衡没有实现双赢,不等于所有的博弈均衡解都不能实现双赢。

第二段恕在下愚钝,不知所云。楼主既未给出博弈方的收益函数,也未给出博弈过程,怎么就能得出“唯我的特性加人性的参与决定了辩论无赢家(这句话好挠头啊!)”的均衡解?

第三段,虽然楼主的分析云山雾罩,但给出的方子却并非无道理:宽容和学习。道理很直观,如果楼主想学术化,也可。要想改变博弈的均衡解,使其从帕累托不优达到帕累托最优(或者保守点说,更优罢),无非两个办法,改变收益函数,或改变博弈规则。楼主的药方自然就是前者。如果来论坛上讨论的目的是打击对方,抬高自己,那么博弈的结果当然是各说各话,矛盾升级;如果目的是追求相对真理,学习自己不知道的并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帮助对方学习他们不知道的并从中获得好为人师的快乐(像现在我这样,呵呵!),博弈的结果当然可能是双赢的。
 
最初由 Wanderer 发布
知道史坛很"深"并且"天外有天". 也知道自身知识有限不能介入你们的讨论. 但心里痒痒, 想问点问题. 如果你们太忙, 就把我的问题忽略掉. 如果我的问题打扰了您, 我先道歉.

1). "一些人知识面丰富,但逻辑混乱,无法沟通;另一些人论点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自说自话;再有些人对事实的认知缺乏,意识极为主观;尚有一部分人无知且无畏,根据谁的语言更铿锵有力来决定自己的观点和支持的对象。"
人常言"旁观者清". 如果你看过我的贴子并记得我说事的思维方法(我希望我是幸运的), 能告诉我, 我属于那一类吗? 我知道我自己在"找抽". 但是如果我能通过这种办法达到自知, 这史坛就没白来一趟.

2). "辩论对话中重输赢和面子是人之本性,程度有深又浅,如何战胜心魔,让思想在对话中不断成长是为关键。人的思想都有局限,我们习惯对自己的局限予以宽容,但对他人的选择却报有偏见,无法宽容。人的思想都有局限,我们习惯对自己的局限予以宽容,但对他人的选择却报有偏见,无法宽容。其实这世界没有人掌握绝对真理,且世界不断变化,这一刻的真知可能下一刻被摒弃;自认成熟的观点,也许日后却显幼稚。因此跨越局限,学会宽容,擅于吸收学习,予自己及他人以成长空间,实为双赢的上策啊。" 觉着您说得很对,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 我是在可谓"实用主义"的环境中长大, 我特别看重方法. 也许您对上面问题的解答就是我需要的方法. 我可能需要的是"警钟常鸣!"

3). 来史坛就为补课. 我曾学过一点普及性的中国历史, 后来发现很多都是假的(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 但我相信: 只要有人不断的自由地写和辩论就象挤牙膏一样去积累, "历史事实"自会脱颖而出. 我不在乎化时间从"假货"中挑选"真实". 我的问题是: 怎样才能保证我能尽最大限度地积累"真实"? (我又在寻求方法了).

4). 我是有家有室的人. 我的小孩不可能从加拿大的学校了解中国, 我对他们的中国印象影响很大. 还有, 我生活的周围环境有很多非中国人. 我怎样才能告诉他们真实的中国历史? 我是说, 在他们面前我没法糊涂.

如果您读了我的贴子, 我先谢谢您的时间.

1)你不属于上面任何一类,俺这么奢,却否定了“都督”的归纳,不礼貌。
2)俺看你不难呀!
3)“真实”哪有准儿?遇事儿反着琢磨,没准儿真实在中缝儿里呢。
4)俺村的逻辑是“官大表准”、“钱多理准”,你寻思寻思。
 
Re: Re: “囚徒困境”的启发

最初由 I捶妮春visitor 发布


城里人说话就是文雅,兴兜圈圈。俺自小泼皮,也和对门狗娃因为偷地瓜进过号子,俺俩都招了,结果一人挨了一脚完事儿。俺这一脚妹白挨,淆了个新名词“信息不等号”,就是洋人说的“BOY(波一)”的道道儿。那玩儿用在琢磨别人心事儿还行,用在嚷架就不好使了。

俺不和人嚷架,为啥?嚷不过呗,切。对脑子里有糨糊的,俺就听听他的学问。对自说自话的,俺就敲敲自个儿的脑袋。对好编事儿的,俺就给他说说课本儿上是咋写地。对愣头小子,俺就告给他现在大姑娘喜欢说话细声细气儿的。结果你猜咋?他们都向俺问寻这嚷架能赢的道道儿。俺就奢:俺不想赢你,你咋能赢得了俺?

后来,俺村就没人嚷架了。
那啥,俺们那旮银说话一股大茬子味儿,俺后来淆了不少话,嫌俺那旮话贼土,不耐整茬子了,可俺妈说了,妹等怎地尼,把根儿给忘了,小心削你。这不,让俺妈瞅瞅,再咋地,您闺女也四张口就来啊。

那谁,I锤v,您那脚四妹白挨,俺就瞅着您话粗理儿不糙。真格儿地,俺也压根儿妹想咋地,大家伙儿唠唠嗑儿呗,可碰上个小喇叭又好为银思的,您说咋整尼阿?银都说那宰相门风,宰相肚里好撑船,俺咋就脚着像哧枪药了尼阿?您就说这银吧,该说事儿说事儿呗,满嘴溜轱辘就不好了,硬整个老思当当,好歹也把学生的功课好好瞅瞅阿,俺这头害妹拜思尼,那头就乐开了,害整个双赢,这不扯尼吗?

哈哈,开玩笑呢,不说不笑不热闹,小喇叭请别介意。小喇叭的回复还是挺有道理的,尤其是我未给出博弈方的收益函数和博弈过程,这是我文中的硬伤。我大概花了两个多小时写这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时间在想怎么给出这个函数和过程,怎么给假设,也考虑了静态动态及信息不对称等情况,可惜卡壳了,只好简化处理。就这么在没有充分理清思绪的情况下把文章发出来,体现了我颇不严谨的一面,这里向各位报拳致歉了。

送首歌给大家听听罢,我最爱听歌贴歌,几天没贴,手痒了,这里没规定不准贴歌吧?J斑竹要不准,或大家不爱听,我就撤了。

[music]http://www3.commus.com/commus/share/miller/Nana%20Mouskouri-Only%20Love.MP3[/music]
 
最初由 I捶妮春visitor 发布


4)俺村的逻辑是“官大表准”、“钱多理准”,你寻思寻思。


没有农村生活经验, 但喜欢你们村的逻辑.

"囚徒困境" 似乎在讲: 如果囚徒1和囚徒2相互配合作, 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就不存在了. 如果"村官"让所有的"村民"用一种思维(听村长的), 你们村就没有囚徒,监狱就不用建了. 如果没有钱捣乱, 这种平衡就会长存. 真好.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