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是谁气死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nowond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5-02-10
消息
67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中国的科学事业有一个十分特殊的领导部门,就是中宣部的科学处。在50年代很长
一段时间里这个处的处长是于光远先生,他的麾下有两员大将,一位是何祚庥,一
位是龚育之。何祚庥在清华读书时就光荣地成为党支书,由于鼓吹“自然科学的阶
级性”,得到中宣部科学处于光远处长的赏识,50年代初毕业后即被选入中共中央
宣传部任职。那时,中宣部被叫做“衙门”,中宣部的主管官员也被叫做“判官”,
判官们当然是从来不用直接从事费力的实际科学工作的,他们也并不真正懂得多少
科学,但他们有权对任何科学工作进行圈点。小判官在中国的科学界呼风唤雨、兴
风作浪,搅的天昏地暗,他们到处打棍子扣帽子,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所谓批判伪
科学的运动。

  自解放初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判官”们所发动的所谓批判伪科
学的运动一个接著一个,几乎波及到自然科学的所有学科。著名的有:对摩尔根基
因学说的批判,对孟德尔遗传学的批判,对梁思成建筑学的批判,对马寅初人口学
的批判,对量子力学一些理论的批判,对相对论的批判,对控制论的批判,等等。


  一、1952~1953年:批摩根学说

二、1958年批判共振论

  三、1955-1962年:批梁思成

  梁启超之子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对中西建筑风格的融会贯通作了大量的
工作,如国防部、友谊宾馆等建筑均是梁思成的作品。何祚庥等攻击梁思成的建筑
风格是“中国人的脑袋,外国人的身子”,是“阶级调和的变种”,结果梁被活活
气死。

  四、1965年:批控制论

  所批对象概况:著名犹太裔学者维纳(曾在清华任教,是何祚庥的校友)在有
关控制论的著作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来表明他的观点:二战时期,高射炮对敌机的命
中率非常之低,因此盟军方面组织了一批科学家对此进行攻关。研究发现,老鹰在
捕捉兔子是很少失手,这是因为,老鹰脑子中有一套反馈闭环系统,能根据兔子的
方位、速度不断调整自己的飞行路线,直至成功。将类似的系统装在高射炮上,使
命中率大为提高。由此维纳认为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存在一定的共性。当时政治背景:
阶级之间尚不能调和,何况生物与非生物乎?这难道不是典型的“伪科学”吗?请
看,何某用简单的“阶级调和论”等武器就把多位科学家斩于马下。(文革中,何
祚庥被打倒,并没有参加陈伯达组织的对相对论的批判。)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被这些”棍子”们当作伪科学加以批判的,事后被证明恰
恰都是科学的,而批判伪科学运动本身倒是真正的伪科学,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
科学需要一个自由民主的环境,科学需要创新和探索,科学需要不断地超越,任何
以意识形态、政治强权强奸科学的行为必然导致伪科学。今天我们只要读一下那几
位昔日小判官的作品,就不难发现什么是真正的伪科学,只是这种伪科学根本用不
著我们去批判,因为它一旦失去了政治权力的依托就迅速成为一堆垃圾。

  我们没有要揭某些人疮疤的意思,我们本不愿意回忆这段悲哀的历史,问题是,
某些昔日的小判官并没有改恶从善,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他们的错误,他们内心深处
的打棍子情结依然,近几年来,某几位昔日的”棍子手”纠合在一起,组建了一个
叫做“捍卫科学尊严委员会”的非法人组织,四处煽风点火,八方制造事端,企图
又一次发动所谓反对伪科学运动。

  ”捍卫科学尊严委员会”依然是过去的那几个人,不同的只是过去的几位小判
官今天都人老珠黄了,依然是过去的那几招棍法,而且已经有了司马南之流继承衣
钵。

     何祚庥其人

  先看看何先生的一堆名头:理论物理学家、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八、九
届全国政协委员。原籍安徽望江,1927生于上海,194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52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现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物理学博士
生导师;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生导师(录自《《东方之子访谈录》》,山东
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何祚庥号称是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研究,是氢弹理
论的开创者之一,那么我们关心一下何祚庥提出的是什么理论呢?

何祚庥在氢弹研究中在一个课题组里任党总支委员,根据《何祚庥思想研究》:
“文革后何祚庥同志积极投入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并且终于用毛泽东思想关于
“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理论,证明了“层子”是存在的,虽然何祚庥同志的这些成
就没有得到世界物理学界的认同,被资本主义统治的世界物理学界一致认为是伪科
学,因为按照波谱尔的分界标准,“物质无限可分”这个命题根本无法证伪,因而
只能是伪科学。但何祚庥同志的工作还是得到了我国政府的承认,“层子模型”的
论文荣获“国家自然科学进步奖”。何祚庥的“国家自然科学进步奖”是“御封”
的。

  何祚庥根据毛泽东关于“物质无限可分”的原理,积极鼓吹,不仅层子是存在
的,而且“层子也是无限可分的”。层子下面有“亚层子”,“亚层子”下面有
“无子”,“无子”下面有“前子”,“前子”下面有“毛子”,等等。这些“子”
们是否真的存在,虽然目前还没有结论,但应当说,这些“子”的名称确实闪烁著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光辉,“无子”即无产阶级子,“前子”即前进子,
“毛子”即毛泽东子,在那难忘的文化大革命年代,这些子的名称就象战斗的号角
鼓舞著中国的物理学工作者满怀著革命的激情,勇攀物理学的高峰!

  但时代变了,那种以革命口号代替科学,用谎言欺骗和麻醉人民,用革命理论
指导科学研究的做法渐渐过时了。于是,何祚庥就换了个手法。

  90年代各行各业都在乘乱发财,国有资产大量流入个人和小集体腰包。我国引
进的高能对撞机项目,使物理学界初尝甜头,我国引进的这套设备除了装门面之外,
对于实际的科学研究至今还没有产生任何实际效益,今后恐怕也不会有任何实际作
用,但是,由于这个项目,高能物理所盖了办公楼和宿舍楼,解决了住房问题,这
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于是,何祚庥同志大力倡导一个“而─C工厂项目”,这是一
种比电子对撞机更高一级的物理学研究设备,美国人打著找夸克的名义开发了这种
设备,一次又一次不断地从国会骗取经费,由于不断加大投资,夸克却始终没有找
到,国会停止拨款后,设备也就闲置了。何祚庥同志为了继续美国物理学界的游戏,
大力鼓动立项,为了引进这个项目,当时国家拨付了500万人民币的预研究经费,物
理学家一班人乘机遨游美国,一时好不风光。

  但有位天津大学的崔君达教授从理论上对层子的存在提出了一点疑义,结果在
1996年引发了中国物理学史的一场大规模的意识形态运动,何祚庥同志作为核心人
物组织了大量的物理学家甚至文学家加盟,动员了《科技日报》、《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等一大批媒体参战,论证层子是存在的(还搞了73个科学家的签名),
对崔君达先生进行打压和围剿,然而,这场大战的结果有些出乎意外,势力强大的
何祚庥军团并没有取胜。1996年中央最高层招回扬振宁、丁肇中进行咨询,经过慎
重和广泛的咨询研究论证后决定: XX工厂项目枪毙!

  何祚庥同志或许意识到,时代变了,搞伪科学已经没有出路了,如果说“层子
学”是一种伪科学的话,那么,自从XX工厂被枪毙后,何祚庥院士就从搞伪科学转
而反伪科学,这实在是一种大彻大悟,一种立场的转变,一种世界观的飞跃!

因为他十分清楚,在科学领域里他实在不可能有什么建树,科学的飞速发展,他的
那点可伶知识吹到天上也就是科普水平,况且早已陈旧老化腐朽不堪,在理论科学
的领域里永远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老是跟在外国人后面爬行没有什么意思,炒炒
革命新闻虽然可以蒙蒙外行人,但在行业内终究得不到承认,再说,用政治运动的
方式来搞科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何祚庥还有他的那些昔日战友们诸如于光远、龚
育之同志,虽然都十分怀念那个火红的年代,恨不得时光倒流,回到那50、60、 70年
代去,但毕竟黄河东流水,无可奈何花落去。

他何祚庥这辈子根本不可能把何祚庥这个名字写进物理学史,当然如果有人要编撰
一部《伪物理学史》或者《意识形态物理学》的话,他的名字一定是少不了的。这
些年来,何祚庥院士领衔发起了波澜壮阔的“捍卫科学尊严,反对伪科学”的意识
形态运动,成立了一个叫做“捍卫科学尊严委员会”的非法人组织,并当之无愧地
成为该运动的精神领袖。我们看到,何院士人老心红,战士风采依旧,棍法依然娴
熟,他又熟练地炒做起小报,操纵起舆论,每一次政协会上,小报记者就象苍蝇一
样围绕著他。

这些年来,他总是不辞辛苦,精心收集、编造、剪贴、拼凑材料,在政协会上搞提
案,虽然每一次调查下来都证明他的提案所依据的事实有些不太真实。近10年来,
何祚庥就科技政策、教育政策、经济政策、文艺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高清晰度的电视、城市新型有轨电车、快速磁浮列车、西南地区水电开发、雅鲁藏
布江调水于大西北、干净的热核发电技术、和平利用核爆炸技术,国家大剧院等无
不要发表一番高论,如此全能之”专家”,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无论政治形势如何风云变幻,何祚庥同志总是跟得很紧,无论在文革前、文革中、
还是文革后,何祚庥同志都很吃香。在科学家面前,他是政治家,在政治家面前他
是科学家,他总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对梁思成建筑学的批判

  上文提到的对梁思成先生的迫害,是于光远,何祚庥联合的大手笔,在此不能
不单独一提。梁思成,梁启超之子,(1901年~1972年),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
大学教授。

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于日本,19l5年~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
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
学建筑系硕士,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
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
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l94l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
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ll月、1947年
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l947年1月~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
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解放后,
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及民盟中
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
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
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30年代起,对我国古
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为什么要对梁思成先生介绍这么多呢?旨在证明梁先生是一个建筑方面的专家。
《文汇报》曾发表一篇著名的文章《第十二座雕像》记述的就是北京旧城被毁前后
梁思成奔走呼吁的过程及被批斗的过程,以下是摘录:”梁思成后来这样回忆说:’
建国之初,北京市一位领导曾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对我说:‘毛主席说,将来从这里
望过去,要看到处处都是烟囱(!!)’这使我大吃一惊。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所要避
免的吗?’‘处处都是烟囱’的城市将是什么样子?那情景实在太可怕了。。。。。。


在北京《新建设》中,梁思成为北京城墙做了他最后的徒劳辩护,可以使我们后人
洞悉当年的情景(“○”为毁城者的言论;“△”为梁思成的辩护):○城墙是古
代防御工事,是封建帝王统治的遗迹,其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理应拆除。△那么,
故宫不是帝王的宫殿吗?天安门不是皇宫的大门吗?这一切建筑遗物虽然曾为帝王服
务,被统治者专用,但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杰作,今天已属于人民大众,成为
民族的纪念文物了。○但是,城墙限制和妨碍城市发展。△现代城市为防止过度密
集和拥挤,采取大城市用园林地带分隔为小区域的办法。城墙正可负起新的任务,
承当现代大都市的区间隔离物。而当国防上需要时,城墙上还可利用为良好的高射
炮阵地,古代的防御工事在现代还能再尽历史任务。重要的是打破心理上的城墙。
人民政府所规划的大北京市界已21倍于旧城区,政策方向早已确定,旧时代政治、
经济上的阻碍早已消除,我们不应再被心理上的一道城墙所限制、所迷惑。○城墙
阻碍交通。△只要选择适当地点,多开城门即可解决。同时在城市道路系统设计上,
控制车流,引导其汇集在几条主干道上,正可利用适当的城门位置导向。○拆除城
墙,可取得许多砖,可取得地皮,利用为公路。拆之无害,且有薄利可图。 △城墙
除1米厚的砖皮外,内皆灰土,总数约1100万□,以20节18□车皮组成的列车日运一
次,需83年才能运完。这一列车,83年之中可运多少有用之物?废物体积如十一二个
景山,安放何处?北京城外并不缺少土地,四周都是广阔的平原,何苦要费巨大的人
力取得这一带之地?拆除城墙的庞大劳动力又可积极生产许多有利于人民的成果。如
此浪费人力,同时毁掉一件国宝文物,不但是庸人自扰,简直是罪过的行动。但这
样的争辩很快就结束了。急速前进的历史和匆忙的决策,彻底淹没了梁先生的建议
和童话般的憧憬。

有一天,梁先生从城内开完会回到清华园,谈到了北京市负责人的话:“谁要是再
反对拆城墙,是党员就开除他的党籍!”从此,反对的意见,美好的建议,都沉默了。
这一次,是科学和理性的败退。于是,对梁思成的批判开始了。于光远回忆说:
“对梁思成的批判,上面是彭真负责管,我做具体事……我按彭真的意见,在颐和
园的畅观堂组织人写批判文章,不久30多篇批判文章就写出来了。彭真拿到这批文
章后,并没有让发表,而是交给梁思成看。彭真说,梁思成原来认为自己是这方面
的权威,没有人能批评他。一下看到这么多篇文章批评他,觉得自己错了。彭真对
他说,如果你不放弃你的意见,我们就一篇一篇地发表这些批判文章。梁思成这时
就承认自己有不对的地方。其实我想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文章若都公开
发表了,他当然也受不了。

结果梁思成不阻挡天安门的改建,大批判的文章一篇也没有发表,只有何祚庥自己
送到《学习》杂志的一篇漏网了……

我记得这是唯一发表出来的批判梁的文章(何祚庥时任中宣部卫生处干事)。让我
们再看看何祚庥中的几个标题吧:--梁思成颠倒了建筑学中“适用、经济、和在可能
条件下讲求美观”的原则--梁思成所提倡的“民族形式”实际上就是复古主义的主
张--所谓建筑上的‘文法’、‘词汇’论乃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理论--梁思成的错误
思想根源──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梁思成的建筑理论是直接违反总路线的错误理论
(此时,何祚庥不知何时成了建筑学家,总了,何祚庥具有大变脸的手段,想变成
什么学家就变成什么学家)。

梁思成的第二位夫人林洙回忆:“一天我下班回来,发现一箱林先生(指梁思成的
第一位夫人林徽因──作者注)生前与思成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花圈纹饰草图,
被扯得乱七八糟,还踏上很多脚印。我正准备整理,思成说,算了吧!于是让我把这
些图抱到院子里去,他点燃火柴默默地把它们烧了。最后的一张他拿在手中凝视了
良久,还是扔进了火堆。结婚几年,我没有见过他哭,但是这时,在火光中我看到
了他眼中的泪花。” 很快,梁思成先生便像沉默且沉重的墓碑一样倒下了

  有意者不仿翻一下历史,认识一下何祚庥到底是何许人也,他都写了一些什么
样的文章,不要被他披在身上的院士之类的外衣所蒙蔽,人类的历史上,他只是要
被抛弃的跳梁小丑。

摘自「北大新青年」
 
 何祚庥 is a very good speaker with passion. heard his presentation few times
 
何祚庥先生别的俺不知道。但作为大陆对F-L-G作出公开批判的第一人,俺农民是比较钦佩的。文中提到的他对很多科学理论的批判,俺不知道真假。若是真,也很让俺钦佩。因为科学本来就是在批判中成长的。

毛的中国的问题,不是存在对科学理论的批判。真正的问题,是存在对他老人家所认定的科学理论(如马克思主义)的不批判和对他老人家认定该批判的理论(毒草)的批判的不许反批判。
 
最初由 掾民 发布
毛的中国的问题,不是因为存在对科学理论的批判。真正的问题,是存在对他老人家所认定的科学理论(如马克思主义)的不批判和对他老人家认定该批判的理论(毒草)的批判的不许反批判。

你的这些话很有道理,但不幸的是脱离中国历史和现实。
 
最初由 lostseason 发布


你的这些话很有道理,但不幸的是脱离中国历史和现实。

脱离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话怎么会有道理?不懂^_^。
 
最初由 人生如梦 发布
轮子的文章吧

100%肯定。

他们不敢或者无能为自己的信仰辩护,只好对批判自己信仰的人作人身的攻击。这在本坛子已经上演过好几次了。
 
我现在查到的最早制造“气死梁启超之子的伪科学家何祚庥”这一谣言的,
是“人民 报”网站,时间是2000年,(这个报的报头字体和人民日报一样,只
是少了个“日”字。)是这样说的:

  梁启超之子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对中西建筑风格的融会贯通作了大量
的工作,如国防部、友谊宾馆等建筑均是梁思成的作品。何祚庥等攻击梁思成的
建筑风格是“中国人的脑袋,外国人的身子”,是“阶级调和的变种”,结果梁
被活活气死。

  还是这个“人民 报”网站,在2001年2月10日;和另一个名为“新生”的网
站,在2001年2月18日发出的“投机分子于光远、何祚庥(二)”,对何祚庥的文
章仅列出几个小标题,但便以此把梁思成之死归罪于光远和何祚庥,称“对梁思
成先生的迫害,是于光远,何祚庥联合的大手笔。”在讲了由于光远组织,何祚
庥动笔写了批梁的文章后,来了这样一段:

  梁思成的第二位夫人林洙回忆:“一天我下班回来,发现一箱林先生(指梁
思成的第一位夫人林徽因――作者注)生前与思成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花圈
纹饰草图,被扯得乱七八糟,还踏上很多脚印。我正准备整理,思成说,算了吧!
于是让我把这些图抱到院子里去,他点燃火柴默默地把它们烧了。最后的一张他
拿在手中凝视了良久,还是扔进了火堆。结婚几年,我没有见过他哭,但是这时,
在火光中我看到了他眼中的泪花。”很快,梁思成先生便像沉默且沉重的墓碑一
样倒下了。

  让人看起来梁思成之死是于、何二人的批判造成的了,他们没有注明出处,
但是我查到了,是从费慰梅的《梁思成和林徽因》中摘出来的,这是“文革”中
的事。但这伙人抹掉中间的十几年,将梁思成之死说成是何祚庥“批梁”的结果,
并将同一内容换了作者名字反复做文章。如......

~~~~~~~~~~~~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4/fankexue2.txt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