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班人退化论:太子难当

uuuren1

新手上路
注册
2005-08-25
消息
909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建朝之初,厉精图治,随之出现几十年的繁荣

世,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一代不如一代,最终丢了祖宗基业,另一朝代开始,又是厉精

治,繁荣之后又走向衰亡,周而复始。

为什么会一代不如一代?我看这“立嗣”之举,大有学问。

历代明君和忠臣,为防身后事,无不主张“早立太子”。皇帝们深知立太子之不易,

太子千挑万选,百般呵护,严加教诲,其良苦用心,青史可证。早立太子的最大好处,就
是使其他儿臣们乘早死了那份觊觎之心,免生内乱。但很少有人替那太子想一想,这太子
岂是好当的?!

太子必须对圣上俯首贴耳,言听计从。不听话的太子,废了。

太子必须是低眉顺眼,神色平和,锋芒内敛。锋芒毕露的太子,会使圣上不放心,会
使
别的儿臣不顺眼,有被废之虞。

太子必须“照既定方针办”,不得有违前朝之律例。否则,哼哼,这太子是当得不耐

了。

太子必须和朝中所有大臣及兄弟搞好团结,否则有结党营私之嫌,于是乎处处讨好,

敢得罪任何人。

太子当得太久,圣上总不“归天”时,太子的地位最危险。太子心中憋了一肚子的治

大计,难免流露一二,圣上看出这太子有“维新图治”之心,企图否定本朝之历史功绩,

子必废无疑。

最苦的是乾隆皇帝的儿子。当太子数十年,好不容易当上皇帝,头上还顶着一个太上
皇,一切照既定方针办,这皇帝当的真不过瘾,还跟太子一样。

这就是一代不如一代的重要原因之一。皇帝立太子,意在继承而不在图新,意在守业

不在创业,太子当得合格了,则锋芒尽失,滑头一个,窝窝囊囊,只能是一代不如一代,

后江山不稳,改朝换代。 最开心的是唐高祖的儿子。玄武门之变,政变搞到亲爹头上,让
爹当太上皇,自己作皇帝,雷厉风行,治国有道,青史留名。

但像李世民这样的成功者,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数不清的倒是政变流产兄弟相残太

被废另立太子。

于是乎得出结论:太子难当。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