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
村长是我哥
- 注册
- 2004-07-03
- 消息
- 582
- 荣誉分数
- 91
- 声望点数
- 138
汪洋是陕西省横山县人,1920年出生于农民家庭。1934年考入绥德师范学校,1937年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被选送到抗日军政大学第4期军事队学习。汪洋毕业后主动要求上抗日前线,到了115师344旅689团,这个团的团长是韩先楚。汪洋先在连里当副排长,有战斗时被调到团里当见习参谋,不久又下了连队,有战斗时又被调到团里当参谋,一年多时间,调了几个来回,大家都有些纳闷。解放后韩先楚对汪洋说:我是怕你被打死了,你是个宝贝疙瘩呀!汪洋当时在部队算是大知识分子了。汪洋历任团宣传干事、副连长、旅作战参谋、新四军4师10旅29团作战参谋、3师10旅1支队独立2团团长、支队参谋长、10旅29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晋东南根据地反扫荡和游击战,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开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以及连五庄、秦西圩、叶圩子、石塘、淮阴等数十次战斗。1943年,汪洋指挥独立2团攻占秦西圩,率部与日伪军500余人激战,夺取了胜利 。他在战斗中全身13处负伤,身上留有6块弹片。他的特点是英勇顽强,身先士卒,善于总结战斗经验和训练部队。解放战争时期,他到东北。1947年3月二打靠山屯,汪洋代理5师13团团长,指挥该团主攻,采取大纵深重叠配置,巧妙地利用雨裂沟抵近接敌,仅10分钟形成突破,与15团协同全歼守敌1300人。在昌图、彰武攻坚战中,汪洋任5师14团团长,采用掘壕抵进突破战术,出色完成主攻任务。攻打锦州前,韩先楚指挥东北野战军3纵和2纵5师攻打义县,命令5师一部兵力歼灭城西给水所外围之敌,于城西南角与9师并肩突破,然后向北发展,歼灭北大街以西之敌。2纵5师政委石瑛和师参谋长汪洋看了地形,石瑛对汪洋说:城西是敌人的防御重点,工事林立,后面又有高出地面叁四米的铁路路基,沿路基筑有一线碉堡,构成了第二道防线。如果从这里突破,咱们的人定会伤亡很大。西南除了吴家小庙等几处民房据点外,一片千余米的开阔地,一览无余,攻击部队很难接近城墙。汪洋建议将突破口改在城西南角正南方向的一个小山岗,为了避免伤亡,汪洋提出挖一条长万余米、深2米、宽1米的交通壕,用来运兵和屯兵,部队可接近到离城墙二叁百米处,扫清外围时,只要把吴家小庙打下来,部队就可以接近到距城百米处,炮兵还可以抵近射击。回到师部,汪洋向师长吴国璋汇报,吴国璋立即去看了地形,认为石瑛和汪洋的意见有道理,但考虑5师此次归3纵指挥,攻坚布署已经确定,不好再提意见。当晚,汪洋又派作战参谋,准确地测定了开阔地的距离,汪洋据此假定了交通壕的长、宽、高,精确地算出了挖交通壕所用的兵力和时间。第二天,韩先楚召开作战会议,会议将要结束时,韩先楚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石瑛立即把改变主攻方向的设想汇报了。汪洋具体分析了改变主攻方向的利害。韩先楚经过研究,改变了原作战计划,批准了石瑛和汪洋的设想和方案。攻城开始后,5师果然按新方案迅速突破城垣。攻占义县后,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长苏静向林彪汇报了2纵5师挖壕接敌的经验,林彪问:“要用多少兵力挖?”苏静说:“据5师参谋长汪洋说,除尖刀连之外,要用绝大部分的兵力日夜抢挖,多挖几条交通沟,直到冲锋出发地之前。” 汪洋总结了近迫作业的6条经验,林彪立即发报攻锦各纵各师:此次锦州战役各部需要充分发挥义县战斗中挖交通沟的经验,各部需严守以下原则:1、每个师需以6个营的兵力,全部用于挖交通沟,只留下担任尖刀部队在后面进行突击准备,绝不可只依靠少数部队挖交通沟。2、挖交通沟时,要有不怕伤亡、不怕疲劳的精神,大胆进至距敌五六十米处,沿途摆开由前向后挖,前后同时挖。3、每个师要挖五条至叁条交通沟。4、每条沟须高宽各一米五。5、挖沟时先须以卧倒姿势挖卧沟,然后逐渐挖成站沟,要不怕疲劳,只要我肯挖交通沟,则不管敌火如何激烈,工事如何坚固,都将使其大大丧失作用。6、以上指示必须坚决执行,不可懒散怕疲劳不执行。今后东北全军的基本任务是攻大城市,故各部须在此次挖沟中在思想上作风上,打下坚固基础。这样,今后作战时就增加了重大的必胜因素。7、各部须立即向着自己的攻击目标和地区开始挖交通沟,此次战役结束后须将挖交通沟作总结检讨报告。在锦州攻坚战中,东总决定攻城的主要突破方面选在2纵地段上,5师在主要突破地段上担任主攻。汪洋组织部队在6小时内,挖掘出能隐蔽4个突击营和百余门火炮,长达3000米的交通壕,使突击队的冲击出发阵地抵近至敌前沿60米处。5师仅用5分钟即首先突破城防,激战20余小时,歼敌8000人。战后东总评价5师是“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5师改编为39军116师,汪洋任师参谋长。在天津战役中,他随前卫团攻占金汤桥,完成将天津守敌拦腰切断的任务。平津战役结束后,汪洋任东北军区警卫师师长,曾负责毛泽东访问苏联时铁路沿线警卫任务。
1950年汪洋入朝作战,任志愿军39军116师师长。他率部在云山战斗中痛击美军“开国元勋师”。汪洋回忆说,“开国元勋师”是美军骑兵第一师所拥有的美称,它是华盛顿开国时组建的精锐部队,历史上从无败绩。这个师在本世纪40年代发展成机械化部队,但仍延用以往的番号,士兵的臂章上有一个马头符号。云山是朝鲜的一个小城镇,由韩军第1师固守。1950年10月29日,39军从叁面将云山地区的韩1师包围起来,待机攻歼。116师是云山战斗的主攻师。11月1日下午3点钟,师观察所值班参谋报告:敌阵地上人员活动频繁。汪洋用高倍炮对镜观察,发现敌阵地上约有1个连的韩军背起背包上了汽车往后方开去。云山东北方向,也有敌坦克、汽车、步兵向后转移。战后得知,是美军骑1师从平壤赶来增援韩1师,正在与韩1师换防,116师正面之敌实际上是前来接防的骑1师第8骑兵团。汪洋和其他师领导商量,决定抓住这个时机发起进攻,军里很快批准了作战方案。当天16时40分,汪洋下达了进攻开始的命令。左翼348团,经过激战突破敌人的前沿,向敌纵深发展。右翼347团却遇到了骑1师的顽强抵抗,几次冲击,都未成功。后来调整了部署,从叁个方向发起攻击,终于突破骑1师的防线。经过正面突击,侧面迂回,终于对云山的骑1师第8骑兵团形成了合围。战斗十分残酷,骑1师利用飞机、坦克和火炮的支援拼死抵抗,战斗持续到2日1时,116师仅占领了云山市的外围。当日2时,汪洋将第2梯队投入战斗。3个团从东、西、北叁个方向先后攻入云山市内,与美军展开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美国兵从未见过如此神速的猛扑,更不适应近距离的白刃战,渐渐乱了阵脚,溃不成军,战斗终于在1个半小时后胜利结束,战场上到处都是佩带“马头”臂章的美军尸体和坦克、大炮、汽车、给养。云山战斗,我军以劣势装备歼灭了具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大部及韩军第1师11团、12团一部和15团大部,共计毙伤俘敌4000余人,其中歼灭美军1800余人,缴获美军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与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116师在云山战斗歼敌13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1辆、汽车109辆、火炮42门和大批轻重武器、弹药。彭德怀对云山战斗的评价是:“39军在云山打美军骑兵第1师打得很好……起初我们还担心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和美军作战,我们要吃亏。现在看来,这个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我们有近战夜战的法宝。没有飞机,缺少大炮、坦克,一样可以打仗,打胜仗!美国军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不只打了伪军,也打了美国的王牌军,这个师在美国很有名又一直没有吃过败仗,这回吃了败仗,败在我们39军的手下嘛! 第二次战役,汪洋率116师参加西线反击作战和阻击美军25师东援在作战。在上草洞战斗中,116师以武力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迫使美军一个黑人连整建制投降。战后美军终结了白人与黑人分编制度。汪洋率116师首先攻入平壤。第叁次战役,39军担任由元堂里至石湖地段突破临津江的任务,最初的决心是116师、117师并肩实施突破。汪洋受命后,率116师渡过大同江,急行军5个夜晚,行程400余里,抵达临津江北。汪洋带领全师团以上指挥员到预定突破地段进行反复的、长时间的侦察,发现渡江处我方阵地为小起伏地形,前沿还有几条横向自然沟,经过改造,可以隐蔽突击部队和炮兵。难题是临津江南岸悬崖峭壁如何攀登?汪洋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南岸悬崖峭壁并非铁板一块,它上面分布了许多雨裂沟,形成了高低不等的台阶,利用这些台阶,就可攀上悬崖。汪洋从大局出发,向军部建议只由116师117师作为第2梯队,从116师的突破口进入战斗,以提高穿插前进速度。军部批准了汪洋的建议。汪洋经过具体计算,提前叁天,抽调全师二分之一的兵力,投入构筑阵地的土工作业,在距敌150米─300米,正面宽2500米,总面积3.5平方公里的进攻阵地上,隐蔽了7个营、8个团属炮兵连共7500人。部队进入阵地后,下了一场雪,为我方阵地覆盖了一层天然伪装,美第8集团军军长李奇微乘飞机在我方阵地观察,未能发现我军动向。汪洋十分细心,他测定进攻之日日落时间是17时03分,敌机每日飞离我军阵地上空的时间是16时40分,这23分钟既无敌机,能见度也好,他再次向军部建议,将进攻时间提前至16时40分。总攻开始后,仅用5分钟,一举突破临津江。116师激战13个小时,突入敌人纵深15公里,毙伤敌千余人,完成了突破任务。汪洋随即率116师占领汉城,渡过汉江,一直打到叁七线附近的水原,全师向敌纵深推进100多公里,是志愿军作战纵深最远的一个师。陈赓大将把汪洋的116师这次战斗总结为“叁险叁奇”:一是突破口选得险,但很奇。即敢于把突破口选在临津江弯向敌方的地段,一反兵家常规,出其不意而制胜。二是进攻出发阵地选得险,但很奇。即大胆地把近8000 人的进攻部队和火炮提前一天隐蔽在进攻出发阵地上,而未被敌人发现,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叁是炮兵阵地选得险,但很奇。即大胆地把50余门火炮设置在距敌前沿300米处直瞄射击,准确地摧跨了敌人的工事。战后,刘伯承元帅评价此战例“应给5分”。第四次战役,汪洋率116师对注岩里之敌奔袭作战,全歼美守军360人,缴获坦克11辆,汽车80余辆。后撤时,116师孤悬敌后,汪洋冷静地改白天撤退为黄昏后撤退,利用暗夜率领全师安全撤至指定地点,并掩护友邻部队伤员撤退。第四次战役,汪洋率116师先后参加白积山进攻战和掩护兄弟部队反突击作战。116师在马良山担负110天防御作战时,汪洋组织全师构筑1万多米坑道,反击作战122次,取得了敌我伤亡4比1的出色战果。汪洋在朝鲜指挥116师作战285次,毙伤敌万余人。朝鲜崔庸健次帅对金日成说:“116师是一支英勇善战的好部队”1952年汪洋在朝鲜升任39军参谋长。获两枚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1954年汪洋任39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55年任64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参加了由叶剑英元帅总导演的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1960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2年任16军副军长,1964年任16军军长,晋升少将军衔。他组织了步兵师进攻实兵实弹演习,军委向全军推广了16军的训练经验。文革初,汪洋率16军在吉林省和长春市维护社会秩序,制止武斗,多次受到周恩来表扬,1969年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72年,汪洋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党的核心小组组长,为稳定局面,保持科研生产正常秩序,恢复建制,发挥机关职能,平反冤假错案,解放干部,落实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十大时,汪洋把自己的十大代表名额让给了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此事多次被周恩来称赞。1975年,周恩来组阁,汪洋出任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坚决贯彻中央关于解决七机部问题的文件精神和邓小平关于整顿的指示,因此激怒了江青、张春桥、王洪文等人,1976年汪洋在七机部被批斗,当场心脏病发作住院,不再主持七机部工作。粉碎四人帮后,中央决定汪洋继续主持七机部工作。 1978年,汪洋提出回部队工作,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汪洋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2001年去世。著有《十次突击》。
1950年汪洋入朝作战,任志愿军39军116师师长。他率部在云山战斗中痛击美军“开国元勋师”。汪洋回忆说,“开国元勋师”是美军骑兵第一师所拥有的美称,它是华盛顿开国时组建的精锐部队,历史上从无败绩。这个师在本世纪40年代发展成机械化部队,但仍延用以往的番号,士兵的臂章上有一个马头符号。云山是朝鲜的一个小城镇,由韩军第1师固守。1950年10月29日,39军从叁面将云山地区的韩1师包围起来,待机攻歼。116师是云山战斗的主攻师。11月1日下午3点钟,师观察所值班参谋报告:敌阵地上人员活动频繁。汪洋用高倍炮对镜观察,发现敌阵地上约有1个连的韩军背起背包上了汽车往后方开去。云山东北方向,也有敌坦克、汽车、步兵向后转移。战后得知,是美军骑1师从平壤赶来增援韩1师,正在与韩1师换防,116师正面之敌实际上是前来接防的骑1师第8骑兵团。汪洋和其他师领导商量,决定抓住这个时机发起进攻,军里很快批准了作战方案。当天16时40分,汪洋下达了进攻开始的命令。左翼348团,经过激战突破敌人的前沿,向敌纵深发展。右翼347团却遇到了骑1师的顽强抵抗,几次冲击,都未成功。后来调整了部署,从叁个方向发起攻击,终于突破骑1师的防线。经过正面突击,侧面迂回,终于对云山的骑1师第8骑兵团形成了合围。战斗十分残酷,骑1师利用飞机、坦克和火炮的支援拼死抵抗,战斗持续到2日1时,116师仅占领了云山市的外围。当日2时,汪洋将第2梯队投入战斗。3个团从东、西、北叁个方向先后攻入云山市内,与美军展开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美国兵从未见过如此神速的猛扑,更不适应近距离的白刃战,渐渐乱了阵脚,溃不成军,战斗终于在1个半小时后胜利结束,战场上到处都是佩带“马头”臂章的美军尸体和坦克、大炮、汽车、给养。云山战斗,我军以劣势装备歼灭了具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大部及韩军第1师11团、12团一部和15团大部,共计毙伤俘敌4000余人,其中歼灭美军1800余人,缴获美军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与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116师在云山战斗歼敌13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1辆、汽车109辆、火炮42门和大批轻重武器、弹药。彭德怀对云山战斗的评价是:“39军在云山打美军骑兵第1师打得很好……起初我们还担心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和美军作战,我们要吃亏。现在看来,这个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我们有近战夜战的法宝。没有飞机,缺少大炮、坦克,一样可以打仗,打胜仗!美国军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不只打了伪军,也打了美国的王牌军,这个师在美国很有名又一直没有吃过败仗,这回吃了败仗,败在我们39军的手下嘛! 第二次战役,汪洋率116师参加西线反击作战和阻击美军25师东援在作战。在上草洞战斗中,116师以武力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迫使美军一个黑人连整建制投降。战后美军终结了白人与黑人分编制度。汪洋率116师首先攻入平壤。第叁次战役,39军担任由元堂里至石湖地段突破临津江的任务,最初的决心是116师、117师并肩实施突破。汪洋受命后,率116师渡过大同江,急行军5个夜晚,行程400余里,抵达临津江北。汪洋带领全师团以上指挥员到预定突破地段进行反复的、长时间的侦察,发现渡江处我方阵地为小起伏地形,前沿还有几条横向自然沟,经过改造,可以隐蔽突击部队和炮兵。难题是临津江南岸悬崖峭壁如何攀登?汪洋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南岸悬崖峭壁并非铁板一块,它上面分布了许多雨裂沟,形成了高低不等的台阶,利用这些台阶,就可攀上悬崖。汪洋从大局出发,向军部建议只由116师117师作为第2梯队,从116师的突破口进入战斗,以提高穿插前进速度。军部批准了汪洋的建议。汪洋经过具体计算,提前叁天,抽调全师二分之一的兵力,投入构筑阵地的土工作业,在距敌150米─300米,正面宽2500米,总面积3.5平方公里的进攻阵地上,隐蔽了7个营、8个团属炮兵连共7500人。部队进入阵地后,下了一场雪,为我方阵地覆盖了一层天然伪装,美第8集团军军长李奇微乘飞机在我方阵地观察,未能发现我军动向。汪洋十分细心,他测定进攻之日日落时间是17时03分,敌机每日飞离我军阵地上空的时间是16时40分,这23分钟既无敌机,能见度也好,他再次向军部建议,将进攻时间提前至16时40分。总攻开始后,仅用5分钟,一举突破临津江。116师激战13个小时,突入敌人纵深15公里,毙伤敌千余人,完成了突破任务。汪洋随即率116师占领汉城,渡过汉江,一直打到叁七线附近的水原,全师向敌纵深推进100多公里,是志愿军作战纵深最远的一个师。陈赓大将把汪洋的116师这次战斗总结为“叁险叁奇”:一是突破口选得险,但很奇。即敢于把突破口选在临津江弯向敌方的地段,一反兵家常规,出其不意而制胜。二是进攻出发阵地选得险,但很奇。即大胆地把近8000 人的进攻部队和火炮提前一天隐蔽在进攻出发阵地上,而未被敌人发现,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叁是炮兵阵地选得险,但很奇。即大胆地把50余门火炮设置在距敌前沿300米处直瞄射击,准确地摧跨了敌人的工事。战后,刘伯承元帅评价此战例“应给5分”。第四次战役,汪洋率116师对注岩里之敌奔袭作战,全歼美守军360人,缴获坦克11辆,汽车80余辆。后撤时,116师孤悬敌后,汪洋冷静地改白天撤退为黄昏后撤退,利用暗夜率领全师安全撤至指定地点,并掩护友邻部队伤员撤退。第四次战役,汪洋率116师先后参加白积山进攻战和掩护兄弟部队反突击作战。116师在马良山担负110天防御作战时,汪洋组织全师构筑1万多米坑道,反击作战122次,取得了敌我伤亡4比1的出色战果。汪洋在朝鲜指挥116师作战285次,毙伤敌万余人。朝鲜崔庸健次帅对金日成说:“116师是一支英勇善战的好部队”1952年汪洋在朝鲜升任39军参谋长。获两枚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1954年汪洋任39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55年任64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参加了由叶剑英元帅总导演的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1960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2年任16军副军长,1964年任16军军长,晋升少将军衔。他组织了步兵师进攻实兵实弹演习,军委向全军推广了16军的训练经验。文革初,汪洋率16军在吉林省和长春市维护社会秩序,制止武斗,多次受到周恩来表扬,1969年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72年,汪洋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党的核心小组组长,为稳定局面,保持科研生产正常秩序,恢复建制,发挥机关职能,平反冤假错案,解放干部,落实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十大时,汪洋把自己的十大代表名额让给了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此事多次被周恩来称赞。1975年,周恩来组阁,汪洋出任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坚决贯彻中央关于解决七机部问题的文件精神和邓小平关于整顿的指示,因此激怒了江青、张春桥、王洪文等人,1976年汪洋在七机部被批斗,当场心脏病发作住院,不再主持七机部工作。粉碎四人帮后,中央决定汪洋继续主持七机部工作。 1978年,汪洋提出回部队工作,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汪洋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2001年去世。著有《十次突击》。