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找来的. 关于法拉盛. 说话要负责任.
http://www.chinapressusa.com/flushing/200302220115.htm
缅街报告--环境篇(4)
居住环境和治安环境
以族裔聚居形成的社区,并不完全是靠成员有一体感而维系的,而是因为需要,有的时候甚至是因为被迫。
没有人说得清楚为什么选择这里,但每个人的确都有自己的理由
我们需要生存的安全
圣诞节纽约下了一整天的雪。在被称为第二华埠的法拉盛,并没有出现中国人通常希望的征候:瑞雪兆丰年。倒是治安方面,频频传出令人不安的消息:先是元旦发生多起华人被攻击抢劫案;紧接着是3日发生在皇后区新鲜草原的四口之家两死两伤的灭门血案;4日,又发生法拉盛缅街太空KTV夜总会中的斗殴案,一名亚裔警察在内的三人受到攻击和伤害;而14日凌晨,来离缅街不远的法灵顿街,两名持有类似利刃或砍刀的武器、年龄约在十七、八岁的亚裔男子拦住一名46岁的华裔男性,劈头就是一顿乱捅猛砍,受害人右大腿和腰部被砍伤,当即血流如注,后送医不治。电视画面和报纸登出的照片都可以看到被鲜血染红的积雪。
不仅是治安问题令人住在法拉盛的居民感到担忧,诸如校园暴力、风化、毒品和其他犯罪问题也层出不穷。去年纽约皇后区的风化警察(皇后刑警队)对法拉盛和新鲜草原等社区进行”扫黄“行动,连续破坏多起利用私宅卖淫案件。据资料显示,2000年纽约警方在皇后区供逮捕了1424名卖淫嫌犯,单在华人聚居的法拉盛罗斯福大道附近,警方就查抄了250余家妓院,涉及来自韩国、中国、俄国和拉美各国的合法和非法移民。许多卖淫女在被捕时,身上没有任何证件。
对于新年头几天糟糕的治安状况,住在这里的华人反应不一。
来自天津的老何(JACK HE音译),并不把这个问题看得很重,他认为凶杀案之类的毕竟是少数,而且都是在深夜或凌晨出的事,不能就说法拉盛的治安情况恶化了。老何自八年前来纽约,就没离开过法拉盛。虽说先后也搬过不少次家,可搬来搬去也没搬出过法拉盛去。最后一次搬家是三年前,一个朋友要回香港,把在缅街和MAPPLE交界处的一室一厅的公寓房转给了他。其实那是一个可以当作一室两厅的公寓房,包暖气和煤气,有三个大壁橱,当时的租金是八百五十元,只是这两年才逐渐涨到九百多。他对法拉盛的治安出现的问题不以为然,用他的话说就是:“动刀动枪,跟咱没关系。只要你深更半夜别出去鬼混,就嘛没事儿都没有”。
老何单身,曾经有过一个太太后来离了,曾经有过一辆车后来卖了。在美国这八年,也有过几个女人在他的生活里进进出出,只是他自己,始终没离开过法拉盛。他曾经去过旧金山一趟,回来时大喊不习惯,说没地铁不习惯,说旧金山的东西太贵不习惯。老何觉得就法拉盛好,脏是脏点,但住得踏实。到底踏实在哪些地方他也没总结,但是有些事情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现在搬到另外的地区,再想回来的话,房价估计要涨一、二百。除了房价,生活的其他各方面都还能接受。刚来美国的时候,电话费要一块钱一分钟,现在还不到一角;早上睁开眼,油条、豆浆、大饼、卤蛋,想吃啥都有;买菜就街对过“万兴隆”,海鲜、蔬菜都便宜,顺便还能把报纸给买了。“美国人的生活咱比不了,经济情况又不好,可是呢,盘算来盘算去,还就法拉盛生活容易,而且朋友也多些,走动方便”。
同样住在与缅街交界的凯西娜大道上的高先生持不同看法。高先生对法拉盛十多年的变化是肯定的。五、六年前,他在天桥底下卖报纸,还经常闻到令人作呕的尿骚气。“你现在路过那里已经不太闻到那股难闻的味道了”,这位开洗衣店的老板一边拎起客人送来的衣服过磅一边感慨:以前十个人里面可以看见两、三张中国面孔,现在十个人里面有七、八个是黄皮肤,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我就怕动刀动枪的事情蔓延开来,因为小孩子学坏容易学好难,如果现在不重视小孩打打杀杀的事情,说不定那一天大白天也会碰上不测呢”。高先生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今年十八岁了;老二是在这里出生的,儿子。
高先生不太放心的是女儿。女儿来美国的时候担心她英文基础差,就让她多念了一年初中,但现在也要读大学了;舍不得让她离开父母太远,想让女儿就近念一所大学,起码周末可以回家吧。所以高先生对法拉盛的治安比较关心,特别是有关青少年的。他不是没考虑过搬家,911以后还到长岛看过十几处房子,但目前的公寓和店铺都在法拉盛,生意好坏很难预测,所以暂时还不敢动搬家的念头。本来小儿子要学空手道,老高什么道都不道,干脆把两个孩子送到了大学点附近的“少林寺”,“我是希望他们强身健体不学坏啦,而且也感染感染中国的文化,不要来了美国丢了祖宗”。 这是高的心愿。
住在凯辛娜的阿香和高先生的想法近似。阿香在曼哈顿的FUJI餐馆做工,但住在法拉盛。虽然现在生意“比以前差多了”,她和丈夫小赵仍然在积极想办法把自己在国内读高中的女儿接到美国来。“女儿的同学有很多出国的,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所以小孩子自己也很急。我们也不知道该不该让她来这里,前几天的报纸一直登校园暴力和种族歧视的事情,想想心里觉得有点怕。”
和老何认识、又是天津老乡的小刘(QILIANG LIU),与上面几位想法都不一样。他选择住在法拉盛有他自己的考虑。小刘在天津是搞声乐的,虽说来美国时间没几年,但也请律师办了“特殊人才绿卡”。刚来时他也啥都不懂,打电话前面要加1都不知道,英文又不好,很多事情要一边问一边学,所以他特别喜欢法拉盛。他所有的“信息”都来自法拉盛的“民间”,诸如怎么办绿卡,哪种绿卡容易办,假结婚是什么价码,找房子租房子的注意事项。他没事就喜欢上缅街溜垩,和每一个看上去愿意和他交谈的人搭讪,不出一个月,法拉盛的大事小事在他那里基本上没有漏网的。老何就是他在“花旗饼屋”买李连桂大饼时认的老乡。前几个月,政府补助纽约911受灾户1750美金买空气净化器,小刘不但自己早早就用上了,还替老何家也申请了一份儿。认识小刘的朋友渐渐明白,他哪儿都不去就认准了法拉盛,是把法拉盛当他的生活情报站了。小刘住在法拉盛就没挪过窝,他的口头禅是:“你就是MBA、数学博士、再会精打细算,都没本事把法拉盛的房租给算低喽”,看来是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理。圣诞节大伙儿到他那里聚餐,气氛比火锅还热烈,分不清是XO喝多了还是XO酱吃多了,小刘先是狂吐,之后是大哭,最后是高歌。歌词是啥基本没人能懂,唯独一句特别清楚,法拉盛、法拉盛,回家、回家
在这个中国移民占多数的新社区,人们不仅仅要为周边的环境和治安问题伤神,还要提防来自各个角落的险恶。
在法拉盛,的确存在为数不少的“有心人”,他们贪婪的目光,常常盯在初来乍到、特别是没有“身份”的新移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