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利人朗巴崇达专稿:藏传佛教在美国的开基与光大[转贴]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James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James

资深人士
VIP
注册
2002-03-16
消息
3,843
荣誉分数
155
声望点数
223
仲巴活佛

让藏传佛教真正风靡欧美的,是噶举派的曲扬仲巴活佛(Chogyam Trungpa )。

仲巴1940年诞生于西康一个贫穷之家。一出生便因灵异超群被确认为十一世仲巴.却尔库的转世灵童。14个月时被正式称为十二世仲巴.却尔库,并被迎进苏芒寺为该寺住持。

经由噶举派法王噶玛巴授俱足戒后,仲巴自幼即师从噶举派高僧伦巴多切,以及十世仲巴.都尔库弟子噶玛丹增等人,接受戒律、书法、绘画、舞蹈的严格调教。9岁时,仲巴拜色及冈夏堪布为坐禅师尊,冈夏堪布的传授使仲巴的学业更为精进。经过严格、艰苦的勤读、苦修,仲巴不到20岁就通过考试而获得堪布学位。

1959年,仲巴随达赖喇嘛出走印度。达赖任命他为“青年喇嘛育幼院“顾问。1963年他获得Spanlding Sponsorship赞助,到英国牛津大学研读心理学、比较宗教学接触西方文化。

1967年仲巴到苏格兰,与阿贡喇嘛一起,在John Stone House建立了藏传佛教坐禅中心,传播禅修的窍诀与佛法的精要。

1969年5月,仲巴因车祸而半身瘫痪。1970年初,他毅然与一位还在高中就读的少女迪安娜.朱迪斯.比尔斯结婚。仲巴的还俗,既迅速而又突然,掀起了轩然大波。5月,仲巴出走美国。随后在维尔蒙特州北部的青山创立“虎尾坐禅中心”。11月,名声大噪的仲巴又在科罗拉多州的Boulder创立Karma Dzong坐禅中心。这个中心规模庞大,一部分在城中区,提供坐禅、办公和住宿处所;另一部分在Fort Collins山区,占地300多英亩,命名为“洛矶山佛法中心”。随后,仲巴系统的坐禅中心扩散到纽约、伯克莱以及美国各地。

1973年,仲巴创设“Vajradhatu”(金刚界),以便联络向往、赞佩、热爱和皈依藏传佛教的人士,形成有效率的宗教团体,从事系列的宗教活动。

1974年,仲巴设立“那烂陀基金会”,下设“那若巴佛学院”于科罗拉多州。

仲巴对传统藏学和藏传佛教开基于美国的贡献,还扩充到社区服务、艺术、文化、教育等领域。

1972年,仲巴发愿建立慈爱医疗社区系统,以藏系传统的医疗方法和现代心理疗法相结合,充分运用佛教坐禅影响身心的特殊功效,包括灵修获致的空间察觉、观感等,来治疗心智失常者和精神病人。为此首先在纽约州wingdale创办了慈爱中心。

同年,仲巴在纽约、旧金山、伯克莱等地设曼陀罗戏剧班,将古老的藏舞与戏剧,融汇西方的现代表演艺术,创作从古典到超前的先锋派的戏剧节目。

同年,仲巴创办香帕拉出版社。该社出版和翻译了大量仲巴撰写和翻译的作品。这些作品将藏学和藏传佛教的精髓用现代语言,以西方方式展现于国际社会。仲巴充分显示了他驾驭语言的能力,词句活泼而不拘谨,叙述生动而不凝滞,把读者带进一座前所未闻的精神乐园,让他们从中通过藏传佛教精要,领略佛陀的教诲,在厌倦尘俗的迷茫中看到了净化心灵的曙光。1975年,仲巴建立那烂陀翻译委员会。这一由梵文和藏学学者组成的委员会,专门从事藏族传统名着和佛教典籍的英译工作。1980年以来,该社翻译出版了<智慧之雨>,<玛巴尔译师传>等着作。

1975年,仲巴在科罗拉多州的Boulder建立阿赖耶幼儿园和维特雅小学。

1976年,仲巴创立Shambala Training(香帕拉训练中心),为普通群众提供活动场所,以金刚乘英勇无畏的气度,考验和提升人性固有的智慧和尊严。

1987年4月,仲巴圆寂于加拿大的诺瓦斯科莎省哈利法克斯市。为了纪念这位有大贡献于藏传佛教开基于西半球的传奇性人物,他的朋友和弟子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洛矶山佛法中心建立了一座佛塔,定名为“达摩卡亚大佛塔”,涵义为“法身大佛塔”。 现在仲巴的继承人,是他的儿子密庞活佛。

塔尚土尔库

Tathang Tulku(塔尚土尔库)也是美国藏传佛教传承中一位传奇人物。这位致力于在美国传授密教*修行的宁玛派*(Nyingmapa)先锋,出生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索巴家族。他的父亲索巴.土尔库是当地极负盛名的喇嘛,精通天文和医药,热心替人解疑和治病,德高望重。塔尚自幼经由父亲教诲,熟悉佛教各种仪规。塔尚7岁入学院学习藏文、音乐与佛经;14岁至26岁先后随25位喇嘛学习佛学典籍、禅坐静修,以及拜谒各派高僧,广泛地对各派学理深切认识,然后专攻宁玛派的经典和禅定。

继承宁玛派传统的塔尚1959年与家人一起离开西藏,经不丹、印度到锡金。在那里师从康孜仁波切学习金刚乘方面的知识。1962年应印度政府邀请,在印度梵文大学任教6年,讲授金刚乘哲学理论和实践。

1968年塔尚携家来美。1969年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旁的山坡上,创办了一个坐禅中心。弟子日多,发展成如下七个不同事务的组织:西藏宁玛坐禅中心、宁玛佛学院、佛法出版社、西藏救济基金会、宁玛乡下中心、甘珠与丹珠印经计划、以及宁玛中心。 目前座落于纽约曼哈顿西16街19号的益西宁波中心,是宁玛派在美国的禅定和研究的核心机构。该中心为宁玛派法师来美弘法作安排,在全美有6个分支组织。中心的现任主席为约翰.吉诺,追随塔尚强调藏传佛教的传统,致力于密教修习的推广。

噶举派传承的领袖十六世嘉华.噶玛巴是大宝法王。1923年生于西藏东部的西丹,从小获精心栽培。1959年4月达赖喇嘛出走印度时,大宝法王也在100名义勇队,60个喇嘛和众多僧人护卫下,经不丹到了锡金。在锡金首都附近热姆特克兴建了隆德寺,用于研究和修习佛法。

1971年,大宝法王到达美国,获着名汉传佛教居士沈家祯等资助,在纽约上州Woodstock镇的一座小山上建立起噶玛三乘法轮寺。该寺住持一直是堪布.卡塔仁波切。另一座由卡卢仁波切的喇嘛高徒诺那仁波切所建的噶举土登法林寺也在纽约上州。这两座美东最大的藏式寺院完全依照藏传佛教规格建造。其内设有闭关中心,隐修者几乎都是西方人士。

美国第一座萨迦派*佛法中心是萨迦德钦曲林,于1974年由该派达钦仁波切和德雄仁波切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建立。目的是保存和传播以信奉观世音菩萨为主的藏传佛教;宣讲教规,弘扬西藏文化;并为对教义有兴趣人士提供从事坐禅,以及给予正确交流辅导的场所。

达钦仁波切1929年生于萨迦法王家族平措宫中。从小在他的父亲萨迦法王阿旺土登旺曲的教导下,熟习显密佛法,特别是足迹派主要的“道果”教法。1959年,达钦仁波切与家人出走印度。1960年与德雄仁波切应邀到华盛顿大学从事西藏文化的研究,因而与妻子和五个儿子定居于西雅图。

德雄仁波切1906年生于西康一个世代藏医的家庭,4岁至9岁隐居塔兰寺学习佛法,15岁师从萨迦派高僧阿旺.勒巴仁波切,17岁被认定为二世德雄活佛转世。

1970年,达钦仁波切和德雄活佛开展在美东的弘法活动,建立了吉林萨迦中心,为短期闭关隐修者坐禅提供方便。1976年又在纽约建立萨迦强巴曲林中心。

就藏传佛教各派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的经历而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西藏语文讲师缔申旦珍认为,藏传佛教在美国的开基与光大,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为建立传播中心与寺院、开基萌芽的阶段;第二是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为藏传佛教在美国由白宫到寻常百姓家的普及阶段;第三是90年代开始进入成熟光大的前阶段,四金刚、密教义理、灌顶等高级布施,都被认真和欢喜的接受。

缔申旦珍说,西藏文化丰富、神奇,哲学思维严谨,讲究层面贯通融合。密教代表西藏文化,其中对宇宙的认识以及超自然的信仰,特别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美国长春藤名校都设有西藏语言和藏传佛学课程,历年来培养了许多杰出学者专家。2003年开始,美国政府为培养人才,提倡学子修习这一专门学系,特别设立了奖学金以资鼓励。

在美国名校中,维吉尼亚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哥仑比亚大学,以及加州伯克莱大学的藏文系比较特出。霍普金斯在维吉尼亚大学教了30年藏文,今年才退休。他是属于传统型的学者,经他翻译和由他撰写的藏学和藏传佛教书籍达100多册。哥仑比亚大学的罗伯特苏尔曼是比较现代型的西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专才。

一般认为,西方好学深思之士,从以物质追求为主流的现实中,找不到继承文化、发扬文明的精神,于是把眼光转向、甚至把希望寄托于东方。佛教藏传体系,在高层次人文学养方面堪称精湛。因此,美国有识之士推崇、热爱乃至皈依其中的任何一派,是很自然的事。

对于藏传佛教在美国和西方世界的前景,缔申旦珍甚为乐观。他说,西藏民族的特性,与美国人文思想的传统,非常吻合,都是向往自由浪漫,趋向精神升华。藏传佛学及其文化背景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思维、人类智慧和认知能力与物质的关系有相当奥妙的解读。如今遍传美国大城小镇有关宗教哲学的众多着作中,一半以上都联系着藏传佛教的理念与风范。美国医学研究机构,有些难以解释的现象,却在藏传佛学的密法中,获致灵感,找到答案。

有浓郁藏区地方特色的藏传佛教,可以说本来只囿于一隅,然而就目前看来,与一直以博大恢宏着称的汉传佛教在美国的发展比较,却无疑是后来居上的。对此,多年从事大学藏传佛学研究与翻译的朗巴崇达先生有透彻的分析。

首先,佛教有初、中、高三乘,又称小乘、大乘和密宗金刚乘。汉传看重大乘修持。而藏传却由最简单至最高深的全修。这与佛教的传播历史有关。也就是说,汉传佛教没能得到密宗延续的发展,而藏传佛教的四部密法都保存至今。因此,藏传比汉传多一个层次,其内涵比汉传多得多。不谈密宗,即使显宗的内容,也是藏传丰富得多。在这方面,拿藏文大藏经与汉文大藏经作一比较就很清楚。

其次,学佛弟子必须守戒。小乘戒律中比丘有235条戒律,大乘关键是菩提心戒,密乘有14条为根本的诸多戒律。达赖喇嘛和大宝法王三戒全守。我们可以看到达赖喇嘛从不挺胸说话,老是弯腰俯背。这是达赖喇嘛同样守小乘戒的具体表现。

此外,汉传佛教的清规戒律,要学佛就要吃素。藏传无此规定。如果有此律,青藏高原那来这么多供他们食用的蔬菜?因此,藏传只提倡尽量不吃肉,认为即使吃肉,并非减少了慈悲心。据说达赖喇嘛曾经吃素两年,后来因健康关系,遵从医生吩咐,适量吃肉。

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在修行形象方面也有许多不同。藏传在海外的主体是在家人,即在家修行。在主要是欧美人士的西方,藏传红教和花教的法王留着长发,且有妻子和儿女。藏传教徒不管对方守何种戒律,仍然可以结交来往。认为修佛学、崇佛教是心性的纯化和精神的升华,不必着重形式。因此,藏传各派风格不一,大都尊重个性。提倡在现实中各自学养与心性的修炼,不强求一致,也不认同离经叛道者。汉传佛教道风严谨,次序井然,但是正如太虚大师的感叹,重小乘之戒,轻大乘之心。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一代的藏传顶级法师,都兼通英文。而诚心出家的西方人士,研读藏文和通晓藏语,也不成问题。语言隔阂的消除,让藏传佛教在欧美的光大有如水到渠成,根深叶茂。

中国大陆学界人士对藏传佛教在美国的开基与光大,并不闭塞无知。例如,1994年在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系获硕士学位、随后专门从事文稿编辑和藏学研究的黄维中先生,着有<佛光西渐>一书于1997年出版。

黄维中认为,藏传佛教之所以风靡欧美,是因为脱下了或者还没脱下僧袍的大德高僧们,到了西方以后,同化于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用欧美人士的思维方式讲解阐释藏传佛教的学理和经义,因而获得人们的景仰、皈依弟子的厚爱。许多移居欧美的高僧大德都经历多年的勤读苦修,对各派佛学的教义都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尤其在坐禅方面的功力,达到了最高境界。他们在修习互相交流的语言,特别是英语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有所比较和思考。其中特别引起他们注意的是,在极度扩展的物质条件下,西方人士的精神空虚混乱。藏传坐禅隐修净虑等佛法正好在这方面能够“对症下药”。为了符合西方人士的习性,大师们在传播坐禅的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尽量开放,让学生们来去自由,没有条条框框的要求和规定。

当一些高僧、喇嘛感觉到做一个藏传佛教的“上师”、“圣人”不过是个虚幻的角色,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俗人”会更真诚、更有利于在西方传播藏传佛教时,他们就脱下僧袍,选择了俗人生活,为藏传佛教在欧美的传播开创了新的局面。 黄维中指出,有的高僧大德无论在他们的作品或者翻译中,都贯穿着这样一条主线,就是用生动活泼的现代语言,以西方方式把藏传佛教的精髓推向欧美,其对象除了西方社会的有心人和有识之士,还要让一般群众通过藏传而了解佛教,接受佛陀的教诲,皈依佛门。在佛法施为上,就是据坐禅、中阴和大圆满法的教义,让向往、景仰和皈依的西方人士获得精神上的放松与解脱。

以上引述的高见卓识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藏传佛教在美国开基、发扬过程中的事例,分析了前景光大的可能性。就历史背景而论,如果没有1959年发生在西藏的事变,藏传佛教的“西渐”不知会始于何年何日,更不用说开基、传播与光大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