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4-03-03
- 消息
- 238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联合早报
1989年夏天发生的天安门事件,不仅使中国陷入一场空前未有的国内政治危机,同时也使中国面临严重的国际孤立。
美国总统老布什屈从于国会与公众舆论的强大压力,宣布对中国进行制裁,切断中美两国的高层往来与军事交流,限制高科技转让和中断世界银行对华贷款。包括英法西德在内的欧洲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在这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情况下,中国面临的重大任务是,既要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反对西方干预制裁,又要加强外交活动,争取摆脱国际孤立的局面,使中美关系与中国对外关系恢复正常。这个艰难的任务,就落到了刚从副外长晋升外长不久的钱其琛身上。
美国特使两度访华
在天安门事件发生的当天,钱其琛刚好从美国过境到南美的厄瓜多尔访问。由于北京局势混乱,电讯联系中断,钱在远隔重洋的赤道小国只能从CNN与BBC广播中了解国内局势,甚至不能肯定赵紫阳是否已被解除职务,戒严部队是否已经对盘踞在天安门广场的学生进行清场了。等他从南美回来,发现中国的内外形势已经完全改观。
由于中美关系是北京全球外交的重点,当时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防止中美关系继续下滑和设法打开僵局。钱其琛在他《外交十记》回忆录中披露了他所参与的中美高层外交的内幕。
6月21日,布什给邓小平发来密函,为他下令制裁中国进行辩解,表示愿意派特使会晤中国领导人。邓立即复电表示同意。7月1日,白宫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斯考克罗夫特作为布什总统的特使,带了副国务卿伊格尔伯格,乘坐由军机改装为商务飞机的专机,在高度机密的情况下抵达北京。
他们分别会见了邓小平、李鹏和钱其琛。斯考克罗夫特希望中方理解国会的压力,体谅布什的处境,表示要为恢复中美关系而努力。而邓小平则认为:中美关系恶化责任全在美国方面,结束这场不愉快的事情,要看美国的行动,也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为了打破中美关系的僵局,布什在11月6日又致函邓小平,希望再次派遣特使就恢复中美关系问题进行高层会晤,邓表示欢迎,并委托到访的基辛格向布什转达中国提出的一揽子方案,内容包括:一、让方励之离开中国;二、美取消制裁;三、落实几项中美经济合作项目;四、美方邀请******访美。
与国务卿贝克斗智
12月9日,斯考克罗夫特重访北京,但不是秘密而是公开的。这就实际上打破了美国在六四之后不与中国进行高层来往的禁令。在会见邓小平之后,钱其琛又与斯氏进行两次会谈。美方表示原则上接受中国的一揽子建议,同时提出使中美关系恢复正常的五点建议。
中美双方的努力促使两国关系出现改善的趋势。但由于美苏首脑冰岛会晤取得进展,以及东欧形势发生剧变,钱其琛在回忆录里写道,美国开始重新评估世界的整个形势,“突然变得又不急于与中国改善关系了”。即使中方愿意派特使访美,也遭到美方婉拒。那个一揽子方案也就流产了。
但不久,情况又有变化。由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准备出兵讨伐萨达姆,需要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一票。因此美国务卿贝克就主动打电话给钱其琛,试探中国的态度,希望北京在安理会支持美国行动,至少不要投反对票。如果中国能够这样做,贝克就邀请钱访问华盛顿,甚至还可以进白宫见布什。
钱其琛把贝克这种吊胃口的作法说成是想“作交易”,发觉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美国马上意识到,它非但不是不需要与中国打交道,而是更需要跟中国合作了 ”。
11月29日,钱其琛在决定伊拉克局势走向的安理会部长级会议上,按照中国高层领导的决策,对美国提出将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对付伊拉克的决议案投了弃权票。他并且声明:在美国仍然对中国实施制裁的情况下,中国对这一议案不予否决,“已经是最大照顾了”。
贝克因为中国的表现未如人愿,又马上改口说布什不便见钱其琛了。钱不甘退让,就叫驻美大使朱启祯在半夜三点钟给白宫打电话,把斯考克罗夫特从睡梦中叫醒,表示如不能见布什,他就不去华盛顿访问了。将了这一军之后,布什终于同意见他了。在两国外长这场斗智斗勇的外交牌局中,贝克只好甘拜下风。
从1989下半年到1991底的两年半内,钱其琛几乎有半年时间一直在国外跑。他出访了75个国家,包括同一个国家多次访问与参加国际会议。从1990下半年起,中国的外交局面开始好转。9月联大期间,钱会见了6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与外长,包括西方所有国家外长。1991年一年内,北京接待了38国元首与政府首脑,其中包括俄国、韩国与印度总统和日本天皇。
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
由于淡化意识形态,改善周边关系、推行经济外交,利用西方矛盾,在防止武器扩散问题上与西方进行合作,中国终于逐步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封锁与制裁,而且实现了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与南北两韩同时发展关系,加强中俄友好,缓和中印边境紧张局势,扩大在东南亚与中东外外交阵地,并改进了中日关系。中国舆论甚至认为,中国的外交局面和对外关系处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最好的状态。
如今回顾起来,邓小平临危不惧、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固然重要,但是要把决策化为行动,在困难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知己知彼,运用得当,刚柔并济,不断克服困难,逐步化解僵局,也是十分重要的。
特别是当时中国保守势力占上风,把美国当作敌人对待,强调以反对和平演变为中心任务的情况下,要准确理解和坚决执行邓对美外交要斗而不破的方针,是有很大难度的。由于在扭转外交局面、摆脱孤立处境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钱其琛赢得了各阶层人士的推崇,赢得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尊敬。
:flaming:
1989年夏天发生的天安门事件,不仅使中国陷入一场空前未有的国内政治危机,同时也使中国面临严重的国际孤立。
美国总统老布什屈从于国会与公众舆论的强大压力,宣布对中国进行制裁,切断中美两国的高层往来与军事交流,限制高科技转让和中断世界银行对华贷款。包括英法西德在内的欧洲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在这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情况下,中国面临的重大任务是,既要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反对西方干预制裁,又要加强外交活动,争取摆脱国际孤立的局面,使中美关系与中国对外关系恢复正常。这个艰难的任务,就落到了刚从副外长晋升外长不久的钱其琛身上。
美国特使两度访华
在天安门事件发生的当天,钱其琛刚好从美国过境到南美的厄瓜多尔访问。由于北京局势混乱,电讯联系中断,钱在远隔重洋的赤道小国只能从CNN与BBC广播中了解国内局势,甚至不能肯定赵紫阳是否已被解除职务,戒严部队是否已经对盘踞在天安门广场的学生进行清场了。等他从南美回来,发现中国的内外形势已经完全改观。
由于中美关系是北京全球外交的重点,当时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防止中美关系继续下滑和设法打开僵局。钱其琛在他《外交十记》回忆录中披露了他所参与的中美高层外交的内幕。
6月21日,布什给邓小平发来密函,为他下令制裁中国进行辩解,表示愿意派特使会晤中国领导人。邓立即复电表示同意。7月1日,白宫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斯考克罗夫特作为布什总统的特使,带了副国务卿伊格尔伯格,乘坐由军机改装为商务飞机的专机,在高度机密的情况下抵达北京。
他们分别会见了邓小平、李鹏和钱其琛。斯考克罗夫特希望中方理解国会的压力,体谅布什的处境,表示要为恢复中美关系而努力。而邓小平则认为:中美关系恶化责任全在美国方面,结束这场不愉快的事情,要看美国的行动,也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为了打破中美关系的僵局,布什在11月6日又致函邓小平,希望再次派遣特使就恢复中美关系问题进行高层会晤,邓表示欢迎,并委托到访的基辛格向布什转达中国提出的一揽子方案,内容包括:一、让方励之离开中国;二、美取消制裁;三、落实几项中美经济合作项目;四、美方邀请******访美。
与国务卿贝克斗智
12月9日,斯考克罗夫特重访北京,但不是秘密而是公开的。这就实际上打破了美国在六四之后不与中国进行高层来往的禁令。在会见邓小平之后,钱其琛又与斯氏进行两次会谈。美方表示原则上接受中国的一揽子建议,同时提出使中美关系恢复正常的五点建议。
中美双方的努力促使两国关系出现改善的趋势。但由于美苏首脑冰岛会晤取得进展,以及东欧形势发生剧变,钱其琛在回忆录里写道,美国开始重新评估世界的整个形势,“突然变得又不急于与中国改善关系了”。即使中方愿意派特使访美,也遭到美方婉拒。那个一揽子方案也就流产了。
但不久,情况又有变化。由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准备出兵讨伐萨达姆,需要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一票。因此美国务卿贝克就主动打电话给钱其琛,试探中国的态度,希望北京在安理会支持美国行动,至少不要投反对票。如果中国能够这样做,贝克就邀请钱访问华盛顿,甚至还可以进白宫见布什。
钱其琛把贝克这种吊胃口的作法说成是想“作交易”,发觉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美国马上意识到,它非但不是不需要与中国打交道,而是更需要跟中国合作了 ”。
11月29日,钱其琛在决定伊拉克局势走向的安理会部长级会议上,按照中国高层领导的决策,对美国提出将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对付伊拉克的决议案投了弃权票。他并且声明:在美国仍然对中国实施制裁的情况下,中国对这一议案不予否决,“已经是最大照顾了”。
贝克因为中国的表现未如人愿,又马上改口说布什不便见钱其琛了。钱不甘退让,就叫驻美大使朱启祯在半夜三点钟给白宫打电话,把斯考克罗夫特从睡梦中叫醒,表示如不能见布什,他就不去华盛顿访问了。将了这一军之后,布什终于同意见他了。在两国外长这场斗智斗勇的外交牌局中,贝克只好甘拜下风。
从1989下半年到1991底的两年半内,钱其琛几乎有半年时间一直在国外跑。他出访了75个国家,包括同一个国家多次访问与参加国际会议。从1990下半年起,中国的外交局面开始好转。9月联大期间,钱会见了6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与外长,包括西方所有国家外长。1991年一年内,北京接待了38国元首与政府首脑,其中包括俄国、韩国与印度总统和日本天皇。
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
由于淡化意识形态,改善周边关系、推行经济外交,利用西方矛盾,在防止武器扩散问题上与西方进行合作,中国终于逐步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封锁与制裁,而且实现了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与南北两韩同时发展关系,加强中俄友好,缓和中印边境紧张局势,扩大在东南亚与中东外外交阵地,并改进了中日关系。中国舆论甚至认为,中国的外交局面和对外关系处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最好的状态。
如今回顾起来,邓小平临危不惧、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固然重要,但是要把决策化为行动,在困难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知己知彼,运用得当,刚柔并济,不断克服困难,逐步化解僵局,也是十分重要的。
特别是当时中国保守势力占上风,把美国当作敌人对待,强调以反对和平演变为中心任务的情况下,要准确理解和坚决执行邓对美外交要斗而不破的方针,是有很大难度的。由于在扭转外交局面、摆脱孤立处境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钱其琛赢得了各阶层人士的推崇,赢得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尊敬。
:fla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