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自2002年起派出政府高级官员到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进行为期四周
的“高级行政官员”培训学习。前不久,中共共青团重庆市委副书记彭烨接受了这
次培训。相对于哈佛大学及美国人的节约意识,她感叹到:“和国内高校相比,不
禁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校园硬件建设是不是太过奢侈”。
高校建设“狂热症”
据各媒体报道,与大陆众多高校大兴土木、圈地建校,建立了众多外观豪华、设施
先进的教学楼和实验楼相比,举目四望,不见大师诞生,但见大楼幢幢崛起。一些
大学校长常把解放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一句名言挂在嘴边,“大学者,有大师
之谓也,非有大楼之谓也。”如今有人将这句话改为“大学者,既有大师,也应有
大楼。” 而且一座比著一座高,耸立天地。某大学为迎百年校庆还兴建了双峰裙楼,
双峰各有33层,将于明年竣工,这无疑是高校中罕见的超高层建筑!
硬件不能成就一流大学 人才培养才是关键
南方周末引述了华裔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饶毅的话说,“目前更普遍的情况是:许
多老师没有使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耽误了他们的培养。”这位教授还在不久前对
研究生教育写过一篇文章,说“要是直接写出哪些学校多数研究生导师应该下岗,
可能得罪太多的人,如果统称某个学校,总会冤枉一些老师,不如模仿一个笑话:
要高校的研究生老师排成一队,隔一个要下岗一个的话,一定有漏网的,如果要都
下岗,一定有冤枉的。”
他说,在中国大学里,只有极少数老师是真有水平的,如果他们对学生有个人辅导,
有可能打造出学有成就的人。不过这样的老师在大学里本身就很少,有些有名的老
师名不副实,要这样的人辅导还不如没有,有些老师名副其实,但是没有时间和兴
趣对学生个别辅导。
哈佛大学名人辈出
哈佛大学1636年建校,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现在共设10个研究生院,2个招收大学
本科生的学院。在校学生有一万九千多人,教授约有两千名。毕业的校友中有7人先
后当选为美国总统,有4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34名普利策奖获得者,还有很多人成
为杰出的文学家和科学家,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尽管这样多的名人从哈佛大学毕业,但校园内公寓房间里摆放的却是一台兼具闹钟
功能的老式收音机,电话也很陈旧。这样的收音机和电话在国内早就被淘汰了,美
国人却把它整齐地摆放在那里。
负债也要“圈地”建大学城
这些年来,大陆众多高校争相“圈地”,甚至一个大学就是一座“城”,“城”内
大楼鳞次栉比,其摆设意义远大于其实用价值。有数据显示,国内许多大学,其硬
件水平远远超过世界许多知名学府,除了校舍豪华,大陆大学在其它方面也从来不
曾“小气”。高校官员购买豪华进口车、以出国考察为名的公费旅游、公费吃喝等,
都是千金一掷眉头也不皱一下的。
如今中国的大学城,几乎在一夜之间,全国冒出了五十多座,平均每个省一个半还
多。有的省为建大学城已负债20余亿。其中,南京的仙林大学城,投入50亿元,规
划面积70平方公里,相当于26个北京大学的面积!南京中医药大学耗资亿元的图书
馆,因经费缺乏,不得不建建停停。
据说,校园面积扩大并超过 5000亩的高校已不在少数。而与哈佛并列世界第一的美
国普林斯顿大学才占地1820亩,哈佛大学占地2300亩。
美国人的节约意识
节约建筑空间在美国是一种普遍现象。彭烨在肯尼迪学院受训期间,看到有一所教
学楼,不仅有1层、2层、3层,还有1.5层、2.5层,乘坐电梯时,电梯也会在半层位
置停留。如此一来,教学楼的楼层间距小了,但这样的建筑却节约了材料和能源。
她介绍说,在中国,许多高校都有装修高档的报告厅或多功能厅,报告厅基本上用于
开会和听报告,多功能厅除了开会,也没有多少功能。但在肯尼迪学院,教学楼的
大厅是一个“天井”式的公共空间,既是师生用餐、读报、交谈、休息的场所,又
是专家学者的讲坛,学院还在这里举行开学、毕业典礼。用餐时,桌椅分开摆放;
开会时,工作人员再把桌椅拉到一起。这是一个真正称得上的开放式公共活动空间、
交流平台和一厅多用的多功能活动场所。
应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圣殿,应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而不是
一味追求奢华和高档!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早年曾在英国牛津大
学、剑桥大学工作过,他说,那里高层建筑也有,可更多的是陈旧的低层房子,但
这并不妨碍它们作为世界顶尖的一流大学的声誉。牛津和剑桥并不是缺资金,而是
把绝大部分钱花在提高教师和员工的素质和待遇上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他说,近年来国家勒紧裤腰带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可一些学校钱多了,就
忙著去圈地、盖大楼,或者新办自身空白的专业,一个劲地往大而全的路子上走,
这其实等于把大量的钱投入到自己的弱项上,重复建设了可能别的高校已经比较成
熟的专业。
哈佛精神
哈佛的校训是“AmicusPlato,AmicusAristotle,SedMagisAmicusVeritas”。它是拉
丁文,中文的意思是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这
是哈佛学生学习和为人的准则。其意义在于让学生破除迷信去探求真理。柏拉图作
为一位古希□的哲学家,对欧洲的哲学乃至整个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亚里
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在柏拉图死后,他不是简单地继承柏拉图的理论,而是在
总结和批判前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与老师截然不同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
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哈佛的校训发挥这一理念,鼓励学生一
切向权威提出质疑的思想和行为。正因这一观念深入哈佛师生的脑海,所以做出许
多影响重大的科学贡献。
哈佛在学术上百家争鸣,但校风还是相对保守,生活上相对简朴,几乎没见学生穿
很前卫的奇装异服或留有怪异的发型。学生把学业看得很重,看书都感到时间不够
用,几乎都没时间化妆,更没有时间去做一些前卫的打扮。
与大陆众多高校外观的豪华相比,哈佛精神更让人们反思。
的“高级行政官员”培训学习。前不久,中共共青团重庆市委副书记彭烨接受了这
次培训。相对于哈佛大学及美国人的节约意识,她感叹到:“和国内高校相比,不
禁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校园硬件建设是不是太过奢侈”。
高校建设“狂热症”
据各媒体报道,与大陆众多高校大兴土木、圈地建校,建立了众多外观豪华、设施
先进的教学楼和实验楼相比,举目四望,不见大师诞生,但见大楼幢幢崛起。一些
大学校长常把解放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一句名言挂在嘴边,“大学者,有大师
之谓也,非有大楼之谓也。”如今有人将这句话改为“大学者,既有大师,也应有
大楼。” 而且一座比著一座高,耸立天地。某大学为迎百年校庆还兴建了双峰裙楼,
双峰各有33层,将于明年竣工,这无疑是高校中罕见的超高层建筑!
硬件不能成就一流大学 人才培养才是关键
南方周末引述了华裔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饶毅的话说,“目前更普遍的情况是:许
多老师没有使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耽误了他们的培养。”这位教授还在不久前对
研究生教育写过一篇文章,说“要是直接写出哪些学校多数研究生导师应该下岗,
可能得罪太多的人,如果统称某个学校,总会冤枉一些老师,不如模仿一个笑话:
要高校的研究生老师排成一队,隔一个要下岗一个的话,一定有漏网的,如果要都
下岗,一定有冤枉的。”
他说,在中国大学里,只有极少数老师是真有水平的,如果他们对学生有个人辅导,
有可能打造出学有成就的人。不过这样的老师在大学里本身就很少,有些有名的老
师名不副实,要这样的人辅导还不如没有,有些老师名副其实,但是没有时间和兴
趣对学生个别辅导。
哈佛大学名人辈出
哈佛大学1636年建校,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现在共设10个研究生院,2个招收大学
本科生的学院。在校学生有一万九千多人,教授约有两千名。毕业的校友中有7人先
后当选为美国总统,有4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34名普利策奖获得者,还有很多人成
为杰出的文学家和科学家,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尽管这样多的名人从哈佛大学毕业,但校园内公寓房间里摆放的却是一台兼具闹钟
功能的老式收音机,电话也很陈旧。这样的收音机和电话在国内早就被淘汰了,美
国人却把它整齐地摆放在那里。
负债也要“圈地”建大学城
这些年来,大陆众多高校争相“圈地”,甚至一个大学就是一座“城”,“城”内
大楼鳞次栉比,其摆设意义远大于其实用价值。有数据显示,国内许多大学,其硬
件水平远远超过世界许多知名学府,除了校舍豪华,大陆大学在其它方面也从来不
曾“小气”。高校官员购买豪华进口车、以出国考察为名的公费旅游、公费吃喝等,
都是千金一掷眉头也不皱一下的。
如今中国的大学城,几乎在一夜之间,全国冒出了五十多座,平均每个省一个半还
多。有的省为建大学城已负债20余亿。其中,南京的仙林大学城,投入50亿元,规
划面积70平方公里,相当于26个北京大学的面积!南京中医药大学耗资亿元的图书
馆,因经费缺乏,不得不建建停停。
据说,校园面积扩大并超过 5000亩的高校已不在少数。而与哈佛并列世界第一的美
国普林斯顿大学才占地1820亩,哈佛大学占地2300亩。
美国人的节约意识
节约建筑空间在美国是一种普遍现象。彭烨在肯尼迪学院受训期间,看到有一所教
学楼,不仅有1层、2层、3层,还有1.5层、2.5层,乘坐电梯时,电梯也会在半层位
置停留。如此一来,教学楼的楼层间距小了,但这样的建筑却节约了材料和能源。
她介绍说,在中国,许多高校都有装修高档的报告厅或多功能厅,报告厅基本上用于
开会和听报告,多功能厅除了开会,也没有多少功能。但在肯尼迪学院,教学楼的
大厅是一个“天井”式的公共空间,既是师生用餐、读报、交谈、休息的场所,又
是专家学者的讲坛,学院还在这里举行开学、毕业典礼。用餐时,桌椅分开摆放;
开会时,工作人员再把桌椅拉到一起。这是一个真正称得上的开放式公共活动空间、
交流平台和一厅多用的多功能活动场所。
应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圣殿,应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而不是
一味追求奢华和高档!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早年曾在英国牛津大
学、剑桥大学工作过,他说,那里高层建筑也有,可更多的是陈旧的低层房子,但
这并不妨碍它们作为世界顶尖的一流大学的声誉。牛津和剑桥并不是缺资金,而是
把绝大部分钱花在提高教师和员工的素质和待遇上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他说,近年来国家勒紧裤腰带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可一些学校钱多了,就
忙著去圈地、盖大楼,或者新办自身空白的专业,一个劲地往大而全的路子上走,
这其实等于把大量的钱投入到自己的弱项上,重复建设了可能别的高校已经比较成
熟的专业。
哈佛精神
哈佛的校训是“AmicusPlato,AmicusAristotle,SedMagisAmicusVeritas”。它是拉
丁文,中文的意思是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这
是哈佛学生学习和为人的准则。其意义在于让学生破除迷信去探求真理。柏拉图作
为一位古希□的哲学家,对欧洲的哲学乃至整个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亚里
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在柏拉图死后,他不是简单地继承柏拉图的理论,而是在
总结和批判前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与老师截然不同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
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哈佛的校训发挥这一理念,鼓励学生一
切向权威提出质疑的思想和行为。正因这一观念深入哈佛师生的脑海,所以做出许
多影响重大的科学贡献。
哈佛在学术上百家争鸣,但校风还是相对保守,生活上相对简朴,几乎没见学生穿
很前卫的奇装异服或留有怪异的发型。学生把学业看得很重,看书都感到时间不够
用,几乎都没时间化妆,更没有时间去做一些前卫的打扮。
与大陆众多高校外观的豪华相比,哈佛精神更让人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