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东方日报:赵紫阳病逝

男蔻

红★照我去战斗
注册
2004-09-17
消息
1,533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0
http://www7.chinesenewsnet.com/gb/MainNews/SinoNews/Mainland/2005_1_10_15_15_10_989.html

zhaoziy011005002.jpg

1983年10月25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中)视察二汽。(资料照片)


据香港东方日报一月十一日报导,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因肺部、呼吸衰竭及心脏病等并发症,于本月八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由于担心赵紫阳逝世的消息可能引发政治和社会震汤,刚刚掌握党政大权的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共领导人磋商后,因未能决定对赵紫阳的一生作出怎样的评价,故至今未公布赵紫阳病逝的消息。


有改革开放总工程师称号的赵紫阳自六四事件后,一直被当局严加软禁至今。消息称赵紫阳是在上月病情突然恶化,入住北京的医院后一直陷入昏迷状态,延至本月八日不治。虽然前国家主席和胡锦涛对赵紫阳的逝世早已有心理准备,且评估过一旦公布赵的死讯可能引发的震汤,又作出应变部署,但赵的死讯仍令当局乱了阵脚。

近年健康急剧恶化江和胡的担心是有理由的。监于风烛残年的赵紫阳近年的健康急剧恶化,有不少曾与赵紫阳共事的老干部以及一批深具影响力的学者,最近分别透过不同渠道向中央建言,要求中央在赵紫阳逝世前对其作出一个公正的评价。今年元旦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没有参加中南海党政领导人的新年京剧晚会,而是到了陕西铜川看望矿难工人的遗属。当时新华社报道温总讲了一句「我来晚了」,令人联想起赵紫阳六四期间对学生说的「我们来晚了」这句告别语。

尽管赵的支持者并不奢望当局在可见的将来平反「六四事件」,但对赵紫阳给予正面评价,自然难以避免甚至是必然涉及重新评价「六四」。据悉,在「六四」之后临危受命的在同意交出军权之前,曾与胡锦涛等新一代领导人达成共识,即不会改变中央对「六四」的定论。但令当局担忧的是,「六四」正是因为前领导人胡耀邦逝世引发,当局显然担心赵紫阳逝世会再度引起政局震汤。因此,相信当局在确定做好相应部署前,不会公布赵的死讯。

晚年只剩老妻相伴海外传媒对赵紫阳的健康一直有揣测,包括指赵于去年二月就因患肺炎住进了北京的医院,又绘影绘声地指他的肺部已没有完好的部分,在家也要用氧气,否则走不了多少步路。但该报道又引述鲍彤称,没有听说赵紫阳因病住院。有关医院则拒绝回应。后来消息证实是假的。随赵紫阳去世,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及走开放路线的三位主要领导人包括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均已作古,赵的历史定位仍待现时的中央领导人「定论」。

赵紫阳很重视家庭生活,在任时喜与子女围桌吃饭,听他们议论时事,藉以了解民情及年轻人的想法。不过自下台后,除长女王雁南(赵亮)及女婿不时探望外,家中常只剩老妻相伴。赵紫阳与夫人共育有四男一女,长女赵亮曾任北京长城饭店副总经理,现任职一拍卖行。长子赵大军、次子赵二军同「下海」经商,曾任深圳石化高层的大军据说在六四后已移居新加坡并在当地落地生根;二军则曾任职海南华海公司,与大军在六四后同因「官倒」被查,但最后不了了之。
 
他的功绩不可谋杀!!!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地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忠诚战士,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兼拓荒者,我党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赵紫阳同志
 
同意,转发政治局全体同仁,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胡
 
虽然这一天迟早会来,但我还是感到突然、震惊和心痛。

记得当时的一句民谚:要种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

他们是真正为人民做实事的人啊。

。。。。。。。。。。。
 
As an experiencer of 6.4 event, I am too sad to say anything if the news were true...
 
敬爱的紫阳同志永垂不朽!
 
哎。。。。。。。。。
好同志啊。。。。。。。。
不然现在也不会这么腐败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