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112年诞辰

*Mikeyy1021*

新手上路
注册
2004-06-19
消息
1,031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昨天。12/26,本来要发此帖的结果忘记了。

最伟大的爱是什么
中国自古以来缺少一个像基督教国家一样的神,但由于people need someone to look up to,正如Mary Carey的the greatest love of all所唱的一样。所以自古以来君主就是神,这是一个很怪的圈子。
中国自古以来就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至少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可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这就是后来为何不断有人被捧上神坛,然后在死去后成为一个争议性的人物的原因。正是如此,可能成为完美化身的人需要的是道德的自我约束,而不是一种外部的强制约束。其后果是,既然人的本性为善,因此在条件具备之时,他可能成为一个完人,一个完全知道按规律,公正廉明为大众服务的人。与此不同的是,基督教国家相信人人生而有罪,即使是最高的统治者也不例外,既然人是邪恶的,就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并在人性为恶这样假设下去判断他可能犯下的错误,设计出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和监督。这种人性为恶的宗教信仰带来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对人的崇拜是难以容忍的。这至少在基督教国家是如此,如摩西十诫就提到,除了上帝不得敬奉任何神。
中国的个人崇拜不断,因为老百姓总是寄希望于当政者的良心发现,原因很简单,这是基于人是生而为善,且有可能和神一样完美的假设。在这种假设下,当政者如果不是神,也将是可以信赖的。基于这样的假设,作为善人的当政者是无须制度进行约束和监督的,唯一需要的是独善其身。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占据着统治地位,但在当代,则对社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对老百姓而言则是可悲的。
千百年来,老百姓就像痴情单相思的少女一样,辛勤的劳作,将自己的财富,家庭,生命甚至信仰都寄托在那种神一样的君主身上,期待着万能的如神一样的人能够对其施舍,能多“体恤”下情,能良心发现。然而,“多情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千年的封建时代,这种思想虽较奴隶社会有所进步,但在当今社会,却是一种很不幸的信仰。然而,我们却经常吃惊的发现,思想是一种有惯性的东西,正像大清朝退出历史舞台后,仍然有很多人拒绝去掉小辫一样,即使是落后的东西,仍然带有传统的惯性。
在当代,我们必须让人们知道权利需要主张,利益需要主动的维护,这不仅是为了某个具体个人的自由与权利,而是通过权利的主张推动着社会进步,推动着社会向一个以普通人为主体的市民社会的形成。18世纪德国的著名法学家耶林写过一篇至今仍奉为经典的文章《为权利而斗争》,其中有两点很值得人注意:一是个人在为自己权利斗争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履行自己对于社会的公民义务,维护着一个规则的尊严。二是他对中国的判断,他认为,在家长棍棒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很难想象他们将来如何去维护自己的权利。
中国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的伟人无数,都留下了自己多多少少的贡献和争议,如同毛泽东一样,应当说,在未来的几百年内,他仍然将是一个争议不尽的话题。但正如毛泽东一样,每一个伟人在留下其旷世影响的同时,又留下了诸多争议。放在今天的背景下,我们所知道的伟人,首先是个和我们没有区别的,可能犯错误的人,其次才是他们与众不同的一面。即使亚历山大、华盛顿、邱吉尔都是如此。
伟人值得纪念,人类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他们提纲挈领的作用,因为他们使得抽象的道德标准变得具体而鲜活。而纪念伟人,是为了纪念他们优秀的部分,是为了告知当世,为了让我们能继续保有那些优秀的道德和精神,而不是再次将他们推向神坛。因为,“一个迷信伟人的民族,一定是不敢担当责任、没有出息、更无法实行真正“民主”的民族。”因此,我们需要除掉心中尚存的一丝个人崇拜的念头,至少不要让这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
文革的性质,本人一直认为是战争的必然结果,国共双方无论任何一方取胜都会采取高压手段去稳定政权,排除异己,这是必然的阶段(国民党上台也许搞得东西又叫另一个名字了吧,但本质是一样的)。但人类世界没有完美,文革既然是完成阶段性任务所必需,毛泽东的作用也许就是实现了政权的巩固。
毛泽东很伟大,本人个人很崇拜他的智慧和胆识,甚至他的气吞山河的诗词,但他是人,把他弄成神,甚至单方面强调他的历史功绩,并因此而忽略因制度性缺失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是一件可悲而又愚昧的事情。我们纪念他的同时,更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他会成为一个这么具有争议的人物?我们为什么没有一个合适的制度去确保政权的平稳更替,我们为什么没有一个制度或者思想基础去根除以武力解决政治分歧的丛林规则?
正如毛泽东不是完美的一样,民主也不是一切,我们也不需要草根性或者激进的民主,但至少在这个阶段,中国需要一个民间的普遍权利意识和自我意识,以对抗随时侵犯民间权利的行政机器(对抗可能不一定恰当,否则会理解为暴力,或者说主张自己的权利吧)。用西方的说法是,需要一个与政治社会相对应的市民社会。这样一个市民社会存在的前提是,人们必须相信自己,为自己维护权利,这种市民社会的建立恰恰是民主实现并得到发展而不至于误入歧途的保证。所以我们希望能“以毛泽东为鉴,愿前有古人,后无来者”,因为我们不再希望中国出现个人崇拜和政治狂热,虽然在那个历史阶段可能是难以避免的。
中国的社会正在出现市民社会,因为中产阶层正在扩大,并将为市民社会或说民主社会提供社会基础,正因如此,本人坚信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必将为和平的政治转轨带来契机
“learning to love yourself, it is the greatest love of all”, 在流行歌坛出现这样的歌词,说明人们已经学会了思考,至少在美国社会已经抛弃了思想上的禁锢。因此,带着这种思想的人们会平静的纪念一个英雄,也会平静的认为,我们应该依靠自己来维护权利,而不是靠伟人的良心发现,甚至靠伟人来拯救我们于水火。既然如此,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思想者应该怎样,是继续让民众陷于追星而无法自拔还是让他们知道the greatest love of all??!!
顺便再分享一下Mary Carey的the greatest love of all,也许这首平民的歌会告诉我们更多的简单而在中国现实社会暂时有点格格不入的思想
-------------------------------------------------------------

他从千余人的农民 队伍起家,经过22年的武装斗争,直到成为数百万大军的统帅。他平生直接或间 接指挥了四百多个堪称经典的战役和战斗,留下了五百多万字的军事着作和军事 文电,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以人民战争为主体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对战后世 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指挥他一手创立并发展壮大起来的人民军队,与 内外敌人作战二十余年──包括日本军队、美国军队这样非常强悍的军队,歼灭 敌军千余万人;他领导他一直都处在弱者地位的国家和人民,一直都在战胜处于 强者地位的敌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象他所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一样,在 连续22年的严酷战争中,都是在劣势的情况与强大的敌人作斗争而最终能立于不 败之地。试问这还不叫奇迹的话世界上还有什么可称作奇迹呢?

  有人读了几本洋人的书,每每言必称巴顿。事实上,巴顿整个一生的作战经 历不超过3年,而毛泽东麾下的我人民解放军授衔时的千员战将,哪个不是15年以 上的作战经历?从土地革命战争参加革命的红军将领,一生作战已不能用“身经 百战”来形容,而是货真价实的“身经千战”──据已故肖锋少将留下的日记所 载,他平生作战1365次。这,大概可以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吧?而且,肖锋将军 肯定不是我军将领中作战纪录最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有几千个“巴顿” 。而纵观第二次大战中美英苏等强国军队和将领的表演,除了在战争强度上胜我 一筹外,无论从战略的远视,谋略的高明,斗争的复杂等方面,都不能与毛泽东 所指导的中国革命战争相提并论。艾森豪朱可夫等着名统帅都是其国家强大的物 质条件的保障之下去指导战争的。“见胜不过众人之所之,非善之善者也”,这 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而毛泽东的条件则简直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他一切本钱 都要自己凑,要边凑本钱边打仗,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毛泽东这样的兵家泰斗,古今中外,谁人能匹?我们身为中国人,为能在我 们的国度产生这样的兵家泰斗而骄傲和自豪。令人难已理解的是,有人不光睁着 眼睛看不到我们民族的英雄和伟人,还跟着别人瞎起哄去抵毁他、贬损他,这的 确是非常可悲的。不过这样的人之所以让某些对中华民族不怀好意的美国人觉得 还有作用,恰恰说明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所创立的新中国在他们心目中那种举足轻 重的份量?试想,如果中国还是50年前那种萎糜的形象,他用得着费那么大神来 说叁道四吗?还用得着祭起中情局与李志绥这等角色来炮制所谓“私人医生”的 天方夜谭吗?

  毛泽东,为病弱古国振军威,让一个趴在地下任人宰割的民族自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这样的历史功绩谁人能匹?毛泽东,中华民族永垂史册的民族英雄!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专门为弱者提供的战胜强者的思想武器,在二十世纪所有 统帅中,就指挥战争的时间之漫长,规模之浩大,情况之复杂,内容之丰富,条 件之艰苦而言,毛泽东都是首屈一指的。西方军界公认的兵家泰斗拿破仑,一生 从事战争二十余年,从一个炮兵少尉直到法兰西皇帝,指挥过60个战役,其中有 少数是以少胜多的,其对手也很少有超过自己一倍以上的力量。而且,拿破仑自 己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只有流传下来的几百条语录。如果与毛泽东相比 ,那就只能是“稍逊风骚”了。笔者斗胆妄言,就凭毛泽东成名之作的第一、二 、叁次反围剿战役,也足以让拿破仑叹为观止,狠狠地嫉妒一回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毛泽东所指导的革命战争,也毫不逊色于其它强国。 苏联的卫国战争,该是战争史上无以伦比的宏篇巨制了吧?然而从双方的投入和 战果来看,苏军的战略指导却很难称之为高超。苏军总兵力一直占优势,装备水 平也不弱于对手,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占优势,可作战付出的代价却高于德军。比 如人员伤亡和兵器损失,就大大高于对方。美、英、法等国也好不了哪里去,即 或是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等名将,其取胜的前提无一不是已方军力远优于对手 。而与他们同时代的、远在中国黄土高坡窑洞中穿着破衣烂衫的毛泽东需要面对 的对手,却远不是大自己一倍两倍的概念。区区数万兵力,要在敌伪顽夹击的环 境中生存下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更不要说发展壮大去战胜对手。

  有人曾说毛泽东沾了日本人的光,其实这是一种最没出息的人看着人家成功 说出来的混账话,和毛泽东同时代的各路豪杰,哪一个不比毛泽东的本钱大?可 这些人怎么没沾上日本人的光?国军当年在敌后滞留下来的近百万部队,为什么 没有象共军那样生存下来并且发展壮大起来?面对一个已经很凶悍的对手的同时 还要面对另一个随时瞅冷子在背后下刀子的“伙伴”,试问谁能有这样的气魄和 胆略应对裕如?还有人声称,GCD是沾了西安事变的光,要没张杨犯上作乱的 西安事变,GCD早让蒋先生给灭喽。说这话的人真该好好学学历史,知道张杨之前是谁先跟GCD套近乎的么?是蒋先生自己!蒋先生早在1935年部署对共党军事围剿的同时,就在秘密寻找GCD谈判。如果张杨不是了解到蒋先生在秘密寻找GCD谈判,不是相信GCD有蒋介石也无法战胜的力量,他们是否会考虑与GCD结盟?是否会冒险发动西安事变?再进而推想,西安事变结束之后,全面抗战尚未展开,如果蒋先生有力量有决心,依蒋先生之脾气,何以还要留这无穷的隐患,而要与之和 平谈判?如果共军区区数万兵力真象有朋友所说的那样何足道哉,蒋先生何以在谈判条件上一让再让,最终还不得不同意GCD人保有事实上的独立的军权与政权?试比较一下1949年的国共谈判,那会儿,蒋先生尚有半壁江山和数百万军队,只因GCD人不想与之妥协,结果竟想要保有部分的政权和军权而终不可得。

  把握形势和机会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全面抗战那会儿,一遇上日本人和蒋先生眉来眼去暗递秋波之时,最先被出卖的就是毛泽东领导的中Gong。可笑到最后的是谁?蒋先生当年总骂GCD的靠卢布喂大的?可是细究起来,蒋先生拿的卢布是GCD的几百倍,且不 说当年黄埔军就是苏联装备起来的,蒋先生的中央银行是一千万金卢布奠的底!而同时期的中Gong却只在北伐那几年每年从共产国际领过几十万银元,蒋先生和GCD一翻脸,GCD这份钱就没地拿了──关山阻隔,蒋先生的队伍封着哩,想拿也没法拿。而蒋先生可是照拿不误!抗战那年头,蒋先生独揽了几亿美元的苏援,GCD除了从老毛子那里领回几次文件来,也就只能星星点点得点零头,最大的一笔也就是王稼祥带回的30万美元。难怪那会儿延安的人们常常自嘲:“书本给了无产阶级,银子给了资产阶级。”

  至于抗战胜利,中Gong也就是在东北从老毛子手中得了叁十万支日本步枪,还大部分是连偷带抢,还有不少是通过金日成从朝鲜弄回来的。而共军从蒋先生手中夺得的枪棒棒是叁百万支。你看从天An门前走过的共军部队,拿的是什么家伙?日本家伙,美国家伙!──那可都是蒋先生送的。连刚穿上军装的共军士兵们都会唱:“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就连最亲蒋的美国总统特使魏德迈将军也说了句公道话:“中Gong既使有苏援,也不能和蒋先生的美援相提并论。”试问,毛泽东在这样的环境下铸造了一支无敌的铁军,不叫奇迹叫什么?倘不论战争的强度(强度是由客观情况决定的,不是毛泽东决定的),毛泽东的谋略高明,战略的远见,战术的灵活,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有人把世界列强的军事指导艺术分为美英为代表的技术型、苏联为代表的力量型,那么中国为代表的就是最高层次──谋略型。以此为据,有人曾戏言,让诸葛亮与巴顿在同等情况下对垒,巴顿极有可能败北!同样,毛泽东彼时倘有美英苏等国的物质力量,和彼辈对垒,鹿死谁手,谁能测之?

  “图书馆的书架被那些称颂毛泽东为卓越的游击战权威的书本压弯了。但是,毛何止是一位游击战士!他是位伟大的战略家。在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初期,他在一系列辉煌的游击作战中,把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弄得痛苦不堪。10年后,他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40年代后期,他在一系列得心应手的运动战中征服了中国。最后,他的部队在朝鲜的阵地战中顶住了美国。哪个领袖能象他这样在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美国前国防部助理部长菲利普.戴维逊在其着作《毛泽东的战略》开篇就发出了这一连串的惊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提醒人们:“关于GCD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于苏联的着作,而见诸于中国的着作。这并不是偶然的。苏联的势力扩张,主要得力于政治斗争的巧妙运用,以及德国在中欧垮台后所造成的许多有利条件。而中国GCD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全部胜利,或更确切一点地说,他们之所以能维持生存,其原因在于他们能够利用军事行动获得政治上的利益。”这位国际关系大师还警告西方:“如果你对毛泽东一切都不记得了,那么,你只要记住,他是一切战略家中最重实效,最主张批判地接受的经验的一个。”

  毛泽东,既是一位军事理论巨匠,也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战争艺术大师。毛泽东众多的军事理论论着,奠定了现代中国军事理论、军事思想的基础,培养出许许多多着名将领,至今仍是现代中国军人学习军事,了解战争,研究战争的钥匙,并常年置之于世界各国政治家和军人的案头。毛泽东一生指挥过众多富于传奇色彩的大小战斗,更是现代中国军人引为自豪的战争艺术精品。西方军事学校目前学习战略思想的基本方法主要还是学习战争史,读战例,这就使他们比我们许多似乎懂很多现代战争知识的人更注重从巨人们身上汲取战争艺术的养料,而我们一些人,看了几本洋人自吹自擂的传记什么的,凭着对军事历史的一知半解,盲目就对人家顶膜拜礼,而对自己国度产生的伟人妄加褒贬,这实在是非常可悲的。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苏联元帅马利诺夫斯基报告赫鲁晓夫,苏联军方印发出版了一批俄文版的毛泽东军事着作。赫鲁晓夫极为反感,说:咱在大兵团机械化作战的时候,毛还在玩红缨枪呢!替他吹呼什么?遂停止发行。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赫氏浅薄和无知。对于战略家来说,玩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将就你所玩的家伙,去挣到你想要的东西。表述清楚一点,就在客观条件界定范围内,去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就象一个生意人一样,本钱雄厚挣钱不算什么本事,本钱小挣大钱才算真功夫。倘若你老毛子也只是玩红缨枪的条件,你是否还能象毛氏一样玩出个天下来?军备和技术可以日新月异千变万化,而思想的火花却光艳夺目永恒不朽?否则为什么几千年前的《孙子兵法》还被今天的军界奉为圣经宝典?包括美利坚合众国这样的头号强国的军队,在打最现代化的海湾战争时,还要捡起孙子的法宝?

  毛泽东是游击战的大师,又岂止是游击战的大师。游击战不是毛泽东的发明,但让正规军事家们所不耻的游击战在战略思想的圣殿登堂入室,则是毛泽东的非凡贡献。遍查打上了毛氏鲜明烙印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无一不有毛泽东所擅长的大规模运动战的胎记。毛泽东的游击战,是上升到战略高度的游击战,是包含了战略进攻战役迂回包围战术突击的游击战。战争史上所有的游击战争,无论从承担的重负、起到的作用和规模的巨大等皆无法与之同日而语。与草寇之举更有天壤之别,无统一协调无统一组织无调度配合的游击战始终不能成就大气。有 人曾说,毛泽东的军队在敌后是“游而不击”,以致“坐大”。殊不知,在强大 的敌人后方建立根据地,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必然会和敌人发生根本冲突,招 致敌人的围剿和扫荡。倘毛氏真是“游而不击”,焉能“坐大”?恐怕连生存都成问题。又要保存和发展自己,又要消灭敌人。这种题目,不是谁都能应付裕如游刃有余的。以平型关战斗为例,象那种两头都是敌人的缝隙中设伏,当时也就只有毛氏的队伍敢作这样的表演,这是战略思想的影响所致。纵观国军在抗战时的全部上佳表演,鲜有向敌后大踏步的战略前进,连战役性的迂回动作都很少,多是正面硬顶,下层官兵固然英勇,但牺牲巨大也让人扼腕。向敌后迂回这种动作,风险很大,非有胆略和才力者不能为之──尤其是战略动作。否则国军滞留敌后的百万部队,怎么会是要么投敌“曲线救国”,要么在敌伪的剿杀中自生自灭,(只有傅作义部在绥远的夹缝中生存下来了)而唯共军的部队是蓬勃兴旺呢?曾是国军悍将的卫立煌将军也慨叹:“八路的打法好是好,咱们学不了。咱们的部队一撒出去,就收不拢来罗!”“别说让总司令和大家同甘共苦,就是让一个连长和士兵一样,恐怕他也不会干!”。

  1941年12月8日(夏威夷时间12月8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给美太平洋舰队以毁灭性打击,同时向英美宣战。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料到,在中国黄土高坡的窑洞中有一个中国人在发表他对世界战争局势惊人的预言!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讨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时局时这样说:“自罗斯托夫胜利开始,苏德战争的好转已确定。日美战争爆发后已解除日苏战争危险。日美战争爆发,对中苏有利处有六点:第一、华北华中日军的扫荡势将减弱,即是说无大举增兵之可能了;第二、国民党对边区进攻的可能会减少;第叁、给亲德亲日两派一致命打击,我们使国民党既不能投降又不能剿共的可能性增大了;第四、中国民主政治的前途也更加大了;第五、苏联可从东方抽调一部分兵力向西;第六、欧州有建立第二条战线之可能。将来战争欧洲会短些,亚洲会长些。日美战争前途,最初对日会有利,战争会延长,将要在两叁年后,英、美准备好才能决战。英、美可能集中力 量先打败德国,然后英、美力量均向东打败日本。”彼时距珍珠港战事爆发后仅几个小时,日后的战争进程竟被他完全言中!这不是神话又是什么?

  几天后,毛泽东在给周恩来的电报中更完整地构想了战争的进程:“在半年之内,英、美均非日本之敌,但只要留得新加坡、马尼拉、达尔文等二叁据点,即可在半年后造成对日相持局面,以待日本之敝,然后举行反攻。......英、美的总方针可能是对日取守,而对德取攻,先集合英、美、苏力量解决德国,然后集合英、美、苏、中力量解决日本,而两方面苏联都将是决定力量。.....德国目前进入了进退维谷的歧途,但东线既无路可走,便有迫使希特勒在东线取守势,在南线或西线取攻势的可能,如此则是希特勒自己造成第二条战线,也有了迫使英、美采取集中主力打德之可能性。”希特勒、东条英机、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彼年彼月彼日彼时,没有一个人能产生出象这样完整的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构想。而蒋先生呢,此时还在做着让英、美将战略重点放到亚洲来的一厢情愿的美梦。作为战略家、军事家,放眼世界,同时代人再无出毛泽东之右者!他之所以创造出让世界匪夷所思的奇迹,实在是历史的选择!

  作为伟大的战略家和统帅,毛泽东指导战争与其它同时代的统帅有很大不同 ,毛泽东是从战役指挥起家的,他在后来进行战略指导的同时,也对每一个具体 的战役为战场指挥员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斯大林等统帅指导战争,主要是通大 本营总参谋部实施,斯大林本人进行战略决策,从不参与战役指挥。而毛泽东除 了进行战略决策,还对每一个战役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甚至连电报也自己起 草──这在二战中的战略统帅中你肯定找不到第二个!同时还非常尊重战场指挥 员的意见,每封电报最后都有“熟筹见复”、“视情况且酌定”等,给战场指挥 员以充分的机断行事的余地──有心者不妨读读《毛泽东军事文选》,看看那些 闪烁着思想火花的奇招妙着,看看那些战争艺术的杰作是怎么来的。

  从辽沈战役策划过程中毛、林之间往返多达百余封的电报中就可看出,毛泽 东从不强拧不甜的瓜,在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甚至不惜等待,一定要战场指 挥员从根本上理解自己的战略构想。这在苏军是不能理解的,发个命令就得了嘛 ,讨论什么啊?斯大林从来不这样。抗美援朝期间苏联顾问就曾对代总长聂荣臻 说:“这叫命令吗?”聂答:“毛泽东就是这样的,就是这样领导我们打胜仗得 天下的,你们不懂!”出身行伍的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贺龙、林彪、粟裕 、陈赓等战将对毛泽东从心悦臣服衷心拥戴直到顶膜拜礼,首先是缘于对其战争 指导艺术的认识和倾倒,缘于其“用兵如神”。如第二次反围剿后彭就说“还是 摇鹅毛扇的人厉害”,至于林彪,那根本就是毛一手裁陪起来的。有人说毛只会 “将将”不会“用兵”实在是没有任何道理。别的甭说,光说那些行伍出身正经 进过科班的战将,你没两招谁会服你?你光会将将谁搭理你?──毛泽东最先就 不被行伍们搭理──最早和毛泽东合作的余洒度等黄埔生就因瞧不起毛泽东而扬 长离去,最后投了蒋。而历史却选择了伟大的军事天才毛泽东,而余洒度也就混 了个象牛毛一样多的国军少将,最后还被蒋先生摘了脑袋!毛泽东带领泥腿子们 造反那会儿可不是领袖,一句顶一万句?

  红军发展的事实也说明,无论是建军还是打仗,离开了毛泽东就有问题。有 了毛泽东就有声有色,这是中Gong将帅们通过事实比较作出的选择。事实证明,毛 指挥小部队游刃有余,指挥百万大军亦得心应手,转战陕北既指挥警卫部队让统 帅部充当诱饵,又指挥陕北战事遥控全国战争,一心叁用,这是何等的磅薄气慨 又是何等具有科学态度?请问历史上有过这种先例吗?有朋友褒扬被毛泽东思想 体系武装起来培育起来的将领,却贬斥创立了这个思想体系的人,这不是很荒唐 的事情么?笔者当时因工作原因曾多次与当年跟毛麾下的战将探讨,他们说起毛 的指挥艺术都素然起敬。当年我与红26军的李赤然将军(55年少将)交谈,他说 起毛亲自指挥直罗镇战役和东征的──包括毛等候敌人几天不致时毛跟他们作工 作──情况非常激动和振奋,“毛主席真是用兵如神!”这样的话他反复重复了 数遍。毛泽东用兵如神,是一句带有文学色彩的褒扬。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出 的招有高招,也有不那么高的招,比如他遵义会议后指挥的第一仗土城战斗就是 个失利战斗──话又说回来,任何人都是这样──如果说用兵如神就是判断上不 出一点毛病的话,我估计这样的人是没有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上既没有用 兵如神的人,也没有将将如神的人。说毛泽东用兵如神,只在一个意义上是正确 的,那就是:毛泽东极善于因势利导将不利转化为有利,譬如前如言土城战斗虽 失利,毛却将审时度势断然撤出,一渡赤水调动敌人,最后演出了四渡赤水大幅 度机动制敌歼敌的活剧。再如在很多人眼中,皖南事变是中Gong的大悲剧,中Gong的 力量遭到前所未有的大损失。可毛泽东却因势利导,发起政治攻势,重建新四军 军部,把新四军从带有统一战线色彩的军队变成了由中Gong完全独立控制的武装, 使其在大江南北迅猛发展,成为日后与蒋争天下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即便 后来壮得不得了的林彪,其麾下战将和王牌劲旅也有不少来自华中新四军。又如 解放台湾搁浅攻金门不克,后来却因势利导干脆不攻,演出了金门炮战这样的政 治军事外交斗争杰作。

  在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中,我们既能找到大量军事战场的传世之作,也能见到 大量的以其它斗争方式配合军事斗争的高妙之笔。尤其是后者,几乎成了毛泽东 指导战争不同于一般统帅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他一生军事生涯可以用这样两句 话来形容:当一般统帅把注意集中于战场时,他却能跳出战场的有限范围,看到 更高层次的政治斗争,把许多见不到刀光血影的斗争方式信手拈来,结果换来了 一般统帅不敢想象的战场胜利;而当一般的政治家仅把注意力放在政治斗争舞台 上时,他又能跳到战场上去,利用军事打击去为政治斗争开劈道路,提供后盾, 从而常常得到一般的政治家不敢企望的收获。超越军事的政治指导,善于用军事 方式去解决政治问题,用政治方式去加速军事斗争的进程,或许就是他一生在军 事领域里能获得比一般统帅更大成就的关键。

  有人把毛泽东战争指导艺术归结为打运动战,归结为“十六字诀”,归结为 “十大军事原则”,其实这些东西都不是毛泽东战争指导艺术的真谛所在──尽 管他确实是一位运动战和游击战大师。自古以来有许多这样的“秘诀”,譬如“ 叁十六计”,熟读“叁十六计”的人多如牛毛,能大谈特谈“叁十六计”的人也 不稀罕。可真正能在战争(或生活或经商)中措置裕如,自由往来者又有几人? 毛泽东有超人的指挥艺术,不在于他背过或说出过多少秘诀。而在于他能根据环 境和条件,根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战法──比如在朝鲜,就打 了他一生都在避免的阵地战,打了他一直反对的“短促突击”。
本文网址: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showthread.php?t=293335
毛主席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家。
 
写些什么?
阿毛子怎么活拉那么久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