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season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5-09-10
- 消息
- 1,38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2005/11/07 联合报】
苦日子 还要撑多久?
台湾过去五年的经济成长迟滞,劳工再怎麽辛苦,工时增加、减薪、裁员,再多
的努力,却仍是空转。记者董俊志/摄影
【记者徐碧华/专题报导】
民国八十六年亚洲爆发金融风暴,之後,亚洲四小龙挂了叁条,南韩、新加坡和
香港第二年经济负成长,只有台湾维持百分之四以上的中度成长。科技泡沫化後
,其他叁小龙已回复过去的经济成长脚步,只有台湾仍在低度成长徘徊,远远的
被抛在後面。
过去多少次险恶的经济战役,台湾没有被打败过;这一次,根本没有战事,没有
重大利空,全球经济成长引擎之一的中国大陆就在隔壁,全球景气比预期的还要
好,台湾却…自己躺平在原点。台湾劳工努力再努力,不加薪、增加工时,还是
叫她不起。
总统宣称选後要召开第二次经发会,能不能为台湾人找回快乐与希望?
台湾经济怎麽了?这麽辛苦的日子还要多久?今年,台湾人不断问着同样的问题
。
本来以为痛苦的日子,咬咬牙、撑一撑就过去了,没想到五年来痛苦指数持续攀
升。今年全球景气大好,周边亚洲国家都不错,台湾痛苦指数却还继续上升;这
麽好的机会,台湾人的痛苦都没能减轻,国际景气预测明年会比今年差,明年能
期待吗?
痛苦指数破7% 24年来新高
今年失业率加上物价上涨率的痛苦指数,预估将突破百分之七,创二十四年来新
高,台湾人真的「冻未条」。
这几年,台湾人经历过许多「前所未有」。
自从有统计数字以来,已经连续第五年,平均加薪幅度没有超过百分之二,台湾
的上班族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事。
今年一到八月工业和服务业经常性薪资平均值是叁万五千五百九十元,与八十九
年相比,加薪不到一千六百元,四年涨幅不到百分之五,八十叁年以前,薪资涨
幅几乎年年超过百分之五。
同期间,物价累计涨幅也是百分之五,吃掉薪资涨幅还有多,这几年上班族的购
买力下降。
逾40万人失业 8万低收入户
不仅薪资没有涨,台湾劳工还饱受失业威胁。民国八十九年前,台湾一直处於充
分就业情况,肯做就有饭吃,失业人数没有超过叁十万人;现在的台湾不是这样
,失业人数超过四十万人,主要担负家计者失业会影响一家人,主计处估计,受
失业影响的人数超过一百二十万人。
没了工作,台湾穷人快速增加,今年六月台湾地区的低收入户超过八万户,人数
超过二十万五千人,这是历史新高水准,比八十九年多了五万人。
为了刺激景气,增进就业,央行总裁彭淮南使劲的祭出货币政策。连续四年新台
币一直在叁十叁、叁十四兑一美元的低汇价波动,自实施浮动汇率以来,中央银
行从来没有对出口商这麽好过。
结果,台湾人对出口商的表现深深失望。央行努力了,台湾两大出口市场中国大
陆和美国今年经济大好,今年前叁季台湾贸易顺差还不到二十亿美元。台湾国内
生产毛额约新台币十兆五千亿元,今年前叁季外需就只贡献约四百八十五亿元,
台湾还能算是依赖外贸的国家吗?
双率政策失灵 台股一片惨绿
光是汇率政策还不够,央行再使劲的操作利率政策,银行定存利率连续四年没有
超过百分之二。一位退休族感叹:「利息收益贴给通膨都不够。」台湾进入实质
负利率时代。
低利率威胁了退休族的生计,却也救不起台湾经济。台湾的投资率(投资金额占
国内生产毛额的比率)已连续四年低於百分之二十,自民国五十年以来,台湾不
曾有过这麽低的数字,同期间南韩投资率在百分之叁十上下,利率跟进美元调涨
的香港,投资率都高过台湾。
这麽便宜的资金勾不起企业的兴致,股市散户也没有借钱投资的意愿,外资今年
在台股大手笔买超,买超金额曾超过叁千亿元,一位投信业者摇头说:「以前这
麽个买法,台股不知要涨到那□去,今年竟不涨反跌。」散户不断退场,把货倒
给外资。
外资最近有两篇研究报告,一篇是美商高盛亚股首席策略师慕天辉发表的「台湾
生了什麽病?」一篇是瑞士银行亚洲经济师安德森的「困境中的台湾」,试着解
释为什麽外资在日、韩股市大赚钱,在台股却赔得惨兮兮。报告索性讲白了「向
韩股打招呼,向台股说再见。」
没有加薪、有饭碗危机意识、股市没赚到钱、利息收益又不高,台湾人怎麽舍得
花大钱消费。民间消费也没有起色,今年新光叁越南西店周年庆失利,中华经济
研究院预估明年民间消费成长不到百分之叁,中经院经济展望中心主任周济说:
「台湾民间消费这几年就这样慢慢地、慢慢地没了元气。」
富邦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丁予嘉分析:「台湾在大陆工作的人口有一、两百万人,
这些都是最有消费能力的菁英,这些人外移,至少让民间消费成长少了叁分之一
,台湾民间消费没有搞头。」
景气看回不回 空前经济危机
最近银行开始紧缩消费金融,预估也会冲击到民间消费,消费成长这麽低迷下去
,做生意的商家怎麽办?
富邦金控举办明年经济预测说明会,去了很多人,大家都想知道「还要惨多久?
」丁予嘉说:「明年和今年差不多。」明年还等不到出头日。
一次景气循环就是一次竞争力的检视。在景气差时,大家都在忍耐;景气好时,
若还要忍耐,代志就大条了。科技泡沫化至今,世界景气刚好由低点到了高点,
台湾的高点却不高,台湾人碰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2005/11/07 联合报】 @ http://udn.com
去年 六千家工厂关门
记者徐碧华、丁万鸣/专题报导
过去五年,台湾企业不断上演毛利下降、被迫外移的故事,企业外移的速度和规
模,比之前都大。工厂走,人跟着工作走,过去五年台湾生产了大量的台劳。
大众电脑董事长简明仁日前说:「我们是最後一家搬去大陆的!」一直坚守本土
路线的简明仁,终於决定把亏损的笔记型电脑代工部门全部移往大陆苏州。台湾
就此关闭最後一条笔记型电脑生产线。
不只大众电脑生产线外移,鸿海和广达这两家去年营业额高达五千亿元、叁千亿
元的上市公司,在国内已经没有工厂了。在鸿海工作的张先生今年调到大陆,太
太和小孩留在台湾。
行政院主计处叁局局长鹿笃瑾说,企业「微利」已经多年了,即使景气好转,厂
商微利情况还在继续恶化,预估工厂还会继续外移。
民国九十年制造业「台湾接单、海外生产」的比重不及百分之十九,今年九月已
跃升至百分之四十一。几年间,工厂外移的速度惊人。经济部工业局的资料显示
,台湾去年已登记工厂家数较前年减少六千多家。
制造业外移,直接冲击国内就业机会,今年八月制造就业人口与八十九年相较,
减少两万四千人。早些年,老板要拜托,才会有干部愿意到大陆去,这几年,台
湾没有好的就业机会,劳工没有太多选择。
产业出走已到了威胁台湾出口成长的地步,去年台湾对香港和大陆出口成长率是
百分之二十八,今年前叁季降到百分之八。
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柯承恩指出:「如果大陆台商在地的上下游供货链发展完成
,不再需要依靠台湾零组件,台湾可能要承受长期的出口低成长。」
主计处还担心另外一件事,鹿笃瑾说,现在「台湾接单、海外生产」的钱都有汇
回台湾,出超虽小,但有汇回利润挹注,输出入的顺差仍大。今年前叁季商品贸
易出超不到二十亿美元,但输出入顺差估计近六十亿美元。
如果连接单也外移…,鹿笃瑾说:「影响很大。」
【2005/11/07 联合报】 @ http://udn.com
关厂悲歌 工厂家数遽减
近年来国内景气差、产业外移严重,国内工厂家数逐年减少,显示关厂情势相当
严重。本报系资料照片
【记者陈秀兰/台北报导】
经济部工业统计调查小组进行93年度工厂校正,官员透露,初步发现,工厂家数
逐年减少,93年校正後可能只有7万多家,相较93年或92年登记有案的9万家,少
了近2万家,显示国内关厂情势相当严重。
这项调查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校正结果将在本月底、下月初出炉。
调查也发现,今年前八月工厂新登记家数为2,836家,比去年同期减少9.88%,包
括食品、纺织、成衣、皮革制品、化学材料、电子零组件、金属机械、电力机械
器材及设备制造修等产业的新设工厂都减少。
经济部工业统计调查小组每年都针对已办理登记的工厂进行校正。目的是在查对
工厂基本登记资料及了解厂商的实际营运状况,包括停工、歇业、迁址等,以掌
握工厂实际营运。
经济部指出,这几年国内景气差、产业外移严重,国内工厂家数逐年减少,92年
登记在案的工厂有9万8,865家,但校正实际调查结果,只有7万6,642家。发出校
正调查却无法校正的原因,除了已注销工厂登记、歇业或迁址的工厂外,并有高
达叁分之一原因不明,联络不到调查人;至於完成校正的工厂,其中有649家虽然
未迁址、未歇业,但工厂仅剩下设备。
年底前将完成调查的93年工厂校正资料,目前虽然还在整理中,但国内制造业景
气未见好转,新设登记工厂家数衰退严重,官员说,能维持7万多家的水准就算不
错了。
经济部统计处官员指出,国内工厂家数在高峰时曾近10万家,以民国89年为例,
工厂登记高达9.8万家,校正後有8.2万家。91年校正後的工厂家数跌破8万家,剩
下7.4万家,92年略回升至7.6万家。官员分析,传统产业不振,制造业式微,关
厂的关厂、外移的外移,国内工厂家数减少之势很难挽回。
工业局统计工厂新登记家数资料也显示,累计今年前八月新登记工厂家数为2,836家
,较去年同期衰退9.88%。新登记的24行业类别中,仅精密仪器、运输工具、金属
基本工业、塑胶制造业及橡胶工业等五个行业的新设工厂增加,其馀都衰退。此
外,电子零组件业新设工厂减少12.82%,幅度也不小。
【2005/11/07 经济日报】 @ http://udn.com
苦日子 还要撑多久?
台湾过去五年的经济成长迟滞,劳工再怎麽辛苦,工时增加、减薪、裁员,再多
的努力,却仍是空转。记者董俊志/摄影
【记者徐碧华/专题报导】
民国八十六年亚洲爆发金融风暴,之後,亚洲四小龙挂了叁条,南韩、新加坡和
香港第二年经济负成长,只有台湾维持百分之四以上的中度成长。科技泡沫化後
,其他叁小龙已回复过去的经济成长脚步,只有台湾仍在低度成长徘徊,远远的
被抛在後面。
过去多少次险恶的经济战役,台湾没有被打败过;这一次,根本没有战事,没有
重大利空,全球经济成长引擎之一的中国大陆就在隔壁,全球景气比预期的还要
好,台湾却…自己躺平在原点。台湾劳工努力再努力,不加薪、增加工时,还是
叫她不起。
总统宣称选後要召开第二次经发会,能不能为台湾人找回快乐与希望?
台湾经济怎麽了?这麽辛苦的日子还要多久?今年,台湾人不断问着同样的问题
。
本来以为痛苦的日子,咬咬牙、撑一撑就过去了,没想到五年来痛苦指数持续攀
升。今年全球景气大好,周边亚洲国家都不错,台湾痛苦指数却还继续上升;这
麽好的机会,台湾人的痛苦都没能减轻,国际景气预测明年会比今年差,明年能
期待吗?
痛苦指数破7% 24年来新高
今年失业率加上物价上涨率的痛苦指数,预估将突破百分之七,创二十四年来新
高,台湾人真的「冻未条」。
这几年,台湾人经历过许多「前所未有」。
自从有统计数字以来,已经连续第五年,平均加薪幅度没有超过百分之二,台湾
的上班族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事。
今年一到八月工业和服务业经常性薪资平均值是叁万五千五百九十元,与八十九
年相比,加薪不到一千六百元,四年涨幅不到百分之五,八十叁年以前,薪资涨
幅几乎年年超过百分之五。
同期间,物价累计涨幅也是百分之五,吃掉薪资涨幅还有多,这几年上班族的购
买力下降。
逾40万人失业 8万低收入户
不仅薪资没有涨,台湾劳工还饱受失业威胁。民国八十九年前,台湾一直处於充
分就业情况,肯做就有饭吃,失业人数没有超过叁十万人;现在的台湾不是这样
,失业人数超过四十万人,主要担负家计者失业会影响一家人,主计处估计,受
失业影响的人数超过一百二十万人。
没了工作,台湾穷人快速增加,今年六月台湾地区的低收入户超过八万户,人数
超过二十万五千人,这是历史新高水准,比八十九年多了五万人。
为了刺激景气,增进就业,央行总裁彭淮南使劲的祭出货币政策。连续四年新台
币一直在叁十叁、叁十四兑一美元的低汇价波动,自实施浮动汇率以来,中央银
行从来没有对出口商这麽好过。
结果,台湾人对出口商的表现深深失望。央行努力了,台湾两大出口市场中国大
陆和美国今年经济大好,今年前叁季台湾贸易顺差还不到二十亿美元。台湾国内
生产毛额约新台币十兆五千亿元,今年前叁季外需就只贡献约四百八十五亿元,
台湾还能算是依赖外贸的国家吗?
双率政策失灵 台股一片惨绿
光是汇率政策还不够,央行再使劲的操作利率政策,银行定存利率连续四年没有
超过百分之二。一位退休族感叹:「利息收益贴给通膨都不够。」台湾进入实质
负利率时代。
低利率威胁了退休族的生计,却也救不起台湾经济。台湾的投资率(投资金额占
国内生产毛额的比率)已连续四年低於百分之二十,自民国五十年以来,台湾不
曾有过这麽低的数字,同期间南韩投资率在百分之叁十上下,利率跟进美元调涨
的香港,投资率都高过台湾。
这麽便宜的资金勾不起企业的兴致,股市散户也没有借钱投资的意愿,外资今年
在台股大手笔买超,买超金额曾超过叁千亿元,一位投信业者摇头说:「以前这
麽个买法,台股不知要涨到那□去,今年竟不涨反跌。」散户不断退场,把货倒
给外资。
外资最近有两篇研究报告,一篇是美商高盛亚股首席策略师慕天辉发表的「台湾
生了什麽病?」一篇是瑞士银行亚洲经济师安德森的「困境中的台湾」,试着解
释为什麽外资在日、韩股市大赚钱,在台股却赔得惨兮兮。报告索性讲白了「向
韩股打招呼,向台股说再见。」
没有加薪、有饭碗危机意识、股市没赚到钱、利息收益又不高,台湾人怎麽舍得
花大钱消费。民间消费也没有起色,今年新光叁越南西店周年庆失利,中华经济
研究院预估明年民间消费成长不到百分之叁,中经院经济展望中心主任周济说:
「台湾民间消费这几年就这样慢慢地、慢慢地没了元气。」
富邦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丁予嘉分析:「台湾在大陆工作的人口有一、两百万人,
这些都是最有消费能力的菁英,这些人外移,至少让民间消费成长少了叁分之一
,台湾民间消费没有搞头。」
景气看回不回 空前经济危机
最近银行开始紧缩消费金融,预估也会冲击到民间消费,消费成长这麽低迷下去
,做生意的商家怎麽办?
富邦金控举办明年经济预测说明会,去了很多人,大家都想知道「还要惨多久?
」丁予嘉说:「明年和今年差不多。」明年还等不到出头日。
一次景气循环就是一次竞争力的检视。在景气差时,大家都在忍耐;景气好时,
若还要忍耐,代志就大条了。科技泡沫化至今,世界景气刚好由低点到了高点,
台湾的高点却不高,台湾人碰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2005/11/07 联合报】 @ http://udn.com
去年 六千家工厂关门
记者徐碧华、丁万鸣/专题报导
过去五年,台湾企业不断上演毛利下降、被迫外移的故事,企业外移的速度和规
模,比之前都大。工厂走,人跟着工作走,过去五年台湾生产了大量的台劳。
大众电脑董事长简明仁日前说:「我们是最後一家搬去大陆的!」一直坚守本土
路线的简明仁,终於决定把亏损的笔记型电脑代工部门全部移往大陆苏州。台湾
就此关闭最後一条笔记型电脑生产线。
不只大众电脑生产线外移,鸿海和广达这两家去年营业额高达五千亿元、叁千亿
元的上市公司,在国内已经没有工厂了。在鸿海工作的张先生今年调到大陆,太
太和小孩留在台湾。
行政院主计处叁局局长鹿笃瑾说,企业「微利」已经多年了,即使景气好转,厂
商微利情况还在继续恶化,预估工厂还会继续外移。
民国九十年制造业「台湾接单、海外生产」的比重不及百分之十九,今年九月已
跃升至百分之四十一。几年间,工厂外移的速度惊人。经济部工业局的资料显示
,台湾去年已登记工厂家数较前年减少六千多家。
制造业外移,直接冲击国内就业机会,今年八月制造就业人口与八十九年相较,
减少两万四千人。早些年,老板要拜托,才会有干部愿意到大陆去,这几年,台
湾没有好的就业机会,劳工没有太多选择。
产业出走已到了威胁台湾出口成长的地步,去年台湾对香港和大陆出口成长率是
百分之二十八,今年前叁季降到百分之八。
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柯承恩指出:「如果大陆台商在地的上下游供货链发展完成
,不再需要依靠台湾零组件,台湾可能要承受长期的出口低成长。」
主计处还担心另外一件事,鹿笃瑾说,现在「台湾接单、海外生产」的钱都有汇
回台湾,出超虽小,但有汇回利润挹注,输出入的顺差仍大。今年前叁季商品贸
易出超不到二十亿美元,但输出入顺差估计近六十亿美元。
如果连接单也外移…,鹿笃瑾说:「影响很大。」
【2005/11/07 联合报】 @ http://udn.com
关厂悲歌 工厂家数遽减
近年来国内景气差、产业外移严重,国内工厂家数逐年减少,显示关厂情势相当
严重。本报系资料照片
【记者陈秀兰/台北报导】
经济部工业统计调查小组进行93年度工厂校正,官员透露,初步发现,工厂家数
逐年减少,93年校正後可能只有7万多家,相较93年或92年登记有案的9万家,少
了近2万家,显示国内关厂情势相当严重。
这项调查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校正结果将在本月底、下月初出炉。
调查也发现,今年前八月工厂新登记家数为2,836家,比去年同期减少9.88%,包
括食品、纺织、成衣、皮革制品、化学材料、电子零组件、金属机械、电力机械
器材及设备制造修等产业的新设工厂都减少。
经济部工业统计调查小组每年都针对已办理登记的工厂进行校正。目的是在查对
工厂基本登记资料及了解厂商的实际营运状况,包括停工、歇业、迁址等,以掌
握工厂实际营运。
经济部指出,这几年国内景气差、产业外移严重,国内工厂家数逐年减少,92年
登记在案的工厂有9万8,865家,但校正实际调查结果,只有7万6,642家。发出校
正调查却无法校正的原因,除了已注销工厂登记、歇业或迁址的工厂外,并有高
达叁分之一原因不明,联络不到调查人;至於完成校正的工厂,其中有649家虽然
未迁址、未歇业,但工厂仅剩下设备。
年底前将完成调查的93年工厂校正资料,目前虽然还在整理中,但国内制造业景
气未见好转,新设登记工厂家数衰退严重,官员说,能维持7万多家的水准就算不
错了。
经济部统计处官员指出,国内工厂家数在高峰时曾近10万家,以民国89年为例,
工厂登记高达9.8万家,校正後有8.2万家。91年校正後的工厂家数跌破8万家,剩
下7.4万家,92年略回升至7.6万家。官员分析,传统产业不振,制造业式微,关
厂的关厂、外移的外移,国内工厂家数减少之势很难挽回。
工业局统计工厂新登记家数资料也显示,累计今年前八月新登记工厂家数为2,836家
,较去年同期衰退9.88%。新登记的24行业类别中,仅精密仪器、运输工具、金属
基本工业、塑胶制造业及橡胶工业等五个行业的新设工厂增加,其馀都衰退。此
外,电子零组件业新设工厂减少12.82%,幅度也不小。
【2005/11/07 经济日报】 @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