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听雪
勤劳勇敢、纯朴善良的我国人民,在提到“三年自然灾害”时,总会饱含深情地说:毛主席那时候都不吃肉啦,毛主席那时候都自动减了粮食定量啦。那时候的党啊,主席啊,啧啧啧……。
主席面对那时候的全国大饥荒,的确很有招数。一是告诉老百姓(即创造历史的人民群众)这是遇到了罕见的大面积的自然灾害,还有苏修逼债,最后加上一点工作失误造成地。二是提出忙时吃干,闲时吃稀的好办法。把干的稀的分开,这真是个创造性的发明。就连1961-1962的中共中央工作扩大会议(著名的七千人大会)提供给与会干部提供的三餐中,也有一顿是稀的。便有伟大领袖另一句名言:“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也有种说法是:两干一稀,马列主义。)
这稀稀干干的,加上权延赤写的把主席由神还人作品系列提到:主席为此自责甚深而不吃肉,的确很感动老百姓。但是网络时代来临后,出了问题,一份主席在困难时期的菜谱在网络上流传开来,里面竟然是二十多道大虾。很多好心人解释:那时候虾比肉便宜。或干脆说这是造谣。
这份菜单的原始出处,我当然没见过。不好说真伪。不过,除了权延赤等煽情作品,和写作班子专门为描写国家领导人在困难时期生活的话传外。我还见过其他没有什么机心的作品,在那里面不小心露出了真实情况 ―― 主席不仅吃肉,还吃的花样翻新,还吃的对厨师大加表扬,还吃胖了4斤多。
那时候(1961)毛主席每餐四菜一汤,吃糙米饭,要求每周花样不重复,要拿出70多种菜肴来。最爱吃的菜正是回锅肉、千张肉、扒条肉、焦麻鸡、汽锅鸡、锅贴鱼、汤爆肚、干烧鳝鱼、酱鸡冷盘、清蒸鱼、芙蓉鸡片、炝黄瓜、红烧鹿筋、玫瑰大头菜、四川榨菜、云南豌豆尖、北京白菜心等。…… 吃的40多天体重增加了4磅之多。这一下,可把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吓住了。他力劝毛主席少吃回锅肉,以免摄入脂肪过多,影响健康。
当然毛主席自有革命家的气魄,笑哈哈地说:“不用怕,不用怕,我游两次泳,就消下去了,你放心好了。”保健医生只好嘱咐做回锅肉的大师傅为了主席的身体健康,少做点回锅肉。
有人说,你这也是造谣,和大虾菜谱一样,都是胡说八道。且慢,这段描述自有出处,来自反映云南饮食文化和大厨师解德坤传奇生涯的传记体小说《滇味传奇》,那位做回锅肉做得好,让主席吃胖的高明厨师就是本书主角滇味大厨解德坤。相关内容附后,节自第14、15回。
勤劳勇敢、纯朴善良的我国人民,在提到“三年自然灾害”时,总会饱含深情地说:毛主席那时候都不吃肉啦,毛主席那时候都自动减了粮食定量啦。那时候的党啊,主席啊,啧啧啧……。
主席面对那时候的全国大饥荒,的确很有招数。一是告诉老百姓(即创造历史的人民群众)这是遇到了罕见的大面积的自然灾害,还有苏修逼债,最后加上一点工作失误造成地。二是提出忙时吃干,闲时吃稀的好办法。把干的稀的分开,这真是个创造性的发明。就连1961-1962的中共中央工作扩大会议(著名的七千人大会)提供给与会干部提供的三餐中,也有一顿是稀的。便有伟大领袖另一句名言:“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也有种说法是:两干一稀,马列主义。)
这稀稀干干的,加上权延赤写的把主席由神还人作品系列提到:主席为此自责甚深而不吃肉,的确很感动老百姓。但是网络时代来临后,出了问题,一份主席在困难时期的菜谱在网络上流传开来,里面竟然是二十多道大虾。很多好心人解释:那时候虾比肉便宜。或干脆说这是造谣。
这份菜单的原始出处,我当然没见过。不好说真伪。不过,除了权延赤等煽情作品,和写作班子专门为描写国家领导人在困难时期生活的话传外。我还见过其他没有什么机心的作品,在那里面不小心露出了真实情况 ―― 主席不仅吃肉,还吃的花样翻新,还吃的对厨师大加表扬,还吃胖了4斤多。
那时候(1961)毛主席每餐四菜一汤,吃糙米饭,要求每周花样不重复,要拿出70多种菜肴来。最爱吃的菜正是回锅肉、千张肉、扒条肉、焦麻鸡、汽锅鸡、锅贴鱼、汤爆肚、干烧鳝鱼、酱鸡冷盘、清蒸鱼、芙蓉鸡片、炝黄瓜、红烧鹿筋、玫瑰大头菜、四川榨菜、云南豌豆尖、北京白菜心等。…… 吃的40多天体重增加了4磅之多。这一下,可把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吓住了。他力劝毛主席少吃回锅肉,以免摄入脂肪过多,影响健康。
当然毛主席自有革命家的气魄,笑哈哈地说:“不用怕,不用怕,我游两次泳,就消下去了,你放心好了。”保健医生只好嘱咐做回锅肉的大师傅为了主席的身体健康,少做点回锅肉。
有人说,你这也是造谣,和大虾菜谱一样,都是胡说八道。且慢,这段描述自有出处,来自反映云南饮食文化和大厨师解德坤传奇生涯的传记体小说《滇味传奇》,那位做回锅肉做得好,让主席吃胖的高明厨师就是本书主角滇味大厨解德坤。相关内容附后,节自第14、15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