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一位长得很像陈惠林的女孩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wuwei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wuwei

初级会员
VIP
注册
2002-01-30
消息
11,781
荣誉分数
578
声望点数
273
"看天空飘的云还有梦 看生命回家路路程漫漫 看明天的岁月越走越远 远方回忆的你的微笑 天黑路茫茫心中的彷徨 没有云的方向心中的翅膀 一天中展开飞向天上"

电视看到Kelly Chan唱这歌时给我一种情绪,因为18岁那年,有一位长得很像陈惠林的女孩到我家找过我。

她比我小一届,是我读的最后一间小学的,想起来其实她是那间学校的学生中我第一个见过记得的,因为第一天我爸带我去的学校时候我见有个女孩在排练独舞就是她,她穿的那件童装有个花鸟图案的口袋。

不记得我们后来有没有说过什么话,总之她哥哥是比我大一届的朋友,她表哥跟我是同班同学,所以尽管后来我们不在同一间中学,也感觉挺熟的。

那时候我们很封建不跟女同学说话的,但高中毕业后那个夏天才突然男女同学一帮一帮的开始互相串门起来。有一天一场雨后有人说有个女孩来找我,在大门口处等,我以为又是我的中学同学呢,不过可没有哪个女生单独找过我,所以有点纳闷。

到了大门才知道是她,被那场阵雨淋了个半湿。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把她带到我家给她一条毛巾搽头发,只是跟她在大门的传达室里说话。也许我们以前本来并没有说过什么话,或者是因为中学不在同一间学校好久不见突然看见已经亭亭玉立的她有点不好意思,或者是因为我觉得她中学还没毕业就敢跑来找男生给吓了,总之我肯定是糟糕很笨的,最后也没留她在我家吃饭也没有送她去搭公车回家就让她自己走了。

后来再见又是几年后,在她表哥那里,那时我的一同学在追她。后来他们结了婚有了小孩,而我事事不顺。

不知道她又没有后悔莫名其妙的跑去给雨淋,很可能会。我是到知道她嫁人生小孩才开始怀疑原来当初她是不是喜欢的是自己。到现在想起来也许她就是我的初恋,不然我怎么还记得她有一件花鸟图案的口袋童装,也许她自己都不记得了。

也许这对别人轰轰烈烈的情事来说简直不值一提,但是对我来说却很宝贵。不管后来她对我的印象如何,现在想起那个冒雨去找我的女孩我心怀感激,我祝福她。
 
不是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幸运,有这么美好的朦胧可以怀念。情绪写出来了,好!
 
写的真好.
wuwei莫名其妙地说声byebye.也不知道去哪儿晃悠了一圈,把钱都花光了,又回来了. :)
 
昨天在家里吃火锅,想起了曾经是.也不知道他怎样了.也不知道他那一锅辣子鸡是怎么做的.哎,可以想像他在国内腐败之极,是想不起来我们这些渥村的朋友了.
 
谢谢笑老大和雪在烧的鼓励。自知自己不是读书人,可写这种东西对我来说是个healing的手段,由不得我能不能写,就像我去gym做引体向上,不行但总得try。有机会向笑老大求教求教。其实我早就想求教了,只是我怕老大开出一大堆书名叫我读,我怕这个。

要说明的是,并不是因为她长得很像陈惠林那样漂亮所以我后悔了,只是陈惠林让我想起她。其实她长得怎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时她喜欢我我其实也喜欢她。
 
  推荐书目:

  0. David Lodge: THE ART OF FICTION - ILLUSTRATED FROM CLASSIC AND MODERN TEXTS
  1.巴赫金,《巴赫金全集》(1-6卷),钱中文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陈平辉,《以人为根基建构小说的艺术空间――对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和中国当代小说的思考》,《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第3期;
  3.董小英,《再登巴比伦塔――巴赫金与对话理论》,北京:三联书店,1994;
  4.范一亭,《试论巴赫金复调对话理论在戏剧领域的移植》,《国外文学》,2000年第4期。
  5.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6.果戈里,《果戈里小说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7.R.汉弗莱,《现代小说中的意识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8.卡特琳娜•克拉克、迈克尔•霍奎斯特,《米哈伊尔•巴赫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第2版;
  9.李斌,《国内巴赫金研究述评》,《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第4期;
  10.李衍柱,《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现代意义》,《文艺理论》,2001年第6期;
  11.刘波,《论〈喧哗与骚动〉的复调结构》,《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2期;
  12.刘康,《对话的喧声――巴赫金的文化转型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3.孟庆枢(主编),《西方文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4.孟庆枢(主编),《西方文论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5.涂险峰,《对话的可能与不可能及复调小说》,《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
  16.涂险峰,《复调理论的局限与复调小说发展的现代维度》,《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1期;
  17.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妮娜》,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18.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9.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集:中短篇小说》,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20.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21.《西方文学理论大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第1382页。
  22.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3.张柠,《对话理论与复调小说》,《外国文学评论》,1992年第3期。

更多: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蔡元培等 上海书店影印 1982
《中国新文学史稿》(上下册)王瑶上海文艺出版社 1951-1953 1982再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钱理群温儒敏 吴福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修订版上下册) 王晓明主编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03
01《文化研究读本》罗钢 刘象愚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02《近代文学的突围》袁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02《近代文学批评史》黄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03《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特雷•伊格尔顿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03《文学理论》卡勒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
03《新时期小说主潮》许志英 丁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03《无神的庙宇》王鸿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03《正午的诗学》葛红兵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04《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钟敬文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04《陈思和自选集》陈思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04《朴素之约》(自选集)王光东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4

:D:D:D:D:D:D:D:D:D:D:D:D:D:D
 
Wuwei写得真好,我一直觉得,一段让人记住的文字最重要的是因为它言之有物,本身感人,而不是现在所谓的时尚文字主要靠玩弄技巧来唬人。

你写的短短的几段文字,就让我们回到年少时节的青葱岁月去兜了一圈:花鸟图案的口袋童装,众目瞪瞪中的独舞女孩,欲迎偏拒的封建少年,以及被雨水打湿的零乱情怀和分别后长长旅途中蓦然回道的相忆,都那么地真实地浮现在眼前。不晓得对于青春,还可以诠释些什么

希望那个长得像陈惠林的女孩能够读到你这段文字,知道那么多年前的那个雨天,她淋的那场雨是多么的值得:)
 
谢谢亭子。其实我本身喜欢喜剧搞笑的冬冬,很不愿去说“感人“让人的事,因为“感人“的事的背后往往是伤疤,但是我这代人却偏偏满身伤疤,有时伤疤有点痒又忍不住用手去抓。

如果要说给象帮主的女儿他们下一代听伤心事就免了,我这个故事就这样说:有一天我在山上看到一朵花,好漂亮的一朵花,我对它笑一笑,它也对我笑一笑;见它那么可爱就想过去把它带回家,这时一只大虫从草丛中跳出了,我也怕了,吓得屁滚尿流得跑回山下了。
 
笑老大,你的这个书单上的书分量都不够哦,我要就不看,要看就看够分量的,还是等《笑言文学作品研究》出版后我再看吧。
 
老五,写的好啊,朦胧的时代!

不过,老五你还是要向前看,觉得还没到向后看的时候。向后看多了,就没有斗志了。

加油!
 
最初由 我亦有亭 发布
Wuwei写得真好,我一直觉得,一段让人记住的文字最重要的是因为它言之有物,本身感人,而不是现在所谓的时尚文字主要靠玩弄技巧来唬人。

希望那个长得像陈惠林的女孩能够读到你这段文字,知道那么多年前的那个雨天,她淋的那场雨是多么的值得:)

:cool: :cool:
 
又是一篇生动感人的文章。 无老的作品好就好在 源于生活,情真意切。 不须浮华的字糙,只凭着充实的故事内容,打造出凹凸丰满的诱人形体来。

文章的题目用了一句形容词 “长得很像陈惠林的”, 看似冗长的, 实则是其妙无比。一则是充分利用了明星效应,让人有先人为主的感觉。二来,也为笔者自己省了好多笔墨去描述女孩的形象。这种笔法,很有可能成为当代断篇小说所追崇的新流派。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