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Wushuren

lostseason

新手上路
注册
2005-09-10
消息
1,38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我看中国文人

作者: 押沙龙

我国的文人有许多极伟大的优良传统,我觉得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就是胆大。
具体表现呢,是不管什么事,自己明白不明白,张嘴就敢说。现在的一些写
文章的也继承了这个传统。比方我听说,真正的文章高手可以做到随便拿本
书,闭着眼打开一页,指一个词,就能以这个词为主题写篇好文章。要是万
一不幸翻着“量子力学”或者“中微子”这样的词,怎么办呢?也不打紧。
虽然他可能根本不懂稍微复杂一点的数学、物理学,可能你拿个矩阵让他乘
他也不会,可照样一点都不含糊,洋洋洒洒,高屋建瓴,讨论量子力学何去
何从,给普朗克们指明方向。

但是也不用骄傲,这个满嘴跑舌头的习惯自古就有,不是这两年才添的。翻
看翻看过去的史书,能看到古代也有好多这般有趣的文章。

古代科举中一项叫策论,用现在话来说,就是给政府上建议书。这时候,就
看出文人们的蔫大胆了,一辈子没见过河的敢写“治黄策”,连马在哪个季
节繁殖都未必知道的敢写“河西蕃育马匹刍议”,而且一写出来就是一套一
套的,四六分呈,很是好看。马看了都得多生两崽。周作人说:大家单知道
写八股让人糊涂,却不知道写策论让人狂谬。(手头没有书,可能词句不准
确,但大意就是这样了。)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这种顺嘴就胡说的毛病是那儿来的呢?我猜想,也许是因为文人写写文章而
已,自己反正不必亲自去执行。既然不必负执行之责,那么就乐得把话说得
漂亮些。毕竟,在文章里可以随便说说:“眼见此人一跃十丈来高,在空中
连翻三十几个跟头,兀自不肯落下。”这都不打紧,可要你真翻翻看?反正
也没人让他翻,所以不怕。很多策论也是如此,一张嘴就是:“臣以为当今
之急务者,一曰亲君子,二曰远小人,三曰敦风俗,四曰薄赋税”,听着是
没错,也很大气,可其实跟废话没什么差别。不过是大家说个热闹,君子、
小人又没在脑门子上戳着印,怎么亲怎么远?风俗怎么敦,赋税怎么薄?又
有几个文人说得明白?可又何曾防了他们写“薄赋税”的文章?

这种只图文字漂亮、翻云覆雨、顾影自怜而又极不诚实的态度是文人的大病。
过去的小说一说哪个人写文章写的好,都说“花团锦簇一般”,这花这锦下
面是什么呢?并不重要。是酱成一团的疙瘩也无所谓。他们图的是包装。

当然,在历史上,他们因为这个,也不是没吃过亏。唐末的时候,好象是朱
温吧,有一次领着手下出门溜达,看见几个秀才,他就使坏,故意指着旁边
的一棵柳树,说:“这个柳树很适合做车轴啊!”那几个秀才听了,马上附
和:“适合啊适合当真适合,朱将军…”朱温听了突然翻脸:“柳木怎么能
做车轴!懂不懂?…不懂。那不懂还瞎说?宰了!”这样胡乱杀人当然不对,
可是这种顺嘴胡说的毛病也的确需要改。

人文领域的很多事情本就很难靠辩论和逻辑来定论,所以大家就跳出来卖弄
词多,靠辞藻来凌虚蹈空,靠气势来颠倒黑白,导致玄黄改色,马鹿易形。
光是就事论事,争不出结果来怎么办?那就说对方是小人。因为缺乏争论的
逻辑和实验手段,文人最喜欢用道德的方法来打倒对方,古代文人是说“是
诚何心?”“禽兽也!”,现代文人是说:“没有一点良知!”、“堕落!
”“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反正都是骂对方不是好人,对方不是好人,自
己当然就是好人,好人当然大获全胜,可以不用理会对方那些污七八糟的论
点论据了。再有呢,就是逻辑跳跃,自说自话,说不过去的就拿一个含糊漂
亮的词对付。辞藻在某些文人手里,象面团一样,揉捏之后,看上去虽然顺
眼,但和具体的真实生活已经没有太多联系了。很多时候,流畅华丽的语言
象鹅毛,象白雪,飘飘洒洒,落在纸上,覆盖了文字下面那些粪便一样的东
西。

在文字上轻而易举的获胜,时间久了,就容易产生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非
常之浓烈持久。文人以前就说自己是四民之首,教化其他人是本分,现在说
自己是精英,反正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前一段,我在报上还看到余杰说读理
工的只知道低头拉磨,不知道抬头看路。这样说来,学理工的驴子们还是要
投靠文人,死心无两,才有出路。可是,你为啥能给大家指点出路呢?因为
你会写文章?

其实,这样的话,大家见过也不少了。 古代的文人说“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现在的新儒家不还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么?我是生民,却万万料想不到自己活
了二十几岁,自己这命原来一直是被他们立的。

这种良好的优越感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的文人感慨最多的是
怀才不遇。总以为自己不光会弄文字,还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
举重若轻,没有他解决不了的事。再有就是说别人苍白庸俗。当然了,一个
人有抱负也是好事,可是孜孜在此,总以为自己是天才,而且特文化特雅致,
别人都等待自己拯救去充实,这样的角色定位很容易导致癫狂。因为很明白,
谁比谁傻多少?会写文章你就那么本事啦?我小时侯一直觉得自己特别厉害,
天才啊,青史留名,到后来也就是个打工的。不过我到了十几岁就不那么想
了,所以还没疯,有些人妄想了几十年,后来好了,比如纳什。有些人一辈
子没想明白,比如中国的一些文人。

我猜想这种妄想的根源之一是他们读了一些书本,却没有受过逻辑、推理训
练,也没有花力气养成一门专业技能,更少有机会接触具体工作的细节,这
样就可能把天下的事想得太容易。以为靠自己的一些粗浅理论和基本常识或
者文字技巧就能无往而不利。这样的幻觉之下,培养出了许多畸形想法。
 
是不是该找篇,我看中国武夫才比较好?对国人的劣根性的批判进化到对中国文人的劣根性的批判也算个进步吧。大约还要写篇对中国武人的劣根性的批判。还是就事论事地说比较好,挖祖坟是不是有盗墓的嫌疑呀?
俺一直没觉得自己是文人,实际上是个很粗俗的家伙。不过倒是正在向文人们学习,比如多读点书。比如说,写这篇文章的老兄就是一个典型的文人,也许应该向这位老兄学习一下。估计他的下一篇文章,通过这一篇的立论,就是自己的主意如何好,如何小心,别人的主意如何不好,如何胆大包天。
 
最初由 wushuren 发布
上下五千年,漫漫求索,恨遭列强外寇,血流成河,叹革命先人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偶败偶战,不惜倾家抛头。惊中华文明之博大,理想国远在天边之大计,确又近在眼前,不肖子孙在下,敬伟大祖先之功亏于圭步,虽败犹荣。天不灭华夏,欲降大任于炎黄之后,奋华夏大地浴血于新制,劫后余生,疑歪打正着之上苍心倾。海内存知己,同为天涯沦落人。今献拙计于互联网,常梦中华崛起之日引吭高歌。他有古希腊罗马,我有汉唐雄风,他寻废墟,鼓文艺复兴,建现代民主制度。我拜三山五岳春秋诸子,祭轩辕祖先于海外,祝中华文明现代集权如浴火之凤。泣血于苍天,不患贫富,就患不公,民心天心,盼明镜高悬,替天行道,不平铲平,打倒皇地做皇帝?拉倒总统做总统?谬!唱黑脸老包提三尺尚方,三铡掷地有声,今民选独立司法,破循环崩溃,王子犯法与庶民同,去糟粕兴民主行政真义,革命党为现代科举,寒窗苦读,有胆有识,纲纪森严,庶民为相,禅让为善,能者争锋。号角已响,睡狮醒来,巨龙腾飞,中华上国,世界大同,江山永固,天下为公。

这个应该引下来。是否为wu兄的《策论》摘要版?
 
最初由 wushuren 发布
是不是该找篇,我看中国武夫才比较好?对国人的劣根性的批判进化到对中国文人的劣根性的批判也算个进步吧。大约还要写篇对中国武人的劣根性的批判。还是就事论事地说比较好,挖祖坟是不是有盗墓的嫌疑呀?
俺一直没觉得自己是文人,实际上是个很粗俗的家伙。不过倒是正在向文人们学习,比如多读点书。比如说,写这篇文章的老兄就是一个典型的文人,也许应该向这位老兄学习一下。估计他的下一篇文章,通过这一篇的立论,就是自己的主意如何好,如何小心,别人的主意如何不好,如何胆大包天。

maybe you don't think you are a 文人, but one thing you have in common with them: 酸
 
最初由 lostseason 发布


这个应该引下来。是否为wu兄的《策论》摘要版?

养鱼是需要水的,所以要灌水,养鲸鱼更是需要很多的水,也就是灌很多的水。这个就算一鲸鱼苗好了。
 
每当上甘岭的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八连连长总是向他的通讯员喊:“旺才,水!“
 
最初由 summerisover 发布


maybe you don't think you are a 文人, but one thing you have in common with them: 酸

至尊宝一派潇洒书生打扮在房前遇到了白晶晶,连忙摆了个pose,说道:“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原来晶晶姑娘你也没有睡呀。“
白晶晶一愣说道:“原来是你这个臭猴子。”
至尊宝也一愣:“我?臭猴子?“
白晶晶怒道:“是呀,放着山贼这么大有前途的职业不做,你为什么学人家穷酸做书生。“
至尊宝回头暗自说道:“原来美美喜欢粗狂一些的我呀。真是失败呀!“

(对于这种事情,在数字时代的互联网上早就有标准解释的,不过因为这解释都老得掉了牙了,我忍了再忍,因为都觉得不好意思用了。不过还是做一次自我牺牲,把它再背一遍巴。不好意思。)
 
俺借宝地问wushuren一个具体点的问题。如果你作为地球联盟的管理者,如何治理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大致上平等就行了。 最好从制度上说,不要说你品格高尚,能够一碗水端平云云。就是说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地球联盟的管理者平等对待各民族。
 
最初由 hulaha 发布
俺借宝地问wushuren一个具体点的问题。如果你作为地球联盟的管理者,如何治理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大致上平等就行了。 最好从制度上说,不要说你品格高尚,能够一碗水端平云云。就是说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地球联盟的管理者平等对待各民族。

这个wushuren曾说把我给屏蔽了。请大虾们把我的问题引用一下给wushuren看看,免的给他个不回答的借口。看看他这个地球联盟是个什么东东。


我现在骂架的不要,讨论问题的大大的。看他是否能够回帖。哈哈。他不是爱玩嘛,我要陪他玩。
 
平等永远是建立在一个相对的概念上的,所以是不可能的
 
最初由 Alucard 发布
平等永远是建立在一个相对的概念上的,所以是不可能的

只能说是大致上吧,能够像现在加拿大这样的就行了。
 
最初由 lostseason 发布
我看中国文人

作者: 押沙龙

我国的文人有许多极伟大的优良传统,我觉得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就是胆大。
具体表现呢,是不管什么事,自己明白不明白,张嘴就敢说。现在的一些写
文章的也继承了这个传统。比方我听说,真正的文章高手可以做到随便拿本
书,闭着眼打开一页,指一个词,就能以这个词为主题写篇好文章。要是万
一不幸翻着“量子力学”或者“中微子”这样的词,怎么办呢?也不打紧。
虽然他可能根本不懂稍微复杂一点的数学、物理学,可能你拿个矩阵让他乘
他也不会,可照样一点都不含糊,洋洋洒洒,高屋建瓴,讨论量子力学何去
何从,给普朗克们指明方向。

但是也不用骄傲,这个满嘴跑舌头的习惯自古就有,不是这两年才添的。翻
看翻看过去的史书,能看到古代也有好多这般有趣的文章。

古代科举中一项叫策论,用现在话来说,就是给政府上建议书。这时候,就
看出文人们的蔫大胆了,一辈子没见过河的敢写“治黄策”,连马在哪个季
节繁殖都未必知道的敢写“河西蕃育马匹刍议”,而且一写出来就是一套一
套的,四六分呈,很是好看。马看了都得多生两崽。周作人说:大家单知道
写八股让人糊涂,却不知道写策论让人狂谬。(手头没有书,可能词句不准
确,但大意就是这样了。)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这种顺嘴就胡说的毛病是那儿来的呢?我猜想,也许是因为文人写写文章而
已,自己反正不必亲自去执行。既然不必负执行之责,那么就乐得把话说得
漂亮些。毕竟,在文章里可以随便说说:“眼见此人一跃十丈来高,在空中
连翻三十几个跟头,兀自不肯落下。”这都不打紧,可要你真翻翻看?反正
也没人让他翻,所以不怕。很多策论也是如此,一张嘴就是:“臣以为当今
之急务者,一曰亲君子,二曰远小人,三曰敦风俗,四曰薄赋税”,听着是
没错,也很大气,可其实跟废话没什么差别。不过是大家说个热闹,君子、
小人又没在脑门子上戳着印,怎么亲怎么远?风俗怎么敦,赋税怎么薄?又
有几个文人说得明白?可又何曾防了他们写“薄赋税”的文章?

这种只图文字漂亮、翻云覆雨、顾影自怜而又极不诚实的态度是文人的大病。
过去的小说一说哪个人写文章写的好,都说“花团锦簇一般”,这花这锦下
面是什么呢?并不重要。是酱成一团的疙瘩也无所谓。他们图的是包装。

当然,在历史上,他们因为这个,也不是没吃过亏。唐末的时候,好象是朱
温吧,有一次领着手下出门溜达,看见几个秀才,他就使坏,故意指着旁边
的一棵柳树,说:“这个柳树很适合做车轴啊!”那几个秀才听了,马上附
和:“适合啊适合当真适合,朱将军…”朱温听了突然翻脸:“柳木怎么能
做车轴!懂不懂?…不懂。那不懂还瞎说?宰了!”这样胡乱杀人当然不对,
可是这种顺嘴胡说的毛病也的确需要改。

人文领域的很多事情本就很难靠辩论和逻辑来定论,所以大家就跳出来卖弄
词多,靠辞藻来凌虚蹈空,靠气势来颠倒黑白,导致玄黄改色,马鹿易形。
光是就事论事,争不出结果来怎么办?那就说对方是小人。因为缺乏争论的
逻辑和实验手段,文人最喜欢用道德的方法来打倒对方,古代文人是说“是
诚何心?”“禽兽也!”,现代文人是说:“没有一点良知!”、“堕落!
”“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反正都是骂对方不是好人,对方不是好人,自
己当然就是好人,好人当然大获全胜,可以不用理会对方那些污七八糟的论
点论据了。再有呢,就是逻辑跳跃,自说自话,说不过去的就拿一个含糊漂
亮的词对付。辞藻在某些文人手里,象面团一样,揉捏之后,看上去虽然顺
眼,但和具体的真实生活已经没有太多联系了。很多时候,流畅华丽的语言
象鹅毛,象白雪,飘飘洒洒,落在纸上,覆盖了文字下面那些粪便一样的东
西。

在文字上轻而易举的获胜,时间久了,就容易产生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非
常之浓烈持久。文人以前就说自己是四民之首,教化其他人是本分,现在说
自己是精英,反正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前一段,我在报上还看到余杰说读理
工的只知道低头拉磨,不知道抬头看路。这样说来,学理工的驴子们还是要
投靠文人,死心无两,才有出路。可是,你为啥能给大家指点出路呢?因为
你会写文章?

其实,这样的话,大家见过也不少了。 古代的文人说“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现在的新儒家不还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么?我是生民,却万万料想不到自己活
了二十几岁,自己这命原来一直是被他们立的。

这种良好的优越感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的文人感慨最多的是
怀才不遇。总以为自己不光会弄文字,还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
举重若轻,没有他解决不了的事。再有就是说别人苍白庸俗。当然了,一个
人有抱负也是好事,可是孜孜在此,总以为自己是天才,而且特文化特雅致,
别人都等待自己拯救去充实,这样的角色定位很容易导致癫狂。因为很明白,
谁比谁傻多少?会写文章你就那么本事啦?我小时侯一直觉得自己特别厉害,
天才啊,青史留名,到后来也就是个打工的。不过我到了十几岁就不那么想
了,所以还没疯,有些人妄想了几十年,后来好了,比如纳什。有些人一辈
子没想明白,比如中国的一些文人。

我猜想这种妄想的根源之一是他们读了一些书本,却没有受过逻辑、推理训
练,也没有花力气养成一门专业技能,更少有机会接触具体工作的细节,这
样就可能把天下的事想得太容易。以为靠自己的一些粗浅理论和基本常识或
者文字技巧就能无往而不利。这样的幻觉之下,培养出了许多畸形想法。

interesting !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