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盟剑
中华府-红客::首席执政官(
- 注册
- 2003-07-29
- 消息
- 5,270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杨渡
一个台湾人在北京看奥运,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心情。
北京,或者说全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奥运集体催眠的状态。四五个电视台,彼此分工,轮流播放不同的比赛。播完了紧张无比的中国对塞黑的篮球赛(以一分之差,最後一秒险胜),换上巴西对澳洲的海滩排球,丰胸腿长,美丽结实的女子,穿着比基尼,在海滩上扑球杀球,引来无数加油助阵的啦啦队,唱着巴西歌曲。之後,是男子体操,健美的男性身体,以生命全力一扑,在空中翻转,瞬间落地,立定凝视,寻求肉身完美的极限……。奥运,是体育的嘉年华会,你可以彻夜不眠,看个通宵。
在北京,当中国队得到某一项金牌,颁奖典礼时,「义勇军进行曲」奏起,选手眼中含着泪光,把象徵荣耀的金牌挂在胸前,整个爱国主义的情感,上升到最高点。
当然,随着得到金牌超过十几个以後,这种带着泪光,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感觉渐渐变淡,年轻人嫌电视太老套,记者访问得奖者,老是要问选手「你为国争光」有什麽感想之类的话。但绝大部分的选手,都是年轻世代,早已不来这一套了,只说「我这一次技术水平表现有应该改进的地方」。
整个北京,或者全中国,沈浸在体育的兴奋,以及它带来的荣耀与满足里。许多人熬夜,就为了观看比赛。
连最新发展起来的後海一带的酒吧街也一样。三屯的酒吧街要改建,许多酒吧迁到後海一带,沿湖建起酒吧,夜间有乐队演唱,伴着摇滚、民谣、流行歌曲,点几盏烛光,坐在荷花湖边喝酒,这种情调,吸引无数外国和本地游客。但生意顶盛的,居然是一家没演唱者,却有一部超大萤幕电视转播的酒吧。大家手拿啤酒,围在一起看比赛。那规模,有点像欧洲人在酒吧看足球转播。
当然,也因为项目太多,一些转播专业知识不足,有些项目评论起来不免语带犹豫。绝大部分的体育项目非常专业,例如体操、泳、乒乓、排球、篮球等,有些中国未进入最後决赛的项目,还是有非常专业的评论。但像转播垒球赛就因为太陌生,非常外行。球赛规则与名词,如界外球、接杀、触身球、打带跑战术的运用等,都不甚明白。
相较起来,台北的奥运转播显得如此单薄。明明是取得转播权,所有比赛项目,都可以得到乐趣,但不仅中国队参加的未见,连各国风靡的各项目也无法见到完整转播。
完整的转播和讨论有什麽重要性呢?以北京为例,原本没什麽专业知识的棒球垒球,也逐渐有一些人用生硬的语气,讨论比赛的规则,观众慢慢有了了解。这样就可以培养民众的兴趣,以後打的人会多起来,养成一种风气。参与的时间久了,就会训练出专业的水准。如果国家又愿意花钱去培养,得到的奖项自然会多起来。
这一次的奥运,让人为台湾担心。一个不关心所有项目,并培养孩子不同兴趣的体育环境,怎麽可能有更多更好的专业运动员,以及完整的世界观?
整个奥运转播与社会关注所反映的,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为什麽会这样呢?是因为台湾对奥运的了解太少,不知道如何转播?或者是怕中国队赢得太多奖牌,让台湾媒体在「去中国化」的政治正确下,不知如何转播,所以乾脆放弃?无线电视取得转播权,却放弃了这样的权利,为什麽?
一个对各种体育项目缺乏兴趣的地方,如何期待下一次的奥运,会有什麽好成绩?难道台湾要永远只关心棒球吗?夺得两面金牌的跆拳道,难道不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还有其他项目呢?
台北和北京的奥运对比,使我们知道自己的参与和了解太少。更忧心的是,我们的世界观来狭窄,只关心自己所愿意看见的,却不愿意张开眼界,看看更宽广而充满竞争的世界,参与竞争。
在世界的地图上,台湾啊台湾,你是不是正在变成一个「自我凝视的岛屿」?
一个台湾人在北京看奥运,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心情。
北京,或者说全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奥运集体催眠的状态。四五个电视台,彼此分工,轮流播放不同的比赛。播完了紧张无比的中国对塞黑的篮球赛(以一分之差,最後一秒险胜),换上巴西对澳洲的海滩排球,丰胸腿长,美丽结实的女子,穿着比基尼,在海滩上扑球杀球,引来无数加油助阵的啦啦队,唱着巴西歌曲。之後,是男子体操,健美的男性身体,以生命全力一扑,在空中翻转,瞬间落地,立定凝视,寻求肉身完美的极限……。奥运,是体育的嘉年华会,你可以彻夜不眠,看个通宵。
在北京,当中国队得到某一项金牌,颁奖典礼时,「义勇军进行曲」奏起,选手眼中含着泪光,把象徵荣耀的金牌挂在胸前,整个爱国主义的情感,上升到最高点。
当然,随着得到金牌超过十几个以後,这种带着泪光,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感觉渐渐变淡,年轻人嫌电视太老套,记者访问得奖者,老是要问选手「你为国争光」有什麽感想之类的话。但绝大部分的选手,都是年轻世代,早已不来这一套了,只说「我这一次技术水平表现有应该改进的地方」。
整个北京,或者全中国,沈浸在体育的兴奋,以及它带来的荣耀与满足里。许多人熬夜,就为了观看比赛。
连最新发展起来的後海一带的酒吧街也一样。三屯的酒吧街要改建,许多酒吧迁到後海一带,沿湖建起酒吧,夜间有乐队演唱,伴着摇滚、民谣、流行歌曲,点几盏烛光,坐在荷花湖边喝酒,这种情调,吸引无数外国和本地游客。但生意顶盛的,居然是一家没演唱者,却有一部超大萤幕电视转播的酒吧。大家手拿啤酒,围在一起看比赛。那规模,有点像欧洲人在酒吧看足球转播。
当然,也因为项目太多,一些转播专业知识不足,有些项目评论起来不免语带犹豫。绝大部分的体育项目非常专业,例如体操、泳、乒乓、排球、篮球等,有些中国未进入最後决赛的项目,还是有非常专业的评论。但像转播垒球赛就因为太陌生,非常外行。球赛规则与名词,如界外球、接杀、触身球、打带跑战术的运用等,都不甚明白。
相较起来,台北的奥运转播显得如此单薄。明明是取得转播权,所有比赛项目,都可以得到乐趣,但不仅中国队参加的未见,连各国风靡的各项目也无法见到完整转播。
完整的转播和讨论有什麽重要性呢?以北京为例,原本没什麽专业知识的棒球垒球,也逐渐有一些人用生硬的语气,讨论比赛的规则,观众慢慢有了了解。这样就可以培养民众的兴趣,以後打的人会多起来,养成一种风气。参与的时间久了,就会训练出专业的水准。如果国家又愿意花钱去培养,得到的奖项自然会多起来。
这一次的奥运,让人为台湾担心。一个不关心所有项目,并培养孩子不同兴趣的体育环境,怎麽可能有更多更好的专业运动员,以及完整的世界观?
整个奥运转播与社会关注所反映的,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为什麽会这样呢?是因为台湾对奥运的了解太少,不知道如何转播?或者是怕中国队赢得太多奖牌,让台湾媒体在「去中国化」的政治正确下,不知如何转播,所以乾脆放弃?无线电视取得转播权,却放弃了这样的权利,为什麽?
一个对各种体育项目缺乏兴趣的地方,如何期待下一次的奥运,会有什麽好成绩?难道台湾要永远只关心棒球吗?夺得两面金牌的跆拳道,难道不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还有其他项目呢?
台北和北京的奥运对比,使我们知道自己的参与和了解太少。更忧心的是,我们的世界观来狭窄,只关心自己所愿意看见的,却不愿意张开眼界,看看更宽广而充满竞争的世界,参与竞争。
在世界的地图上,台湾啊台湾,你是不是正在变成一个「自我凝视的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