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娃娃
the one, the only
- 注册
- 2002-10-06
- 消息
- 1,669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央视国际 (2006年01月30日 14:03)
CCTV.com消息:春节晚会已经伴随着中国人走过了二十多年。除夕看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个乐趣、一种习惯、一个过年话题。每年的春晚总是在一片猜测中开始,然后在一片争议声中落下帷幕。节目年年不同,观众年年在变,褒贬年年不一,生活越来越好。春晚的不变就是这一年一年的变化,不变的突破,不变的创新!
网友评论:今年春晚出乎意料的好!
今年的春晚逐渐回归传统,我个人来说非常喜欢,也许有些节目不入各位大眼,但瑕不掩玉,从目前看,整体上是成功的。之前 ,大多数网友对春晚持批评态度,甚至有的说取消春晚,可这些网友有没有到下面看看,有没有到农村看看,绝大多数的农村不像城里人一样有丰富多彩的娱乐,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更何况,有烂节目看总比没有强多了。因此,对我来说,看的过去也支持,看不过去也支持春晚。
网友评论:我看春晚的一个亮点
吉祥三宝,我喜欢,喜欢。很清新自然。童声无忧无虑,很自信,听了让人很快乐!平凡真实的声音,也是一种魅力。在打心底里尊敬音乐的同时,音乐也把他和你我拉近,用心倾听往往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动。
对,我觉得这是春晚的一个亮点!
网友评论:咱们民族的东西太有味道了
还是咱们民族的东西太有味道了,阿宝原生态的歌声,不过春节晚会导演没有给他很好地发挥机会,应该给阿宝一个以他为主的演唱,杨丽萍的民族民间舞也太棒了,这些都是难得的演员。
网友评论:有感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
观看2006年春节文艺联欢晚会有感,第一感觉就是气势磅礴,博大精深,波澜壮阔,韵味雅致,一个字,那就是“绝”。其内容丰富,内涵浓厚,质地高雅,风情画意,趣味相投,精彩夺目,总之质量很高。这场晚会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风味和民族风俗,是一场具有时代特征古今融合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的杰出演出,是前所未有史无前例的杰作。一个字,好。它给人们的总体感觉是动人,感人,激动,生动,振奋人心,引人入胜,确实不错,是一场很好的大汇演,它让我们中国人真正的高兴了一把。春晚,有今天还有明天,明天更会光彩夺目照人。
网友评论:振奋人心,淋漓尽致,确实如此!
本已经对春晚失去了兴趣,有其不多无其不少。可今年的确被吸引了。没有了刻意的煽情,没有了搔首弄姿的做作,也没有了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有的是真情的流露和亲切平和的表演。春晚不会走到尽头的。
网友评论:我喜欢的春晚中国宝级演员
春晚中,杨丽萍,阿宝,赵本山是国宝级演员,别看阿宝出名的晚,但是没人能模仿他。节目中有了他们,给节目增添了光彩。
网友评论: 我喜欢今年的春晚。
我喜欢今年的春晚。因为它舞美的成功,所有景色相互融合使人身临其境;因为它不再居高临下,更加注重了生活细节与社会真实;更因为它给予了农村人与河南人相应的理解。
网友评论:2006年春晚最大亮点还看本山 央视成最大赢家
语言类节目是历届春晚的重头戏,今年尤为如此,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联袂表演的小品《说事儿》,观众反应和口碑的确好过其他语言节目,依然延续了“本山一出,笑星谁与争锋”的光荣传统。尽管央视给了我们一个很感人的主题―――为赠台大熊猫征集名字,但今年春晚依然没有跳出短信互动的老套路。此外央视会对春晚乐此不疲,还有着比短信更隐性的收益。央视是今年年夜饭的最大赢家。 >>>详细评论
网友评论:最爱“春晚”
年年举办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了老百姓一道丰盛的年夜饭,更是农民在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春意浓,佳节到,春晚今又唱和跳。尽管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轮回,但春晚依然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除夕“大餐”。
冯骥才:人们对春晚永远不满意
辞旧迎新,狗年春节联欢晚会又在一片鞭炮锣鼓声中开场。人们盼过了、看过了、笑过了,也就又开始了新一轮批评和挑剔。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说,电视传播的本质决定了春节联欢晚会将永远无法满足人们的“年心理”。
“春节联欢晚会特别符合过年的习惯,”冯骥才说,“但电视晚会也有与民俗
无法对接的地方。”冯骥才说,中国所有的年俗都是个人主动参与的,在放鞭炮、
吃年夜饭等各项年俗活动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主动者,都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唯独春节联欢晚会,人们只能被动接受安排。
冯骥才说,对春节晚会的节目、形式,有人希望这样,有人希望那样,都希望自己主动,但电视的本质决定这些都不可能实现。所以,对春节联欢晚会的不满完全不是老百姓对晚会本身有意见,而是电视这种现代传播方式的特点无法与年俗要求相符合。无论春节联欢晚会如何创新,人们永远都不会满意。
网友评论:“众口难调”说“春晚”
网上的各色评论,在对待“春晚”问题上,评论写手的观点竟然出奇的一致:意见大抵认为,“春晚”越来越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尖酸批评者有之,善意支招者有之。总而言之,“春晚”越来越掉不起吾辈的兴致了!对于“春晚”,我必然是挑着捡着看,决不会“一览无余”!>>>详细评论
网友评论:看春晚的N个理由
年年办春晚,年年有争议。有人说,春晚就像饺子一样,成了一道少不了的年夜饭,没有了春晚的除夕枯燥而无聊;也有人说,春晚就像个得癌症的病人,体质一年比一年的差,开始说是鸡肋,可有可无,接下来说是垃圾、糟粕。春晚就在这样纷争中一年又一年的艰难地办着。又到了除夕夜,今晚,你看不看春晚? >>>详细评论
网友评论:看春晚省钱省事
有一年春节在北京出差,除夕晚上就跟朋友在酒吧里过的,吃饭也是在馆子里对付的,一晚上下来,没吃啥好东西,也没玩什么,一人就不见了几百元钱,后来我算了算,如果是在家里吃的,了不起100块钱吧,然后坐家里看晚会,一看看4个小时什么钱也不花,看完直接睡觉,多划算!”
网友评论:另类孝顺父母的方式
看春晚是一年之中最好的拍马屁的机会,忍一忍就过去了,不过就那么4个小时,没什么。”周小姐的看法是,老一辈的人非常注重春节的热闹,认为一定要阖家团圆,看春节晚会是过年的必备程序之一,“陪着老人家看看春晚,聊聊天,磕磕瓜子,算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吧,如果没了春晚,或是我们不陪他们看,老人家估计挺失落的。”!
观众任女士:整体细节不错
__2006春节联欢晚会从整体来看,感觉还不错,舞台舞蹈都比较时尚,2005年流行的名人名曲都集中到晚会中,比如歌曲《嘻刷刷》、《吉祥三宝》以及红了一年的庞龙等。还有一些细节很不错,比如下一整点的节目会提前预告,一些高难度的杂技节目会提醒小朋友不要模仿。开场歌曲节目《百家姓》,谢霆锋、庾澄庆、李菲以及满文军分别代表香港、台湾、澳门、内地共同演唱,这个安排也匠心独运,但解释的还太少,匆匆忙忙唱完就了事。还有一些主持人的台词,一些语言类节目的用词本应该再推敲一下。比如牛群的小品《打工幼儿园》就频繁地用到了“马上风”这个词的谐音,虽然不是原意,但也让观众听得很突兀。
观众刘先生:节目总体不错
__今年的春晚总的来说还不错,最好看的节目应该是《俏夕阳》,跟去年的《千手观音》相比,它虽然不是很专业,但是俗得很耐看很有节日气氛。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的小品《说事儿》相比来说还是晚会中的亮点,笑料和包袱也不少,但是有点借着当年的《昨天・ 今天・明天》的劲儿缺乏突破。今年的春节晚会的节奏感很好,两个歌舞类节目一个小品或者相声,看起来很轻松,尤其是语言类节目的比例比往年大,比较符合大众口味和年夜饭的气氛。
观众王小姐:节目普遍比较温
__今年春晚尽管语言类节目比较多,但是普遍感觉比较温,火爆的包袱很少。不过看得出来春晚的主创者还是尽量将作品靠近搞活贴近百姓,许多题材和情节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很真实。特别是他们将视点转向了进城打工族、保姆等弱势群体,显出了一份关怀和温情。在所有的小品中,蔡明和郭达的《马大姐外传》最失败,不但笑料不够,情节也不合理、牵强。当然,今年的舞蹈节目不错,特别是《俏夕阳》看着让人很感动,特别是那些七十多岁的老人的舞步还是那样矫健、那样富有激情,能够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激情。
观众李女士:主持人出灯谜有创意
__各地电视台主持人出灯谜很有创意,但是安排时间太长,表演成分太多,与台下的互动不强。
观众李先生:我妈看得很高兴
__春晚在播出的时候,我一直在上网。不过,看见我妈妈在那边看小品被逗得前仰后合,看来今年的节目还不错。老人高兴我们也高兴,其实这也正是春晚的目的所在,大过年的本来就是让人高兴的时候。你不能总是拿专家的眼光要求节目,更多的老百姓要求还是比较低的。
网友评论:把心放宽,节目就好看了
__没有一个节目是永远受欢迎的,早期的春晚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是因为它对那时的人们是新生的事物,对那时缺少娱乐节目的人来说,春晚就像久旱后的露珠带去清新和快乐,正如现在的超女令人们疯狂。平心而论,现在的春晚的意义已经远没有以前重要了,正如一家人除夕夜看一台节目就高兴得不得了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春晚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人们的眼光越来越高,心态越来越急,春晚已经承担不起十几亿人的期待了。但是有一点要说,上网评论的大多数是城里人,其中不乏不学无术或养尊处优者,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9亿农民?他们也是这样看吗?想想演员导演工作人员的努力,我看不出哪里不好。春晚只是为大家增添一点喜庆和团聚的气氛,对于有人工作在外的家庭来说,这也是个难得的机会啊。套句老词:把心放宽,节目就好看了。
网友评论:春晚一点意思也没有
__春晚竟这么没意思!一点新意都没有!小品、相声多!歌曲太老,不受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喜欢。明星太少,应该请更多的明星,比如周杰伦、超女……今年是狗年,可以请一些不同品种的狗狗来表演。不知道是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还是春节晚会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很少的那么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不过应该是已经不错了,至少还有几个值得期待的节目。
网友评论:关于200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另类揭秘
“五大看点”值得关注:
看点一,新老演员结合,如吴雁泽的蒙古长调,黄婉秋的刘三姐风采等。同时春晚还将涌现一批新演员,如网络歌手庞龙、喜剧演员张德高等都将有精彩展示。
看点二,专业和业余演员结合。本次春晚的专业演员阵容依然强大,有赵本山、牛群、彭丽媛等。而业余演员、业余团体的表演同样精彩,如基层社区退休老人表演的舞蹈《俏夕阳》,纯业余组合演唱的《吉祥三宝》,《星光大道》年度冠军阿宝的表演等。
看点三,今年春晚继续加大开放力度,如华裔钢琴演奏家郎朗加盟春晚,还首次把来自台湾的相声演员请上了春晚舞台。此外还有许多港澳台演员参演,如谢霆锋、庾澄庆等。
看点四,文艺节目和专题节目相结合。郎昆说,除各门类艺术精品节目外,去年发生的一些震撼人心的大事也将出现在春晚舞台上,如神六等。
看点五,今年春晚的主题:“张灯结彩大拜年,天地人和万事兴”仍然是最大的看点。届时将由35家电视台和电视机构的主持人联合使用传统猜灯谜的方式来完成“张灯结彩”的串场结构。
网友评论:无论春晚如何创新 人们永远不会满意
对春节晚会的节目、形式,有人希望这样,有人希望那样,都希望自己主动,但电视的本质决定这些都不可能实现。所以,对春节联欢晚会的不满完全不是老百姓对晚会本身有意见,而是电视这种现代传播方式的特点无法与年俗要求相符合。无论春节联欢晚会如何创新,人们永远都不会满意。
网友评论:春晚已承载不了十几亿人民的期待
没有一个节目是永远受欢迎的,早期的春晚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是因为他对那时的人们是新生的事物,对那时缺少 娱乐节目的人来说,春晚就像久旱后的露珠带去清新和快乐,正如现在的超女令人们疯狂。凭心而论,现在的春晚的意义已经远没有以前重要了,正如一家人除夕夜看一台节目就高兴得不得了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春晚的历史使命 已经结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人们的眼光越来越高,心态越来越急,春晚已经承担不起十几亿人的期待了。春晚只是为大家增添一点喜庆和团聚的气氛,对于有人工作 在外的家庭来说,这也是个难得的机会啊。套句老词:把心放宽,节目就好看了。
网友评论:歌舞类节目反响平平
去年歌舞类的《千手观音》获得了一致好评,今年央视推出想媲美《千手观音》的《俏夕阳》,老少结合形式比较新颖,天伦之乐尽显,不过并没有带来《千手观音》那样的震撼。而由杨丽萍领衔的舞蹈《岁寒三友松、竹、梅》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美,但是在这种闹哄哄的晚会上,表现如此美的舞蹈很多意境及舞者想表达的精髓很容易被人忽视。蒙古歌曲《吉祥三宝》清爽的旋律和一家三口的和音很动听,是给人印象最深的歌曲类节目。
责编:杨洁
CCTV.com消息:春节晚会已经伴随着中国人走过了二十多年。除夕看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个乐趣、一种习惯、一个过年话题。每年的春晚总是在一片猜测中开始,然后在一片争议声中落下帷幕。节目年年不同,观众年年在变,褒贬年年不一,生活越来越好。春晚的不变就是这一年一年的变化,不变的突破,不变的创新!
网友评论:今年春晚出乎意料的好!
今年的春晚逐渐回归传统,我个人来说非常喜欢,也许有些节目不入各位大眼,但瑕不掩玉,从目前看,整体上是成功的。之前 ,大多数网友对春晚持批评态度,甚至有的说取消春晚,可这些网友有没有到下面看看,有没有到农村看看,绝大多数的农村不像城里人一样有丰富多彩的娱乐,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更何况,有烂节目看总比没有强多了。因此,对我来说,看的过去也支持,看不过去也支持春晚。
网友评论:我看春晚的一个亮点
吉祥三宝,我喜欢,喜欢。很清新自然。童声无忧无虑,很自信,听了让人很快乐!平凡真实的声音,也是一种魅力。在打心底里尊敬音乐的同时,音乐也把他和你我拉近,用心倾听往往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动。
对,我觉得这是春晚的一个亮点!
网友评论:咱们民族的东西太有味道了
还是咱们民族的东西太有味道了,阿宝原生态的歌声,不过春节晚会导演没有给他很好地发挥机会,应该给阿宝一个以他为主的演唱,杨丽萍的民族民间舞也太棒了,这些都是难得的演员。
网友评论:有感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
观看2006年春节文艺联欢晚会有感,第一感觉就是气势磅礴,博大精深,波澜壮阔,韵味雅致,一个字,那就是“绝”。其内容丰富,内涵浓厚,质地高雅,风情画意,趣味相投,精彩夺目,总之质量很高。这场晚会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风味和民族风俗,是一场具有时代特征古今融合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的杰出演出,是前所未有史无前例的杰作。一个字,好。它给人们的总体感觉是动人,感人,激动,生动,振奋人心,引人入胜,确实不错,是一场很好的大汇演,它让我们中国人真正的高兴了一把。春晚,有今天还有明天,明天更会光彩夺目照人。
网友评论:振奋人心,淋漓尽致,确实如此!
本已经对春晚失去了兴趣,有其不多无其不少。可今年的确被吸引了。没有了刻意的煽情,没有了搔首弄姿的做作,也没有了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有的是真情的流露和亲切平和的表演。春晚不会走到尽头的。
网友评论:我喜欢的春晚中国宝级演员
春晚中,杨丽萍,阿宝,赵本山是国宝级演员,别看阿宝出名的晚,但是没人能模仿他。节目中有了他们,给节目增添了光彩。
网友评论: 我喜欢今年的春晚。
我喜欢今年的春晚。因为它舞美的成功,所有景色相互融合使人身临其境;因为它不再居高临下,更加注重了生活细节与社会真实;更因为它给予了农村人与河南人相应的理解。
网友评论:2006年春晚最大亮点还看本山 央视成最大赢家
语言类节目是历届春晚的重头戏,今年尤为如此,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联袂表演的小品《说事儿》,观众反应和口碑的确好过其他语言节目,依然延续了“本山一出,笑星谁与争锋”的光荣传统。尽管央视给了我们一个很感人的主题―――为赠台大熊猫征集名字,但今年春晚依然没有跳出短信互动的老套路。此外央视会对春晚乐此不疲,还有着比短信更隐性的收益。央视是今年年夜饭的最大赢家。 >>>详细评论
网友评论:最爱“春晚”
年年举办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了老百姓一道丰盛的年夜饭,更是农民在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春意浓,佳节到,春晚今又唱和跳。尽管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轮回,但春晚依然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除夕“大餐”。
冯骥才:人们对春晚永远不满意
辞旧迎新,狗年春节联欢晚会又在一片鞭炮锣鼓声中开场。人们盼过了、看过了、笑过了,也就又开始了新一轮批评和挑剔。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说,电视传播的本质决定了春节联欢晚会将永远无法满足人们的“年心理”。
“春节联欢晚会特别符合过年的习惯,”冯骥才说,“但电视晚会也有与民俗
无法对接的地方。”冯骥才说,中国所有的年俗都是个人主动参与的,在放鞭炮、
吃年夜饭等各项年俗活动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主动者,都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唯独春节联欢晚会,人们只能被动接受安排。
冯骥才说,对春节晚会的节目、形式,有人希望这样,有人希望那样,都希望自己主动,但电视的本质决定这些都不可能实现。所以,对春节联欢晚会的不满完全不是老百姓对晚会本身有意见,而是电视这种现代传播方式的特点无法与年俗要求相符合。无论春节联欢晚会如何创新,人们永远都不会满意。
网友评论:“众口难调”说“春晚”
网上的各色评论,在对待“春晚”问题上,评论写手的观点竟然出奇的一致:意见大抵认为,“春晚”越来越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尖酸批评者有之,善意支招者有之。总而言之,“春晚”越来越掉不起吾辈的兴致了!对于“春晚”,我必然是挑着捡着看,决不会“一览无余”!>>>详细评论
网友评论:看春晚的N个理由
年年办春晚,年年有争议。有人说,春晚就像饺子一样,成了一道少不了的年夜饭,没有了春晚的除夕枯燥而无聊;也有人说,春晚就像个得癌症的病人,体质一年比一年的差,开始说是鸡肋,可有可无,接下来说是垃圾、糟粕。春晚就在这样纷争中一年又一年的艰难地办着。又到了除夕夜,今晚,你看不看春晚? >>>详细评论
网友评论:看春晚省钱省事
有一年春节在北京出差,除夕晚上就跟朋友在酒吧里过的,吃饭也是在馆子里对付的,一晚上下来,没吃啥好东西,也没玩什么,一人就不见了几百元钱,后来我算了算,如果是在家里吃的,了不起100块钱吧,然后坐家里看晚会,一看看4个小时什么钱也不花,看完直接睡觉,多划算!”
网友评论:另类孝顺父母的方式
看春晚是一年之中最好的拍马屁的机会,忍一忍就过去了,不过就那么4个小时,没什么。”周小姐的看法是,老一辈的人非常注重春节的热闹,认为一定要阖家团圆,看春节晚会是过年的必备程序之一,“陪着老人家看看春晚,聊聊天,磕磕瓜子,算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吧,如果没了春晚,或是我们不陪他们看,老人家估计挺失落的。”!
观众任女士:整体细节不错
__2006春节联欢晚会从整体来看,感觉还不错,舞台舞蹈都比较时尚,2005年流行的名人名曲都集中到晚会中,比如歌曲《嘻刷刷》、《吉祥三宝》以及红了一年的庞龙等。还有一些细节很不错,比如下一整点的节目会提前预告,一些高难度的杂技节目会提醒小朋友不要模仿。开场歌曲节目《百家姓》,谢霆锋、庾澄庆、李菲以及满文军分别代表香港、台湾、澳门、内地共同演唱,这个安排也匠心独运,但解释的还太少,匆匆忙忙唱完就了事。还有一些主持人的台词,一些语言类节目的用词本应该再推敲一下。比如牛群的小品《打工幼儿园》就频繁地用到了“马上风”这个词的谐音,虽然不是原意,但也让观众听得很突兀。
观众刘先生:节目总体不错
__今年的春晚总的来说还不错,最好看的节目应该是《俏夕阳》,跟去年的《千手观音》相比,它虽然不是很专业,但是俗得很耐看很有节日气氛。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的小品《说事儿》相比来说还是晚会中的亮点,笑料和包袱也不少,但是有点借着当年的《昨天・ 今天・明天》的劲儿缺乏突破。今年的春节晚会的节奏感很好,两个歌舞类节目一个小品或者相声,看起来很轻松,尤其是语言类节目的比例比往年大,比较符合大众口味和年夜饭的气氛。
观众王小姐:节目普遍比较温
__今年春晚尽管语言类节目比较多,但是普遍感觉比较温,火爆的包袱很少。不过看得出来春晚的主创者还是尽量将作品靠近搞活贴近百姓,许多题材和情节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很真实。特别是他们将视点转向了进城打工族、保姆等弱势群体,显出了一份关怀和温情。在所有的小品中,蔡明和郭达的《马大姐外传》最失败,不但笑料不够,情节也不合理、牵强。当然,今年的舞蹈节目不错,特别是《俏夕阳》看着让人很感动,特别是那些七十多岁的老人的舞步还是那样矫健、那样富有激情,能够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激情。
观众李女士:主持人出灯谜有创意
__各地电视台主持人出灯谜很有创意,但是安排时间太长,表演成分太多,与台下的互动不强。
观众李先生:我妈看得很高兴
__春晚在播出的时候,我一直在上网。不过,看见我妈妈在那边看小品被逗得前仰后合,看来今年的节目还不错。老人高兴我们也高兴,其实这也正是春晚的目的所在,大过年的本来就是让人高兴的时候。你不能总是拿专家的眼光要求节目,更多的老百姓要求还是比较低的。
网友评论:把心放宽,节目就好看了
__没有一个节目是永远受欢迎的,早期的春晚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是因为它对那时的人们是新生的事物,对那时缺少娱乐节目的人来说,春晚就像久旱后的露珠带去清新和快乐,正如现在的超女令人们疯狂。平心而论,现在的春晚的意义已经远没有以前重要了,正如一家人除夕夜看一台节目就高兴得不得了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春晚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人们的眼光越来越高,心态越来越急,春晚已经承担不起十几亿人的期待了。但是有一点要说,上网评论的大多数是城里人,其中不乏不学无术或养尊处优者,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9亿农民?他们也是这样看吗?想想演员导演工作人员的努力,我看不出哪里不好。春晚只是为大家增添一点喜庆和团聚的气氛,对于有人工作在外的家庭来说,这也是个难得的机会啊。套句老词:把心放宽,节目就好看了。
网友评论:春晚一点意思也没有
__春晚竟这么没意思!一点新意都没有!小品、相声多!歌曲太老,不受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喜欢。明星太少,应该请更多的明星,比如周杰伦、超女……今年是狗年,可以请一些不同品种的狗狗来表演。不知道是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还是春节晚会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很少的那么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不过应该是已经不错了,至少还有几个值得期待的节目。
网友评论:关于200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另类揭秘
“五大看点”值得关注:
看点一,新老演员结合,如吴雁泽的蒙古长调,黄婉秋的刘三姐风采等。同时春晚还将涌现一批新演员,如网络歌手庞龙、喜剧演员张德高等都将有精彩展示。
看点二,专业和业余演员结合。本次春晚的专业演员阵容依然强大,有赵本山、牛群、彭丽媛等。而业余演员、业余团体的表演同样精彩,如基层社区退休老人表演的舞蹈《俏夕阳》,纯业余组合演唱的《吉祥三宝》,《星光大道》年度冠军阿宝的表演等。
看点三,今年春晚继续加大开放力度,如华裔钢琴演奏家郎朗加盟春晚,还首次把来自台湾的相声演员请上了春晚舞台。此外还有许多港澳台演员参演,如谢霆锋、庾澄庆等。
看点四,文艺节目和专题节目相结合。郎昆说,除各门类艺术精品节目外,去年发生的一些震撼人心的大事也将出现在春晚舞台上,如神六等。
看点五,今年春晚的主题:“张灯结彩大拜年,天地人和万事兴”仍然是最大的看点。届时将由35家电视台和电视机构的主持人联合使用传统猜灯谜的方式来完成“张灯结彩”的串场结构。
网友评论:无论春晚如何创新 人们永远不会满意
对春节晚会的节目、形式,有人希望这样,有人希望那样,都希望自己主动,但电视的本质决定这些都不可能实现。所以,对春节联欢晚会的不满完全不是老百姓对晚会本身有意见,而是电视这种现代传播方式的特点无法与年俗要求相符合。无论春节联欢晚会如何创新,人们永远都不会满意。
网友评论:春晚已承载不了十几亿人民的期待
没有一个节目是永远受欢迎的,早期的春晚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是因为他对那时的人们是新生的事物,对那时缺少 娱乐节目的人来说,春晚就像久旱后的露珠带去清新和快乐,正如现在的超女令人们疯狂。凭心而论,现在的春晚的意义已经远没有以前重要了,正如一家人除夕夜看一台节目就高兴得不得了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春晚的历史使命 已经结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人们的眼光越来越高,心态越来越急,春晚已经承担不起十几亿人的期待了。春晚只是为大家增添一点喜庆和团聚的气氛,对于有人工作 在外的家庭来说,这也是个难得的机会啊。套句老词:把心放宽,节目就好看了。
网友评论:歌舞类节目反响平平
去年歌舞类的《千手观音》获得了一致好评,今年央视推出想媲美《千手观音》的《俏夕阳》,老少结合形式比较新颖,天伦之乐尽显,不过并没有带来《千手观音》那样的震撼。而由杨丽萍领衔的舞蹈《岁寒三友松、竹、梅》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美,但是在这种闹哄哄的晚会上,表现如此美的舞蹈很多意境及舞者想表达的精髓很容易被人忽视。蒙古歌曲《吉祥三宝》清爽的旋律和一家三口的和音很动听,是给人印象最深的歌曲类节目。
责编: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