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对话》--奇瑞书写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全文)(转载)
????『经济论坛』 [热点资讯]央视《对话》--奇瑞书写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全文)(转载)
????奇瑞书写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欢迎大家收看我们的节目。2005年1月1号,中国承诺全面取消进口车的许可证,进口轿车的关税统一降到30%,中国汽车业为之担忧了多年的这个日子终于来临了。那么,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还有竞争力吗?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上,当进口车的浪潮漫过之后,究竟还有多少我们自己的品牌,挺立在这个市场上?在这样的时刻,有一家这样的企业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论资金它们不是最多,技术也未必最好,但是它们却在中国自主品牌的家用车销量排行榜上排在了第一位;论规模它们不是最大,渠道也未必最好,但是它们却在中国汽车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征途上走在了第一位。这家企业就是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奇瑞汽车。
主持人:现在就让我们请出今天《对话》的嘉宾,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耀先生,有请!尹先生,您好,欢迎来到我们《对话》节目当中。我知道您是一位汽车专家,所以不知道您介意不介意,在今天《对话》节目一开始,我们就来考您几道和汽车和速度有关的问题。
尹同耀:可以。
主持人:可以啊。我们大家给尹先生加加油,希望每一题都答得对。请问目前世界上汽车的最高时速是每小时多少公里?
尹同耀:前不久我访问了意大利的一个试验厂,在意大利的南部。这个试车场的周长是12.5公里,这个试车场的最高设计时速是450公里。那么,他告诉我们在这个地方曾经创造过401公里的世界纪录。
主持人:这样的一个回答,我们只能说100%的正确。因为尹先生不仅告诉了我们答案,还告诉了它的出处。好了,我们进入已二题的快速问答。请问目前世界上,汽车提速从零到一百公里需要使用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尹同耀:兰博基尼的3.2秒。
主持人:请问你个人的时速是多少?
尹同耀:我走路速度是非常快的。我曾经在一汽工作的时候,就因为我的走路获得一次奖金。
主持人:走路可以走出奖金?
尹同耀:奖励我十块钱。
主持人:在奇瑞工作的每一个员工都知道,几乎没怎么看过你走路,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你在跑步,你从这儿到那儿全是一路小跑。我们导演去采访的时候,根据他的目测,可能是不完全准确的目测得出的结论,你本人行走的最高时速是每小时五公里。你可以回去再测量一下,如果有任何的失误,欢迎再次来到我们现场进行一次更正。好的,下一个问答题可能对你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那么在奇瑞的发展历史上,奇瑞最高速的发展表现是什么?
尹同耀:产品研发速度。
主持人:有多快?
尹同耀:我们用了七年的时间走过了别人几十年的过程。
主持人: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发展速度。但是我想今天的奇瑞用高速来概括它所有的成功,并不是一个全面的概括,因为在高速的背后,奇瑞人付出的点点滴滴的努力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我们请尹先生坐下和我们慢慢对话。有请。尹先生来到我们《对话》的现场,最特殊的感觉是什么?
尹同耀:我看到这么多观众,特别是还有这么多老朋友,我非常地激动。
主持人:除了见到老朋友,我们还会让你见到一些你最熟悉和亲密的伙伴。你看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车,而且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我们在这里还特别选择了一幅画,这幅画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座山,虽然它并不太巍峨,插着红旗的地方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顶峰。对于爬山的人来说,有两条路可以选择,有人选择的是在尹先生那边的南坡。因为它相对来说坡度比较没有那么陡,而且也许阳光灿烂,更好走一些。那也有一些人选择的是相对来说比较陡峭的北坡,虽然是无限风光在险峰,但是选北坡的人明显的要少于选南坡的人。如果是像尹先生这样,在汽车行业不断去奋斗的人,这种攀登的感觉应该也是非常明显。此刻我们不妨把这样一座不太巍峨的山想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山??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我们在南坡上看到很多汽车人,他们走得不是特别的艰辛,因为他们可以找到海外的巨头??汽车巨头,走一条合资或者合作的发展道路,因为可以运用对方的资金、技术、先进的设备,甚至是最好的车型。尹先生好像选择的是相对来说比较难走一点的北坡。你觉得我的这种概括准确吗?
尹同耀:非常准确。这个南坡我也走过,北坡我也走过。南坡我走过一段觉得没有意思,因为就是爬到山顶那不是红旗,那是别人的国旗。我们愿意从北坡爬,爬上去插的是中国的国旗。
主持人:从1997年奇瑞开始攀登的那一刻到今天七年过去了,现在的奇瑞你觉得在北坡上攀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尹同耀:我觉得在四分之三的位置了。
主持人:我们给你一个小奇瑞,你把它定位在奇瑞今天的高度上。那么高啊。真的那么高吗?
尹同耀:是这样。
主持人:是这样。可是从这一点,到你现在定位的那一点,这条路我估计走得并不是那么的顺畅,中间一定克服了很多困难。现在如果让您把目光聚焦在此刻,在开始攀登的那一刻,你能够想到你们当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尹同耀:我们刚起步的时候,当时我们什么都缺。
主持人:既然什么都缺,咱们一样一样来说,看看你当年最缺些什么。来。
尹同耀:我们缺少钱。
主持人:缺钱。
尹同耀:因为安徽不是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我们缺技术,我们当时就那么一点人。许多人还缺少信心,缺少理解,所以我们缺少了很多东西。
主持人:对于当时的奇瑞人来说,特别渴望的就是能够造出第一款属于自己的车。我听说你们在为了生产第一款的轿车,花了2980万美元,从英国威尔士进口了一条福特的二手生产线。就是这样的一条生产线同样也让你们节约了不少的钱。
尹同耀:当时我们刚组建嘛,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就采用了交钥匙工程,就是外国人把这条线拆,然后运过来再装上,再调好交给我们。我们认为是非常相信外国人,因为他们是非常熟悉这条生产线的这一群人。所以在做的过程当中,发现这些外国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能干,而且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厚道因为他的人对这个东西并不是很了解,然后要求我们加钱,合同签完以后他反悔了,他说这个我们肯定做不下来,你必须给我加多少多少钱。他的人员我们觉得一个是对技术不是很强,第二个也不是很勤奋,上午一杯咖啡,下午一杯咖啡,中午还要晒太阳,晚上还要唱歌、跳舞去,所以我们说我们一块干吧。他说不能干,你们的人水平不行,干了我们不负责任。后来我们看到太慢了,什么都不行,然后就是耍赖,我看这么耗下去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我就跟我们市里面一些主要领导开了三个晚上的会,没人敢下这个决定,说我们离掉外国人行吗?我们才这么一个年轻的团队。
主持人:做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决定?
尹同耀:我记得是1998年11月26号,我跟我们的领导说,我说我来承担责任吧,我通知他们,我说十二个小时里你把你们的东西收拾走,我们法庭上见。
主持人:这对奇瑞来说,可是冒了一次很大的风险。
尹同耀:然后我们就把他们赶走了。
主持人:把他们赶走了?
尹同耀:对。
主持人:赶走了以后怎么办?
尹同耀:赶走了以后,我们开始跟我们的员工进行动员,我们先是大干五十天。我们把人分成两拨,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然后晚上八点再到早上八点。把所有的问题都列出来,然后我们能解决哪些,不能解决哪些。我们从国内找一些国内的力量来做。大干五十天完了以后,又大干五十天,我们连续大干了N个五十天。
主持人:一个又一个五十天过后。
尹同耀:如果我们说大干五百天,大家马上就不干了。我们花了半年的时间,把第一台发动机一次点火成功,是非常漂亮,各项指标超过了原来的指标。我们把这条发动机生产线的技术水平全部提升了大概十五年,我们把所有旧的系统全部扔掉,我们全部换上最新的一代系统。然后对方给我们最后违款还有四百万美金,我们把它留下了,实际上我们花了不到一半的钱,然后我们把这套系统提升了很多。然后我们锻炼了一支队伍,这样。
主持人:在当时资金最困难的情况下,奇瑞走着自己的一条路,特别是刚才您举出的第一条生产线引进的过程,不仅提前半年调试成功,而且还为自己的企业节省了大约四百多万美元啊。在当时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你们不断地节衣缩食、省着花,能不能告诉大家究竟是为什么?
尹同耀:我们觉得不做好无法交代,所以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主持人:可能对于你们当时的奇瑞来说,这座山峰还不是珠穆朗玛峰,可能它就是华山,它只有一条道给你们只能走这样的一条路。
尹同耀:是这样。
主持人:台下有很多专家,钟先生能不能给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真的是难到这样的一种程度吗?
钟师:1998年前后左右的话,基本上有其他的跨国公司来中国投的项目都非常大。比如说以上海通用为例的话,在1998年竣工以前,它的整个投入是一次性投入,差不多都是十几个亿美元,所有的先进设备基本上一步到位。一开始的起点就非常高,将来合差不多有上百亿的人民币了。这种规模显得力度是非常大,相对奇瑞来比,我们的资金起步还是比较低,所以在这里面的压力肯定是会非常大。
主持人:确实像钟先生所说的,如果是走南坡的话,它们的生存状态可能会更好一些。比如说它不是1997年起步,它更晚一点起步,它现在的水平线可能跟你差不多,也许这个时候我们在南坡看到这样一家企业,它可能相对来说,走得路会更顺一点,很容易有大笔的资金到位。你那个时候没有动过这样的念头吗?
尹同耀:这样的念头我没有动过,但是我们股东动了很多次,而且尝试了很多次。国际上的一些大公司几乎都有高级代表团访问过奇瑞,也有相当多的企业提出过合资的愿望,架式都很大,坐着专机,带着庞大的代表团到我们那里去。有的一个月里面总裁就去三次,一定要跟我们合资。
主持人:频频向你们伸出橄榄枝,你们都没有动心?
尹同耀:然后说,我们愿意拿八亿美元进来投资跟你搞合资。我们也签过,和一个世界上非常著名的企业签过一个正式的接近于协议这么一个东西。基本上被我破坏掉了。
主持人:破坏的理由是什么?在我们那么穷的时候,在我们日子那么难过的时候,有人要救济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啊?
尹同耀:因为它这种投资是一种空头支票。我们在谈的过程当中,我们就觉得很多东西是非常的不平等,很不公平。因为我们技术转让费的问题,设备采购的问题,资产评估的问题,人员安置的问题,包括我们技术储备的问题,包括后面的这种成本控制的情况,包括等等等等的问题,我们觉得都是无法接受的问题。所以他跟我谈的时候,他就觉得你怎么给我感觉你这样的小企业跟我谈起来,好像你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一样,毫不让步。我说我追求的是公平,我追求的是我要得到什么东西。
主持人:可想而知,当时的这种谈判状态可能是比较僵持的。
尹同耀:是这样。因为我觉得中国合资企业已经比较多了,这条路子的人走得也比较多了,我们再走一遍也没什么太大意思,所以我们希望能够从另一条路上面,我们做一些探索。
主持人:在另一条路上做探索当然是可取的,可是摆在面前的这条路是如此的险峻、如此的陡峭。如果说在我们海拔四千到五千米起步的时候,我们克服了资金的一些困难,我们可以省着花,想办法节约着花,但是要再往上攀登的话,摆在你们面前的障碍会是什么呢?假设我们现在想要攀登到五千到六千米这样的一个高峰,奇瑞当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尹同耀:因为汽车人才在中国呢,它是比较分散的,也是比较稀缺的一个资源。我们把稀缺的资源尽可能地向奇瑞集中,利用我同学的关系、同事的关系、上下级的关系等等的关系,把国内的一些非常有用的人都向奇瑞集中。
主持人:那你见到他的时候,你怎么跟他们谈呢?比如说,他是你的一个老同学,然后你这个时候是特别希望把他挖到奇瑞来,你会怎么说服他。
尹同耀:这种说服吧,按照北方话就去忽悠吧。
主持人:现在你来忽悠我一把,我现在也在一家汽车企业,我也做得非常好,事业发展得应该也还是很顺,但是你看中了我。来,忽悠一下。
尹同耀:我们往往是一种相对比较忠诚的做法,有点学《水浒传》里面的宋江吧。你来,你的水平比较高,你来领导我做。
主持人:我去领导你做。
尹同耀:你来领导我。
主持人:这是你第一个诱惑。
尹同耀:奇瑞公司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我们没有总经理,我是副总经理,我们下面一群助理。
主持人:你是不是故意空着总经理的位置广纳贤才呀,每个人都直指总经理那个位子。
尹同耀:这里面主要还是我觉得我们希望能够发现一个更适合于领导大家的人做,因为我当时心目当中,有一个同志非常适合做这个位置,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来成,所以这个位置一直空了很长时间。所以多数,有一些素质比较高的人,你能不能做。有很多人比较谦虚嘛就变成我的手下了。
主持人:我觉得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诱惑,你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什么杀手锏?对他们最大的诱惑是什么?你摆在他们面前。
尹同耀:我们因人而异啦。像我们许博士这样的人,我们就开始有一点攻击性的语言来攻击他。当时高考第一名,又上到非常好的大学,教育部又把你派到海外去学习,最后你就留下来了,你这样能对得起国家吗?
主持人:许博士今天也在现场。许博士我们要来特别介绍一下,现在担任的是奇瑞汽车研究院的院长了,但是当时是在底特律工作,而且是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一个相当资深的,应该可以说是非常资深的汽车高层管理人员。那个时候,尹先生用这样刺激的话刺激你,你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吗?
许敏:我当时也是,真的是当了他的当。因为我在国外已经很多年了,没有想到要回来工作,当时也没有想到,看到中国汽车事业发展的是这么样的快,我只是想回到家乡通过假期的时间到奇瑞公司来把我在外面学到的一些东西和未来的一些技术吧,对奇瑞公司的员工做个介绍,尽我的绵薄之力。另外一面,我也是看到奇瑞公司事业的发展让我惊奇,我从来没有看到发展这么快的一个公司,我从来没有看到思路那么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世界整个汽车市场了解是那么的好,对我们中国自己的汽车事业充满希望的这样一个领导层,我被他们吸引。两种原因,两层的意义。
主持人:这说起来许敏博士还算半个自动送上家门的,人家利用假期回到了家乡芜湖到奇瑞来看一看,有没有那种根本就没有什么送上门的打算,你生拉硬拽,你觉得他是人才,你就把他吸引到你的企业来的?
尹同耀:奇瑞公司像许敏这样送上门来的少,我们死拉硬拽的特别多。盯住就不放。
主持人:盯住不放。
尹同耀:一次是我在一个公司里面做一个商务谈判。后来我们上厕所,在厕所里面遇到一个人,我们就打招呼,因为出门说英语啦。后来他就说哪儿来的,我说中国来的,我也是中国人。因为边上还有其他人嘛,后来我们就,我说你在哪个办公室啊,他说在哪个办公室。然后我就回去了跟人家谈判,然后告诉我的助手,我说那边有个中国人,你把他的电话号码要到,然后我们花了半年的时间,把他给弄到奇瑞来上班了。
主持人:尹先生有一个善于发现好种子的眼光,但是好种子在不同的土壤里,它的发展态势是不一样的,当你把这么多的,你眼中的优秀人才,聚集在当初的奇瑞的时候,究竟能不能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发展的平台。可能许敏先生是见证人,你在底特律汽车城,跟在奇瑞做同样的研发工作,你自己觉得困难的程度要大多少?
许敏:困难的程度是非常大,没有办法很好地形容。但是我觉得思路是非常对的,奇瑞的做法还是跟世界上各大汽车公司做法都不一样的,新的思路,这个是一种非常超常规的一种模式,只有这样一个模式,我们才能爬这样一个陡峭的北坡,所以时间上面一定要短。否则的话,市场的竞争是不会容许我们生存下去的。首先我们所寻找这个合作伙伴是世界上著名的技术公司,就像刚才尹总所说的,我们不能只是盯着产品,我们主要是把能力和
know?how(知道怎么做)学到,这个过程学到,所以我们有二十多个人,二十六个人最多的时候在那边工作一年多,现在还有很多在那边跟他们肩并肩在做。一开始所遇到的困难就是合同上面说是我们可以一起做,而且正因为,我们可以有很多人参与,这个合同的价钱也谈得比较低。但是真正做的时候,他怕我们把他的技术学去,所以把我们的人全部锁在一个房间里面,而他们那些房间里面我们的人进不去,只能打电话。我一开始到国外的时候看到这种局面,我说我们没有办法学,我们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说服他们,他们就是说你的人能力太差,没有办法能够跟我们一起做。我说你给他们三个月的时间。但三个月之后,他们发现我们的人确实能力成长得很快,而且他要我们带更多的人。通过这一个过程,大概是七八个月下来以后,主要的一款发动机就已经完全出来了。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积累的设计指南、数据库之类的,我叫他们拼命地白天上班、晚上在家写,等到年底,他们给我交的答卷,就是堆起在桌子上是很厚的一叠,是六七十篇这样的设计指南,每一步每一步该怎么做这都是非常珍贵的技术资料。
主持人:自主的技术研发这条路很多人都想走,但是走起来却非常非常的艰辛,为什么你这么执着,一定要走这样的一条路?
尹同耀:前面的走法是被动地走,是被逼出来地走,因为没有办法。因为那时候就是说,也没人去帮助我们。后面的是主动地走,我们觉得能走下去,因为我们中国人也是非常有技术的,中国人也是非常聪明的一个民族,只不过我们过去把这个东西没有很好地系统,在项目管理方面不是很强。最简单的解释吧,就是一部车相对于一个生产线,它是按照流水线这么一个过程开发出来的。那么哪些方面,比如开始从市场调研、产品定义到造型到工程设计,就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AE(),然后做样车、做实验,然后做功能准备,这个全部的过程在国外都有比较严格的这种界定,严格的这种程序。我们过去我们会了很多东西,我们就差那么一点点不会,后来我们在做几个项目过程当中,我们就把我们不会的东西交给别人做,会的东西我自己做。整体的部分,外国人支持我做整个的项目集成或者叫项目管理,我们叫做开门造车,不是闭门造车,开门造车。就是说最直白的话,两头外国人做,中间我来做,然后我外面整体呢,让外国人给我做一下项目管理,然后控制每一个质量关。通过这些东西,我不光学会了我们产品开发的技术,我们也学会了我们产品管理的技术。
主持人:我们看到执着的奇瑞在陡峭的北坡上执着地攀登着,究竟奇瑞花了如此大的代价换回了一些什么?我们在广告之后继续对话。
主持人:好,欢迎各位继续回到我们的《对话》节目当中。尹先生,我们现在再一起来看我们汽车工业的珠穆朗玛峰。我们看到你一路在北坡上艰难地攀登,我想并不仅仅是为了吃苦吧,在吃苦的背后,你一定希望得来一些什么?
尹同耀:通过这几年的这种艰苦,我们获得了社会,特别我们用户的关心和理解、和支持、和认同。最近国内一个品牌调查公司调查,奇瑞公司大概在所有的名牌当中排名第六位,也超过了许多合资企业的品牌价值,在国产的品牌当中我们是第一位的,这一点还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情就是说,最近美国《JD?POWER》一个报告显示,我们的QQ在中国生产的这种小型车当中,我们的质量排名是第一名,也比我们想像的要好。因为很多我们认为人家走得比我们远,人家有的还是CKD(散件组装)进行了简单的组装,而我们在叫做百台车故障率当中,我们是遥遥领先,比别人的水平。那么对我们的风云和旗云,我们过去是非常地不满意,我们自己非常地不满意,我们自己做了很多次,我们首次故障里程数字的统计、实验,现在故障历程,到我这儿的数字都很好。到我这个地方来,我们用户抱怨也很多,经常我收到最终客户抱怨,我总怀疑我们的实验部门和我们的职能部门,在给我报喜不报忧。这一次我们看到《JD?POWER》,对我们旗云和风云的排名是排在中间,所有的品牌当中,我们超过了许多许多许多的合资品牌的质量,因为我们是个新品牌嘛,大家对我们要求会更高,所以我想我们还是有信心做好的。
那么,这是一个对于我们质量、对于我们品牌这方面的认同,对于我们的国际市场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几乎是我们国内轿车出口的惟一的一个厂家吧,我们不光是出口我们的整车啊,我们还出口我们的散件,我们还出口我们的技术,我们还出口我们的工装设备,当然我们也出口了我们很多人。
主持人:这么多的喜悦,你觉得和你们一直以来坚持追求自主品牌,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吗?
尹同耀:因为只有自主品牌,它才能够走得出去。因为所有的外资品牌它在中国都必须接受50%对50的这种股比,它不可能带着我们中国的合作伙伴,去分享它的蛋糕,这是我们能走出去而别人走不出去最根本的一个原因。
主持人:说到走出去呢,2001年10月是一个特别值得奇瑞人高兴的日子,第一批车开始出口了,出口到了中东,也从此拉开了奇瑞海外销售的序幕。可是我很好奇地是,外国人是怎么知道奇瑞的?比如说你出口到叙利亚的这批车。
尹同耀:我们第一个客户是在北京市场上看到,马路上看到我们的奇瑞产品,就问这个产品是哪个国家的,他们认为这个造型很漂亮。别人说这是我们中国的,后来他们查在芜湖,他们在北京就找了中国的朋友,带着到芜湖去。我们不出口,我们家里面还干不过来,我们不出口。当时我们忙得很。
主持人:那时候叙利亚人肯定觉得,你太牛了吧,我都找上门来要找你出口你还不出口。
尹同耀:然后这个人就说,那我们找你老板吧,说老板在上海。我那时候正好在上海开会,这老兄也还是很执着的一个人也追到上海,在公司把我电话要到,希望跟我谈。我说我的确没有时间,我们对出口没有兴趣。我当时也是很土老冒。我说没有兴趣,他说我都追了这么远,从那边折腾到这儿,你见我一面都不见吗?我说我实在是没有地方去见,后来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在马路上谈了十分钟。然后他就说,那我要你给我一个价钱,我要两百台车吧。我认为他是说着玩的,我就把我的税扣掉,我说就这个价钱,愿干干,不愿干算了。他就拜拜了。回去以后钱就打到位了,两百台就过去了。这是第一笔生意。
后来大概去年吧,他说我要从你这儿买一千台车嘛,我说一千台车也可以,他去年也完成了大概接近一千台车,今年他说完成三千台车吧。我前不久到他那个地方去了一下,他说今年完成三千台肯定没有问题,而且建了二十一个奇瑞的4S店,他们做的比我们在家做得还好。
然后我们在谈判的时候就感觉到受人尊重了,因为我们在和他谈的时候,两个非常漂亮的小姑娘给我们献花,我们从来还没有享受这种待遇。我们的东方之子在那个地方,他把它分开卖,东方之子摆在奥迪、宝马,因为它国家很小,东方之子摆在和奔驰、宝马一个展厅一块卖。然后我问他卖多少钱,他说卖三万七千美元。
主持人:就是你们的车?
尹同耀:东方之子。
主持人:东方之子卖三万七千美元。
尹同耀:我说你太黑了,赚得太多了
主持人:当然其实在这个表面的责备的背后,其实心里可能也乐开了花,因为卖出了那么高的价钱。
尹同耀:是这样。我觉得他们对我们的品牌,因为在他们眼里当中就觉得中国是一个受人尊重的国家,中国的产品是不错的,因为过去我们没有这样的产品出去。所以我们的驻外大使、我们的参赞也都非常开心,就觉得中国产品,因为我访问了很多国家,因为我们要在那边做生意,我们要拜访我们驻外的一些政府机构,他们讲的最多的,非常开心的就是说,奇瑞公司的产品出口改变了中国产品在海外形象,改变了我们中国商品出口的结构。我们不光光是服装的出口,因为服装谁都能做,会加剧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而汽车这样的东西,世界上能做的不多,我们做了。他反正是要买的,他买我们的可能会更便宜,会更好,所以他们也非常乐意。而汽车又是个国家的(标志),它到处跑嘛,一看上面中国字,奇瑞的字在大马士革的街上到处跑,我们的使馆也是非常的,脸上有光。
主持人:我从您脸上的笑容可以很直觉地判断出,这种被人追着要签合同的感觉,是非常舒服的。
尹同耀:我前一阵子刚到意大利去有个商务活动,后来沙特阿拉伯一个客商大概订了四千五百台车,明年。那么他要签这个合同,我说我们邮签就行了,我没有时间。这个人他为了显示他的财力,他包了一个专机飞到都灵,然后又包一个直升机飞到我们在那个地方,开会签字的地方。他折腾了很长时间嘛,我们花了五分钟时间,给他签完了,他就拜拜了。
主持人:你能想象说,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自主品牌,他们会这样追着你吗?
尹同耀:不会的,绝对不会的。就是我们通过这个自主品牌,我们感受到我们的不平等,因为过去在南坡我爬过,按照我们老一代的汽车人吧跟我讲,他说我们和外国特别是和西方国家的谈判,不是坐在一起谈判的,我们是蹲下来谈判的,他们是坐着。那么这次我到中东另外一个国家他希望引进我的技术,引进我的散件,让我们帮他包建工厂嘛。那么我去的时候,他的摄像机一直是没有离开过我。
主持人:全程跟踪拍摄。
尹同耀:全程跟踪。然后他开始跟我讲话的时候,全部都拿着发言稿跟我讲话,他都写好了。讲得汗啊不断地往下淌。
主持人:你能告诉为什么他要写发言稿?为什么他会跟你说话他就流汗呢?
尹同耀:他怕讲错嘛,他怕我们觉得他层次很低嘛,这种感觉就像我是老师、他是学生这种感觉。然后我们到处能看到受人尊重所有的痕迹,他们会写着用,我们在中东一个国家他门口用中文字写的欢迎的这种标语,是中文写的。但是他不会写中文,写得非常丑的中文字,不知道从哪儿,写得很丑。
主持人:大家也一样激动,这样发自内心的自豪感,远比几个漂亮的小姑娘送上的鲜花更让你心花怒放。其实走出国门的这一天,你真正发现自己一路从北坡往上攀登真正的价值体现了出来。
尹同耀:因为从市场的容量来说,中国的市场只占全球市场的7.5%左右,那么国外还有92.5%的市场。世界上这种市场分布也不完全一样,有三六九等的车厂和三六九等的市场。那么现在就光第三世界国家,除了中国之外,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需求每年大概在一千万台左右。这样市场的需求,有许多国家过去能生产出来这样的产品,已经现在他们没有办法去和我们竞争了,这对于我们中国企业是个巨大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就像踢足球一样,不能一味地防守,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我们希望进攻。
主持人:事实上围绕着北坡和南坡的争论也是由来以久的。在最近我看到了有一家知名的财经媒体上也就讨论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它的主要观点是过去的两年是外资最急于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的时期,因为入世之日,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合资企业。所以它有些悲观,它说因此发展本土自主汽车品牌的环境愈加地险恶,这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个压力。但是与此同时,我也看到国外一家媒体这么说,它说未来在中国的汽车制造领域一定会诞生属于自己的奔驰和丰田。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请我们的专家来作一番南坡和北坡之间的比较。
路风:南坡的问题就是它,因为它依赖国外的产品技术,我们合资中方从来没有机会能够经历一个全流程的开发,所以它不会产生产品概念,也不会产生集成能力,它要学肯定能学到,学到一个一个部分,但是它从来没有一个完整的,因为不可能学的,因为产品技术不是你的,而且它也不开发,它不会在你这儿开发,因为有知识产权的问题。所以这样的话,时间长了以后,你会发现自主开发的企业,就是北坡的企业和南坡的企业会距离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北坡的企业的能力会越来越强,而南坡的企业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制约。
宁向东:无论是南坡也好还是北坡也好,我觉得都是要瞄准山顶的东西。我觉得两条路如果处理得好,各有千秋。那么南坡现在难点在哪儿呢?难点是你是在跨国公司战略中的一个棋子,你驾驭不了大格局。本田和台湾三洋的离异,五十年的交情,最后在2002年就离开了。为什么?因为你是同床异梦,所以在南坡五十对五十的股权,你很难一步一步往上走,因为你有的时候,要做一点变动的话,它不同意。
主持人:包括车型小小的改动可能都不行。
宁向东:对。
主持人:首先要适合中国人的习惯。
李京生:你这个中国企业是它一个棋子。而且坦率地说,它的发言权和股比是不一样的,外国人的话语权能大一点。举个小例子,捷达车以前把手是捏的,捏住了然后开,非常的费劲、费力,后来改进了,一拉就开了,非常好。可是旧的捷达车还是捏的,结果我就问了负责捷达最高的领导,就管这个事的,你为什么不能把那个改掉呢。他说改不掉,因为产品就是这么定的,你自己去换一个,这样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不方便。但是这并不是说,国外企业成心卡你,不是这个意思。就是它有它的一套管理方法,你不能破坏了,因为产品是它的。所以说你必须按照它的东西走,这样造成很多水土不服。比如中国人看到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那么我想这里边有个核心,就是说合资企业、国外的巨头有无数的优势,但它有它的毛病。那么尹总这边,如果我们中国的企业能够结合多方的优势看到它的问题,那么就是成功的机会。
钟师:我再补充一点,现在我们看到的那个现象,实际上是我们五、六年以前,跨国公司那种格局。但是我们要千万注意,现在的跨国公司在做灵活性方面已经做了很大的改进,因为它知道,随着中国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它如果本地化或者个性化的东西不符合当地,它可能要碰壁,因为在当初的年代的时候竞争是缺乏,所以它一个产品可以用很多年,那时候它不需要做本地化,所以它用比较僵硬的管理办法,因为一种产品定型的话,年年做下去是利益最大化,比较方便。因为现在用户口味挑剔,包括市场的挑战越来越大,所以跨国公司也在学习,也在怎么适合本土化,这个实际上面临着,本土化企业也面临一个强烈的挑战,所以说外国人也会灵活这个问题。
路风:但是南坡的企业,仍然能做出一种贡献,我刚才在想。一种贡献就是什么?因为中国现在市场没有彻底开放,所以南坡企业是50%对50%这种股权结构下,它会在决策上有些问题。所以南坡企业一个贡献,就是它能够在这段时间缠住这个,然后使它的决策很不那么痛快。这样给北坡的企业更长的时间或者更好的条件,能够迅速向峰顶攀登。最后我觉得,这是一个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北坡的企业最后终于爬上珠峰的时候,到那个时候我们仍然不要忘记南坡的企业曾经做出的贡献。
主持人:在刚才节目一开始的时候,尹先生告诉我们今天的奇瑞在艰难的攀登过程当中,已经到达了离顶峰不远的一个地方。而且我也知道,最近高盛和麦肯锡推出了一份报告,它们认为说,未来中国民族的汽车产业当中,最大的赢家之一可能就是奇瑞。面对着这样的一种高度,面对着这样的一种期待,在你的心中是不是也给奇瑞规划了一个非常好的未来?包括你的信心是不是可以在节目当中和大家一起分享?
尹同耀:就是说我们还是毛主席那句话,战略上我们要藐视别人,战术上要重视别人。我们希望再给我们三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希望能够给所有关心奇瑞公司的朋友们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奇瑞公司能不能称得上中国汽车界的一个汉子,能够对得起我们新一代汽车人的这种追求。那么把中国工业水平展现给世界,中国不光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个工业强国,也是个科技强国。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我们大家一同伴随着汽车业的珠穆朗玛峰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我想无论是从北坡攀登或者是从南坡攀登的人来说,在他们的心中都期盼着同样的高度,他们也进行着同样艰苦卓绝的实践,他们也接受着我们同样的祝福。只不过对于那些选择了北坡的人来说,他们付出了加倍的努力,他们品尝了更多的艰辛,因而他们也更值得我们的尊敬。让我们共同期待着南坡和北坡的人在峰顶的那一次握手,一起期待着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谢谢各位收看今天的《对话》,谢谢尹先生的作客,谢谢大家,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经济论坛』 [热点资讯]央视《对话》--奇瑞书写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全文)(转载)
????奇瑞书写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欢迎大家收看我们的节目。2005年1月1号,中国承诺全面取消进口车的许可证,进口轿车的关税统一降到30%,中国汽车业为之担忧了多年的这个日子终于来临了。那么,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还有竞争力吗?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上,当进口车的浪潮漫过之后,究竟还有多少我们自己的品牌,挺立在这个市场上?在这样的时刻,有一家这样的企业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论资金它们不是最多,技术也未必最好,但是它们却在中国自主品牌的家用车销量排行榜上排在了第一位;论规模它们不是最大,渠道也未必最好,但是它们却在中国汽车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征途上走在了第一位。这家企业就是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奇瑞汽车。
主持人:现在就让我们请出今天《对话》的嘉宾,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耀先生,有请!尹先生,您好,欢迎来到我们《对话》节目当中。我知道您是一位汽车专家,所以不知道您介意不介意,在今天《对话》节目一开始,我们就来考您几道和汽车和速度有关的问题。
尹同耀:可以。
主持人:可以啊。我们大家给尹先生加加油,希望每一题都答得对。请问目前世界上汽车的最高时速是每小时多少公里?
尹同耀:前不久我访问了意大利的一个试验厂,在意大利的南部。这个试车场的周长是12.5公里,这个试车场的最高设计时速是450公里。那么,他告诉我们在这个地方曾经创造过401公里的世界纪录。
主持人:这样的一个回答,我们只能说100%的正确。因为尹先生不仅告诉了我们答案,还告诉了它的出处。好了,我们进入已二题的快速问答。请问目前世界上,汽车提速从零到一百公里需要使用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尹同耀:兰博基尼的3.2秒。
主持人:请问你个人的时速是多少?
尹同耀:我走路速度是非常快的。我曾经在一汽工作的时候,就因为我的走路获得一次奖金。
主持人:走路可以走出奖金?
尹同耀:奖励我十块钱。
主持人:在奇瑞工作的每一个员工都知道,几乎没怎么看过你走路,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你在跑步,你从这儿到那儿全是一路小跑。我们导演去采访的时候,根据他的目测,可能是不完全准确的目测得出的结论,你本人行走的最高时速是每小时五公里。你可以回去再测量一下,如果有任何的失误,欢迎再次来到我们现场进行一次更正。好的,下一个问答题可能对你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那么在奇瑞的发展历史上,奇瑞最高速的发展表现是什么?
尹同耀:产品研发速度。
主持人:有多快?
尹同耀:我们用了七年的时间走过了别人几十年的过程。
主持人: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发展速度。但是我想今天的奇瑞用高速来概括它所有的成功,并不是一个全面的概括,因为在高速的背后,奇瑞人付出的点点滴滴的努力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我们请尹先生坐下和我们慢慢对话。有请。尹先生来到我们《对话》的现场,最特殊的感觉是什么?
尹同耀:我看到这么多观众,特别是还有这么多老朋友,我非常地激动。
主持人:除了见到老朋友,我们还会让你见到一些你最熟悉和亲密的伙伴。你看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车,而且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我们在这里还特别选择了一幅画,这幅画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座山,虽然它并不太巍峨,插着红旗的地方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顶峰。对于爬山的人来说,有两条路可以选择,有人选择的是在尹先生那边的南坡。因为它相对来说坡度比较没有那么陡,而且也许阳光灿烂,更好走一些。那也有一些人选择的是相对来说比较陡峭的北坡,虽然是无限风光在险峰,但是选北坡的人明显的要少于选南坡的人。如果是像尹先生这样,在汽车行业不断去奋斗的人,这种攀登的感觉应该也是非常明显。此刻我们不妨把这样一座不太巍峨的山想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山??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我们在南坡上看到很多汽车人,他们走得不是特别的艰辛,因为他们可以找到海外的巨头??汽车巨头,走一条合资或者合作的发展道路,因为可以运用对方的资金、技术、先进的设备,甚至是最好的车型。尹先生好像选择的是相对来说比较难走一点的北坡。你觉得我的这种概括准确吗?
尹同耀:非常准确。这个南坡我也走过,北坡我也走过。南坡我走过一段觉得没有意思,因为就是爬到山顶那不是红旗,那是别人的国旗。我们愿意从北坡爬,爬上去插的是中国的国旗。
主持人:从1997年奇瑞开始攀登的那一刻到今天七年过去了,现在的奇瑞你觉得在北坡上攀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尹同耀:我觉得在四分之三的位置了。
主持人:我们给你一个小奇瑞,你把它定位在奇瑞今天的高度上。那么高啊。真的那么高吗?
尹同耀:是这样。
主持人:是这样。可是从这一点,到你现在定位的那一点,这条路我估计走得并不是那么的顺畅,中间一定克服了很多困难。现在如果让您把目光聚焦在此刻,在开始攀登的那一刻,你能够想到你们当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尹同耀:我们刚起步的时候,当时我们什么都缺。
主持人:既然什么都缺,咱们一样一样来说,看看你当年最缺些什么。来。
尹同耀:我们缺少钱。
主持人:缺钱。
尹同耀:因为安徽不是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我们缺技术,我们当时就那么一点人。许多人还缺少信心,缺少理解,所以我们缺少了很多东西。
主持人:对于当时的奇瑞人来说,特别渴望的就是能够造出第一款属于自己的车。我听说你们在为了生产第一款的轿车,花了2980万美元,从英国威尔士进口了一条福特的二手生产线。就是这样的一条生产线同样也让你们节约了不少的钱。
尹同耀:当时我们刚组建嘛,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就采用了交钥匙工程,就是外国人把这条线拆,然后运过来再装上,再调好交给我们。我们认为是非常相信外国人,因为他们是非常熟悉这条生产线的这一群人。所以在做的过程当中,发现这些外国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能干,而且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厚道因为他的人对这个东西并不是很了解,然后要求我们加钱,合同签完以后他反悔了,他说这个我们肯定做不下来,你必须给我加多少多少钱。他的人员我们觉得一个是对技术不是很强,第二个也不是很勤奋,上午一杯咖啡,下午一杯咖啡,中午还要晒太阳,晚上还要唱歌、跳舞去,所以我们说我们一块干吧。他说不能干,你们的人水平不行,干了我们不负责任。后来我们看到太慢了,什么都不行,然后就是耍赖,我看这么耗下去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我就跟我们市里面一些主要领导开了三个晚上的会,没人敢下这个决定,说我们离掉外国人行吗?我们才这么一个年轻的团队。
主持人:做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决定?
尹同耀:我记得是1998年11月26号,我跟我们的领导说,我说我来承担责任吧,我通知他们,我说十二个小时里你把你们的东西收拾走,我们法庭上见。
主持人:这对奇瑞来说,可是冒了一次很大的风险。
尹同耀:然后我们就把他们赶走了。
主持人:把他们赶走了?
尹同耀:对。
主持人:赶走了以后怎么办?
尹同耀:赶走了以后,我们开始跟我们的员工进行动员,我们先是大干五十天。我们把人分成两拨,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然后晚上八点再到早上八点。把所有的问题都列出来,然后我们能解决哪些,不能解决哪些。我们从国内找一些国内的力量来做。大干五十天完了以后,又大干五十天,我们连续大干了N个五十天。
主持人:一个又一个五十天过后。
尹同耀:如果我们说大干五百天,大家马上就不干了。我们花了半年的时间,把第一台发动机一次点火成功,是非常漂亮,各项指标超过了原来的指标。我们把这条发动机生产线的技术水平全部提升了大概十五年,我们把所有旧的系统全部扔掉,我们全部换上最新的一代系统。然后对方给我们最后违款还有四百万美金,我们把它留下了,实际上我们花了不到一半的钱,然后我们把这套系统提升了很多。然后我们锻炼了一支队伍,这样。
主持人:在当时资金最困难的情况下,奇瑞走着自己的一条路,特别是刚才您举出的第一条生产线引进的过程,不仅提前半年调试成功,而且还为自己的企业节省了大约四百多万美元啊。在当时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你们不断地节衣缩食、省着花,能不能告诉大家究竟是为什么?
尹同耀:我们觉得不做好无法交代,所以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主持人:可能对于你们当时的奇瑞来说,这座山峰还不是珠穆朗玛峰,可能它就是华山,它只有一条道给你们只能走这样的一条路。
尹同耀:是这样。
主持人:台下有很多专家,钟先生能不能给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真的是难到这样的一种程度吗?
钟师:1998年前后左右的话,基本上有其他的跨国公司来中国投的项目都非常大。比如说以上海通用为例的话,在1998年竣工以前,它的整个投入是一次性投入,差不多都是十几个亿美元,所有的先进设备基本上一步到位。一开始的起点就非常高,将来合差不多有上百亿的人民币了。这种规模显得力度是非常大,相对奇瑞来比,我们的资金起步还是比较低,所以在这里面的压力肯定是会非常大。
主持人:确实像钟先生所说的,如果是走南坡的话,它们的生存状态可能会更好一些。比如说它不是1997年起步,它更晚一点起步,它现在的水平线可能跟你差不多,也许这个时候我们在南坡看到这样一家企业,它可能相对来说,走得路会更顺一点,很容易有大笔的资金到位。你那个时候没有动过这样的念头吗?
尹同耀:这样的念头我没有动过,但是我们股东动了很多次,而且尝试了很多次。国际上的一些大公司几乎都有高级代表团访问过奇瑞,也有相当多的企业提出过合资的愿望,架式都很大,坐着专机,带着庞大的代表团到我们那里去。有的一个月里面总裁就去三次,一定要跟我们合资。
主持人:频频向你们伸出橄榄枝,你们都没有动心?
尹同耀:然后说,我们愿意拿八亿美元进来投资跟你搞合资。我们也签过,和一个世界上非常著名的企业签过一个正式的接近于协议这么一个东西。基本上被我破坏掉了。
主持人:破坏的理由是什么?在我们那么穷的时候,在我们日子那么难过的时候,有人要救济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啊?
尹同耀:因为它这种投资是一种空头支票。我们在谈的过程当中,我们就觉得很多东西是非常的不平等,很不公平。因为我们技术转让费的问题,设备采购的问题,资产评估的问题,人员安置的问题,包括我们技术储备的问题,包括后面的这种成本控制的情况,包括等等等等的问题,我们觉得都是无法接受的问题。所以他跟我谈的时候,他就觉得你怎么给我感觉你这样的小企业跟我谈起来,好像你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一样,毫不让步。我说我追求的是公平,我追求的是我要得到什么东西。
主持人:可想而知,当时的这种谈判状态可能是比较僵持的。
尹同耀:是这样。因为我觉得中国合资企业已经比较多了,这条路子的人走得也比较多了,我们再走一遍也没什么太大意思,所以我们希望能够从另一条路上面,我们做一些探索。
主持人:在另一条路上做探索当然是可取的,可是摆在面前的这条路是如此的险峻、如此的陡峭。如果说在我们海拔四千到五千米起步的时候,我们克服了资金的一些困难,我们可以省着花,想办法节约着花,但是要再往上攀登的话,摆在你们面前的障碍会是什么呢?假设我们现在想要攀登到五千到六千米这样的一个高峰,奇瑞当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尹同耀:因为汽车人才在中国呢,它是比较分散的,也是比较稀缺的一个资源。我们把稀缺的资源尽可能地向奇瑞集中,利用我同学的关系、同事的关系、上下级的关系等等的关系,把国内的一些非常有用的人都向奇瑞集中。
主持人:那你见到他的时候,你怎么跟他们谈呢?比如说,他是你的一个老同学,然后你这个时候是特别希望把他挖到奇瑞来,你会怎么说服他。
尹同耀:这种说服吧,按照北方话就去忽悠吧。
主持人:现在你来忽悠我一把,我现在也在一家汽车企业,我也做得非常好,事业发展得应该也还是很顺,但是你看中了我。来,忽悠一下。
尹同耀:我们往往是一种相对比较忠诚的做法,有点学《水浒传》里面的宋江吧。你来,你的水平比较高,你来领导我做。
主持人:我去领导你做。
尹同耀:你来领导我。
主持人:这是你第一个诱惑。
尹同耀:奇瑞公司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我们没有总经理,我是副总经理,我们下面一群助理。
主持人:你是不是故意空着总经理的位置广纳贤才呀,每个人都直指总经理那个位子。
尹同耀:这里面主要还是我觉得我们希望能够发现一个更适合于领导大家的人做,因为我当时心目当中,有一个同志非常适合做这个位置,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来成,所以这个位置一直空了很长时间。所以多数,有一些素质比较高的人,你能不能做。有很多人比较谦虚嘛就变成我的手下了。
主持人:我觉得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诱惑,你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什么杀手锏?对他们最大的诱惑是什么?你摆在他们面前。
尹同耀:我们因人而异啦。像我们许博士这样的人,我们就开始有一点攻击性的语言来攻击他。当时高考第一名,又上到非常好的大学,教育部又把你派到海外去学习,最后你就留下来了,你这样能对得起国家吗?
主持人:许博士今天也在现场。许博士我们要来特别介绍一下,现在担任的是奇瑞汽车研究院的院长了,但是当时是在底特律工作,而且是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一个相当资深的,应该可以说是非常资深的汽车高层管理人员。那个时候,尹先生用这样刺激的话刺激你,你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吗?
许敏:我当时也是,真的是当了他的当。因为我在国外已经很多年了,没有想到要回来工作,当时也没有想到,看到中国汽车事业发展的是这么样的快,我只是想回到家乡通过假期的时间到奇瑞公司来把我在外面学到的一些东西和未来的一些技术吧,对奇瑞公司的员工做个介绍,尽我的绵薄之力。另外一面,我也是看到奇瑞公司事业的发展让我惊奇,我从来没有看到发展这么快的一个公司,我从来没有看到思路那么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世界整个汽车市场了解是那么的好,对我们中国自己的汽车事业充满希望的这样一个领导层,我被他们吸引。两种原因,两层的意义。
主持人:这说起来许敏博士还算半个自动送上家门的,人家利用假期回到了家乡芜湖到奇瑞来看一看,有没有那种根本就没有什么送上门的打算,你生拉硬拽,你觉得他是人才,你就把他吸引到你的企业来的?
尹同耀:奇瑞公司像许敏这样送上门来的少,我们死拉硬拽的特别多。盯住就不放。
主持人:盯住不放。
尹同耀:一次是我在一个公司里面做一个商务谈判。后来我们上厕所,在厕所里面遇到一个人,我们就打招呼,因为出门说英语啦。后来他就说哪儿来的,我说中国来的,我也是中国人。因为边上还有其他人嘛,后来我们就,我说你在哪个办公室啊,他说在哪个办公室。然后我就回去了跟人家谈判,然后告诉我的助手,我说那边有个中国人,你把他的电话号码要到,然后我们花了半年的时间,把他给弄到奇瑞来上班了。
主持人:尹先生有一个善于发现好种子的眼光,但是好种子在不同的土壤里,它的发展态势是不一样的,当你把这么多的,你眼中的优秀人才,聚集在当初的奇瑞的时候,究竟能不能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发展的平台。可能许敏先生是见证人,你在底特律汽车城,跟在奇瑞做同样的研发工作,你自己觉得困难的程度要大多少?
许敏:困难的程度是非常大,没有办法很好地形容。但是我觉得思路是非常对的,奇瑞的做法还是跟世界上各大汽车公司做法都不一样的,新的思路,这个是一种非常超常规的一种模式,只有这样一个模式,我们才能爬这样一个陡峭的北坡,所以时间上面一定要短。否则的话,市场的竞争是不会容许我们生存下去的。首先我们所寻找这个合作伙伴是世界上著名的技术公司,就像刚才尹总所说的,我们不能只是盯着产品,我们主要是把能力和
know?how(知道怎么做)学到,这个过程学到,所以我们有二十多个人,二十六个人最多的时候在那边工作一年多,现在还有很多在那边跟他们肩并肩在做。一开始所遇到的困难就是合同上面说是我们可以一起做,而且正因为,我们可以有很多人参与,这个合同的价钱也谈得比较低。但是真正做的时候,他怕我们把他的技术学去,所以把我们的人全部锁在一个房间里面,而他们那些房间里面我们的人进不去,只能打电话。我一开始到国外的时候看到这种局面,我说我们没有办法学,我们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说服他们,他们就是说你的人能力太差,没有办法能够跟我们一起做。我说你给他们三个月的时间。但三个月之后,他们发现我们的人确实能力成长得很快,而且他要我们带更多的人。通过这一个过程,大概是七八个月下来以后,主要的一款发动机就已经完全出来了。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积累的设计指南、数据库之类的,我叫他们拼命地白天上班、晚上在家写,等到年底,他们给我交的答卷,就是堆起在桌子上是很厚的一叠,是六七十篇这样的设计指南,每一步每一步该怎么做这都是非常珍贵的技术资料。
主持人:自主的技术研发这条路很多人都想走,但是走起来却非常非常的艰辛,为什么你这么执着,一定要走这样的一条路?
尹同耀:前面的走法是被动地走,是被逼出来地走,因为没有办法。因为那时候就是说,也没人去帮助我们。后面的是主动地走,我们觉得能走下去,因为我们中国人也是非常有技术的,中国人也是非常聪明的一个民族,只不过我们过去把这个东西没有很好地系统,在项目管理方面不是很强。最简单的解释吧,就是一部车相对于一个生产线,它是按照流水线这么一个过程开发出来的。那么哪些方面,比如开始从市场调研、产品定义到造型到工程设计,就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AE(),然后做样车、做实验,然后做功能准备,这个全部的过程在国外都有比较严格的这种界定,严格的这种程序。我们过去我们会了很多东西,我们就差那么一点点不会,后来我们在做几个项目过程当中,我们就把我们不会的东西交给别人做,会的东西我自己做。整体的部分,外国人支持我做整个的项目集成或者叫项目管理,我们叫做开门造车,不是闭门造车,开门造车。就是说最直白的话,两头外国人做,中间我来做,然后我外面整体呢,让外国人给我做一下项目管理,然后控制每一个质量关。通过这些东西,我不光学会了我们产品开发的技术,我们也学会了我们产品管理的技术。
主持人:我们看到执着的奇瑞在陡峭的北坡上执着地攀登着,究竟奇瑞花了如此大的代价换回了一些什么?我们在广告之后继续对话。
主持人:好,欢迎各位继续回到我们的《对话》节目当中。尹先生,我们现在再一起来看我们汽车工业的珠穆朗玛峰。我们看到你一路在北坡上艰难地攀登,我想并不仅仅是为了吃苦吧,在吃苦的背后,你一定希望得来一些什么?
尹同耀:通过这几年的这种艰苦,我们获得了社会,特别我们用户的关心和理解、和支持、和认同。最近国内一个品牌调查公司调查,奇瑞公司大概在所有的名牌当中排名第六位,也超过了许多合资企业的品牌价值,在国产的品牌当中我们是第一位的,这一点还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情就是说,最近美国《JD?POWER》一个报告显示,我们的QQ在中国生产的这种小型车当中,我们的质量排名是第一名,也比我们想像的要好。因为很多我们认为人家走得比我们远,人家有的还是CKD(散件组装)进行了简单的组装,而我们在叫做百台车故障率当中,我们是遥遥领先,比别人的水平。那么对我们的风云和旗云,我们过去是非常地不满意,我们自己非常地不满意,我们自己做了很多次,我们首次故障里程数字的统计、实验,现在故障历程,到我这儿的数字都很好。到我这个地方来,我们用户抱怨也很多,经常我收到最终客户抱怨,我总怀疑我们的实验部门和我们的职能部门,在给我报喜不报忧。这一次我们看到《JD?POWER》,对我们旗云和风云的排名是排在中间,所有的品牌当中,我们超过了许多许多许多的合资品牌的质量,因为我们是个新品牌嘛,大家对我们要求会更高,所以我想我们还是有信心做好的。
那么,这是一个对于我们质量、对于我们品牌这方面的认同,对于我们的国际市场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几乎是我们国内轿车出口的惟一的一个厂家吧,我们不光是出口我们的整车啊,我们还出口我们的散件,我们还出口我们的技术,我们还出口我们的工装设备,当然我们也出口了我们很多人。
主持人:这么多的喜悦,你觉得和你们一直以来坚持追求自主品牌,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吗?
尹同耀:因为只有自主品牌,它才能够走得出去。因为所有的外资品牌它在中国都必须接受50%对50的这种股比,它不可能带着我们中国的合作伙伴,去分享它的蛋糕,这是我们能走出去而别人走不出去最根本的一个原因。
主持人:说到走出去呢,2001年10月是一个特别值得奇瑞人高兴的日子,第一批车开始出口了,出口到了中东,也从此拉开了奇瑞海外销售的序幕。可是我很好奇地是,外国人是怎么知道奇瑞的?比如说你出口到叙利亚的这批车。
尹同耀:我们第一个客户是在北京市场上看到,马路上看到我们的奇瑞产品,就问这个产品是哪个国家的,他们认为这个造型很漂亮。别人说这是我们中国的,后来他们查在芜湖,他们在北京就找了中国的朋友,带着到芜湖去。我们不出口,我们家里面还干不过来,我们不出口。当时我们忙得很。
主持人:那时候叙利亚人肯定觉得,你太牛了吧,我都找上门来要找你出口你还不出口。
尹同耀:然后这个人就说,那我们找你老板吧,说老板在上海。我那时候正好在上海开会,这老兄也还是很执着的一个人也追到上海,在公司把我电话要到,希望跟我谈。我说我的确没有时间,我们对出口没有兴趣。我当时也是很土老冒。我说没有兴趣,他说我都追了这么远,从那边折腾到这儿,你见我一面都不见吗?我说我实在是没有地方去见,后来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在马路上谈了十分钟。然后他就说,那我要你给我一个价钱,我要两百台车吧。我认为他是说着玩的,我就把我的税扣掉,我说就这个价钱,愿干干,不愿干算了。他就拜拜了。回去以后钱就打到位了,两百台就过去了。这是第一笔生意。
后来大概去年吧,他说我要从你这儿买一千台车嘛,我说一千台车也可以,他去年也完成了大概接近一千台车,今年他说完成三千台车吧。我前不久到他那个地方去了一下,他说今年完成三千台肯定没有问题,而且建了二十一个奇瑞的4S店,他们做的比我们在家做得还好。
然后我们在谈判的时候就感觉到受人尊重了,因为我们在和他谈的时候,两个非常漂亮的小姑娘给我们献花,我们从来还没有享受这种待遇。我们的东方之子在那个地方,他把它分开卖,东方之子摆在奥迪、宝马,因为它国家很小,东方之子摆在和奔驰、宝马一个展厅一块卖。然后我问他卖多少钱,他说卖三万七千美元。
主持人:就是你们的车?
尹同耀:东方之子。
主持人:东方之子卖三万七千美元。
尹同耀:我说你太黑了,赚得太多了
主持人:当然其实在这个表面的责备的背后,其实心里可能也乐开了花,因为卖出了那么高的价钱。
尹同耀:是这样。我觉得他们对我们的品牌,因为在他们眼里当中就觉得中国是一个受人尊重的国家,中国的产品是不错的,因为过去我们没有这样的产品出去。所以我们的驻外大使、我们的参赞也都非常开心,就觉得中国产品,因为我访问了很多国家,因为我们要在那边做生意,我们要拜访我们驻外的一些政府机构,他们讲的最多的,非常开心的就是说,奇瑞公司的产品出口改变了中国产品在海外形象,改变了我们中国商品出口的结构。我们不光光是服装的出口,因为服装谁都能做,会加剧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而汽车这样的东西,世界上能做的不多,我们做了。他反正是要买的,他买我们的可能会更便宜,会更好,所以他们也非常乐意。而汽车又是个国家的(标志),它到处跑嘛,一看上面中国字,奇瑞的字在大马士革的街上到处跑,我们的使馆也是非常的,脸上有光。
主持人:我从您脸上的笑容可以很直觉地判断出,这种被人追着要签合同的感觉,是非常舒服的。
尹同耀:我前一阵子刚到意大利去有个商务活动,后来沙特阿拉伯一个客商大概订了四千五百台车,明年。那么他要签这个合同,我说我们邮签就行了,我没有时间。这个人他为了显示他的财力,他包了一个专机飞到都灵,然后又包一个直升机飞到我们在那个地方,开会签字的地方。他折腾了很长时间嘛,我们花了五分钟时间,给他签完了,他就拜拜了。
主持人:你能想象说,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自主品牌,他们会这样追着你吗?
尹同耀:不会的,绝对不会的。就是我们通过这个自主品牌,我们感受到我们的不平等,因为过去在南坡我爬过,按照我们老一代的汽车人吧跟我讲,他说我们和外国特别是和西方国家的谈判,不是坐在一起谈判的,我们是蹲下来谈判的,他们是坐着。那么这次我到中东另外一个国家他希望引进我的技术,引进我的散件,让我们帮他包建工厂嘛。那么我去的时候,他的摄像机一直是没有离开过我。
主持人:全程跟踪拍摄。
尹同耀:全程跟踪。然后他开始跟我讲话的时候,全部都拿着发言稿跟我讲话,他都写好了。讲得汗啊不断地往下淌。
主持人:你能告诉为什么他要写发言稿?为什么他会跟你说话他就流汗呢?
尹同耀:他怕讲错嘛,他怕我们觉得他层次很低嘛,这种感觉就像我是老师、他是学生这种感觉。然后我们到处能看到受人尊重所有的痕迹,他们会写着用,我们在中东一个国家他门口用中文字写的欢迎的这种标语,是中文写的。但是他不会写中文,写得非常丑的中文字,不知道从哪儿,写得很丑。
主持人:大家也一样激动,这样发自内心的自豪感,远比几个漂亮的小姑娘送上的鲜花更让你心花怒放。其实走出国门的这一天,你真正发现自己一路从北坡往上攀登真正的价值体现了出来。
尹同耀:因为从市场的容量来说,中国的市场只占全球市场的7.5%左右,那么国外还有92.5%的市场。世界上这种市场分布也不完全一样,有三六九等的车厂和三六九等的市场。那么现在就光第三世界国家,除了中国之外,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需求每年大概在一千万台左右。这样市场的需求,有许多国家过去能生产出来这样的产品,已经现在他们没有办法去和我们竞争了,这对于我们中国企业是个巨大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就像踢足球一样,不能一味地防守,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我们希望进攻。
主持人:事实上围绕着北坡和南坡的争论也是由来以久的。在最近我看到了有一家知名的财经媒体上也就讨论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它的主要观点是过去的两年是外资最急于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的时期,因为入世之日,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合资企业。所以它有些悲观,它说因此发展本土自主汽车品牌的环境愈加地险恶,这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个压力。但是与此同时,我也看到国外一家媒体这么说,它说未来在中国的汽车制造领域一定会诞生属于自己的奔驰和丰田。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请我们的专家来作一番南坡和北坡之间的比较。
路风:南坡的问题就是它,因为它依赖国外的产品技术,我们合资中方从来没有机会能够经历一个全流程的开发,所以它不会产生产品概念,也不会产生集成能力,它要学肯定能学到,学到一个一个部分,但是它从来没有一个完整的,因为不可能学的,因为产品技术不是你的,而且它也不开发,它不会在你这儿开发,因为有知识产权的问题。所以这样的话,时间长了以后,你会发现自主开发的企业,就是北坡的企业和南坡的企业会距离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北坡的企业的能力会越来越强,而南坡的企业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制约。
宁向东:无论是南坡也好还是北坡也好,我觉得都是要瞄准山顶的东西。我觉得两条路如果处理得好,各有千秋。那么南坡现在难点在哪儿呢?难点是你是在跨国公司战略中的一个棋子,你驾驭不了大格局。本田和台湾三洋的离异,五十年的交情,最后在2002年就离开了。为什么?因为你是同床异梦,所以在南坡五十对五十的股权,你很难一步一步往上走,因为你有的时候,要做一点变动的话,它不同意。
主持人:包括车型小小的改动可能都不行。
宁向东:对。
主持人:首先要适合中国人的习惯。
李京生:你这个中国企业是它一个棋子。而且坦率地说,它的发言权和股比是不一样的,外国人的话语权能大一点。举个小例子,捷达车以前把手是捏的,捏住了然后开,非常的费劲、费力,后来改进了,一拉就开了,非常好。可是旧的捷达车还是捏的,结果我就问了负责捷达最高的领导,就管这个事的,你为什么不能把那个改掉呢。他说改不掉,因为产品就是这么定的,你自己去换一个,这样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不方便。但是这并不是说,国外企业成心卡你,不是这个意思。就是它有它的一套管理方法,你不能破坏了,因为产品是它的。所以说你必须按照它的东西走,这样造成很多水土不服。比如中国人看到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那么我想这里边有个核心,就是说合资企业、国外的巨头有无数的优势,但它有它的毛病。那么尹总这边,如果我们中国的企业能够结合多方的优势看到它的问题,那么就是成功的机会。
钟师:我再补充一点,现在我们看到的那个现象,实际上是我们五、六年以前,跨国公司那种格局。但是我们要千万注意,现在的跨国公司在做灵活性方面已经做了很大的改进,因为它知道,随着中国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它如果本地化或者个性化的东西不符合当地,它可能要碰壁,因为在当初的年代的时候竞争是缺乏,所以它一个产品可以用很多年,那时候它不需要做本地化,所以它用比较僵硬的管理办法,因为一种产品定型的话,年年做下去是利益最大化,比较方便。因为现在用户口味挑剔,包括市场的挑战越来越大,所以跨国公司也在学习,也在怎么适合本土化,这个实际上面临着,本土化企业也面临一个强烈的挑战,所以说外国人也会灵活这个问题。
路风:但是南坡的企业,仍然能做出一种贡献,我刚才在想。一种贡献就是什么?因为中国现在市场没有彻底开放,所以南坡企业是50%对50%这种股权结构下,它会在决策上有些问题。所以南坡企业一个贡献,就是它能够在这段时间缠住这个,然后使它的决策很不那么痛快。这样给北坡的企业更长的时间或者更好的条件,能够迅速向峰顶攀登。最后我觉得,这是一个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北坡的企业最后终于爬上珠峰的时候,到那个时候我们仍然不要忘记南坡的企业曾经做出的贡献。
主持人:在刚才节目一开始的时候,尹先生告诉我们今天的奇瑞在艰难的攀登过程当中,已经到达了离顶峰不远的一个地方。而且我也知道,最近高盛和麦肯锡推出了一份报告,它们认为说,未来中国民族的汽车产业当中,最大的赢家之一可能就是奇瑞。面对着这样的一种高度,面对着这样的一种期待,在你的心中是不是也给奇瑞规划了一个非常好的未来?包括你的信心是不是可以在节目当中和大家一起分享?
尹同耀:就是说我们还是毛主席那句话,战略上我们要藐视别人,战术上要重视别人。我们希望再给我们三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希望能够给所有关心奇瑞公司的朋友们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奇瑞公司能不能称得上中国汽车界的一个汉子,能够对得起我们新一代汽车人的这种追求。那么把中国工业水平展现给世界,中国不光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个工业强国,也是个科技强国。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我们大家一同伴随着汽车业的珠穆朗玛峰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我想无论是从北坡攀登或者是从南坡攀登的人来说,在他们的心中都期盼着同样的高度,他们也进行着同样艰苦卓绝的实践,他们也接受着我们同样的祝福。只不过对于那些选择了北坡的人来说,他们付出了加倍的努力,他们品尝了更多的艰辛,因而他们也更值得我们的尊敬。让我们共同期待着南坡和北坡的人在峰顶的那一次握手,一起期待着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谢谢各位收看今天的《对话》,谢谢尹先生的作客,谢谢大家,下周同一时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