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有亭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3-05-22
- 消息
- 1,721
- 荣誉分数
- 6
- 声望点数
- 0
吃老本了,以前编写的一段文字,拿来充个数先
寻找幸福
1999年上半年,我的身体突然垮掉,再也无法正常工作。
我的病是突然发生的。先是失眠,连续的失眠,头痛得要裂开一般,什么事也做不了,躺在床上却怎么也无法入睡,吃安定片也不见好转;然后是腹泻,到后来怕见阳光,看东西也是模糊的;走在路上,发现女孩子走得都比我快,而且走不了500米就满身冒汗,气喘吁吁。
到医院去检查,医生说我得了“慢性疲劳综合症”。简单地说,就是由于工作压力超出了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我成了一个“亚健康”病人,我的身体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在日本,这种病有一种更直接更可怕的称呼:“过劳死”。
得病那一年,我29岁,是一个在一家国际性公司里有6年工作经验的销售代表。
不难想象,这个病让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应该属于早期进入外企上班的中国白领,进入那家知名外企是我生命中的转折点,在那段意气风发的岁月里,我简直就像拥有整个春天,27岁时,我已经在那家很大的国际性公司里做了4年销售,并因为工作出色而成为该公司驻西南片区的首席销售代表。
只有我自己才知道,光环的背后是怎么样的付出,曾有朋友说我是“挣高薪并像狗一样地活着。”我的第一反应是他瞎说,我要反驳,但想了半天,竟发现他的比喻没有错误,我找不到可以回敬的话。是真的,那几年我的平均工作时间每天在14个小时以上,忙的时候,都要凌晨两三点才能回家,没有周末,每个星期都要写很多报告。20几岁的我,却经常要与50多岁的人打交道,我没有留过学,也没什么背景,只有拼,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孤军奋战,收集材料,应酬,整天都生活在工作中。
初进公司时,我的英语不太好,但我一心想要出人头地,于是事事都按所谓的国际标准来要求自己。在那样紧张的工作中,我还没忘记挤出时间去充电,上英语补习班。因为我知道工作对我是个历史机会,我将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一想到这些,我就什么都不计较了,心中甚至充满了自豪,为了成为一个中国销售行业的先锋者,我把自己像弓一样拉开,拉得如同明月满弦。
但物极必反,纵是强弩也耐不得如此久拉,近乎自虐的工作带给我物质世界的丰足却不能带来精神生活的丰富,并且在过度地透支生命之后,终于有一天,我倒下了,强弩“噼啪”而断,似我心碎的声音。
得病让我感受到了绝望,我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到以前的那种状态了,我没有了神气,没有了傲气,也没有了趾高气扬,像仲夏夜里一朵凋谢的昙花,也像一只铩羽后的凤凰,无力挣扎,只能在世俗的眼光中等待死亡。尤其是看到昔日的朋友妻贤子孝,健康祥和的生活,我更感到自己的失败,感到自己这些年的生活不过如一片在浪尖上颠簸的树叶,在若隐若浮间去寻找漂泊的快感,却没有进入生活的实质。那个时候,我才深切地意识到自己不过一芥平民,也需要爱情的滋润,亲情的呵护。
新千年伊始,由于病情没有明显改善,我决定辞职,全身心投入治病。从南到北,从内地到沿海,从西医到中医,至今已历时数载,耗资20余万。
其间病情一直反复不定,到最后真正让我病情稳定下来的,还是中医以及中医背后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在治病期间,我曾求医于一位年届九旬的老中医,每次望闻问切后,老先生都会跟我谈起中国的文化和哲学。那些理论让我醍醐灌顶,他说中西有别,不仅是文化上的差别,也包括客观情况上的差别,比如生活方式,比如体质,如果让中国人完全按照西方人士的方式去工作,是不切实际的,一来我们的体质远未达到他们的标准,二来中国所提倡的中庸之道讲究适度的含蓄保守,而不是一味地超越极限,如不明白这些道理,则必然会出问题。
他建议我每晚临睡前,为自己放上一段古筝。我照做了,我发现,当转轴拨弦之声像涟漪一样弥漫开来时,我的为尘世所累的心仿佛也在得到升华,我可以安静地在乐声中入睡,睡不着的时候,就躺着,什么都不想,只是在乐声中感受生活,感受到自己就像一粒漂浮的种子,在努力寻找一块可供扎根的土地……
在几年的治疗中,我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的节奏也慢了下来,在晴朗的午后,我喜欢到江边的林荫道上去散步,在那里,我时常能看到一对对老人相扶着在树荫下走过,很甜蜜地享受着生活。那一刻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那些场景让久病中的我温馨而又失落。
同样是树,因为人不同,感触也不一样,南桔北枳的道理谁都懂,而我却偏偏就像那棵生错了土壤的桔树,在秋风萧瑟中,摇曳着一树的荒芜。
很多次,我都会把自己和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主人公联想在一起,那个不知疲倦且略显迟钝的人,正由于其大智若愚的人生态度,才使自己获得了他人所不能企及的成功,但即使是所有的鲜花和掌声,也不能掩饰住他眺望未来迷茫的双眼……
那天,走在大街上,我看到路边一个巨大广告,一个所谓的尊贵人士悠闲地翘起二郎腿,当然,外面套着的是职业西装。我突然觉得,这些东西是如此的不真实。倒是街边的一群老太太,扭着秧歌,锣鼓喧天,用她们不断重复着的步伐和一张张纯净的笑脸在向我诠释:快乐,原来就这么简单。
寻找幸福
1999年上半年,我的身体突然垮掉,再也无法正常工作。
我的病是突然发生的。先是失眠,连续的失眠,头痛得要裂开一般,什么事也做不了,躺在床上却怎么也无法入睡,吃安定片也不见好转;然后是腹泻,到后来怕见阳光,看东西也是模糊的;走在路上,发现女孩子走得都比我快,而且走不了500米就满身冒汗,气喘吁吁。
到医院去检查,医生说我得了“慢性疲劳综合症”。简单地说,就是由于工作压力超出了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我成了一个“亚健康”病人,我的身体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在日本,这种病有一种更直接更可怕的称呼:“过劳死”。
得病那一年,我29岁,是一个在一家国际性公司里有6年工作经验的销售代表。
不难想象,这个病让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应该属于早期进入外企上班的中国白领,进入那家知名外企是我生命中的转折点,在那段意气风发的岁月里,我简直就像拥有整个春天,27岁时,我已经在那家很大的国际性公司里做了4年销售,并因为工作出色而成为该公司驻西南片区的首席销售代表。
只有我自己才知道,光环的背后是怎么样的付出,曾有朋友说我是“挣高薪并像狗一样地活着。”我的第一反应是他瞎说,我要反驳,但想了半天,竟发现他的比喻没有错误,我找不到可以回敬的话。是真的,那几年我的平均工作时间每天在14个小时以上,忙的时候,都要凌晨两三点才能回家,没有周末,每个星期都要写很多报告。20几岁的我,却经常要与50多岁的人打交道,我没有留过学,也没什么背景,只有拼,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孤军奋战,收集材料,应酬,整天都生活在工作中。
初进公司时,我的英语不太好,但我一心想要出人头地,于是事事都按所谓的国际标准来要求自己。在那样紧张的工作中,我还没忘记挤出时间去充电,上英语补习班。因为我知道工作对我是个历史机会,我将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一想到这些,我就什么都不计较了,心中甚至充满了自豪,为了成为一个中国销售行业的先锋者,我把自己像弓一样拉开,拉得如同明月满弦。
但物极必反,纵是强弩也耐不得如此久拉,近乎自虐的工作带给我物质世界的丰足却不能带来精神生活的丰富,并且在过度地透支生命之后,终于有一天,我倒下了,强弩“噼啪”而断,似我心碎的声音。
得病让我感受到了绝望,我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到以前的那种状态了,我没有了神气,没有了傲气,也没有了趾高气扬,像仲夏夜里一朵凋谢的昙花,也像一只铩羽后的凤凰,无力挣扎,只能在世俗的眼光中等待死亡。尤其是看到昔日的朋友妻贤子孝,健康祥和的生活,我更感到自己的失败,感到自己这些年的生活不过如一片在浪尖上颠簸的树叶,在若隐若浮间去寻找漂泊的快感,却没有进入生活的实质。那个时候,我才深切地意识到自己不过一芥平民,也需要爱情的滋润,亲情的呵护。
新千年伊始,由于病情没有明显改善,我决定辞职,全身心投入治病。从南到北,从内地到沿海,从西医到中医,至今已历时数载,耗资20余万。
其间病情一直反复不定,到最后真正让我病情稳定下来的,还是中医以及中医背后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在治病期间,我曾求医于一位年届九旬的老中医,每次望闻问切后,老先生都会跟我谈起中国的文化和哲学。那些理论让我醍醐灌顶,他说中西有别,不仅是文化上的差别,也包括客观情况上的差别,比如生活方式,比如体质,如果让中国人完全按照西方人士的方式去工作,是不切实际的,一来我们的体质远未达到他们的标准,二来中国所提倡的中庸之道讲究适度的含蓄保守,而不是一味地超越极限,如不明白这些道理,则必然会出问题。
他建议我每晚临睡前,为自己放上一段古筝。我照做了,我发现,当转轴拨弦之声像涟漪一样弥漫开来时,我的为尘世所累的心仿佛也在得到升华,我可以安静地在乐声中入睡,睡不着的时候,就躺着,什么都不想,只是在乐声中感受生活,感受到自己就像一粒漂浮的种子,在努力寻找一块可供扎根的土地……
在几年的治疗中,我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的节奏也慢了下来,在晴朗的午后,我喜欢到江边的林荫道上去散步,在那里,我时常能看到一对对老人相扶着在树荫下走过,很甜蜜地享受着生活。那一刻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那些场景让久病中的我温馨而又失落。
同样是树,因为人不同,感触也不一样,南桔北枳的道理谁都懂,而我却偏偏就像那棵生错了土壤的桔树,在秋风萧瑟中,摇曳着一树的荒芜。
很多次,我都会把自己和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主人公联想在一起,那个不知疲倦且略显迟钝的人,正由于其大智若愚的人生态度,才使自己获得了他人所不能企及的成功,但即使是所有的鲜花和掌声,也不能掩饰住他眺望未来迷茫的双眼……
那天,走在大街上,我看到路边一个巨大广告,一个所谓的尊贵人士悠闲地翘起二郎腿,当然,外面套着的是职业西装。我突然觉得,这些东西是如此的不真实。倒是街边的一群老太太,扭着秧歌,锣鼓喧天,用她们不断重复着的步伐和一张张纯净的笑脸在向我诠释:快乐,原来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