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斯演讲全文:中国终将走向民主

一树梨花压海棠

☆☆☆☆☆
注册
2005-05-01
消息
1,922
荣誉分数
221
声望点数
173
作者:司鹏程译 文章来源:网络



   日前,美国国务卿莱斯在旧金山的共和俱乐部发表演讲。莱斯说,民主之路绝非一帆风顺,民主制度也并非尽善尽美,但民主确是尊重人性和自由的机制。她说,为世界自由事业开辟前进的道路,美利坚义不容辞。莱斯强调,民主不同于专制,不需要强加于人。“我们相信――我们坚信――中国不会永远成为(民主的)例外”。以下是演讲全文,由中国信息中心翻译。

  谢谢。谢谢大家。回家的感觉真好。罗斯(Rose),谢谢你热忱的介绍。谢谢你邀请我来到这里同湾区的众多朋友和同事们交流。我并且要感谢俱乐部的主席,我的好朋友葛洛丽雅?达菲(Gloria Duffy),葛洛丽雅致力于国际事务几近二十年。葛洛丽雅,谢谢你对共和俱乐部(Commonwealth Club)的卓越领导。

  重回加州的感觉实在美妙。加州让我魂牵梦萦的不仅是气候、美酒和佳肴,更在于她的风土和人民。来到旧金山我感到特别高兴,这座城市令我回想起自己在斯坦福的学院生活。(赖斯1993年至1999年曾任斯坦福大学教务长。译者注。)

  旧金山还是国际政治史上的一座重要城市。60年前,世界各国在这里缔结了联合国宪章,人类历史的全新纪元由此展开。20年前,在旧金山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又帮助终结了那个旧时代。当时的国务卿乔治?舒尔茨(George Schulz)也是在共和俱乐部提出了瓦解苏联的战略,这就是后来里根主义的雏形。

  里根主义简单而卓有成效。舒尔茨国务卿说,民主浪潮正席卷全球,美利坚将不遗余力地保障并推进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进程。此后仅四年,柏林墙坍塌了,黎明的曙光乍现。苏联的崩溃根本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对一些人来讲,这意味着俄罗斯和东欧获得了解放;但另一方面,脆弱而稳定的国际关系由此结束。

  先是巴尔干的种族清洗,随后是中非的战乱和屠戮,接着邪恶的宗教狂热分子在阿富汗攫取了政权并展开血腥的屠戮。紧跟着是发生在那个温暖九月早上的袭击事件。整个世界都蒙上了恐怖阴影。也是在这一天,美利坚意识到我们国家的安全同世界其它区域的民主成败息息相关。如诸位所见,当前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都源于国家内部而非来自国际争端。为应对这史无前例的挑战,布什总统为合众国设定了新的前行的方向。总统说,“世界的和平取决于世界自由事业的进展程度”。行政当局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措施,这些工作燃点了从富兰克林?罗斯福到罗纳德?里根年代就伴随我们的高贵理想。

  我们的政策既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又富有现实主义精神。我们认为,民主和自由是妥善解决多元社会争端、使人们和平相处而免予战争和压迫的唯一途径。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创造合适的外部环境以鼓励培育各国内部的民主改革。(掌声)

  女士们、先生们,为世界自由事业开辟前进的道路,美利坚义不容辞。我们正在走向成功,玫瑰革命、橙色革命、紫色革命、郁金香革命、雪松革命,众多富有活力的民主改革纷呈乍现,在促进世界民主进程上我们所获的成就让世人惊赞。(玫瑰革命、橙色革命、紫色革命、郁金香革命和雪松革命分指格鲁吉亚、乌克兰、伊拉克、吉尔吉斯、黎巴嫩发生的民主化政权更迭。译者注。)现在构建民主的巴勒斯坦国也……

  (听众席上的抗议声打断了讲话)停止屠杀!制止自杀!美军撤出伊拉克!

  (赖斯继续演讲)先生们、女士们,人们能够表述自己的想法,这是件好事情。巴格达人民现在也享有这种权利。(掌声)是的,女士们,先生们,不仅是在巴格达(Baghdad)、在喀布尔(Kabul),马上在贝鲁特(Beirut),人们都能够自由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巴格达、喀布尔、贝鲁特分别为伊拉克、阿富汗和黎巴嫩的首府。译者注。)民主真是一项美妙的制度。(掌声)

  毫无疑问,战后的阿富汗、暴力充斥的伊拉克以及其它一些新生的民主国家现在都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今天下午,我将主要讲述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这三个重要区域推进民主事业的状况。在拉美民主化方面,合众国奉行的是以经济诱导促进政治改革的策略。从长远而言,拉丁美洲民主转型的成功取决于这一区域对新思想和新移民,尤其是对新贸易的开放接纳程度。自由贸易将使所有人受益。行政当局目前的一项优先任务就是敦促国会核准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CAFTA)。(掌声)

  数十年来,我们的拉美政策摇摆不定。但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会彻底改写这一态势。协定将激发民主、加强安全并提升各国的繁荣程度。借助这一协定,我们并能够明白表述自己对那些珍视自由原则的拉美国家的支持。目前,中美洲人民正在走出历史的迷乱并努力构建繁荣的未来。他们信奉民主原则和市场机制。我们应采用更有效的经济诱因去激发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政治改革。

  为吸引贸易和投资,民主国家将协力创造繁荣的政治环境、透明负责的政府以及完善的法制。民主改革将消除贫困并促进人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与此同时,自由贸易则提供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选择机会。当公民们的自由企业精神被唤醒,自由贸易将成为创造财富和推进社会进步的源泉。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也将使合众国受益。我们将在不断拓展的全球经济中更具竞争力。尤其重要的是,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也将促进中美洲地区的稳定,我们将获得更加安全、自由和健康的外部环境。为促进各国的民主进程,我们设立了世纪挑战账户(Millennium Challenge Account, MCA)。相对于数十年来,我们见效甚微的数十亿美元的无偿付出,世纪挑战帐户是一项革命性的措施。该账户将向那些公正治国、投资于民生并提倡经济自由的国家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赠款。洪都拉斯(Honduras)和尼加拉瓜(Nicaragua)已符合账户援助条件,目前我们正致力达成付款协议。世纪挑战帐户还被用于提升非洲的自由程度。如同拉美一样,非洲的内部改革同样需要外部世界的鼓励。目前共有八个非洲国家达到世纪挑战帐户的赠款条件。上月,我们特别从帐户内拨付了1亿1千万美元给马达加斯加以鼓励这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自由化。

  和平、繁荣、民主的新非洲为美国所乐见。过去四年,我们将官方的对非洲援助款项提升到原先的三倍。即便如此,我们也意识到这些援助仍是有限的。正如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Museveni)所言,“援助本身并不能促进社会变革。只有国际贸易能够培育经济增长并最终促成转型”。布什总统赞赏这番言论并试图通过非洲成长和机会法(The African 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 AGOA)来促进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成长。根据该法,那些致力于民主化建设和市场改革的非洲国家将获得优惠的贸易地位。

  我们看到,开放的环境不仅为非洲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促进了这些国家构建公民社会的进程。目前有37个国家被纳入非洲成长和机会法的援助范围。去年美国从上述国家的贸易进口额达到260亿美元,较上一年度有90%的提升。(掌声)

  更多的就业、更大的稳定和更迅捷的增长对非洲民众意义重大。不仅如此,非洲成长和机会法传递着一个明白无误的讯息:政治自由和经济自由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如同在非洲和拉美一样,美利坚也致力于在亚洲推进民主。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我们就承担起职责,捍卫这一区域的自由、安全并保障其发展。当世界注目于冷战时代的重大变迁时,亚洲地区的数十亿人民也在我们的帮助下不屈不挠地、坚定地构建着自己国家的民主未来。

  有人将当今的亚洲同20世纪初黯淡的欧洲作比。他们认为,如同当年的欧洲一样,亚洲也正处于经济和政治转型期。他们认为,亚洲的转型不会促进和平,相反,这一进程会点燃历史的积怨并刺激民族主义情绪。

  我不赞同这种悲观的看法。我认为,欧洲的过去并不能预言亚洲的未来。相反,真正决定亚洲未来的只有两个字:开放。上世纪初欧洲的动荡从某些角度而言源于专制的传统,诸如德国皇帝、俄国沙皇、哈布斯堡家族和奥斯曼帝国等,是这些封闭政权构建了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并最终导致了战争。

  然而在今天的亚洲,民主已成为普遍的现实。当然中国是一个极大的例外。但我们相信――我们坚信――中国不会永远成为例外。当中国的经济持续走向开放时,它的领导人环顾四周就可以得出确定的结论:政治开放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的崛起或将改变亚洲的未来,但亚洲的民主进程同时也塑造着中国的发展。

  我们有理由乐观。女士们、先生们,民主原则不能由外部世界强加,美利坚确信这点。事实上,我们反对民主输出,因为我们了解,民主不同于专制,不需要强加于人。(掌声)

  走遍世界各地,无论你所处如何偏远,但只要你试着问人们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是否希望畅所欲言地表述自己的心声、你是否想要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信仰、你是否期望自主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你是否想免于在夜晚被秘密警察拘捕的恐惧”――人们的答案都是明白无误的。正因为这样,我们看到成群结队的阿富汗人民涌向投票站,尽管他们脚下是泥泞的17世纪的道路。我们也亲见伊拉克民众不顾恐怖分子“投票者死”的威胁去行使自己神圣的选举权利。

  先生们、女士们。民主――一种对自由的信仰、对自由的渴望――如同呼吸一样是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掌声)

  民主之路充满艰辛曲折,但世上又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呢?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我们自由国家的伟大创始者曾说过,人人生而自由,这是造物主赋予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但杰斐逊本人却是位蓄奴主义者,这显然同他对于自由的信仰相悖。尽管如此,美利坚的缔造者们确实构建了一系列良好的机制来保障自由。200年来,借助于这些机制,我们历经风雨,并向建设一个更完善联邦的道路上迈进。(掌声)

  如果拥有选择的权利,所有国家的人民都会拒绝独裁,选择民主。诚然,民主之路绝非一帆风顺,民主制度也并非尽善尽美,但民主确是尊重人性和自由的机制。而自由则是每个人天赋的权利,合众国自诞生的第一天起就确认了这一理念。200年来,我们一直秉承着该信念前行。

  60年前在旧金山,我们协助起草了联合国宪章,为现代自由事业打下了基石。20年前,国务卿舒尔茨宣布美利坚将会帮助世上所有寻求自由的人们。

  今天,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人类自由的不懈追求将引导美利坚进入新的世纪。捍卫自由,这不仅是我们国家引以为豪的理念,更是时代的召唤。执着于我们的理想,我们终将获得成功。

  谢谢大家。(掌声)
 
赖斯不错,黑美国女人的骄傲。
 
最初由 暧昧 发布
作者:司鹏程译 文章来源:网络



   日前,美国国务卿莱斯在旧金山的共和俱乐部发表演讲。莱斯说,民主之路绝非一帆风顺,民主制度也并非尽善尽美,但民主确是尊重人性和自由的机制。她说,为世界自由事业开辟前进的道路,美利坚义不容辞。莱斯强调,民主不同于专制,不需要强加于人。“我们相信――我们坚信――中国不会永远成为(民主的)例外”。以下是演讲全文,由中国信息中心翻译。
。。。

论美国民主的双重标准:区别对待自己和其他国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12:25 《环球》杂志

http://news.sina.com.cn/w/2006-04-13/12259609992.shtml

  《环球》杂志记者/周良

  3月中下旬,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大选举世瞩目。倒不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影响力足以吸引全球的目光,而是因为背后那双美国的眼睛。 卢卡申科以绝对优势蝉联白俄罗斯总统。

建国门内・雅安国际 独栋独院・office
静林湾热销学院区 将免费进行到底!


  对于这位通过民主方式选举出来的总统,“民主卫士”美国却拒不承认,指责卢卡申科违反民主原则,操纵选举,并威胁对其进行制裁。其实,对于美国威胁制裁白俄罗斯的真实意图,恐怕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卢卡申科特立独行,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纷纷倒向西方的时候,他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把恢复和加强对俄关系放在首位,积极推进与俄罗斯的一体化。在美国看来,处于北约国家和俄罗斯之间的白俄罗斯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如何制服白俄罗斯,使其倒向西方,是美国的一大目标。而民主也就成为美国对付白俄罗斯现政权的有力武器和借口。

  布什自上台以来,就将在世界推广民主作为美国外交的主要任务之一。尽管披上民主外衣的美国外交屡屡碰壁,但布什仍不甘心,在第二任期内继续向其他国家兜售民主。 不过,美国无视国际社会强烈反对,执意对
伊拉克动武,不顾联合国反对,在关塔那摩无限期羁押没经审判的囚犯,口口声声要对中东进行民主改造,却对那些实现民主选举却不听命于美国的中东国家威逼利诱……这些都使亲眼目睹了美国导演的种种民主闹剧的人们,无法再相信其关于民主政治的说辞。

  也许在美国人眼中,他们是上帝的选民,而美国则担负着“拯救”人类的使命,推行民主价值观念就成为“拯救”人类的有力武器;但在美国政府看来,民主既是美国人的价值观念,更是维护美国利益的有力工具,民主的内容和含义可以根据需要任由美国政府解释。说得露骨一些,美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任意给别的国家贴上民主或不民主的标签。

  正如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理论家汉斯・摩根索所说,在国际政治中,权力和利益永远是国家追求的永恒和根本目标。美国可以说是将这一原则发挥到极致的国家,这首先表现在美国推行民主外交上的实用主义和双重标准。我们可以发现,当民主原则和美国的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美国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利益,而并非民主。美国视拉美地区为其传统势力范围,一直在这里推行西方民主制度。然而与美国期望相左的是,近年来左翼党派纷纷在拉美国家的民主选举中获胜,上台执政。向来以“民主卫士”自居的美国这时候露出了真实面目,甚至千方百计地扼杀在民主选举中上台的委内瑞拉政权。

  “9・11”后,美国认为中东已成为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而民主是铲除恐怖主义的一剂良药。于是美国在中东强力推出所谓改造中东的民主计划,要求中东国家实行民主选举。但让美国始料不及的是,那些具有反美色彩的政党纷纷获胜。在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在去年底的议会选举中席位大幅增加,成为第一大反对党;而巴勒斯坦具有强烈反美色彩的哈马斯也在议会选举获胜。于是,人们又看到了美国采取的 “封杀”手段。同样在中东地区,布什强调阿拉伯世界妇女的政治权利,可他对妇女没有投票权的部分中东集权国家褒奖有加,而对妇女早有投票权的伊朗和叙利亚横加指责,因为前者是美国在中东的盟友,是维护美国在中东利益的桥头堡,而后者却是美国的眼中钉。

  实际上,对美国来说,重要的不是“谁更加民主”,而是“谁是美国的朋友,谁是美国的敌人”。当年曾有记者问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为什么美国支持拉美某国家杀人如麻的独裁领导人,罗斯福直言不讳地说,那个独裁者“也许是狗娘养的,但他是我们的狗娘养的”。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美国不仅在民主问题上对不同国家区别对待,对自己和其他国家同样区别对待。前不久联合国投票决定是否成立人权理事会,结果只有4个国家投反对票,其中一个就是美国。事关国家利益,美国可以无视民主原则,宁愿撕破“民主卫士”面具,也不愿意服从多数国家的意志。另外,美国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冻结《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批准,退出《京都议定书》…… 如果说以前美国以民主卫士的形象推销自己,尚有不少国家相信的话,那么现在美国在人们心目中的这一形象已经大打折扣。难怪美国的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奈不无忧虑地指出,如果美国不注意培养软实力,改变其一意孤行的做法,恐怕美国霸权的衰落将比预想的还要来得早。《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ZT:美国“民主输出”战略为何到处碰壁

美国“民主输出”战略为何到处碰壁

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利益出发,把中东和中亚地区当作推行民主的战略重点加以经营,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但是到处碰壁。

“民主战略”遭遇困境

“大中东计划”步履维艰

2004年2月,“大中东计划”正式出台。其实质是按照美国模式改造中东国家,将其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但是,美国提出中东民主化的目标在实施过程却困难重重,难以实现。

1、伊拉克政局持续动荡,发展前景不明朗。战后伊拉克举行首次大选曾被美国当作样板来吹嘘,但大选结果却令美国大失所望,与伊朗有着密切联系的什叶派获得议会的多数,将在伊拉克未来政府占据主导地位。什叶派的崛起将进一步增强伊朗对伊拉克乃至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这有悖于美国围堵伊朗的战略,也预示着美国在中东地区将长期陷入战略困境。在伊拉克安全问题上,针对美军的袭击事件不断。美国通过军事手段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也激化了伊拉克内部民族和教派矛盾,造成社会秩序混乱、人心浮动,各种政治势力间的冲突一触即发,处于内战边缘。

2、伊朗核问题陷入僵局,发展前景扑朔迷离。从表面上看,伊朗核危机或核问题似乎是一个防扩散问题,但实质上是美国推行中东战略受到伊朗强烈的抵制。如今,美伊之间没有互信的基础,双方有可能因误判而发生冲突。当然,从短期看,由于美国难以从伊拉克脱身,寻求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仍将是美国的首选方案。现在,美国已经把伊朗核问题提交给安理会,美国企图迫使安理会通过制裁伊朗的决议案,为政治或军事解决伊朗核问题铺平道路。

3、哈马斯胜选出乎意料,美国民主遭遇尴尬。2006年1月26日举行的巴勒斯坦选举中,哈马斯赢得了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这一结果将重塑巴勒斯坦国内的政治格局,为巴以和平进程投下变数,也在某种意义上打乱美国大中东民主进程。巴勒斯坦的大选令美国颇为尴尬:一个被美国极力排斥的、诋毁的“恐怖组织”竟获得了2/3的席位,而且是以民选的方式上台。促使哈马斯“意外”地当选的有两个原因,一是以色列对巴强硬的路线,而美国一直偏袒以色列;另一个是美国对民主选举过于自信,结果是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颜色革命”的光环逐渐消退

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颜色革命”两年后,人们的心理也经历由狂热到希望,从希望到等待,从等待到忍耐,从忍耐到失望的过程。“颜色革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民众弥漫着失望、不满的情绪,显然,“民主化”只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并不能改善民众的生活,也不能促使政府更加清廉。

在乌克兰,“颜色革命”胜利不久,各政治派别就为权利分配发生争吵,直至暂时的联盟破裂。。刚刚举行的乌克兰大选,所谓“民主派”的势力进一步削弱,表明人民对“颜色革命”的失望。在格鲁吉亚,人们同样感到失望和泄气。

拉美一些国家与美国渐行渐远

2006 年是拉美国家的大选年,不管是总统候选人还是新上任的领导人,都积极地与美国“划清界限”,批评伊拉克战争,反对美国对拉美资源的掠夺、推出符合国情的经济政策。但美国难以阻止拉美向左转的趋势。玻利维亚选举在美国的百般阻挠下,左翼政党执政莫拉雷斯仍顺利当选。莫拉雷斯上台后,积极加强与古巴、委内瑞拉的关系,迫使美国将古巴――委内瑞拉――玻利维亚三国视为新的“邪恶轴心”。

由于拉美国家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加大,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和控制力下降。在美洲国家组织秘书长选举中,美国支持的候选人第一次没有选上。在制裁古巴、孤立委内瑞拉的问题上,美国很难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美国扶植的海地傀儡政府至今得不到加勒比国家的承认。美国与南共市场在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也处于停滞状态。

到处碰壁的深层次原因

美国民主战略虽然目标宏大,但并不切合实际,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在世界许多地方遭到抵制。美国很难完全实现民主战略所设定的目标,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美国借助“民主输出”战略来谋取霸权,丧失道义与法理的合法性

“民主”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中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从目的讲,美国鼓吹美国的价值观不仅具有优越性,而且有普世意义,极力在全世界推广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美国打着“新干涉主义”或“人道主义干涉”的旗号。通过几次重大的军事行动,逐渐渗入或占据了全球重大的战略要地。在过去的几次战争中,美军都使用了贫铀弹、集束炸弹等违反战争法原则的武器,造成了平民百姓巨大的伤亡。战争还造成经济倒退、社会秩序混乱、难民流离失所、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美国的“民主输出”战略触及其他大国战略利益,引起大国的不满和抵制

“颜色革命”直接危害了俄国的战略利益。独联体关系到俄重大战略利益,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紧逼下,俄罗斯被迫进行反击。在经济上,俄罗斯不再以优惠的价格向倒向西方的国家提供能源及其他商品,同时加大对与俄关系密切独联体国家的经济支持;在政治上,俄罗斯总统办公厅特地成立了一个特殊机构,专门负责同独联体内的“颜色革命”开展斗争;在军事上,独联体集体安全组织在演习方案中增加了武力对抗“颜色革命”的内容。“颜色革命”还给美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如2005年5月,美国在乌兹别克斯坦策划了安集延骚乱事件,使美乌战略伙伴关系发生逆转,美军被迫撤出驻乌军事基地。

美国的“大中东计划”加深了美欧矛盾。欧美在中东问题上的矛盾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伊拉克问题上,双方在关于伊拉克战争性质问题上的分歧如故;在伊朗核问题上,欧美双方也存在分歧;在巴以和平进程问题上,欧盟认为巴以冲突是中东地区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应将其放在中东战略的首要位置。美国则认为打赢反恐战争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推动中东地区实现“民主化”;在中东改革问题上,欧盟优先考虑经济改革,而美国则企图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尽快完成对中东的改造。

各大国围绕着中东、中亚等问题上的分歧和博弈,是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一个表现,其实质是单极与多极,一超与多强、控制与反控制的继续和发展,这种矛盾带有结构性和根本性。而这种矛盾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的“民主输出”战略形成牵制,并且这种牵制作用在今后的国际局势中将继续得到强化。

美国“民主输出”战略无视当地的历史、传统,引发不同文明间冲突

美国的一些右翼决策者想当然地认为在中东进行民主化改造是为了彻底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但是,由于中东的政治文化、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与西方所谓的民主价值观相差甚远,美国要想在这个地区推行西方民主绝非易事。中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发展滞后,宗教影响深远,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有其自身的发展道路和路径,决不能单一地用西方化的模式加以改造。在许多阿拉伯人看来,美国推行民主化战略不是维护当地人的福祉,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美国在中东的利益,美国的真实意图是分裂阿拉伯――伊斯兰世界。
 
实际上,伊拉克目前的状况,就是被强加的.所以,民主为什么不可以强加于人呢?只要对我有好处,就该强加.
 
最初由 20厘米先生 发布
美国终将走向独裁.


FUC USA, FUC RICE!!!

吃啥不干净东东了?
 
哪里可以找到这篇演讲的英文稿?谢谢!
 
Re: Re: 赖斯演讲全文:中国终将走向民主

她的这句话是正确的!
但是中国的事情跟你美国人没关系!别指手画脚的!先集中精力把拉登解决掉吧!你们美国人自己制造的毒瘤自己解决巴!
 
民主自由理想主义光环掩盖下的利益和贪婪,对现有体制小有成就而形成的自满和故步自封,对民主自由先驱们勇于探索的自由主义精神的背叛。

作为一个牛克思主义者,俺还能给您什么评价?不好意思。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